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今年3月上旬 ,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含泪写信给国家有关部门“说心里话”———反映农村存在的问题。李昌平心情沉重地说 :我之所以写这封信 ,是真切感受到我们这里农民的苦衷 ,农村的贫困。位于江汉平原的监利县是我国水稻生产第一大县。现年37岁的李昌平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 ,又获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硕士学位 ,在乡镇工作17年 ,先后任监利县4个乡镇的党委书记。李昌平说 ,我认为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盲流”流量大。开春以来 ,我们这里的农民跑了许多。连续几十天里 ,“东风”大卡车满载着“外出打工”的农民…  相似文献   

2.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农民生活水平比过去大大提高,农村却反而成为问题了呢?李昌平前几年向朱镕基总理上书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似乎农民的生活今不如昔,是否夸大了农村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第2期刊登刘伟的文章说,2000年8月24日,湖北省监利县某乡的党委书记李昌平,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他写给国务院领导的信。在这封信中,李昌平对当时的"三农"危局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概括:"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一"盛世危言"成为世纪之初各界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基本印象。十余年过去,农业还"危  相似文献   

4.
沈湫莎 《北京农业》2011,(17):31-32
<正>"您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攀登培育杂交水稻的新高峰。但我却希望您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水稻的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近日,"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致袁隆平院士的一封公开信"在网上披露,一石激起千层浪。多年调研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屡有真知灼见的李昌平,在他最近的这封信里对一味发展杂交水  相似文献   

5.
<正> 三年前,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含泪上书朱镕基总理,痛陈“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后又写下了著名的《我向总理说实话》一书,引起了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广泛关注。李昌平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作为他原来在柘木乡工作时的秘书,笔者愿意讲一讲李昌平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资》2011,(16):24-24
4月28日,《京华时报》23版刊登了题为《想让科学家回头做个提醒》的文章,内容是对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就给袁隆平院士的公开信做的专访。在给袁隆平的信中,李昌平希望袁老放弃杂交水稻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呼吁还给农民自由选择种子的权利,要袁老“给农民留几颗真正的种子”。对此,《文汇报》5月3日以《种子研发不能“厚此薄彼”》为题指出,李昌平的公开信中并没有把杂交稻和常规稻的问题说到点上,同时还指出,应尽快研究既能“吃饱”又能“吃好”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7.
李昌平.原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因上书总理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在国内声名大振。现在很多人把贫困的原因归结到穷人本身,李昌平却大胆提出了他亲身调研名的观点。当年的他,现在又会有什么样的说法?本刊择其要点,将部分言论在这个新栏目——“三农杂谈”中刊出,让社会各界关注中国广大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8.
张英红 《百姓》2002,(4):13
自从看到李昌平的事迹后,我就想到了这个题目,但迟迟没有动笔。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总有人要为农民说话?为什么农民值得有人为他们说话?为什么明知为农民说话是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却仍有人“偏向虎山行”?我们到底怎样为农民说话? 李昌平,“一个时代的发言者”,因给总理写信诉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而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如果在农民的生存环境一直险象环生的境况下,没有人站出来为农民说话,倒真的是  相似文献   

9.
杜润生 《百姓》2001,(10):4-5
李昌平,一个时代的发言者,原中共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2000年3月8日,他怀着对中国农民的深切同情,向国务院领导如实反映“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引起国内外各界对于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注。本刊曾在2001年第6期刊发了他为本刊撰写的《说句实话不容易》一文,介绍了他给国务院领导写信的前后经过。如今,已经离职的李昌平,把他在18年农村基层工作中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近年来对于中国“三农”问题的思考,给国务院领导上书前前后后的经历整理出书,取名《说句实话不容易》。在此书即将出版之际,我们选发了著名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为此书作的序和书中的部分内容,以便读者先睹为快。  相似文献   

10.
一位乡党委书记的含泪诉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叫李昌平,今年37岁,经济学硕士,在乡镇工作已有17年,现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含着泪水写下这篇酸楚的文字.我要说的是: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相似文献   

11.
《农家致富》2008,(8):9
江苏省赣榆县读者李昌平来信说,最近想引几组獭免试养,想请我们帮助咨询在引种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产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中国农村建设改革发展概述 自1978年安微凤阳小岗村的农民以家庭联产承包叩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门起,就显示出了中国农民的智慧,也解放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吸纳了12亿个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推动了农村工业化,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国际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农民工进城,给城市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农民穷、农村苦、农业真危险”,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口基写信,  相似文献   

13.
“用工荒”折射劳资双方博弈 “三农”问题学者李昌平等人认为,目前全国新生代农民工多达1亿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这部分“80后”、“90后”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数的60%。  相似文献   

14.
《四川农业科技》2013,(12):56-57
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雅安地震灾区项目对接签约活动2013年10月23日下午在成都隆重举行,达成合作意向金额达30亿元,现场签约金额11.25亿元。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四川省委常委李昌平、副省长曲木史哈、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相似文献   

15.
《瞭望东方周刊》第30期刊登李昌平、李朝曦的文章说,最近几个月,国际大米价格一路飙升,国内大米价格却出现了回落走势,不到国际大米价格的1/3。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从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获悉,2015年我省将以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将实现粮食增产2.5亿kg。四川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2014年,全省粮食总产达337.5亿kg,保持稳定;油菜子产量230.9万t,连续13年创历史新高。农业农村经济延续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2015年,农业生产具体目标是:粮食增产2.5亿kg,农牧  相似文献   

17.
"您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攀登培育杂交水稻的新高峰。但我却希望您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水稻的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近日,"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致袁隆平院士的一封公开信"在网上披露,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18.
遇到一位县委书记,在谈到农民增收这个话题时,他说,2007年的“一号文件”与以前的几个“一号文件”相比较,有一个新的特色。前几个“一号文件”关注的是体制的改革,重点是打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束缚;而今年的“一号文件”,则突出了“人”,即“农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说,农民增收,关键是动员农民。农民都动员起来了,增收就有希望,全面小康就有希望。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政府研究中心日前对该省农安县某镇高中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竟有28.7%的学生“害怕升入大学”,原因是“家庭负担不起上大学的费用。”在吉林,平均每个大学生一年的费用为11800元,而2004年该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也就是说,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4个农民一年不吃不喝。一个大学生四年下来,他的父母亲不吃不喝也要干上八九年。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尤其是上半年.对于中国农民尤其是种粮农民来说,喜事好事开心事,真是一件接一件。新年伊始,党中央、国务院在时隔17年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即广大农民耳熟能详的中央“一号文件”,尽管不少农民没有机会亲眼目睹盖有党中央、国务院鲜红印章的文件原文,但通过广播电视及各级领导的广泛宣传,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