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在对湘西黄牛采取人工杂交改良的过程中,通过对湘西黄牛、湘西黄牛的杂交组合西本F1母牛进行了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的调查研究,并统计湘西黄牛与西本F1代初生重、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及初配体重、初配月龄、发情季节、妊娠期、受胎率、成活率、所生犊牛的体重体尺及断奶后体重体尺(6月龄)。统计结果表明:西本F1代各年龄阶段的体重体尺数据明显高于湘西黄牛;西本F1与湘西黄牛的受胎率、成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发情季节大多集中春秋及夏秋两季,初配月龄在22~23月龄之间,初配体重比湘西黄牛重67.76kg,两者差异显著(P<0.05);西本F1代所生犊牛初生体重体尺与其断奶后体重体尺数据明显高于湘西黄牛,其泌乳性能也优于湘西黄牛。  相似文献   

2.
试验测定了西门塔尔牛与宕昌县本地黄牛杂交改良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当地饲养管理条件下,0~12月龄西本F_1的生长发育性能比本地黄牛得到较大提高,显著促进了当地肉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和研究弗西本三元杂交牛在贵州遵义的生长和产肉性能,随机选择8~9月龄发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体重相近,膘情中等以上的弗莱维赫牛与西本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三元杂交一代F1(弗×西本)公牛和西本(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二元杂交一代F1公牛各6头,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进行108 d的育肥试验,并对其增重、生长发育、产肉性能及饲料消耗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弗西本三元杂交牛的育肥期末重、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眼肌面积分别为325.67 kg、1 129.63 g、55.87%、46.18%、5.19、76.9 cm2,分别比西本二元杂交公牛提高了59.90%、35.06%、3.77%、7.94%、20.98%、55.04%.表明,以弗莱维赫牛为终端父本,以西本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为母本,所生产的弗西本三元杂交牛的产肉性能要优于西本二元杂交牛.  相似文献   

4.
为了测试四川黄牛改良牛(夏洛莱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夏西本三元杂交牛)第五世代的体尺性状和产肉性能,笔者选择了30头18月龄的第五代夏西本三元杂交公牛进行体尺测量和屠宰性能测定试验。测定的项目有体尺性状,屠宰性状,肉质性状以及头、尾、蹄和内脏重量4个部分。结果表明,18月龄第五代夏西本三元杂交公牛具有良好的生长发育和屠宰性能,且具有较好的肉品质。本试验展现了四川本地黄牛改良牛(夏西本三元杂交牛)第五世代的生长和屠宰性能,为夏西本牛在四川的推广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湖羊的生长发育和肉用性能,2006年1月,笔者曾对1~2岁龄的100只湖羊进行了体重、体尺测定,其中1岁公羊16只,母羊40只,2岁公羊12只,母羊32只,另对80只体重50kg湖羊进行屠宰测定,其中公羊33只,母羊47只。结果表明:成年公羊平均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分别为76.33kg、75.35 cm、90.67 cm、103.67 cm;成年母羊则分别为48.93kg、70.35 cm、79.50 cm、90.30 cm。公羊屠宰率、净肉率、骨肉比分别为50.40%、42.11%和1∶5.48;母羊则分别为47.87%、40.39%和1∶5.41。将本次测定结果与20世纪80年代初测定的相应数据相比:湖羊体重指标提高31.42%~41.09%;体高、体长、胸围指标分别提高11.0%~15.91%、22.53%~13.85%和34.41%~25.55%;屠宰率提高0.36%;净肉率提高4.25%;骨肉比提高26.51%。  相似文献   

6.
波杂、道杂一代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试验结果表明波杂(波德代×当地细毛羊)F1和道杂(无角道塞特×当地细毛羊)F1的初生重、1~4月龄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等显著高于当地羊(P<0.01).经对4月龄羔羊屠宰测定表明,杂种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均显著高于当地羊(P<0.01),每只杂种羊比土种羊增收92.82元.  相似文献   

7.
试验测定了德国黄牛和比利时蓝牛对本地牛的杂交改良效果.在粗放式饲养管理条件下,德本F1和蓝本F1在体型外貌、生长速度、适应性、经济效益等方面,比当地黄牛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了解弗西本三元杂交牛的生长性能,加快贵州省肉牛改良步伐,提高养牛经济效益,试验对弗西本三元杂交牛与同龄利西本三元杂交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及育肥期日增重进行了测定并做了比较。结果发现:弗西本三元杂交牛的生长性能明显好于利西本三元杂交牛。表明弗莱维赫牛可作为贵州黄牛三元杂交改良的优良父本。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德国黄牛和比利时蓝牛的杂种后代德本F1、蓝本F1牛在甘肃省陇东地区肉牛带的适应性能,主要包括生长发育、增重、抗病性和繁殖性能等因素。结果表明德本F1、蓝本F1牛在试验期内(0~12月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本地牛,对当地饲养条件和环境条件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秦川牛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及肉用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秦川牛在陕西关中、陕北、陕南、西北、西南、东北6个地区的繁殖和发病情况无大的差异,说明秦川牛在这些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秦川牛的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在原产地陕西关中地区明显优于其它非原产地地区。陕西关中地区30月龄秦川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肌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分别达到481.67kg、250.83kg、227.31kg、54.15%、48.61%和8.51:1,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大理石花纹等级仍以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肉为最优,评分等级为3级,其它地区为5~6级;秦川牛公牛屠宰性能指标优于母牛,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眼肌面积达到74.33 cm2,极显著的高于其它地区;秦川牛牛肉的干物质含量在30.03%~32.69%之间,陕西关中地区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蛋白含量在21.66%~24.25%之间,陕西关中和辽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脂肪含量在5.68%~6.42%之间,陕西关中、贵州和甘肃秦川牛肌肉间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各地之间的粗灰分和钾、钠、钙、锌、铁、锰等矿物元素含量基本一致(P>0.05);不同地区秦川牛胴体脂肪酸含量不尽相同。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陕西关中和甘肃的秦川牛肉极显著地高于陕北、贵州和辽宁地区(P<0.01);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变化正好相反;不同地方的秦川牛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同种氨基酸在不同地区秦川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青海黄牛及其杂交改良牛的生长发育性能观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测定分析了西本、皮本、利本F1和青海黄牛的初生、6月龄和12月龄体重、体尺指标,结果表明,皮本F1牛生长发育快,各月龄体重,体尺指标显著大于青海黄牛,比西本、利本F1也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用15±1月龄的10头西门塔尔×关岭黄牛F-1、7头利木赞×关岭黄牛F1和10头安格斯×关岭黄牛F1进行为期90 d的短期育肥,测定杂交牛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及屠宰性能.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以利×关F1最高(1 233.7±140.2 g),西×关F1次之(1 139.4±111.5 g),安×关F1最低(1 117.4±147.4 g),但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利用率以利×关F1最高(饲料干物质报酬4.6±0.71)、西×关F1次之(5.6±0.31),安本杂最差(6.0±1.01),利×关F1与西×关F1、安×关F1间差异极显著(P<0.01),西×关F1与安×关F1差异不显著(P>0.05);利×关F1、西×关F1和安×关F1屠宰率(%)分别为50.3%、50.7%和50.3%,差异不显著(P>0.05),净肉率(%)分别为41.4%、41.5%和41.1%.利×关杂交组合F1育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皮黄杂交改良牛育肥及屠宰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015月龄的皮黄F1代和青海黄牛各3头进行3个月的育肥,对产肉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皮黄F1代与本地黄牛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体高、胸围与本地黄牛差异显著(P<0.05),体斜长差异不显著。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相对提高6%、7%、5.5%。  相似文献   

14.
安格斯肉牛改良沿河本地黄牛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改良沿河本地黄牛。经观测:安本F_1牛体型趋向父本、毛色呈显性遗传,多为黑色或黑褐色;平均初生重为20.80±2.63kg,6月龄体重为111.08±5.02kg,12月龄体重为172.91±12.47kg,18月龄体重为229.56±14.67kg,比同龄的沿河本地黄牛分别提高46.99%、43.55%、45.81%和47.79%,差异极显著(P<0.01);各月龄阶段的体尺指标均显著高于本地黄牛(P<0.05),增长幅度大多在10%~20%之间。结果表明:安格斯肉牛改良沿河本地黄牛、杂种优势明显,能显著改善本地黄牛体形不足的缺陷,安本F_1牛生长发育快,且抗病力强,耐粗饲,适应能力强,是改良山区黄牛的理想肉牛品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德西黄三元杂交幼牛产肉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对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的6头德西黄三元杂交牛11-12月龄育肥牛的产肉性能进行测定。其结果:育肥期末体重、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眼肌面积分别是322.67kg、1101.85g、55.33%、45.09%、81.47%、5.09、75.9cm^2。表明该三元杂交组合的肉用性能良好,比二元杂交的西黄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黄牛及其改良牛的配种受胎率是体现肉牛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为提高母牛的繁殖率和肉牛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对多年来通过外部观察和直肠触诊积累的母牛发情时的行为表现及生理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汇总分析,结果表明:①爬跨行为是群养牛群发情的主要特征,而鸣叫不安、食欲减退是散养牛发情的主要特征;②母牛发情多在早晨6:00-11:00及下午16:00- 19:00,发情持续期平均为25-26 h;③由发情开始到排卵的持续时间平均为33.98 h;排卵高峰多集中在12:00-14:00和晚上23:00到次日凌晨3:00;④卵泡发育以直径0.8-1.2 cm居多;⑤在发情开始后24 h输精,可望有一个较高的受胎率。  相似文献   

17.
肉用西门塔尔牛改良云南黄牛的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黄牛、西门塔尔与云南黄牛的杂交牛(西本杂)体尺体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西本牛与本地牛体尺体重都有了显著提高(P<0.01)。西本杂牛的初生、6、12、18、24月龄体重比同龄本地牛分别高出82%、18%、69%、50%、78%。  相似文献   

18.
不同饲养方式对西门塔尔牛生产性能及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内蒙古阿巴嘎旗社会经济基本情况,通过大量的资料调查和家庭牧场现状分析,对比了典型牧户家畜冬季舍饲和传统放牧对西门塔尔牛个体生产性能和草地生产力的影响。试验选取西门塔尔牛,每隔3个月测定体重、体况、胸围、体长等指标,分析了家畜生产性能、草地生物量的变化,并比较了舍饲及传统放牧对家畜体重变化及改善草场环境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舍饲的试验组西门塔尔牛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冬季家畜掉膘现象显著少于对照组,平均每只家畜少掉膘约0.217kg/d。试验组的草地生产力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贵州黎平黄牛杂交改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农户饲养的黎平黄牛及其与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牛的杂交F_1代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的体重、体尺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黎平黄牛经杂交改良后,各年龄阶段各主要体尺都有极显著提高(P<0.01),初生重和各月龄体重均有显著提高(P<0.05);(2)初生至24月龄平均日增重,西×黎F_1、安×黎F_1、利×黎F_1公(母)牛分别为395g(366g)、364g(332g)、391g(360g),比黎平黄牛公(母)牛的192g(175g)分别提高了105。7%(109.1%)、89.6%(89.7%)、103.6%和105.7%)。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利木赞和西门塔尔改良当地黄牛的效果,测量了62头繁殖母牛的体尺,利用肉用指数研究了牛群的经济类型。结果表明:利黄Fl和西黄Fl的繁殖母牛平均肉用指标分别达到3.40和3.42,比当地黄牛提高了12.21%和12.87%,改良效果显著(P〈0.05),利黄F1,和西黄Fl改良效果无明显区别(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