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稻鸭共育控虫除草防病技术效果调查与分析(一)稻鸭共育除草效果调查与分析示范区各区田间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取1m2分别于水稻移栽后25d、移栽后45d调查常见杂草,计算处理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采取稻田放鸭控制草害,25d除草效果株为72.47%,鲜质量防效为76.63%,比化学除草分别高出8.38%和10.89;45d除草效果株防效为86.11%,鲜质量防效为82.12%,比化学除草分别高出22.6%和13.05%。 相似文献
2.
2009~2010年,我站在古蔺县实施了以"稻鸭共育"技术为核心的水稻病虫绿色防控项目。2010年我县以鱼化、金星、古蔺3个乡镇的部分村社作为项目示范点,中心示范面积515亩,全县推广面积2.37万亩。 相似文献
3.
一、工作措施(一)制定绿色防控实施方案信阳市植保植检站按照每个示范区不同的水稻栽培方式和耕作制度,明确每个绿色防控示范区的主推技术和工作目标,制定周密细致的实施方案,全程指导防控工作。(二)积极动员,强化宣传信阳市植保植检站在每个示范区树立一块展示牌,标明每个示范区的绿色防控内容。印发绿色防控技术资料2万份,分发到示范区和周边辐射区,广泛宣传绿色防控的好处,形成重视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4.
<正>隆昌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县日均气温17.5℃,年平均日照1204.8h,年平均降雨量1078.9mm。全年水稻播种面积21000 hm2,蓄留再生稻面积13333hm2以上,年总产在20万t左右,平均产量超过500kg/667m2。隆昌县已由2000年以前的单一杂交中稻耕作制度转变成杂交中稻+再生稻的两季耕作制度。近年来,随着干旱年份频发、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的改变以及贸易交通运输繁荣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害虫 相似文献
5.
6.
7.
8.
9.
传统的病虫害防控技术不仅防控效果不明显,而且在防控过程中会出现农药使用过量、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加剧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提升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农户应将绿色防控理念融入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中,采取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及化学防治等技术来防控病虫害,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11.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病虫害防控较多采用的是化学防控技术,但是化学防控对环境和水稻质量安全有一定影响。因此,科学合理的绿色防控技术便成为水稻病虫害防控的重要途径。为了解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效性,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采用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进行试验并对试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1盏灯诱杀害虫约为4 500只,这对于水稻虫害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且频振式杀虫灯对于益虫的诱杀比例较小(害虫和益虫的诱杀比例大约为247∶1);水稻统防统治方法对稻叶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8%、89%和95%;适当的杂糯间栽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并且明显提升水稻产量。该研究可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粮食生产是中国非常重视的一个领域,大米是粮食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作物。大米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粮食的总产量。而水稻病虫灾害,是造成水稻低产、减产甚至无产的重要罪魁祸首之一。此外,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对水稻害虫防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水稻病虫害的常见类型,最后分析了水稻病虫害的常见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粮食生产安全,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求做到优质、高效,绿色安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在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物的、物理的、农业的、化学的等措施,在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优先采取环境友好型、技术保障型措施来控制水稻病虫害危害的行为。本文主要针对我县水稻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总结探讨,供广大水稻种植者和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息县处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气候带,由于特有的气候,息县成为大区域流行性病害和迁飞性害虫过渡地带,造成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各种病虫害发生严重,成灾率高,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笔者结合豫南稻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河南省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开展了多项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初步集成了一套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理化诱控、科学使用高效低毒环保农药等措施为主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并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的水稻种植地区主要在南方,由于南方的气候条件,因此,南方水稻病虫害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加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提高水稻质量和产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对水稻病虫害预防过程中的履行防控技术的推广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分析,首先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现
状和优势入手,然后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进行有效评价,主要内容有:农业技术、
物理防控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7.
18.
豫南稻区两系法杂交水稻繁制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系法杂交水稻在全国推广累计逾千万亩,优势明显,发展迅猛。信阳市仅1997年就扩大种植到12万亩,亩产平均比汕优63增加50kg。信阳市农科所于1996年引进通用型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等材料,结合观察其在信阳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繁殖及其系列组合制种的试验研究,经过数年探索取得一定进展,繁种亩产平均达355kg,制种亩产平均过100kg大关,最高达200kg,达到全国先进水平。1 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据我们观察,一般低温敏型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在幼穗分化Ⅳ期,育性转换期在Ⅳ、Ⅴ、Ⅵ三期,… 相似文献
19.
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俗称钻心虫、蛀心虫,是我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水稻分蘖期受害造成大量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可达3—5成以上。近年通过对水稻螟虫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的系统监测和科学预测,采取绿色防控技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实行"防、避、诱、保、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因地制宜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有效控制螟害发生。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水稻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兴宾区粮食安全。但在当地水稻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病虫害,导致水稻产量降低。当前,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已经被淘汰,因为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而且病菌和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目前兴宾区水稻生产上重点推广应用的防治技术。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