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全康 《乡村科技》2019,(11):31-32
在党和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提出要加快经济转型以及多种经济模式联动的新要求下,全国各地农、工、商经济市场在发展方面迎来了新面貌和令人期待的机遇。本文重点分析农业经济占据重要地位的广西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通过案例分析寻求在新的政策要求和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广西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方式和注意要点,进而得到通过农业发展转型振兴乡村发展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虽然很快,但是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发展的速度十分缓慢,国家对于农业经济的重视力度在不断的加大,从"三个代表"思想中的"三农",到"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视民生,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经济正处于转型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如何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发展工作是人民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增速放缓,也面临着一定压力。这就要求加快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步伐。在农业转型发展大方向的引导下,国家农业部相继推出一系列振兴乡村发展的战略,对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指导,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自21世纪初,我国开始聚焦"三农"问题,目前我国已初步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乡村振兴战略正在稳步进行。如何在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趋势下,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保证我国农业经济产业结构顺利转型。本文对我国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论述,并适当讲解了当前的时代发展特点以及新时期农业经济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的转型正在不断的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对于相关部门和人士要如何平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使农业生产完成现代化转型,切实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的转型能够可持续循环发展。本文从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正在面临的挑战,转型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和发展模式以及发展路径的设计和保障措施的建立等方面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6.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同时也面临一定压力。在此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势在必行。有了新方向就有了新策略,国家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这为农业经济转型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环境下发展山东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环境下社会社经济的发展需求。如何契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进行农业经济的转型将成为当下农业总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如何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并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中国的第一产业,为有效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重视农村经济发展。需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技术,改善传统农业管理模式,向农村输送专业性人才,促进农业经济转型,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减少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我国的三大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转型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3年,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的带动下,我国农业发展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粮食等主要产品持续增产,并保证了平稳的市场价格。在农业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于此,就2013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分析,阐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并分析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时期,农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农村也成为了现阶段提高我国经济水平的重要战地,经济新常态下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为了能够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共中央明确指出了在新常态下,应当以稳定经济发展、巩固经济建设为目标,不断改善经济结构,通过拉动内需来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国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时代,是以较低的耗能、较低污染和较低的排放量作为依据的发展模式。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若想要迎合并满足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需要对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进行相对应的改变,将绿色发展道路作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道路,充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发展经济。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行相应的改革需要充分剖析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所突出的问题,并根据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低碳经济时代转变为农业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农业快速高效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受农业经济水平的影响,为保证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一向受重视。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农业经济管理的影响作用,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探讨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具体涉及开展“互联网+”探索、发展功能农业、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升农业品牌实力等方面的内容,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经济转型是我国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对当前乡村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现状进行研究。通过收集数据、实地调查,对福州市乡村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总体概况及其各县市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特征进行分析总结,阐述了福州市乡村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由此提出构建山海特色新型农业、发展农业综合体、激励创新农业人才成长、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等福州市乡村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策略,为实现福州市"农业强、农民富和农村美"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柱性内容,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朝向高效化、集约化转变,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非常积极的研究意义。互联网+作为创新推动下互联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的一种社会经济新形态,以互联网+为基础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既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满足农业经济发展效益提升迫切需求的一种重要措施,更是解决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国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手段。该文将针对互联网+与互联网+农业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进而针对互联网+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原因以及路径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同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有必要积极面对新变化,采取有效措施,以此确保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统农业经济转型路径与绿色农业发展协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大省都在实施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各种新型农业发展方式中,传统农业经济转型路径选择是备受关注的,部分农业省份将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经济发展的创新方式和传统农业经济转型路径之一,因此,本文选择从绿色农业发展与传统农业经济转型协同机制进行研究,首先对5省份绿色农业发展进行评价,其次判断传统农业经济转型路径决策实施效果,进而检验绿色农业能否有效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和协同度模型,引入5个中国农业转型省份数据,对绿色农业与农业经济转型路径的相关性进行验证,发现二者存在明显正相关,绿色农业发展先进省份,农业经济转型路径选择效果较好,将绿色农业发展作为传统农业经济新型发展方式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经营模式对农业经济发展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实施农业经济发展转型能够调节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促进生态农业持续发展。但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还面临着种种制约因素,文章在简析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探索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95-296
近年来,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快经济管理标准化进程的重要性也表现了出来。要想能够实现新形势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大农业经济管理力度。对此,本文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但是农业发展水平却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政府需加强对农业经济的扶持与鼓励政策,保证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保障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国家及农产品质量检测部门应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文章主要对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以供相关认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农业经济转型的重大政策,为了能够积极的适应退耕还林政策,各地政府要重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其他产业,改变农业经济模式,全面地推进农业经济发展。本文就退耕还林对后续产业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