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龙游县水稻二化螟发生逐年上升并呈加重发生态势,对水稻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遏制二化螟重发势头,根据龙游县2015年以来水稻二化螟发生的动态监测及田间系统调查,分析了近年水稻二化螟逐年加重发生的原因,提出重发区域二化螟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兴国县水稻二化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表现为冬后基数逐年增加、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等特点。本文分析了兴国县二化螟发生加重的原因,包括冬季气候变暖、耕作制度改变、产业结构调整、水稻品种更换、机割留茬过高、害虫抗药性上升等,并提出了加强监测预警、科学安全用药、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及保护天敌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48%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二化螟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水稻从秧苗期至成熟期都可遭受二化螟的为害,我地每年发生2代,危害呈逐年上升加重趋势.为解决二化螟难防治和抗药性等问题,2003年夏,我们在歙县王村镇进行了48%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1代二化螟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平湖市水稻二化螟发生呈逐年加重态势,对水稻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二化螟重发与栽种制度、气候因子、农药抗性等因子的关系,提出二化螟综合防控对策,并在2019年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湖北省水稻二化螟种群的发生动态,指导开展合理化防治,该研究于2015年在咸宁市崇阳县、孝感市孝南区、随州市曾都区设置诱虫灯,监测水稻二化螟的灯下虫情.监测结果表明,三地二化螟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孝感市孝南区、随州市曾都二化螟的发生呈现明显的"主峰+次峰"现象,而咸宁市崇阳县二化螟发生基数明显较轻,全年具有3个发生高峰,没有明显的"主峰".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吉林省西辽河稻区水稻二化螟发生种群动态及白僵菌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本研究应用性诱剂监测水稻二化螟发生动态,并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结果表明,吉林省西辽河稻区水稻二化螟每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在6月上旬,一代成虫盛发期在8月中旬;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白僵菌可湿性粉剂田间防治效果可以达到75%以上,使水稻增产2.6%。本研究明确了吉林省西辽河稻区水稻二化螟发生时期及发生世代,并证实了白僵菌对水稻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是安徽省内源性水稻害虫,常年发生较重。据预测,今年一代二化螟将在全省沿江和江南稻区大部偏重发生,其中皖西南部分地区大发生。灰飞虱传毒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玉米粗缩病近年也有加重发生趋势。为切实抓好水稻螟虫防治和灰飞虱监测工作。现特作如下通知。  相似文献   

8.
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水稻二化螟为害逐年加重,为寻找价廉物美、高效低毒、安全环保的新型农药,进行了2%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乳油对水稻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目前的水稻生产中,为避免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而导致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的上升,2%阿维菌素乳油为防治水稻二化螟理想药剂之一,建议在二化螟卵孵盛期以喷雾的方式使用,667 m2用量为20~25 mL。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二化螟在我市发生越来越严重,为了摸清我市水稻二化螟发生动态,及时指导防治,笔者对我市水稻二化螟越冬虫量及灯诱二化螟进行了调查监测。调查监测结果表明:二化螟越冬虫量以清新区最多,且连续3年均超过12000头/666.7m2,连州市二化螟越冬虫量最少,2021年和2022年越冬虫源均低于2000头/666.7m2。清新区灯下二化螟发生量2021年呈现单峰现象,发生高峰期集中在7月上旬,2022年呈现“主峰”+“次峰”现象,7月初有一个明显的发生高峰;连南县灯下二化螟发生量2021年呈“主峰”+“次峰”现象,6月中旬二化螟发生具有一个明显的高峰期,2022年呈现双峰现象o 关键词:清远 二化螟 种群动态 监测  相似文献   

10.
在气候变暖条件下,黑龙江省水稻二化螟的危害加重已经严重影响了水稻种植户的增产增收和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从黑龙江省水稻二化螟危害的发生规律入手,对气候变暖条件下黑龙江省水稻二化螟危害加重的原因和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为黑龙江省水稻二化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二化螟是浦城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近年呈加重危害趋势.该文利用1980 ~2013年水稻螟虫资料,结合田间调查,总结水稻二化螟在浦城县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水稻二化螟测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进一步了解二化螟性诱剂在水稻二化螟测报与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与灯光诱捕的测报效果对比试验以及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效果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其监测的二化螟消长动态与采用测报灯监测和田间实际发生情况均相吻合,且世代明显、清晰,始盛期和高峰期显著。同时,二化螟防治性诱剂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绿色防控二化螟的有效手段在水稻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水稻二化螟持续大发生危害加重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自推广杂交水稻以来,水稻二化螟为害加剧,发生代次多,发育进度不整齐,世代重叠,损失逐年加重。为此,探讨了二化螟的发生危害规律和大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选用对口化学农药防治为重点,以及生物、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水稻螟虫是福建省水稻的重要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1].其中闽南稻区以三化螟为主,闽东稻区以二化螟为主,闽中、闽西、闽北以二化螟和三化螟混合为害.20世纪70年代三化螟发生重于二化螟[2-3];80年代后期,因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变、品种的更换、防治措施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等,水稻螟虫种群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二化螟已上升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发生区域由纯单季稻区或单双混栽区向双季稻区、从高海拔稻区向平原稻区、从闽西北和闽东稻区向闽南沿海稻区扩展,其发生量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探讨水稻螟虫在我省越冬的特点及原因,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发生趋势以及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践测定新型性诱自动监测系统对二化螟的监测效果,探索性诱自动监测系统在水稻二化螟监测上的应用前景,为逐步推广诱捕性能稳定、监测效果优异的害虫自动监测系统提供数据支持。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性诱自动监测系统的诱虫专一性强、且诱蛾数量变化趋势与传统测报灯下数量变化趋势及田间虫害发生动态一致,用于二化螟测报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临海市有3种水稻栽培制度, 分别为沿海稻区的稻菜轮作制度、中部平原稻区的单双季混栽制度、丘陵稻区的单季稻主栽制度, 针对这3种水稻栽培制度, 分别设立病虫监测区, 开展二化螟发生为害规律研究, 分析螟蛾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结果表明, 水稻不同栽培制度的二化螟为害发生程度为单双季混栽制度>稻菜轮作制度>单季稻为主栽制度, 造成二化螟发生为害加重的主要原因是种群自身和栽培制度。  相似文献   

17.
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在扬州市近年来发生加重。水稻品种布局、耕作制度、气候条件、抗药性的产生及防治失当均是造成其上升的重要因素。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点,有效控制螟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1~2006年二化螟测报资料分析,单双混栽区二化螟种群演变规律为越冬代、三代蛾量大幅上升,而一、二代蛾量则大幅下降,即一、四代发生为害加重,二、三代发生为害趋轻,其种群结构消长呈谷形曲线,全年二化螟虫发生为害与二、三代螟虫种群发生量密切相关,明确越冬基数上升、越冬成活率提高、受虫比变化幅度大、生育期与发生期吻合度改变、高秆品种推广是形成单双混栽区水稻二化螟种群结构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湖南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湖南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特点,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方面探讨了其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湖南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稻二化螟是近几年对我国水稻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极易造成发生地块水稻减产3%~5%,严重地块达30%以上,并且有逐年上升的势头。对此本文就绿色水稻二化螟综合防治技术展开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