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36头肉牛屠宰后热胴体分割部位肉块排酸处理提高嫩度的效果,结果显示:热胴体分割牛肉块成熟处理能够达到提高牛肉嫩度的目的。在生产上应用时,实施肉块在胴体上成熟处理72h,分割后的肉块再成熟处理96h即二次成熟处理牛肉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优质肉牛分割加工,为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根据客户的用肉标准进行分割.[结果]将牛胴体分为高档牛肉、普通牛肉、肥牛产品以及低档产品四部分,并建立了活牛收购、宰前检疫、开膛去脏及胴体检验、速冻、出库五个关键控制点.[结论]优质肉牛分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抓好细节,抓好产品的每道工序,降低碎肉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新疆某肉牛屠宰场肉牛的屠宰加工、排酸及分割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控制屠宰加工企业微生物污染,并提高牛肉及其产品的卫生质量,试验采用GB/T 4789.2—2008及GB/T 4789.3—2008的方法,分别选取屠宰过程中牛胴体排酸前后各部位的分割牛肉、操作工人的手、刀具、操作台、传送带、围裙、包装袋等进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两项微生物指标的测定,同时调查各车间空气的微生物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该屠宰场在牛的屠宰及分割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合理的胴体排酸条件既可以提高肉品质又可有效降低微生物污染程度,牛胴体排酸前后大肠菌群数分别为(1.57±0.18)log MPN/cm2、(0.87±0.10)log MPN/cm2,且差异显著(P0.05)。对于倒吊排酸胴体而言,下部位分割肉微生物污染高于上部位分割肉。屠宰场在屠宰及分割生产线上胴体表面和分割肉微生物污染仍然比较普遍,除去肉牛自身的污染外,刀具、工人的手、操作台和传送带及车间环境是胴体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因此,高档牛肉及制品的生产更加需要严格的卫生管理、规范的生产操作和规范化的操作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如何从牛场管理手段提高肉牛胴体质量进行了阐述。遗传和管理方法均会提升牛肉胴体的质量,虽然遗传手段可快速提高肉牛胴体质量,但即使不改变肉牛遗传,科学的肉牛管理方法仍会提升肉牛的胴体。反过来说,即使某一肉牛品种肉用性状较好,但忽视饲养管理,其胴体还是不能达到相应标准。管理方法中,育肥天数、分群、补饲、微量元素的使用等是主要的提高肉牛胴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科技     
《中国畜牧业》2022,(2):12-13
肉牛胴体性状的遗传机制被揭示近日,牛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整合选择信号、单性状关联分析以及多性状关联分析,发现了与胴体性状相关的选择信号及候选基因,揭示了肉牛胴体性状的遗传机制,为肉牛胴体性状的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Genomics(基因组学)》。胴体性状作为肉牛重要经济性状之一,直接决定了牛肉的产量和质量,是肉牛育种中的关键目标。解析肉牛胴体性状的遗传机制与机理并挖掘相关的候选标记与基因,不仅可以为肉牛胴体性状的选育提供相关理论基础,还可以推动肉牛育种进展,切实地提高我国牛肉产量。目前,国内外已大量开展了对肉牛胴体性状遗传基础解析工作,捕获到NCAPG、LCORL等重要候选基因,但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对胴体性状遗传机制解析的分析方法仍需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肉牛胴体重对肉牛生产的作用以及影响肉牛胴体重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从杂交优势利用、饲养方式转变、合理确定出栏时间等3个方面提出了提高肉牛胴体重的措施,以期为肉牛由数量增长型模式向质量效益型模式转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饲料工业》2020,(5):51-55
为探究青贮饲用高粱对肉牛屠宰性能、胴体品质的影响,综合考虑各种青贮饲用高粱的营养搭配是否满足肉牛营养需要,以期推动中国现代肉牛经济发展。研究以西门塔尔三代阉牛为试验牛,以BJ0603青贮饲料作为基础饲粮。饲喂试验结束后,每个日粮处理组挑选3头牛进行屠宰分割,测定屠宰性能及胴体品质。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青贮高粱和青贮玉米不仅会影响肉牛的采食量和日增重,还会间接影响肉牛的产肉性能。随着日粮中青贮饲用高粱比例的增加,肉牛的采食量降低,能量摄入不足,影响机体内脂肪的正常沉积,降低了肉的嫩度。但对牛肉常规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对其肉色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平度市马戈庄肉牛育肥场的48头中国西门塔尔牛18~22月龄育肥公牛的产肉性能及牛肉质量进行测定,同时对胴体分割性状、优质切块性状做主成分分析.其结果: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是60.38%、54.26%.高档牛肉质量符合美国部颁优级标准.胴体分割性状的前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88%,与肉用型牛的线性评定的反应内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美国肉牛胴体评估及胴体竞赛程序概述王雅春编译(北京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100094)前言胴体评估是提高肉牛胴体质量的第一步。本文介绍的胴体评估过程是总结了大量评估的例子后得出的结论,是建立胴体评估程序的必备指南。本文介绍的胴体评估程序包括了最新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平度市马戈庄肉牛育肥场的48头中国西门塔尔牛18~22月龄育肥公牛的产肉性能及牛肉质量进行测定,同时对胴体分割性状、优质切块性状做主成分分析。其结果:屠宰率、净肉率分别为60.38%、54.26%。高档牛肉质量符合美国部颁优级标准。胴体分割性状的前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88%,与内用型牛的线性评定的反应内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对陇东黄牛、南本F1、安本F1胴体分割切块的测定表明,三个组合的高档牛肉、优质切块的产量和比例均以南本F1最高,陇东黄牛次之,安本F1最低。表明利用地方良种黄牛适应性好和肉品质量高的优势,导入生长发育快,肉品质量相近的大中型肉牛品种,更适合培育陇东肉牛新类群选育,继而为陇东肉牛新品种的选育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机抽取西门塔尔、黑白花、利木赞与黄牛杂交二代优质牛各3头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并分析三个品种杂交肉牛的屠宰指标、分割部位所占比例、不同牛肉价格等指标。在屠宰指标上,西门塔尔×黄牛的屠宰率为54.48%,胴体出肉率为86.16%,分割后产品率为96.4%,肉骨比为6.22,黑白花×黄牛的屠宰率为53.31%,胴体出肉率为84.88%,分割后产品率为92.52%,肉骨比为5.61,利木赞×黄牛的屠宰率为54.63%,胴体出肉率为83.30%,分割后产品率为93.9%,肉骨比为7.54。结果表明利木赞×黄牛胴体最佳,其次是西门塔尔×黄牛,最后是黑白花×黄牛。在胴体出肉率这一指标上,西门塔尔×黄牛胴体最好,其次是利木赞×黄牛,最后是黑白花×黄牛。屠宰排酸后分割,分割产品中利木赞×黄牛的高档部位较西门塔尔×黄牛和黑白花×黄牛所占比例高0.1和0.9个百分点。牛前部肉利木赞×黄牛比西门塔尔×黄牛和黑白花×黄牛高2.4和4.8个百分点。而黑白花×黄牛的后部位比例较西门塔尔×黄牛和利木赞×黄牛高1.2和1.7个百分点。筋类黑白花×黄牛比西门塔尔×黄牛和利木赞×黄牛高0.3和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为了寻求一种对肉牛胴体性状预测准确性较高的方法,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和SAS软件比较偏最小二乘回归、GM(1,N)灰色系统和BP神经网络3种常用的预测模型对肉牛胴体性状的预测能力。选择肉牛7个宰前生长性状(体高、体长、胸围、腹围、管围、宰前活体质量、平均日增体质量),对2个重要的胴体性状(胴体质量和净肉质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在肉牛胴体性状预测方面准确性最高;GM(1,N)灰色系统和BP神经网络预测准确度偏低。本研究还将3种预测结果相结合,取其均值,大大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这一研究将为肉牛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肉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发育正常、健康无病、经标准化育肥、年龄为24月龄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5头进行屠宰及胴体分割,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产肉性能指标,并对里脊、西冷、眼肉、上脑、臀肉、胸肉、黄瓜条、牛腩、肋条肉、牛前10个部位取样进行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剪切力、失水率、系水力和熟肉率8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日增重、屠宰率、产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生产性能较传统秦川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经过标准化育肥,24月龄时已具备良好的肉用生产性能,达到国际优质肉牛品种标准;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胴体不同部位间肉品质差别较大,通过对其10个部位牛肉品质评定,西冷、上脑、里脊、眼肉为高档肉,肋条肉、臀肉、黄瓜条为中档肉,牛腩、胸肉、牛前为低档肉。  相似文献   

15.
鲁西黄牛胴体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肉牛胴体进行分级是评定肉牛品种和肥育技术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尚无全国统一的、公认的肉牛胴体分级标准,这与我国肉牛生产迅速发展的形势很不适应。鉴于日本1988年制定并在日本全国实施的肉牛胴体分级标准对我国的肉牛生产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参考价值,我们借用日本的标准进行分级试验,其目的是为了掌握日本肉牛胴体分级原理和方法,了解我市肥育牛的等级分布以及影响等级的主要因素,进而探讨提高等级的途径。试验于1998年6月在平度市华安肉牛屠宰加工厂进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牛的情…  相似文献   

16.
高档牛肉是指选用优良品种的肉牛,采用先进肥育技术,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屠宰加工,生产出的优质牛肉在胴体分割切块基础上,分切出来的牛胴体上特定部位的肉块,包括里外眼肌、臂肉和短腰肉等四部分。高档牛肉呈大理石花纹的肉质,细嫩多汁,香浓味美,是富含优质蛋白、低胆固醇的上等食品。1我国高档牛肉发展概况我国肉牛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近30年的长足发展中,已基本形成独立的产业,成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及人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屠宰分析和测定评价,明确张掖肉牛的屠宰性能和肉质风味,作为依据制定下一阶段的选育目标和选配方案。[方法]选择核心育种场育肥牛,检疫后定点集中屠宰测定分析;分割排酸取样,真空包装不同部位肉样带北京试验室根据相应的测定标准进行肉质评定。[结果]张掖肉牛公牛育肥至22.4月龄屠宰,活重、胴体重分别达635.4 kg,371.4 kg,产净肉303.66 kg;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分别达58.48%,47.8%和81.76%;胴体脂肪覆盖度良好,肉色和脂肪颜色达到日本胴体分级标准中较高级别。牛肉肉质细嫩,高蛋白,低脂肪,但大理石花纹欠缺。熟肉制品风味独特,多汁性良好,与北京市场销售西门塔牛肉相比,具有较高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结论]张掖肉牛品种改良、培育成效显著,生产水平达到肉用牛标准,肉质风味能够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若开拓高端牛肉市场,需着力大理石花纹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新疆某屠宰场牛屠宰及分割中微生物污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某规范化屠宰场的屠宰及分割过程中牛胴体表面微生物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屠宰加工企业控制牛肉的微生物污染,提高卫生质量提供参考。对屠宰过程中牛胴体冲洗前后、分割加工各个部位的牛肉、操作工人的手、刀具、操作台、传送带进行采样。按照GB/T4789.2—2008和GB/T4789.3—2008分别进行了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两项微生物指标的测定。同时调查了各个车间不同位置空气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以NY 5044—2008《无公害食品牛肉》作为参考。结果表明,规范化屠宰场在牛的屠宰及分割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牛胴体冲洗前后表面菌落总数分别为3.10 log cfu/cm2和2.49 log cfu/cm2(P0.05),分割肉在剔骨处和一次包装处的菌落总数分别为3.92 log cfu/cm2和4.87 log cfu/cm2(P0.05)。规范化屠宰场在屠宰及分割生产线上胴体表面和分割肉微生物污染比较普遍,除去肉牛自身的污染外,刀具、工人的手、操作台和传送带及车间环境是胴体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因此,要生产质量优良的牛肉制品,需要有严格的卫生管理、规范的生产操作和规范化的操作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统猪肉胴体分割生产中人工数据采集低效易错的问题,顺应国家"互联网+"战略的要求,将RFID技术引入传统猪肉分割生产,构建了基于RFID技术的胴体分割信息系统。利用RFID技术完成胴体分割过程中的数据自动采集,并采用了基于混沌序列的FSA算法以有效抑制标签碰撞发生概率。结果表明:系统测试和运行中,该信息系统能够满足胴体分割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企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数据管理信息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日本肉牛胴体品质分级标准及其制定与修订背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简单介绍了日本和牛的改良进程,详细介绍了日本“胴体分级标准”及其制定和修订背景,借以对我国的肉牛胴体品质分级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