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早稻插期比较适宜,为早管早发奠定了基础。但一部分地方由于气候原因,秧苗素质不如往年,分蘖率较低,可能影响早发要求。进入6月上旬,早稻进入拔节孕穗期,稻株生长迅速,这一期间的田间管理,应以缓和矛盾调节各器官之间协调生长和解决壮杆大穗为主,具体要抓好以下几点:适时晒田。早稻适时晒田,要因苗制宜,拔节孕穗期,除了分蘖不足,叶色提前落黄的田块外,其他的田块,尤其是苗势旺的粘土田、低洼田等,要早晒、重晒,晒到田边出现小丝裂,田中不陷脚为止。晒田程度一般根据苗情来决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水稻有效分蘖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以杂交早稻‘淦鑫203’和晚稻‘五丰优T025’为材料分早晚季进行试验,以不晒田为对照,设计4个晒田处理(分蘖数达预计成穗数的70%连续晒田5天及10天、80%成穗数晒田5天及10天,分别记为W1、W2、W3和W4),采用土壤水分自动记录仪监测土壤5、10、20 cm深的体积含水量,研究不同晒田处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对水稻分蘖成穗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分蘖末期W1、W3和W4晒田处理及晚稻W2和W3处理均能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早稻晒田处理效果排序为:W4> W1> W3> CK> W2,晚稻为W2> W3> W1> CK> W4。单株有效分蘖数和成穗率与5、10、2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关系可用二次曲线拟合;早、晚稻分蘖末期排水晒田至0~2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为47%~55%时,有效分蘖数和成穗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合理灌溉能达到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协调水、肥、气、热的目的。据观察,早稻插秧后通过合理灌溉增产可达10%以上,所以,应根据不同类型稻田,采取相应的高产管水方法。爽水型稻田。这类稻田一般分布于地势较高的地方,土壤通透性能好,大多是壤土或粘壤土,地下水位低。对这种类型的稻田可以采取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少水分蘖、放水晒田的管水方法。薄水插秧:早稻移栽时田面只需保持遮泥水,确保插秧质量,插秧结束时及时灌水深3  相似文献   

4.
水稻田晒田是水稻种植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晒田,水稻根系活力增强,营养生长得到抑制,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得以缓和,水稻的结实率和成穗率有所提高,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生产收益。但是,要做到科学合理的晒田,需要了解晒田的主要作用和掌握晒田的技巧,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开沟沥水晒田,做好播前田间准备 播种之前于晚稻分蘖末期应提前开沟,耕平田面,适当晒烤田、并整理好田间主沟、边沟和厢沟,厢沟间距6~8m为宜,做到田面平整,沟沟相通,土壤湿润软而不烂,使土壤水气协调.  相似文献   

6.
水稻晒田,是改良稻田土壤结构,促进秧苗根系下扎,增强水稻根系活力,增进稻秆坚韧程度与抗倒能力,控制水稻无效分蘖,提高水稻成穗率,改善田间小气候和减轻水稻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但必须掌握好晒田的“火候”,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不同肥水管理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水稻品种丰田优553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施肥方式和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试验.结果表明,合理使用有机肥+复合肥的混合施肥方式并配套适时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的水稻栽培方式,比其他试验处理的成穗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显著提高,产量提高6.89%~18.62%.适时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的水稻栽培技术,比不晒田的成穗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明显提高,生育期短3d.因此,合理施肥并配套适时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的水稻栽培方式,可节约灌溉用水、提高肥料利用效益,实现水稻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8.
水稻晒田,又称搁田或烤田,是水稻拔节孕穗期水分管理的重要环节。晒田的作用是:改良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加强微生物活动;改善田间小气候,防治水稻螟虫、稻瘟病等多种病虫害;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禾秆坚硬,增强抗逆能力,防止水稻后期倒伏。生产实践证明,晒田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8%~15%。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绿肥田(包括黑麦草与紫云英混播间作田、冬闲田)早稻如何省工获高产的内容时,将已研究4年的一条简化、省力、省工、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即早稻穴直播栽培法,供大家参考与评鉴, 一、早稻穴直播栽培法研究目的早稻穴直播是指冬闲田、蔬菜田、翻耕较早的绿肥田和适时收割的黑麦草与柴云英混播饲料田等。这类田在本地一般于4月中旬可以翻耕利用,径耕耙(?)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秧田播量与秧龄对杂交早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近来,随着我国人口逐年增加,粮食消费总量逐年增加,人们对早稻生产及产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杂交早稻同常规早稻比有丰产性好,抗病抗逆性强,可以充分利用温先条件,稳定性好,杂种优势明显.发展杂交早稻可使早稻生产上一个新台阶。在推广杂交早稻中,采用"三高一稳"栽培法能使杂交早稻增产优势得到最大潜力的发挥。"三高一稳"栽培法即指高成穗率、高实粒数、高经济系数和稳定高产稳数的水稻栽培技术新体系。"三高一稳"栽培法是以壮秧为基础的,为了摸索杂交早稻的秧苗发育情况和总结与其相配套的育秧技术,寻求最佳播种量和秧龄组合…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来,晚稻生育后期出现生理性青枯现象,一些地方多有发生。集中出现于晚稻灌浆期间,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大。今年早稻生长期遇低温阴雨天气,晒田不理想,生育期会相对推迟,晚稻后期遇低温冷害引发生理性青枯的可能性增大,应及早引起重视。发生特点一般多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低温骤变后突发性地,田间出现成片的干枯死禾状,损失程度与  相似文献   

12.
道县是湖南南部一个半山半丘陵地区。从一九六五年开始试种秋棉花,到一九七三年发展到1200多亩,单产不断提高,最高的达150余斤。大坪铺棉花试验站一九七二年试种0.5亩,折合早稻亩产984斤,秋棉亩产145斤,油菜籽亩产204斤。一九七三年该站在早稻收割后种上了秋棉18.6亩,平均早稻亩产594斤,秋棉花109.7斤,油菜籽120斤。其中有0.6亩,早稻亩产804斤,秋棉亩产130斤。据初步总结几个试验点的经验,要种好秋棉花,应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性措施:1.选好棉田。选择当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的沙壤田,有利秋棉成活快,长势好,结桃早。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双季晚稻全生育期气温、水温、泥温特征及寒露风避灾措施,应用农田小气候与实景观测系统等开展研究。试验表明:晚稻营养生长期以水温积温最高,生殖生长期以泥温积温最高。营养生长期日均气温、水温、泥温相差较大,孕穗后三者粘合并同步大幅下降。中午水温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水温维持较高时长为14h、高于早稻,是低温灾害的首选干预介质。寒露风来临时,气温下降迅猛并在6:00出现极值,日均气温较日均水温低2℃,最低气温可较水温极值低5.3℃。水温全天较稳定,灌深水保温可平缓早晚气温尖锐低谷,日平均气温比无措施提升1.5℃。遇大晴天实施排水晒田,在11:00后水温、泥温都呈明显上倾。抽穗后期灌浆前期寒露风对秕谷率影响较大,采取灌深水 遇晴排水晒田的综合措施对秕谷率、空壳率、千粒重改善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一、水分管理无论早、中、晚稻,都不需要栽后灌深水护苗。最好的办法是浅水耕翻整平,浅水栽插,栽后5~7天让田水自然落干。这样施的基肥不容易流失,土壤的水、气也比较协调。落干时结合追肥耘田,晾田1~3天,再灌3厘米左右的浅水,等自然落干后再灌浅水。实行浅水勤灌,水气协调,以水调肥,以气促根,有利于根蘖相互促进发展。当全田总茎蘖数达到预定指标(肥力高的田达到预定指标的80%~90%)时,及时开沟排水晒田,也可在茎蘖数达到预定指标时灌深水控制分蘖。晒田应改以往一次重晒为轻晒、多次晒田,达到既控制分蘖不再增长且又不损伤根系的目的。第一次晒田晒到田边开小裂、人站田面不陷脚时,灌浅水(或跑马水)。隔2~3天再晒,反复多次进行,至分蘖不上升为止。二、追肥管理返青分蘖期良好的长势长相是:移栽后3~5天活棵,7~10天见分蘖,20天分蘖达到或超过预定穗数指标,叶色清秀浓绿,挺而不披,植株矮壮、散开。分蘖  相似文献   

15.
以杂交中稻组合II优498为材料,在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条件下,研究3种晒田强度(0~2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5%、60%±5%和40%±5%,分别记为W1、W2和W3)和3种穗肥运筹(晒田复水后第1、8和15天施用第1次氮素穗肥,分别记为S1、S2和S3)对灌浆结实期水稻光合生产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晒田程度和穗肥运筹对水稻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转运和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互作效应,且晒田影响最为显著,氮素穗肥运筹次之。轻度晒田(W1)复水后第1天施用第1次氮素穗肥会降低抽穗后15 d和30 d的群体光合和有效穗数,推迟至复水后第8天或第15天施用第1次氮素穗肥可以提高抽穗后15 d和30 d的群体光合、收获指数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中度和重度晒田(W2和W3)复水后第1天和第8天施用第1次氮素穗肥可以提高孕穗期和齐穗期剑叶Pn和抽穗后15 d和30 d的群体光合、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构成指标、稻株氮素积累与利用。经过分析比较得出,TSRI模式下W2S1为晒田强度和穗肥运筹的最优组合,产量达到10.96 t ha-1。  相似文献   

16.
湖南稻田种植制度,主要是绿肥-双季稻。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土壤耕作一般田早稻采取二犁三耙,晚稻田采取一犁二耙,泥土整得成浆,以致土壤结构被破坏,泥沙分家,浮泥封面,通透性变差,不利水稻生长。双季稻面积大,传统的育秧移栽,收早稻插晚稻时,劳力十分紧张;早稻插秧后常遇到5月低温和晚稻插秧后,因7月下旬高温天气,禾苗生长发育慢,造成单位面积的苗数、穗数不高,  相似文献   

17.
1985~1986年地处贵州高原西部高寒地区的六枝白岩脚水库灌溉试验站进行了水质、灌溉方式、哂田三因素不同水平的水稻灌溉技术处理的正交试验。证明磁化水灌溉对水稻产量有明显的差异。浅深浅结合磁化水灌溉比浅灌结合磁化水灌增产8%;比湿润灌溉结合磁化水灌溉增产8%,比自然水潍溉增产18%。磁化水灌溉水稻,对高寒地区的水稻有保温作用,为高寒地区的水稻生产,提供了研究信息。为了探索水稻能高产的需水规律,了解各生育期不同水质,淹灌水层和晒田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求找出水稻高产的灌溉措施。为此,我们于1985~1986年在六枝特区白岩脚水库灌溉试验站运用正交试验开展不同水质(磁化水,普通水),不同灌溉方式 (浅灌,浅深浅灌,湿润,深灌),不同晒田方式(晒田,不晒田)三因素不同水平的灌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做好早稻秧田、直播田的化学除草是提高秧苗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水稻秧田的主要杂草是稗草。旱育秧田杂草防除类似于旱地杂草的防除;湿润秧田在播种前  相似文献   

19.
香两优68是一个适合长江流域作早稻栽培的两系优质杂交早籼稻新组合。该组合生育期短,产量高,米质好,且易制种,制种产量高。但在制种过程中由于父本茎秆比较细,若管理不当或没有晒好田或“九二○”施用偏多,氮肥过重,或遇不良的天气条件,如阴雨天气等在制种的后期往往会造成父本倒伏,导致母本……  相似文献   

20.
桂林市晚稻免耕抛秧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凡 《耕作与栽培》2003,(3):15-15,26
针对桂林市双季稻季节紧的突出问题,为寻找一条既赶上季节,又能节本增效的免耕抛秧技术,着重进行了不同沤田时间、肥料运筹等试验研究。通过不同浸田试验,在前作早稻收割时保持田面湿润下,晚稻免耕抛秧前药后缩短晒田和浸泡时间,有利于抢季节,结果表明,早抛秧5d可以提高单产15.5%。肥料运筹,根据水稻生育后期比前期吸肥多的规律,在同品种,总施肥水平相同下,进行不同基蘖肥与穗粒肥配比的肥料运筹试验,结果以8:2产量最高,其次是7:3,分别比10:0增产14.1%和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