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棉花秸秆作为棉花主要的副产物,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可再生资源,如何合理高效利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概述了新疆棉花秸秆的资源现状、利用方式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方向和对策,旨在为提高棉花秸秆的利用率、增加棉花种植户收益、推动棉花秸秆多元化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同时为促进新疆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衡水市的棉柴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我市每年种植棉花在200万亩以上,生产棉花秸秆大约50多万吨,每年棉花收摘后,多被村民用来烧火做饭的材料,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棉柴作为煮饭烧菜的用途大大降低。近几年,我市部分农户与造纸厂家联系开始收购棉柴,经粉碎打浆直接作为造纸的原材料,收购价格30-40元/亩左右  相似文献   

3.
棉花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新疆都有广泛种植。棉花收获后遗留田间的秸秆即棉柴收获环节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急需开展适用机械收获技术研究,提高棉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为此,综述了国内棉柴收获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评价,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棉柴机械收获技术现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棉花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新疆都有广泛种植.棉花收获后遗留田间的秸秆即棉柴收获环节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急需开展适用机械收获技术研究,提高棉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为此,综述了国内棉柴收获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评价,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浅析棉花秸秆综合利用及配套机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概述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也是我国的第二大农作物。我国是产棉大国,棉花种植广泛,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东北、新疆等广大地区。棉花的广泛种植和高产也带来了大量的副产品——棉花秸秆,我国棉花秸秆每年的产量为棉花产量的3倍多。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能源,棉花秸秆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棉花秸秆的木质素含量较大,不适合直接饲喂,其在农村的主要用途是用来烧火做饭,因此广大农民通常将棉花秸  相似文献   

6.
2020年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秸秆利用市场进一步壮大。新疆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0%以上,棉花秸秆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以新疆伊犁奎屯市开干齐乡为例,对其棉花秸秆利用现状进行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农户文化程度、收入、政府的扶持力度、对棉花秸秆综合高效利用方式的宣传力度及当地秸秆回收企业情况等对开干齐乡棉花秸秆利用状况的影响较为显著。针对开干齐乡棉花秸秆利用率不高、农民对棉花秸秆高效利用意识淡薄、秸秆交易市场不够健全、棉花秸秆的运输处理成本高等问题,提出提高棉花秸秆利用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卧式和立式秸秆粉碎还田机在新疆机采棉秸秆粉碎还田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其结构形式多样。新疆使用的卧式秸秆粉碎还田机都采用单刀轴结构,用皮带传动,可以粉碎还田4行和6行棉花秸秆;立式秸秆粉碎还田机按照切割刀盘的数量可以分为单切割刀盘和双切割刀盘两种结构,用皮带或齿轮传动,可以粉碎还田2、4、6和8行棉花秸秆。两种类型的还田机都满足了新疆机采棉种植模式的秸秆粉碎还田的需要,但是作业质量不稳定,粉碎质量受秸秆含水率影响严重,需要在切割刀的耐磨性、切割粉碎室的结构和传动系统上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和秸秆切割粉碎质量。  相似文献   

8.
棉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新疆得到了广泛的种植,棉秸秆粉碎一般在棉花收获后进行,季节性强,如果棉秸秆不能及时处理,将影响棉田的秋耕冬灌作业。为此,设计了一种一次作业即可完成秸秆粉碎还田并与残膜回收机联合作业的二次抛送式棉秸秆粉碎还田机,并阐述了总体设计方案,确定了抛送装置、粉碎装置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的最优值。田间试验表明:还田机在秸秆粉碎刀棍转速为2400r/min、机具前进速度为4~6km/h时,棉秸秆掉落率的平均值为9.52%,棉秸秆粉碎合格率为95.24%,满足了棉秸秆粉碎还田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9.
文中分析了我国棉花秸秆的价值及其利用现状,针对新疆棉花秸秆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夹持链式棉秸秆拔取割台,介绍了该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主要特点及试验情况,在试验中发现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为今后的棉秸秆收获机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十三五"期间我国棉花种植情况、生产效益、机械化发展等,指出我国棉花生产长期不赢利受制于新疆棉区机具购置成本高企、黄河流域棉区人工拾花成本高企等不同原因,提出不同棉区推广应用机采棉种植模式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建议.新疆棉区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农机具购置和使用成本降下来;黄河流域棉区应大力推广应用机采棉全程机械化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河南省淮滨县积极探索实践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秸秆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三化”循环利用典型模式是以秸秆生产食用菌为纽带,联动发展秸秆养殖和有机肥生产,实现农作物秸秆从耕地中来,最终又回归耕地的全过程闭环循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介绍了淮滨县探索实践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的做法与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沼气综合利用潜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培栋  杨艳丽  李新荣 《中国沼气》2007,25(5):32-34,37
沼气综合利用是农村沼气建设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综合性技术措施,本文以我国2004年的沼气综合利用情况,分析了沼气综合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沼气综合利用潜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中国沼气综合利用生态经济效益显著,2004年沼气综合利用增加经济效益43.57×108元,保护森林167.1×104hm2,减少CO2排放655.17×104t,减少SO2排放5.94×104t。目前中国沼气发酵产物综合利用程度较低,经济潜力开发率不到1%,生态潜力开发率仅在4%左右,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张学静 《农业工程》2017,7(3):82-84
积极探索秸秆的综合利用途径,大力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发挥其应有的经济、生态、社会和环境效益,对保持社会协调、稳定发展,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在介绍秸秆利用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天津市武清区秸秆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以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进程。   相似文献   

14.
董宝国 《农业工程》2016,6(1):22-23
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介绍了酒泉市棉花种植情况,棉花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以及关键技术环节,为其他棉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进展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6  
石磊  赵由才  柴晓利 《中国沼气》2005,23(2):11-14,19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胡乱丢弃、无控焚烧、直接还田和加工粗饲料等传统的处理方式存在着"三低一重"的缺点,即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本文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腐熟还田技术、饲料转化技术、能源化技术及秸秆在工业上的各种应用.认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也是缓解农村饲料、肥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推广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意义重大。介绍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的现状、内容及发展趋势,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面积变化对新疆水资源结构偏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新疆的支柱产业,棉花、小麦、玉米作为新疆的主要农作物,既是促进农业节水的重要切入点,又是农业生产与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纽带,其种植结构合理与否关系到新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通过对新疆各地区水资源利用结构偏差值的计算,分析新疆各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并计算棉花、玉米、小麦种植面积变化对新疆各地区水资源利用结构偏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新疆农业种植结构与农业节水效率之间的关系,为今后优化配置新疆水资源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棉花是山东省的重要经济作物,棉花秸秆的收集和前期处理已经成为棉花种植和棉花秸秆利用中的瓶颈环节.对山东省的棉花种植情况和棉花秸秆收获机械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小型的拔柴机、切碎机仍是市场上普遍使用的前期处理机械,联合收获机也有应用,未见有大型机具出现.对使用中的机具进行了技术总结,并对棉花秸秆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珍贵的农业生物质资源。为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率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浙江省通过“秸秆换肥”的试点模式设计,推动了秸秆综合利用、商品有机肥推广、生态循环农业主体培育、美丽田园清洁生产和土壤污染防治5方面工作,实现了农民、涉农企业和政府3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