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印度曾是世界闻名的“饥荒之国”。独立以前,几乎年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粮食危机。1943年是印度历史上有名的大饥荒年,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于饥饿。独立以后,印度缺粮情况仍长期存在,粮食危机不断发生。 然而,七十年代以后,进口粮食逐渐减少,1978年停止粮食进口,达到了粮食基本自给,并有少量出口,粮食储备较多,1979/80年度遭到近百年来少有的大旱,粮食产量虽减少了17.5%,却没有发生粮荒。1980/81年度,气候较好,粮食产量为1.315亿吨;1981/82年度,据印度政府估计,粮食产量将达到1.34亿吨,超过1978/79年度,再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6月,巴西农牧业研究所(Embrapa)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巴西粮食产量2.39亿吨,占全球7.8%,位于中国、美国和印度之后,是全球第四大粮食(包括大米、大麦、大豆、玉米和小麦)生产国。2020年巴西出口粮食1.23亿吨,占全球19%,从出口量看是全球第二大粮食出口国。过去20年,  相似文献   

3.
1979年全世界粮食总产量达15亿吨,比1978年减产6,600万吨。 粮食减产的原因是气候不正常。1979年西欧和东欧各国的气候都异常。据专家们估计,1979年西欧各国的粮食产量比1978年减产将近4%,实际收获量只达到14,850万吨;东欧各国减产5.5%,实际收获量仅9,050万吨。 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也严重减产。加拿大减产14%,印度减产12.5%,澳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的粮食安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增产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粮食总量充足,全球粮食市场的价格持续下跌。进入新世纪后,由于中国、美国、印度等粮食主产国因种植面积减少,或因自然灾害影响减产,致使全球的粮食产量不断下降,粮食的消费量连年大于生产量。1999年世界粮食总产为19.01亿t,产出大于消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法律法规有效控制粮食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采用的普遍方式。本文选取中国、印度和俄罗斯3个农业大国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3国的粮食产量和进出口量发现:在3国中,仅中国的粮食进出口贸易为逆差,其余均为顺差;俄罗斯的粮食进出口贸易差绝对值最大,其次是中国;中国的粮食产量最大,约占世界总量的20%,俄罗斯的粮食产量最小。本文还比较了3国粮食安全法律保障制度的差异,以期汲取其他国家的粮食安全立法经验,为中国完善粮食安全法律保障制度提供参考,促进中国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孙顺强  朱桂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334-8335,8354
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构建考虑粮食直接补贴影响因素的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影响函数经验模型,并利用2004~2007年29省的相关面板数据估计我国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弹性系数,对比分析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因素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粮食直补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弹性系数为0.002 3,在现有补贴制度和水平下,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产量的增加有积极作用,但作用有限;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弹性系数远大于粮食直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弹性系数,因此,政府在加强和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同时,应充分重视利用市场机制适当提高粮食价格对促进粮食安全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河南省粮食生产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贺振 《农业科学与技术》2009,10(3):123-126,147
1材料与方法1.1河南省粮食生产特征河南省1978-2006这29年粮食资料统计表明,其粮食产量变化、单位耕地粮食产量及人均粮食总体特征为波动中趋于上升(图见第124页Fig.1)。具体表现为:一是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和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二是粮食产量波幅较大;三是粮食产量波动频率较高。这种频率过高、幅度较大的波动,极其严重地影响了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将波动理论应用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析,采用波动系数、波动周期等指标来研究粮食产量的波动规律,并将粮食产量的波动周期与国家粮食政策和自然灾害结合起来,定性分析了国家政策和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稳定粮食产量的政策建议:利用国际市场的贸易机制、保持粮食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健全粮食生产预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顾莉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58-12461
依据1949~2008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分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情况。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是在不稳定的波动中增长的,其波动周期频度较高,长度比较规则;波动幅度总体呈中度,稳定性不强;粮食产量波动具有对应性,体现了现阶段粮食生产"N"字形的发展态势;粮食产量波动具有梯次性;在粮食产量波动性比较中,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对波动系数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自然灾害、农业政策、生产性投入、粮食价格和粮食流通5个方面剖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防御和平抑粮食产量超常波动的措施:一是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二是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构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四是注重农业组织制度创新,为农业技术措施的应用提供实施路径和载体;五是建立健全灾害防控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增强粮食生产抗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定量探寻不同因素对山东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粮食产量波动的内在原因,本文选用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指数(LMDI)模型,将山东省1994-2013年粮食产量变化原因分解为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作比例、粮食单产四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20年间山东省粮食产量呈现波动式增加,且粮食单产的变化趋势与粮食总产趋势大致相符;2省级尺度上,耕地面积与粮作比例为抑制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粮食单产为促进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3从市域尺度,各因素对粮食产量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力度均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较强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农业的投入产出即粮食产量问题进行了线性分析,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粮食产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显著性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和农用排灌柴油机使用数量对中国粮食产量有影响,其中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粮食产量,可以适当地扩大粮食耕种面积,同时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和农用排灌柴油机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2.
张怡 《山东农业科学》2014,(12):138-141,146
2004年开始实行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引起了学者对该政策效果的普遍关注。本研究使用199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相关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法实证分析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直接补贴数额、播种面积、物质与服务费用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均为正向显著,其中播种面积和物质与服务费用对粮食产量的正向影响程度较高,而目前的粮食直接补贴数额对粮食产量的正向影响程度较弱,单位面积用工数量对粮食产量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但是在长期殖民主义,封建势力的侵略和奴役下,印度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一直很低。独立以后,随着整个经济建设重心的转移,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印度政府一直把发展水利灌溉作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印度政府为解决粮食自给,开展了以水利化为中心的农业技术革命以  相似文献   

14.
金砖国家作为农业大国,谷物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8%,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比较分析金砖国家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金砖国家粮食产品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优势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金砖国家粮食产量不断上升、贸易规模逐渐扩大、贸易优势整体欠佳,且在逐渐分化。其中,巴西、俄罗斯和印度贸易优势逐年显现,逐渐成为粮食的净出口国;而中国和南非随着进口的增加,贸易逆差则越来越明显,贸易优势逐渐减弱。金砖国家在玉米、水稻两类粮食产品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其中,巴西的玉米、印度的水稻均表现出极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一、世界粮食生产的波动 从1950年到1970年,世界很多地区由于气候正常,再加上飞速发展的农.业技术,发达国家的粮食产量急剧上升。但自1972年苏联和印度遭受严重干旱以来,世界气候突然转变,正象每年已发生的那样,总是在不同的地区发生极其异常的不良气候,严重影响粮食生产。 素称世界粮仓的美国和主要粮食进口国苏联,1980年同时遭受严重灾害。特别是苏联连续两年遇到灾年,从世界各地强行购进粮食。  相似文献   

16.
国际简讯     
<正>印度不再增加肥料补贴肥料价格的上涨严重影响到了印度农业的发展,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化肥,导致印度粮食产量受到影响。印度农业部部长西德表示,政府这次将不会通过增加肥料补贴解决农民用肥困难的问题。他强调,政府应该大力倡导绿色农业革命,通过提高生产力等方式提高农业产量,而不是提高化肥使用量,印度的东部地区是农业发展重点改革区域,政府将重点关注东部农业发展。西德强调,在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政府会尽可能加强在农业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粮食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湖南省粮食产量的波动过程及其波动特征,以及影响湖南省粮食产量和需求的主要因素、并预测测湖南省中长期粮食供给前景.结果表明,耕地是约束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灾害情况和播种面积也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在粮食总产增长初期的作用显著,但是随着化肥施用量增加,粮食产量与之呈边际递减的趋势.人口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是影响粮食需求的主要因素.从湖南省中长期粮食供给状况分析来看,湖南省粮食供求关系依然相对紧张,未来湖南粮食需求仍将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8.
探讨分析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建立基于各自产区资源禀赋优势的利益协调机制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基于197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经典CD生产函数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三大区域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差异较大。其中,影响主产区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贷款、农业财政支出、成灾面积;影响产销平衡区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成灾面积;影响主销区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贷款、成灾面积。鉴于粮食种植面积和成灾面积在影响粮食产量中的重要性,政府应加大农田保护力度,积极抵御自然灾害,促使各区发挥其资源禀赋优势,从而保障国家的区域粮食平衡和维护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近9年我国粮食生产变化态势基础上,构建粮食发展指数模型,计算我国省级单位的粮食发展指数,比较不同省级单位在粮食发展方面的区域差异,并针对不同变化原因提出建议与对策。结果表明:(1)自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整体呈增长态势,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00 kg的营养安全要求,粮食供需处于低水平的紧平衡状态下;(2)粮食发展水平最高的4个省级单位,区域粮食播种面积、单位播种面积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均提高较快,2011年人均粮食产量为营养安全标准的2.26倍,为国家粮食生产和提供余粮作出重大贡献;(3)粮食发展水平居中的10个省级单位,在粮食播种面积、单位播种面积产量、人均粮食产量等方面的增长速度均处于中等水平,人均粮食产量略有盈余。此区今后在播种面积提高方面潜力有限,增产方面须要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在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提高上实现突破,才有望在今后的粮食生产中提高本区的地位和作用;(4)粮食发展水平最低的17个省级单位,粮食播种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提高速度较低,人均粮食产量增长总体较低,其中较多单位人均粮食产量呈减少态势。这17个省级单位2011年人均粮食仅为251 kg,远远低于营养安全要求,须大量由外区调入粮食。此区人口稠密,今后在播种面积提高方面潜力有限,增产方面由于基数较低,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大力提高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是提高粮食自给程度,承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根据福建省及其地级市2009—2016年的粮食生产数据,对其粮食生产和耕地利用情况进行时空分析,并采用LMDI模型分解各耕地利用因素对粮食产量的贡献,比较和分析不同耕地利用因素对粮食产量变化的效应,以探究不同区域粮食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福建省2009—2016年粮食产量约下降2.4%,其中,粮作比下降8.8%是导致福建省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2009—2016年,福建省各地级市中仅龙岩和三明2地实现粮食增产。厦门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降幅最大,龙岩和漳州粮食单产增幅明显,泉州农业劳动力数量下降明显,所有地级市的粮作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构效应是导致福建省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影响省内各地级市粮食产量变化的因素则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