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金木 《农业考古》2006,(5):197-199
2002年4月16日在杭州余杭茶圣陆羽当年著《茶经》三卷其地——余杭双溪陆羽泉,举办首届中国茶圣节。期间2002年第2期《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曾发表本人拙作《陆羽泉与径山寺》,文中考证了茶圣陆羽著《茶经》其地陆羽泉。嗣后,杭州陆羽与径山茶文化研究会的同人们,持续深入挖掘鲜见文字、图片、实物以“茶圣著经其地,日本茶道之源”为题,著述丰富,其中2005年4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赵大川著《径山茶图考》,30余万字,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最为翔实。本人也非常关注陆羽在余杭著《茶记》《茶经》的新依据,苦苦寻觅三四年也有不少新发现。…  相似文献   

2.
陈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211-13214
抗战时期华茶外销遭受国内国际双重因素制约。在国内,战时中国农村经济衰败、国家财政紧缺和通货膨胀等因素使茶叶产制改良乏力、茶叶贷款缺少、产销成本过高,外销茶叶品质不良,出口无力竞争。在国际上,抗日战争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使整个国际茶市深受战事波及而萎缩导致华茶外销竞争加剧,不利华茶出口。华茶外销的双重困局,使国民政府实现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之抗战建国目标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3.
茶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生活资料很早就与文学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明清小说中,对品茶生活及其含蕴的文化事象描写比比皆是.《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传》等古典名著都记载了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对此已有论者写文章进行多方面的阐释.李绿园创作的《歧路灯》是反映中原地区十八世纪中下层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108回,涉及茶的就有97回,"茶"字在书中出现381次.小说中居家饮茶、待客献茶敬茶、醒酒或提神用茶、治疗感冒等疾病也用茶……茶事活动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成为作者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段之一.但是,至今尚无人论及《歧路灯》中丰富的茶事活动及其在小说中的意义,本文立足小说文本资料,进行细致梳理,以探究书中的茶事描写及其含蕴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物史研究不仅可以拓展中国农业史的研究领域,也可以为中国社会史、日常生活史提供新的学术资源。南京农业大学李昕升博士的专著《中国南瓜史》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史料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阐释了南瓜的引进以及南瓜在中国本土化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南瓜在中国历史变迁中的作用,发掘了中国古代南瓜的文化价值和药用价值,堪称是中国农业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在反对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斗争中,并在深刻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的发表,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这篇论著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陆羽《茶经》是确立神农茶祖地位的权威文献。所谓《神农本草经》"神农得茶解毒"之说,纯属虚构,以讹传讹。并对《淮南子》、《搜神记》、《三皇本纪》及鲁迅关于"神农尝百草"之说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7.
李萍 《农业考古》2019,(2):216-221
在中国,"喫茶"的说法自唐朝以后就很少使用,仅还留存于佛教文献和地方茶文化的口述中。荣西的《喫茶养生记》写于他从南宋留学回国后,他在书中将"喫茶"理解为治疗行为,这既不同于当时中国宋代士大夫阶层的茶文化意象,也有别于日本贵族自中国唐代接受的茶道理念。荣西从养生入手借治身以治心,推广喫茶中的心身一体,由此构建日本新兴武士阶层的"士文化"。  相似文献   

8.
史晓雷 《古今农业》2013,(3):112-115
摆在案头的这部皇皇巨著《中国农具通史》(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是周昕先生在其《中国农具发展史》的基础上增补完成的。这部著作,对任何一位欲研究或者了解我国古代农具发展历史的学者或普通读者,已经成了一座不得不逾越的高山。只有登在她的山巅,才能饱览我国农具发展的历史全貌与源流脉络。  相似文献   

9.
赵大川  金启明 《农业考古》2003,(4):207-208,240
近钱时霖先生撰文对明代嘉靖《余杭县志》“陆羽泉”条目中记载:“唐陆鸿渐隐居苕(雨言)著茶经其地”之“苕(雨言)”提出质疑,认定“苕(雨言)”指的是湖州,而非余杭。理由有三:一是苕(雨言)是水名,即苕溪与(雨言)溪,苕溪是余杭主要河流,但余杭并无(雨言)溪;二是苕(雨言)是地名,因余杭并无(雨言)溪,故“苕(雨言)”是湖州的专用名词;三是南宋嘉泰二年  相似文献   

10.
余悦 《农业考古》2012,(2):243-259
"江城如画里,山晚忘晴空"。这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描写"江城秋色图"的开头两句,用在形容如诗如画的京都秋景,也许同样是非常贴切的。  相似文献   

11.
茶业一直是江西的特色传统产业,在江西农村经济中占据独特位置,也是中国茶业的重要部分。因天然优厚的自然条件,江西茶叶品质优良,盛产著名的宁红茶、绿茶等,并且产区广,产量大,远销欧美、日本、朝鲜等多个国家,江西茶成为中国茶业对外贸易中非常重要的来源。然而,民国时期面临着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中国茶业包括赣茶必然要经历这一过程。总体而言,江西茶的产量、销量在民国时期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证明了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之艰难。鉴于运输成本高、生产技术落后、思想观念陈旧等诸多问题,时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改良生产技术、运销公营、茶业统制、扩大宣传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是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笔者通过对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历史的考察,结合技术创新过程模式理论,初步阐释了安化黑茶产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式的演变轨迹及发展的驱动力。自明清时期安化黑茶兴盛以来,安化黑茶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依次经历了20世纪之前的边疆市场(边茶)和政府系统(贡茶)协同拉动模式,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的黑茶科学技术单向推动模式,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内陆市场需求单向拉动模式,以及目前逐步形成的技术、市场交互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3.
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其成品茶的品质形成与拼配关系密切。论述了黑毛茶的品质特征、级别划分、成品黑茶的拼配目的与方法;介绍了湖南主要黑茶产品的拼配要求,以期为黑茶产品开发和拼配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金兰 《农业考古》2021,(2):177-185
贵州产茶历史悠久,就清至民国时期而言,茶叶培植、加工、销售经历了从传统茶学向现代茶学的转变。由于技术革新,大大促进了贵州山地经济的发展,留下了诸多文献资料,引起了学界关注,产生了一批成果。因此,系统梳理此类文献资料及其研究成果,总结其中规律,有利于推进我国民族地区优秀山地农业文化的继承、发展和保护,于现今贵州生态环境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福建历来为产茶大省,明清以来其茶产业发展对台湾有重要影响。闽台茶产业的互动模式和发展路径,在世界茶产业界举足轻重,对其学术价值则尚待挖掘。明清以来闽台茶业演进过程中,产生了一批著名茶商,其经营思想和业绩,对当前我国茶业发展仍具借鉴意义。该文对台湾和大陆关于明清以来闽台茶业发展史的文献进行了较系统和全面的梳理和综述,以此为基础,从以茶为缘、以商为本、以技为重、以史为鉴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该领域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民国时期较为盛行的茶叶包装为切入点,以"泉祥"老字号茶庄的马口铁茶叶罐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茶叶罐上的图案等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梳理了"泉祥"茶庄沉浮起落的发展历程,折射了中国茶文化及工商文化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17.
吴丽玲  戴小鹏  贵颖祺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859-4860,4870
社会网络分析为研究社会关系提供了数学的和可视化的分析方法。该研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安化黑茶的网络营销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客户与客户间关系网络的认识和客户角色的定位,进一步全面深入认识客户,优化安化黑茶客户关系管理,从而提高安化黑茶的营销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安化黑毛茶初制加工现状及发展黑茶机械化生产的必要性,指出黑茶渥堆机的设计重点及难点,以期达到渥堆过程的量化控制,实现机械化生产,使黑茶生产的环境条件及加工流程符合现代化茶叶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曲霉属和散囊菌属真菌是黑茶渥堆中的优势微生物,对形成黑茶风味、品质和生理功能 起关键作用。但在茶叶发酵过程中这些真菌水解酶的差异尚不清楚。【方法】采用鉴别培养基平板检测和酶活 性检测相结合,分析曲霉属和散囊菌属不同菌株在合成培养基上和茶叶发酵条件下胞外水解酶活性的差异。【结 果】鉴别培养基平板检测结果显示:供试的 9 个菌株均不同程度呈现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单宁酶活性,7 个 菌株显示淀粉酶活性,2 个菌株显示果胶酶活性,1 个菌株显示蛋白酶活性。同一菌株可以同时分泌多种胞外 水解酶,多个菌株也可以表现同一水解酶的活性,不同菌株产生胞外水解酶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茶叶发酵过 程中,黑曲霉菌株 PE-3 水解大分子碳水化合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冠突散囊菌菌株 PE-1。其中,淀粉酶活力达到 33.81 U/mL。而菌株 PE-1 的单宁酶和蛋白酶活性则显著高于菌株 PE-3。其中,单宁酶活力达到 132.09 U/mL。【结 论】在茶叶发酵过程中,曲霉属和散囊菌属的菌株可能具有对不同茶叶成分的选择性,水解酶的协同作用影响 菌株对茶叶成分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李天宇 《农业考古》2021,(2):228-233
17世纪中国茶叶外传,引发了欧洲对这一东方饮料的追求。作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荷兰为追求利益,尝试在殖民地印度尼西亚种植茶叶,由此开启了印尼茶产业的百年之路。经过荷兰茶企的不断改良和学习,印尼走上以机械化生产阿萨姆茶为主的茶叶发展模式,使印尼茶叶产量在20世纪初位列世界第三,也为荷属东印度创造了巨大的利润。经过二战的破坏和独立后印尼共和国长期的经济困难,印尼茶产业逐步衰落。近年来印尼重新重视茶叶产业,通过引进绿茶、制定可持续发展标准等措施,实现了茶产业的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