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品茶可以是轻松平凡事。也可以用心喝出清香和品味。品茶要得好滋味 ,贵在好茶、好水之外 ,还要有一颗对茶的好心情才能凝精聚神细细的由茶的实体抽离出意象 ;才能穿透茶的种植、制作工序找到滋味与含脉 !那么 ,深深解构茶的每一细节 ,便成为茶痴的基石。可惜的是 ,短缺了一份深入浅出对茶的认识与解析 ,就少了一份对茶集合天时、地利、人和多元变化的了解 ,就无法深思品茶原来潜藏了婀娜多彩的面貌 !《茶文化大系》是以一份尊敬茶的心情所编写 ,所筹划的 !是用最浅显的文字记述茶在多元变动因素中如何脱颖而出 ?并期待带给华人品饮艺术的一… 相似文献
2.
明代赵之履《茶谱续编》是一部散佚了的茶书,此《续编》原附于钱椿年《茶谱》之后一起出版的,故名《茶谱续编》。后明代顾元庆将钱椿年的《茶谱》和赵之履《茶谱续编》进行删校,两书合为一书,掠为己有,并以顾元庆《茶谱》之名行世。钱氏之《茶谱》与赵氏之《续谱》,反不被人知晓。这种鸠占鹊巢的现象应该加以更正。笔者查阅了众多历史文献,以图恢复赵之履《茶谱续谱》本来面目,故云辑考。 相似文献
3.
陆羽《茶经》是中国古代茶叶文化史上一部划时代的百科全书式巨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在茶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茶经》在《新唐书》艺文志小说类、《通志》艺文略食货类、《郡斋读书志》农家类、《直斋书录解题》杂艺类、《宋史》艺文志农家类等书中,都有记载。 相似文献
4.
“寐熊” ,为邬梦兆先生之表字也。邬梦兆先生为何许人也 ?一茶人、诗人、世间人也。乍看“寐熊”两字 ,一般人皆会不解其意 ,我亦如是。以字面猜之 ,“梦见熊”也 ,脑中浮现的画面并不怎么美妙 ,只能摇头自嘲浅陋。翻至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文怀沙先生为此书所作之序———“覆载贵无私” ,细读之后才恍然 :“寐熊应该是梦中最美丽的先兆。传说周文王梦见长翅膀的飞熊 ,正是这个梦兆 ,使他幸运地在渭水边 ,认识并找来了辅助周王朝建立丰功伟业的姜子牙。”原来如此 !惭愧之情油然而生 ,暗嘲自己枉在校园里游荡了些许年。以“寐熊”二字… 相似文献
5.
<茶谱>,五代茶书.前蜀·毛文锡撰,一卷,已佚.陈尚君辑本已辑佚文四十一则.毛文锡,字平珪.高阳(治今河北高阳县东旧城)人.父龟范,咸通(八六0-八七四)间为岭南刺史,历任潮州刺史等.文锡通音乐,能诗工词,时名颇重.年十四,登进士第,仕唐宦历未详.入蜀依王建,累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迁承旨.永平三年(九一三)七月,为太子元膺贬逐、拘捕,挝之几死.太子败死,仍复原职,四年八月,迁礼部尚书,判枢蜜院事.通正元年(九一六),兼文思殿大学士,寻进位司徒.天汉元年(九一七)八月,为飞龙使唐文房所谮,贬茂州司马.其后事迹无考.撰有<毛司徒词>三卷,有王国维辑本,录词三十二阕.又有<前蜀王氏纪事>二卷,记王建称前帝事,佚.<茶谱>一卷,至迟撰于唐亡后不久;前蜀初,已流传于世,这从康末诗僧贯休<禅月集>卷一七<和毛学士舍人早春诗>可考知.其诗有云"茶癖金铛快"(注云"舍人有<茶谱>").<崇文总目>卷三、<晁志>卷一二、<通志·略>四、尤袤<遂初堂书目>、<解题>卷一四均著录是书.陈振孙<解题>称"后蜀毛文锡撰",实误;此书撰于五代前蜀之初无疑.但因此书久佚,自宋至明真见过此书者,不会太多.乃至对其书作者著录多误,如<文献通考>误称为"燕文锡",<说郛>作"王文锡",<山堂肆考>又称"毛文胜";<天中记>则误书名为<茶品>等,不一而足.晁公武谓"记茶故事,其后附以唐人诗文";实亦未能概括是书内容.据南宋浦国宝<金堂南山泉铭·序>(<全蜀艺文志>卷四四)称"毛文锡作<茶谱>,(水品)又增至三十有八"云,则似<茶谱>亦仿<茶经>有品水之内容,但今已无可辑佚.从佚文看,<茶谱>着重记述中唐以后名茶的产地、品性等,间或附以茶事及茶诗文.从宋以后人刊行<茶经>时,多取<茶谱>之文作注文,足见此书之价值,是继<茶经>以后的又一部重要茶书.佚文中,附有关于陆羽、张志和、胡生、志崇、陆龟蒙、蒙山僧及湖常二州太守境会亭制贡茶的茶故事七则,唐人诗文则无存.这有两种可能一为诗文已佚,今已无从搜辑,二为<晁志>误记.<茶谱>佚文中涉及唐七道三十六州产茶情况,记载了五十余种中唐以后的名茶品目和性状.较<茶经>已大为拓展.从明清茶书中录存的<茶谱>佚文中存在不少与宋人书中引文不同的异文判断,似还无从论定此书佚于宋元之际,至少,明代尚存其残本或从类书、方志中转录的条文.<茶谱>是仅次于<茶经>的茶学巨著,其久佚不传,无疑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今其佚文虽存有三千余字,但仅全书一部分.佚文主要辑自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吴淑<事类赋注>、陈景沂<全芳备祖>、晏殊<类要>、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唐慎微<重修政和证类本草>等.日本学者青木正儿有<茶谱>辑本,刊其<中华茶书>(东京春秋社一九六二年版)中,又收入其<全集>.今蒙台湾王德毅教授赐示覆印本,其辑本无出拙辑之右,今不取.今拟将<茶谱>佚文重加裒辑,谢维新书不仅多出今传各本数则,且有些条目文字亦详且胜,故多用作底本,并详加校证.所幸上列前三种书均有宋本存世(<寰宇记>约存百分之四十),无疑提供了辑校的善本.由于有些条文已被宋人用作<茶经·八之出>之注,<太平寰宇记>有几条可确证为<茶谱>之文者,往往误注出处为<茶经>,这种现象绝非偶然,疑宋初乐史所见之<茶经>,已有<茶谱>文窜入为注,今也尽力予以辨析.必须指出,今辑<茶谱>诸条或已多非毛氏原文,已由宋人以意改写,这从上引诸书文字略有不同可证. 相似文献
6.
茶是宋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礼物,产生了大量的赠茶诗。黄庭坚的茶礼馈赠和诗歌书写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在地方为官,尚未重视茶的礼物功能;中期京中任职,与同僚频繁茶、诗互酬,是赠茶诗创作的繁荣期;后期贬谪各地,赠茶诗减少。茶作为礼物,在黄庭坚的生活中发挥了构建社交网络、提供诗歌较量契机、规劝朋友的作用。黄庭坚的赠茶诗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君王处于顶端,上下有序,并且茶作为礼物,主要在持有相同政见的政治团体内流动。 相似文献
7.
8.
茶的名称历来按照《茶经》的说法有“茶、槚、蔎、茗、荈”五名之说,但仔细核对文献发现:“槚”的本义并不是指茶,是郭璞对《尔雅》所作的注中的理解;《晏子春秋》中的“茗菜”应是“苔菜”之误;“蔎”一般被解释为香草;《尔雅》《说文解字》等东汉以前训诂类文献也未收录“茶”和“茗”字,从训诂学和文字学角度来看,茶的利用时间应不会早于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9.
皇帝,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国家领导人,他们的饮茶、爱茶,对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我把历代皇帝的茶诗收集起来,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10.
茶的效用 ,引起世人越来越大的兴趣 ,因为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饮料也更讲究 :要求饮料不但能解渴 ,还能防治疾病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健康水平 ;寓防病治病于品茗之中 ,还要为“两个文明”服务”茶叶的科学、文化价值 ,值得深入探讨。陆羽在他的《茶经》这部 1 2 0 0多年前 (公元 780年 )世界上第一部权威性茶叶著作中 ,( 1) 对茶叶效用的评价 ,既有他自己的观点 ,也有引述别人的话。《茶经》的“一之源”有写道 :“茶之为用 ,味至寒 ,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 相似文献
11.
1984年就有人提出陆羽初隐于余杭苎山。
1989年,《陆羽研究》提到:“陆羽初隐居苎山(余杭近郊)。自称桑苎翁,著《茶记》一卷。” 相似文献
12.
13.
宋代十来种茶书中,《大观茶论》占有重要地位。有关《大观茶论》的作者,在茶叶学界历来认定为宋徽宗赵佶所著。如新近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的介绍是:“《大观茶论》,原名《茶论》,又称《圣宋茶论》,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年(1107)。 相似文献
14.
卢仝是唐代著名诗人,他所以能被尊为仅次于荼圣陆羽的“亚圣”,除了《七碗茶歌》的艺术造诣和审美观照横绝一时而几乎无人超越外,还在于被历代文人拿来为我所用,为我化用.卢仝的名字与其诗中内容能被如此众多后人拿来重复加引,并频频出现于众文人诗作里,实在难能可贵,完全可以称得上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15.
我与裘君纪平,因为有过一段交流陆学资料的友谊,所以他把他的近作《茶经图说》赠给我,于是我打开书,一遍又一遍地仔细阅读起来。 相似文献
16.
当世界进入高科技、高生产力、高度竞争的 2 1世纪 ;当人类更加关注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重视生存环境生活质量 ,追求精神文明文化交流的时候。体现东方文明 ,蕴含和谐精神、道德理念和休闲养生情趣的中华茶文化 ,愈来愈受到世人的欣赏与瞩目。当此之际 ,欣逢陆羽《茶经》定稿问世 1 2 2 0周年 ,令我们分外高兴。陆羽《茶经》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一茶书 ,人类茶文化元典。它的内容完整地涵括了茶史、茶学、茶文化全部。《茶经》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得高度评价 ,而笔者以为最根本的意义 ,最重要的价值 ,在于陆羽从我国数千年来对茶叶食用… 相似文献
17.
(一 )茶是一盏灯亮堂心里流出自然的歌声茶是三伏的风多少闷热驱散 留下轻轻温存茶是我心中难以言说的梦泪水的花朵 燃烧的冰冻青山绿水 孕育这鲜活的精灵人类的庇护神 带我们进入飞天的蔚蓝悠闲的鱼儿 遨游的鸟儿那样的梦是那样的轻阳光 透过你我串连成漫天的白云那无边的绿野飞流着你我生命的血液是舞动的云山融汇着喜怒哀乐不息的情怀……(二 )哲学本是带着一种乡愁 ,到处寻找家园。人类迈入二十一世纪 ,何去何从 ?精神的家园 ,有一种称为“茶”的实实在在的凭借物 ,使心灵得到栖息的净土 ,这对于不同价值取向的人 ,不同宗教信仰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经考证认为,陆羽《茶经》引文《神异记》有三处误读:一是《神异记》非《神异经》,二是晋丹丘子非汉丹丘子,三是瀑布仙茗产地之争.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