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前,在许昌市对小麦产量构成威胁的病害种类主要有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白粉病、锈病、孢囊线虫病、赤霉病、黑穗病等。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10%~15%,严重的可造成小麦减产30%以上。一、发生特点(一)症状隐蔽全蚀病、纹枯病发病早期如果不注意观察,其症状不容易被发现。全蚀病是典型的根部病害,病菌侵染的部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许昌市对小麦产量构成威胁的病害种类主要有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白粉病、锈病、孢囊线虫病、赤霉病、黑穗病等。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10%~15%。严重的可造成小麦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河南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当地频繁发生的小麦白粉病为一类由真菌引发的病害,可导致小麦生产出现较大的损失。结合许昌市实际情况,对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症状、发病特点、发生规律等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几点防治措施,为小麦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一、白粉病白粉病是江苏省小麦常发病害。小麦受害后,植株生长不良,光合作用下降,叶片早枯,分蘖成穗数减少,空瘪粒增加,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的减产20%~30%。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该病不但影响小麦产量还引起小麦籽粒腐败变质,病菌分泌的毒素还能使人畜中毒,一般年份可造成减产1~2成,大流行年份减产5~6成,甚至绝收,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而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已成为淮安市小麦生产中发病面积较  相似文献   

6.
南阳市常年种植小麦在68万hm2左右,小麦病害有30多种,其中小麦白粉病、纹枯病、锈病发生最重,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小麦白粉病发生率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0%以上,被害麦田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损失高达20%~30%,个别地块甚至达到50%以上,如果防治不力,将对粮食安全生产构成很大威胁。  相似文献   

7.
苏利  曹辉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4):216-217
小麦病虫害是无公害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在郑州地区可造成小麦大幅减产的病虫害主要有小麦白粉病、全蚀病、黑穗病、锈病、矮丛病、麦蚜、麦蜘蛛等.根据近年来试验和示范研究结果,提出了小麦各个生育期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小麦胞囊线虫病在许昌市魏都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小麦发病后,亩成穗数少,穗小粒少,产量降低,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20%~30%,发病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70%,甚至绝收。一、发生特点(一)发病症状在小麦苗期、返青拔节期和灌浆期均可发病,表现出明显症状。苗期发病,地上部植株矮化,叶片发黄,麦苗瘦弱,似缺肥缺水状。小麦根部出现大量根结;返青拔节期发病,病  相似文献   

9.
小麦生产中倒伏是造成小麦减产的重要因素,一般可减产10%~30%,严重倒伏可减产80%以上。小麦倒伏后叶片重叠,使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植株体内输导组织不畅通,养分和水分的运输受到阻碍,而且由于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  相似文献   

10.
小麦条锈病是长期影响我国小麦生产安全的严重病害之一,此病流行年份可致小麦减产10%~20%,特大流行年份小麦减产可达60%,甚至绝收。该文介绍小麦条锈病的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保证小麦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福建农业科技》2013,(10):18-18
小麦白粉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小麦主要产区,是常发病害之一,一般可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的达50%以上,有些高感品种甚至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2.
小麦白粉病是由布氏白粉菌(BlumeriagraminisDC.Speer)引起,属子囊菌白粉菌目。小麦白粉病是影响中国小麦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中国过去仅在西南各省和山东沿海地区发生较多,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国有20个省、市发生,进入80年代,该病害逐渐加重,范围也逐渐北移。1981年全国重病区达280万hm2,1983年上升到467万hm2,1990年猛增到1330万hm2。1981年和1987年在东北春麦区两次流行,使小麦减产近10%。为了有效地控制小麦白粉病,必须查明小麦白粉病菌群体毒力状态。笔者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小麦白粉病菌的毒性结构和毒力频率进行了研究,并对其…  相似文献   

13.
小麦纹枯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小麦受纹枯病菌侵染后,生长发育受阻.输导组织受损影响灌浆,轻者千粒重下降,重则出现枯孕穗和枯白穗.受害重的病株在小麦抽穗前就会死亡,导致严重减产.一般减产10%左右,受害严重的可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福建农业科技》2013,(11):23-23
小麦白粉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小麦主要产区,是常发病害之一,一般可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的达50%以上,有些高感品种甚至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5.
试验表明,5%已唑醇悬浮剂按20~30 g/667m2均可有效的防治小麦白粉病,于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第1次施药,间隔7 d第2次施药,施药时采用喷雾法,药液量为60 kg/667m2,对小麦生长无不良反应,生产上可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常用药剂三唑酮、烯肟菌胺等交替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5种施药器械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效果,筛选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最佳防治药械。[方法]选用杀菌剂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分别采用烟雾机、单旋翼电动无人机、弥雾机、自走式大型喷雾器和喷枪5种施药器械进行2次防治,调查发病指数并计算防效。[结果]采用弥雾机和自走式喷雾器进行喷雾防治时效果较好,正常用药量防治时对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效均在80%以上。[结论]自走式喷雾器目前可推荐用于大面积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治,烟雾机防治效率高,可用于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应急防治。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卫红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65-165,168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近几年在黄淮麦区危害较重,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由于长期使用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病,致使小麦白粉病病原菌对其产生一定的抗药性,防治效果下降,为筛选出高效对路农药防治小麦白粉病,笔者在鹿邑县做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以12.5%禾果利450g/hm2、25%奥宁450g/hm2、25%科惠600mL/hm2效果较好,防效达90.0%、82.5%、79.6%,明显高于三唑酮的66.9%,增产率也分别达到16.7%、14.0%、11.3%,其速效性、持续性都比较明显,且用量少,对环境污染小,是替代三唑酮的最佳药剂。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邱县主要农作物之一,近年来,白粉病、叶锈病偏重发生,小麦纹枯病、赤霉病、丛矮病也有局部发生,而农民对新发病害往往辨认不清,延误防治,造成小麦减产。因此,正确识别和加强这些病害的防治,对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有重要的作用。1小麦白粉病1.1发病症状。叶片和叶鞘为主要发病部位,先从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延伸,初期叶片或叶鞘上出现黄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  相似文献   

19.
为测定26.9% 石英水剂(硅鲨)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及其对小麦的安全性,在白粉病发生期内田间喷雾2 次。调查药剂防效发现,26.9% 石英水剂(硅鲨)单次用量90 ml 处理对白粉病的病情指数1.74,防效95.12%。试验设置各剂量处理均未出现明显药害情况,对小麦安全。该药剂对小麦的防病、增产作用高于对照药剂20% 硫磺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生产上可选用26.9% 石英水剂(硅鲨)1 350/hm2 防治。  相似文献   

20.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传播速度快,严重影响小麦的生产安全,因此需要加大对小麦白粉病的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降低小麦白粉病的危害。本文分析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和主要特征,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