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炎  袁梦思  贾子彦 《当代农机》2022,(11):83-85+87
介绍了基于区块链的草莓智慧生产系统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管理和数据不可篡改的特点,利用不同节点间上传数据的相互校验得到真实的、有效的数据,为草莓产业链的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区块链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应用到各个领域。在数字农村、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推进中,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能够减少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提升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但是,当前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尚不成熟,加强相关应用研究很有必要。在分析区块链技术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讨论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意义与瓶颈,提出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3.
于洋  谭峰 《农业工程》2021,11(1):33-39
农产品质量溯源平台对于农产品质量监管及食品质量保障具有重要作用.农产品质量监管涉及领域广、方面杂,且在质量监管过程中农户与企业参与力度不足,导致部分信息在收集过程中存在可靠性差、准确度低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区块链核心技术出发,借鉴现有企业质量溯源经验,提出了一种使用联盟链的质量溯源系统.  相似文献   

4.
开展区块链基础软件体系研究、农业产业链与区块链映射模型研究,可解决农业产业链条长、生产经营分散、产供销信息不畅通、市场价格数据分析难及成本提高等问题。结合DCEP数字货币支付方式,建立农业产业链共享交换机制,打造跨部门、跨环节信息互联互通的统一通道,与第三方区块链平台及业务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形成跨越生产方、物流方、渠道方、零售方、监管方、服务方及消费者等多方取得共识的农业产业信息集成应用。实现农业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多环节全流程信息透明、安全、共享,打造农业行业生态,形成国家公链,推动农业数字资产提供有效支撑,促进农业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和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之一,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农业产业链中,不仅可以助力农业数据要素有效流动,而且成为农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工具,能够助力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实现数字农业发展。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场景还不足,区块链技术自身的优势使其在农业产业链中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价值的同时,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阻碍,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深度不够。本文结合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优势和障碍分析,探索数字经济时代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6.
浮永梅 《农业工程》2021,11(3):148-152
陕西省是猕猴桃生产大省,但是猕猴桃产销过程中存在消费信任危机、信息不对称和物流成本较高等问题.区块链具备信息可追溯、信息不可篡改和公开共享等特点,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陕西省猕猴桃产销体系,在促进猕猴桃增产增收的基础上,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农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用科技解决农业发展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7.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块链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块链技术上连农业大数据,下连农业智能系统,是推动农业产业革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全面提升食品安全层次、提高食品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和强化农村金融保险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广阔发展空间。本文在分析区块链技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作用机理基础上,梳理了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农业供应链管理、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已有的实践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面临技术成熟度不够、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农业产业链环节多、缺少跨区域跨行业技术监管体系和应用标准等瓶颈问题。区块链政策应更加注重在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构建、应用场景打造、沟通协调机制等方面系统集成。  相似文献   

9.
10.
易慎 《南方农机》2019,(12):186-186,188
人物形象设计在国内很多领域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区块链技术作为科技时代的新兴技术,在人物形象设计行业内潜移默化地发挥关键作用。区块链技术中的比特币、区块、密钥、共识机制、分布式储存等概念在人物形象设计等相关工作中有所体现,这也是笔者重点探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套作模式下小型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运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套作模式可充分利用有效空间,扩大绿色面积,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效率,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西南地区近年来重点推广的示范种植栽培模式之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套作技术的主要方向和技术重点。为此,对套作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有关的套作技术与应用现状,分析了市场需求,明确了机械化在作物套作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些对西南地区大力推广应用套作农业机械化技术、解决套作农业生产中效率和效益、产量和品质、增产和增收等问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的表面缺陷是农产品品质的重要特征,利用机器视觉进行检测具有人工检测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为此,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利用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农产品破损检测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厢沟与暗管组合排水试验,研究了不同小区雨后排水效果、棉花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棉花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其他条件一定时,暗管区排水效果均优于非暗管区;其他排水条件一定时,2m厢沟间距的小区排水效果和生产效果好于3.6m厢沟间距的小区,其产量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地下水浅埋条件下,厢沟和暗管组合排水的生产效果和排水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灌溉方式下生菜根系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栽培方式对蔬菜根系生长的影响,采用滴灌、微喷灌2种灌溉方式和醋糟与草炭复配而成的4种栽培基质对生菜根长、根深和根区半径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灌溉方式下可用同一个预测模型;相同灌溉方式下,不同基质栽培生菜根系特征值差异不显著(P0.05),可用同一组模型参数来表示。以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有效积温作为定量发育进程的尺度,构建了预测生菜根长和根深的动态生长模型;以根深和有效积温为自变量,建立了根区半径动态变化模型。运用重复试验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滴灌和微喷灌生菜的根长、根深和根区半径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回归估计标准误差和相对误差最大分别为290 cm、0.81 cm、0.63 cm和15%、12%、13%,表明所建立的3个动态变化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为节水型设施基质栽培生菜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LED照明技术具有节能、环保、成本低和寿命长等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文章基于LED照明综合分析了调光调色技术、散热技术、电源驱动技术在大型养鸡场中的应用方式及其给大型养鸡场带来的经济效益,以期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激光加工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激光加工技术的特点,阐述了其在农业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激光加工技术的应用将增加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大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的现代化技术水平,满足市场对"个性化"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不同灌溉方式下冬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以豫麦6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常规灌溉和一体化垄作沟灌的冬小麦产量与穗部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同常规灌溉方式相比,一体化垄作沟灌方式下,冬小麦的穗粒数、籽粒质量及产量分别增加了5.5356%、7.5489%、7.7454%,但穗数减少了0.4302%。常规灌溉和一体化垄作沟灌方式下,产量与穗数、穗粒数以及籽粒质量均正相关,但一体化垄作沟灌方式下的相关系数较常规灌溉方式大。一体化垄作灌溉有利于改善农田小气候、发挥作物的边行优势和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动态水压模式下迷宫流道内颗粒物运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TV技术,观测三角函数、三角、台阶、矩形波形动态水压模式下迷宫流道内颗粒物的运动情况,分析不同动态水压模式下迷宫流道内单个颗粒物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及流体流场,揭示动态水压抗堵塞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三角、台阶及矩形波形动态水压模式,三角函数波形动态水压模式下颗粒物滞留滞止区内的时间最短,颗粒物的沉积概率最小,水流对颗粒物的输移能力最大;三角函数波形动态水压模式下流道内产生的水流波动效应不断冲击流道滞止区内存在的低速漩涡,加剧了滞止区水流紊动,进入滞止区的颗粒物随水流不断运动,并对滞留甚至沉积在滞止区内的颗粒物发生强烈冲击,使得颗粒物离底悬浮,返回主流区,并迅速通过流道,增大了水流对颗粒物的输移能力,增强了流道的抗堵塞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