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有机肥非水溶性分解产物对 铜 、镉吸附及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稻草、紫云英和猪粪淹水培养的非水溶性分解产物、两种土壤( 红壤、潮土) 与这 3 种有机肥共同淹水培养后的非水溶性产物( 水溶性物质被除去) 对铜、镉的沉淀、吸附及解吸作 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铜初始浓度为 10-4mol/ L, pH <6 时有机残渣促进铜的沉淀;当 pH >6 时则抑制了铜的沉淀。 当铜初始浓度降为 10-5mol/ L 时, 有机残渣对铜沉淀的促进作用加强。 3 种有机残渣均促进镉的沉淀, 但促进程度比铜低。 与有机肥共同培养的红壤, 在相同的 pH 条 件下, 提高对铜、镉的吸附;在不调节 pH 条件下, 由于有机肥料有提高 pH 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 对铜 、镉的吸附。 与有机肥共同培养的潮土, 在相同的 pH 条件下, 对铜、镉吸附的影响很小;在 不调节 pH 时, 提高了潮土对铜的吸附, 但对镉吸附的影响则较复杂。 上述结果表明, 有机肥的 非水溶性分解产物主要通过提高体系的 pH 值、与铜、镉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而影响铜、镉的吸 附。 与有机物料共同培养的红壤所吸附的铜、镉的解吸率均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4.
5.
应用平衡吸附法,研究外源玉米秸秆水溶性物质(WSS)对白浆土吸附Zn2+的影响,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温度(298 K和318 K)、WSS浓度和接触时间(1~1 440 min)。结果表明:(1)不同温度条件影响下,白浆土对Zn2+的吸附热力学曲线主要包括起始的快速升高、中间的吸附平台和继续升高直至平衡3个阶段,经历电性吸附向配位吸附转变,最终促使二者共存。Langmuir方程能较好描述白浆土对Zn2+的吸附特征,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白浆土对Zn2+的最大缓冲容量,另外,白浆土对Zn2+的吸附是非自发、吸热且混乱度增加的过程。(2)玉米秸秆WSS的加入可有效抑制白浆土对Zn2+的吸附固定,减少两者的亲和力,降低白浆土对Zn2+的吸附强度,增大Zn2+在土壤溶液中的移动,有利于提高其植物有效性。(3)随玉米秸秆WSS浓度的增大,白浆土对Zn2+的吸附强度逐渐降低,可采用线性方程较好描述。(4)白浆土对Zn2+的动力学吸附主要包括短期快速吸附和长期慢速吸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两个处理的吸附率分别达79.51%和96.80%。玉米秸秆WSS的加入可有效提高短期快速吸附阶段白浆土对Zn2+的吸附率,但同时WSS的加入却减少了白浆土对Zn2+的吸附固定。Elovich和双常数方程描述白浆土对Zn2+的吸附有较为明显的优势,WSS的添加扰乱了白浆土对Zn2+的动力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6.
7.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废水排放引起的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成为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选取活性炭与板栗壳作为吸附剂,研究在不同的时间及温度下,这2种吸附剂对废水中的Cu2+、Zn2+、Pb2+、Cd2+的吸附性能影响。研究发现,活性炭作为吸附剂时,Cu2+吸附量最大是在0.5 h时,Zn2+是在3 h时,Pb2+和Cd2+则是1 h时;用板栗壳吸附时,Cu2+和Pb2+吸附量最大在1 h,Zn2+是在1 h时,Cd2+则是0.5 h时。吸附剂为活性炭或板栗壳,温度对Zn2+的吸附率影响都不大;吸附Cu2+时,活性炭受温度的影响大于板栗壳,其吸附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Pb2+和Cd2+的吸附受温度影响明显,均是40℃时吸附率较高,但板栗壳>活性炭,且Cd2+>Pb2+。 相似文献
8.
不同磷浓度对土壤吸附锌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浓度条件下水、旱田两种土壤吸附锌的规律,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Fretmdlich方程拟合土壤对锌的吸附等温线的效果最好;不同磷浓度条件下,同一土壤的吸附等温线方程参数k和n均没有显著的变化;不同磷浓度对土壤吸附锌的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磷锌拮抗的原因可能不是施磷加强了土壤对锌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9.
铜、锌对丹参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铜、锌对丹参根重,丹参根中3种丹参酮的含量及其累积量的影响以及铜、锌在丹参体内的迁移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丹参根重和3种丹参酮的含量及累积量均随着铜、锌处理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丹参根重的增加幅度以生长初期为最大,末期为最小;而丹参酮的累积量的增幅则以生长初期和前期最大。对3种丹参酮含量的动态监测表明,铜、锌处理后60 d,3种丹参酮含量最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丹参酮的含量逐渐增大,到120 d达到高峰期,150 d时又开始下降。丹参地上部和地下部铜、锌的含量均随处理浓度增高而增大,而且铜、锌主要累积在丹参地下部分。另外,地上和地下部铜、锌的含量均随时间的推移而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处理后150 d时达到最大值,180 d时则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不同磷浓度对土壤吸附锌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浓度条件下水、旱田两种土壤吸附锌的规律,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土壤对锌的吸附等温线的效果最好;不同磷浓度条件下,同一土壤的吸附等温线方程参数k和n均没有显著的变化;不同磷浓度对土壤吸附锌的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磷锌拮抗的原因可能不是施磷加强了土壤对锌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小兴安岭北部公别拉河流域上游沼泽湿地为研究区,选择典型的乔木沼泽、灌木沼泽和草本沼泽,对其土壤Cu、Zn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类沼泽土壤全Cu含量表现为:灌木沼泽>乔木沼泽>草本沼泽,而有效Cu含量则表现为:乔木沼泽>灌木沼泽>草本沼泽,同时有效Cu具有C层>B层>A层的特点.全Zn含量在不同类型沼泽间变动较小,而有效Zn含量则表现为草本沼泽>灌木沼泽>乔木沼泽.乔木沼泽和灌木沼泽表层土壤全Cu含量的季节变化呈单峰曲线,而草本沼泽表层则有较大的波动性,各类沼泽C层全Cu含量变化较小.3类沼泽各层土壤全Zn含量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均呈波动式上升趋势.pH值对土壤Cu、Zn含量影响较大,呈相关极显著,而有机质含量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Zn、Cu对香根草生物量、含水量、叶绿素、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以及Zn、Cu在香根草体内的积累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Zn、Cu刺激了香根草的生长,提高了香根草的生物量、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高浓度的Zn、Cu使香根草生物量、含水量、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根系活力均不同程度地下降,MDA含量增加;香根草根系中积累的重金属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当处理浓度为60mg·L-1时,根系干重富集的Zn、Cu分别达到2581和6528mg·kg-1。两种重金属在香根草植株内的分布主要以根部积累为主,地上部积累的重金属含量极少。 相似文献
13.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铜、锌形态转化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对沈阳农业大学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地31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铜和锌含量变化及其空间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试验前相比,耕层(0-20cm)土壤各处理水溶态铜、弱酸溶态铜和残渣态铜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可还原态铜和可氧化态铜含量在化肥区有所降低,在有机肥区有所增加;残渣态锌含量明显减少,其他形态锌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耕层各形态铜分布趋势因处理不同而不同,锌以残渣态为主。在空间分布上,2种元素弱酸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含量都是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可氧化态铜与有效态铜关系最密切;可还原态锌对有效态锌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4.
Andreas Schulte 《Archives of Agronomy and Soil Science》2013,59(2):71-81
To investigate Cd, Zn, Cu and Pb adsorption in acidified forest soils, six soil samples of the aluminium buffer range 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 for thei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Determination of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using ethylene glycol monoethyl ether (EGME) adsorption yielded a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the solid phases, which can parameterize the major properties of the various soil constituents with sufficient accuracy. Traditional adsorption isotherms reveal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mount of a heavy metal adsorbed and th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 in the soil solution only for the soil under study and can therefore not be applied to other soils. To meet the aim of modelling heavy metal adsorption and mobility also for soils differing greatly in their properties, it was attempted to establish a generalizing adsorption isotherm for soils of entirely different composition of the solid phase. The generalizing adsorption density isotherms introduced in the following provide a useful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quantity/intensity re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that differ greatly in their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their composition. It is also shown that limit values which take into account the major quantities influencing heavy metal adsorption and mobility in acid soils can be established from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the adsorption density of a heavy metal (ions/m2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its concentration in the soil solution. In particular in view of the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to be expected if acid rain and, as a result, soil acidification continues, these limit values seem to provide considerably more information than the European limit values, given in mg heavy metal /kg soil, which are presently valid for any soil condition and property. 相似文献
15.
磷的吸附对老成土和淋溶土中Cu、Zn离子吸附-解吸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urface charge,secondary adsorption-desorption and form distribution of Cu^2 and Zn^2 in Ultisols and Alfisols having adsorbed phosphate were studied by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adsorption equilibrium and sequential extraction method,respectively,The soil surface negative charges increased whereas the amount sequential extraction method,respectively.The soil surface ngative charges increased whereas the amount of positive charg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of P adsorbed,The soil secondary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Cu^2 and Zn^2 was positive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amount of P adsorbed by the soils,which could be described by the Langmuir equation.The amounts of Cu^2 and Zn^2 desorption from soils were decreased after P adsorption by the soil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as linear,After the soils adsorbed P,form distribution of Cu^2 and Zn^2 in soils changed remarkably. 相似文献
16.
小麦秸秆腐解对自身锌释放及土壤供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秸秆在土壤中腐解对其本身所含锌的释放及其对土壤原有锌、外源施入锌形态转化以及对微生物量锌(Mic-Zn)含量的影响,进行了为期42 d的小麦秸秆腐解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在土壤中腐解时CO2-C累积释放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Mic-C)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秸秆自身锌含量高低以及外源施锌对其均无明显影响。土壤中无论是否添加秸秆,施入外源锌均明显增加了土壤Mic-Zn和土壤有效锌(DTPA-Zn)含量,土壤交换态锌(Ex-Zn)和松结有机态锌(Wbo-Zn)含量也明显增加;与低锌秸秆相比,高锌秸秆在土壤中腐解可明显增加土壤Mic-Zn和DTPA-Zn含量,提高土壤Ex-Zn和Wbo-Zn比例;秸秆腐解本身释放的锌主要转化为有效性较高的Ex-Zn。因此,增加秸秆还田量以及使用高锌秸秆还田能显著增加土壤Wbo-Zn比例,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从而增强土壤供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几种土壤在单一Zn及Cd Cu共存条件下对Zn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Zn2+在单一及与Cd2+、Cu2+共存条件下在塿土、黄绵土、黑垆土、黄褐土、砂土5种土壤中的吸附特征,并探讨了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20℃、30℃下,Zn2+在各供试土样中吸附等温线总体上均呈I或III型等温线形式,总体上黑垆土、塿土对Zn2+吸附最强,而砂土的吸附总是最差;塿土、黄绵土和黄褐土中Zn2+吸附的温度效应呈现升温正效应特征,砂土中则总体上表现出随温度上升呈下降趋势,黑垆土中Zn2+吸附的温度效应则与重金属处理有关。Freundlich模型是描述Zn2+吸附等温线最佳模型。Cd2+、Cu2+的共存对Zn2+的吸附均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但对Zn2+吸附规律的影响不同。机理分析表明,Zn2+在土壤中的吸附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Cu2+由于其与Zn2+相似的化学吸附特点而竞争Zn2+化学吸附点位,但Cd2+吸附主要竞争以电性引力形式吸附的Zn2+,因而Cu2+对Zn2+吸附的影响较大,而Cd2+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利用超声和酸化来去除猪粪中的重金属,本文采用含固率为3%的猪粪溶液研究了超声和酸对其中cu、zn的去除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酸可以去除猪粪中的cu、zn,且随着酸溶液加入量和JJn/k无机酸后反应时间的增加,猪粪中cu、zn的去除率提升,在猪粪溶液中加入酸调pH达到0.70,反应3h后猪粪中cu、zn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8.70%、81.85%;超声也可以去除猪粪中的cu、zn,随着超声频率和超声时间的增加,猪粪中cu、zn的去除率提升,在40kHz超声90min,猪粪中cu、z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7.43%、76.48%。超声与酸结合作用时,猪粪中cu、zn的去除率大于单独用酸或超声时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9.
不同肥料长期施用下稻田镉、铅、铜、锌元素总量及有效态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实验站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16年长期定量施肥对土壤Cd、Pb、Cu和Zn积累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可使土壤Cd含量降低、Pb含量增加,对Cu和Zn的积累无显著影响,水稻收获时的移出效应可能是Cd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物料循环可提高土壤Cd和Pb的积累,但对Cu和Zn的积累无显著影响。试验期内单施化肥对土壤Cd、Pb、Cu和Zn的有效性无显著影响;有机物料循环可显著提高Cd和Zn的有效性,这与有机物料循环引起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和pH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