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考察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晶体或微囊氨基酸对鲤生长性能的影响,配制了高鱼粉饲料[鱼粉含量前期(1~28 d)为15%,后期(29~56 d)为10%]和低鱼粉饲料[鱼粉含量前期为10%,后期为5%],在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晶体和微囊赖氨酸、蛋氨酸,并使赖氨酸、蛋氨酸水平与高鱼粉组一致,得晶体氨基酸饲料和微囊氨基酸饲料.选择体重为(5.0±0.5) g的健康鲤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每组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料.结果表明,与低鱼粉组相比,添加晶体氨基酸对鲤生长性能无显著改善(P>0.05),而添加微囊氨基酸则提高增重率8.67%(P<0.05),降低饲料系数7.46%(P<0.05);在生长性能方面微囊氨基酸组与高鱼粉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鲤摄食上述4种饲料0、1、2、3、4、5 h后的血浆总游离氨基酸浓度测定结果表明,微囊氨基酸组的血浆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高鱼粉组、低鱼粉组一致,即在饲后3 h达到高峰,而添加晶体氨基酸使血浆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吸收峰值提前到饲后2 h.晶体赖氨酸与蛋氨酸经微囊化后,其溶失率显著降低(P<0.05),仅相当于晶体氨基酸的28.4%(赖氨酸)与4.9%(蛋氨酸).上述结果表明,在低鱼粉实用饲料中补充晶体氨基酸对鲤的生长性能无显著改善作用,而补充微囊氨基酸则显著提高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2.
用血清游离氨基酸测定法评价过瘤胃氨基酸的功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力 《饲料研究》2001,(6):27-28
血清游离氨基酸测定法是测定过瘤胃氨基酸功效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即可以反应出样品的抗瘤胃微生物降解能力,又可以反应出样品在小肠中的释放氨基酸能力。其原理是,当饲料中的氨基酸到达小肠后,就会被小肠所吸收,血清中的游离氨基酸浓度就会上升,如果饲料中的氨基酸不能到达小肠,血清中的游离氨基酸浓度就不会上升,血清游离氨基酸水平与到达小肠的氨基酸量有正相关性。通过测定血清游离氨基酸就可以了解到真正能够被动物吸收的氨基酸的数量。 明尼苏达大学兽医学院报道(1981),每天在饲料中添加80g普通蛋氨酸,血清中…  相似文献   

3.
探讨晶体和微囊氨基酸对草鱼氨基酸组成的影响,在草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微囊赖氨酸、0.3%微囊赖氨酸、0.4%微囊赖氨酸、0.15%微囊赖氨酸+0.15%微囊蛋氨酸、0.2%微囊蛋氨酸、0.1%晶体赖氨酸、0.15%晶体赖氨酸、0.2%晶体赖氨酸和0.1%晶体蛋氨酸,饲喂初始平均体质量(62.7±0.89)g的草鱼97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草鱼全鱼除了脯氨酸含量差异较大,其变异系数为17.32%外,其他氨基酸含量较接近,变异系数在3.2%~6.04%;各试验组草鱼肌肉除了蛋氨酸、脯氨酸和胱氨酸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2.75%、13.77%和21.37%,其他氨基酸含量都较接近,变异系数在1.99%~3.93%;各试验组草鱼肝胰除了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脯氨酸和胱氨酸差异稍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3.74%、11.90%、12.46%、13.92%和17.41%,其他氨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在5.85%~8.99%。这说明,饲料中补充微囊和晶体氨基酸对草鱼全鱼、肌肉和肝胰氨基酸组成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补充微囊赖氨酸和蛋氨酸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微囊赖氨酸和微囊蛋氨酸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在草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2%微囊赖氨酸,0.3%微囊赖氨酸、0.4%微囊赖氨酸、0.15%微囊赖氨酸+0.15%微囊蛋氨酸,0.2%微囊蛋氨酸,饲喂初始平均体重(62.70±0.89)g的草鱼97 d.试验结果表明:除0.2%和0.4%微囊赖氨酸组,其他添加微囊氨基酸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均高于对照组(P>0.05);除0.4%微囊赖氨酸组,其他添加微囊氨基酸组的饲料系数(FCR)均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微囊氨基酸组的蛋白质沉积率(PDR)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体比(P>0.05或P<0.05)和脏体比(P>0.05)都小于对照组,肌肉和肝胰脏的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5).结果提示:1)草鱼饲料中添加微囊氨基酸可促进草鱼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蛋白质沉积率,但微囊赖氨酸添加过量会使草鱼生长减慢.添加0.3%微囊赖氨酸最为适宜;2)饲料中添加微囊氨基酸可降低草鱼肝体比和脏体比,提高肌肉和肝胰脏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5.
氨基酸是水产动物生长和代谢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虾饲料中是否需要添加氨基酸,怎样添加,添加效果如何,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有关虾类必需氨基酸需求和理想氨基酸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述了虾类对晶体氨基酸(CAA)或微囊氨基酸(MAA)的利用效果,探讨了影响虾类对CAA和MAA吸收、利用的因素,提出了在虾类氨基酸营养领域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投饲频率对异育银鲫饲料中添加晶体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冷向军  王冠 《饲料研究》2005,(12):50-52
分别设计高鱼粉饲料(A组,鱼粉含量12%)、低鱼粉饲料(B组,鱼粉含量6%)和低鱼粉饲料 晶体赖氨酸和蛋氨酸(C组)3种饲料,其中C组与A组的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保持一致,A组和B组日投喂3次,C组设日投喂2次、3次、4次3个处理组(分别为C2、C3、C4),共5个处理组,以考察在低鱼粉低蛋白饲料中补充晶体氨基酸的效果和不同投饲频率对补充晶体氨基酸效果的影响。采用平均体质量为(6.5±0.17)g的异育银鲫525尾,随机分配到15口水泥池中(每处理3个重复),进行了为期4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A组、B组、C2组、C3组、C4组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92.7%5、7.3%5、9.0%6、1.3%7、1.9%;在日投饲为2次、3次的情况下,添加晶体氨基酸对鱼体增重率无显著改善,但在日投饲率为4次时,添加晶体氨基酸对鱼体增重率有显著改善。上述结果表明,增加投饲频率可改善异育银鲫对晶体氨基酸的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将均重为10.0g左右的450尾异育银鲫随机分为5个组,即Ⅰ、Ⅱ、Ⅲ、Ⅳ、Ⅴ组,每组3个重复。Ⅰ组为对照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34%的氨基酸不平衡的基础日粮,Ⅱ、Ⅲ、Ⅳ、Ⅴ组为试验组,其中Ⅱ组饲喂的日粮是在Ⅰ组的基础上将粗蛋白水平提高1%,氨基酸不平衡,Ⅲ、Ⅳ、Ⅴ组饲喂的日粮分别是在Ⅰ组的基础上调节饲料配比,添加游离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使饲料氨基酸平衡,并适当降低粗蛋白水平,饲喂60d。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氨基酸平衡对异育银鲫生产性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并可通过氨基酸平衡适当降低粗蛋白及鱼粉添加量,进而节约蛋白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在植物蛋白代替鱼粉的饲料中添加水产DL-蛋氨酸对异育银鲫幼鱼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为期10周的试验。本试验共设置12组等氮等能饲料,其中Diet1、Diet2为高鱼粉饲料(15%鱼粉);Diet1为正对照组1,是正常的商业饲料;Diet2为正对照组2,是在商业饲料中补充了必需氨基酸以保持氨基酸平衡。另外10组(Diet3-12)为低鱼粉饲料(5%鱼粉),水产DL-蛋氨酸添加量分别为0%、0.05%、0.08%、0.1%、0.13%、0.15%、0.18%、0.2%、0.25%、0.3%。每组饲料随机3个重复,每天投喂4次。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水产DL-蛋氨酸(Diet4-12)能够显著改善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甚至与高鱼粉组Diet1相比无显著差异;高鱼粉饲料中添加DL-蛋氨酸(Diet2)也改善了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但与Diet1相比,差异不显著。此外,异育银鲫摄食低鱼粉饲料(5%)时,其血浆天冬氨酸转氨酶,白蛋白和氨的含量都受饲料中蛋氨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根据二次回归分析,当饲料胱氨酸含量为0.52%时,获得最佳生长性能的蛋氨酸的需要量为0.71%。在低鱼粉饲料(5%)中,通过补充外源必需氨基酸(水产DL-蛋氨酸、赖氨酸及苏氨酸)使氨基酸保持平衡,能够获得高鱼粉饲料(15%)相当的生长性能。因此,在异育银鲫饲料中,通过添加水产DL-蛋氨酸等晶体氨基酸,能有效降低鱼粉用量并不影响其生长性能,且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试验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三七总皂苷对异育银鲫血清非特异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同一放养批次健康的异育银鲫,随机分为5组。第1组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他4组为三七总皂苷组,分别添加80、160、320和640mg/kg三七总皂苷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试验期60d。养殖结束后采集血清、肌肉和肝胰等样品进行血清非特异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分析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宜水平的三七总皂苷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非特异免疫功能,添加320和640mg/kg的三七总皂苷可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复合氨基酸螯合Fe、Cu、Mn、Zn对异育银鲫生理机能的影响,试验采用正交设计L9(34),添加复合氨基酸螯合Fe、Cu、Mn、Zn4种微量元素,配制9种试验饲料饲喂异育银鲫当年鱼种,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复合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中,螯合Fe对粘液LSZ酶活力影响最大,螯合Cu对血清LSZ、血清CuZnSOD、血清GPT、肝脏GPT和血红蛋白的影响最大,螯合Mn对血清T-SOD、粘液T-SOD、肝脏T-SOD和肝脏CuZnSOD酶活力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不使用苏氨酸就无法进一步改善猪饲料的氨基酸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岩瑞 《养猪》2004,(4):1-3
分析了我国猪饲料在氨基酸平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举证使用晶体苏氨酸在改善饲料氨基酸平衡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添加晶体苏氨酸可进一步改善饲料的氨基酸平衡和降低饲料的配方成本。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用1200尾平均初始体重18.0g的异育银鲫鱼种,随机分配至60个缸,20尾/缸(0.24m3/缸),水温控制在20~24°C,溶氧大于6.0mg/l,氨氮小于0.02mg/l,pH值为8.4±0.2,试验周期为56d,每天表观饱食投喂4次。每种饲料10个缸,合计6种饲料,其中处理①:正对照,以进口鱼粉(15%)、豆粕和菜粕为主要蛋白源(无晶体氨基酸添加);处理②:负对照,原料组成和处理①相同,但鱼粉用量减至10%,同时补充0.5%赖氨酸;处理③~处理⑥:组成和处理②一致,但梯度添加晶体DL-蛋氨酸(0%、0.1%、0.2%、0.3%、0.4%),以谷氨酸调节各组等氮。试验结果表明,鱼粉用量减少至10%但同时补充0.5%晶体赖氨酸时,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和15%鱼粉用量的正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负对照基础上梯度添加晶体DL-蛋氨酸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本研究结果证明:通过补充晶体赖氨酸和晶体DL-蛋氨酸,可以减少异育银鲫饲料中的鱼粉用量,异育银鲫能够利用外源晶体DL-蛋氨酸及赖氨酸。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通过60 d的饲养试验比较饲料中添加晶体苏氨酸和微囊苏氨酸对幼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生长性能和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选取平均初重为(13.61±0.02)g的健康幼建鲤300尾,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晶体苏氨酸和微囊苏氨酸的试验饲料...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微囊丁酸钠对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团头鲂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及肝功能的影响。选取健康、规格相近[初始体重为(200.78±0.46)g]的团头鲂1 5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基础上添加200、400、600和1 000 mg/kg微囊丁酸钠的试验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00、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著提高了增重率(P0.05);饲料中添加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00、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著提高了血清、黏液、肝胰脏中总超氧化歧化酶(T-SOD)活性和血清中溶酶菌(LSZ)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4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著提高了肝脏中T-SOD活性和血清中LSZ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著提高了黏液中LSZ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00、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著提高了肝胰脏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适量微囊丁酸钠有利于提高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团头鲂对饲料的利用率及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添加酵母细胞壁(YCW)研究其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饲料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10%酵母细胞壁饲喂15d后,试验组血清SOD活性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饲喂30d后试验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饲喂60d后试验组背肌中RNA/DNA较空白对照组提高12.18%(P>0.05);饲喂60d后试验组前肠皱褶高度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表明饲料中添加0.10%酵母细胞壁对异育银鲫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其背肌中RNA/DNA和肠道发育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探究配合饲料中晶体赖氨酸、蛋氨酸对鲤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设计4组饲料,对照组不添加晶体氨基酸,3个试验组分别添加0.45%赖氨酸、0.15%蛋氨酸、0.45%赖氨酸+0.15%蛋氨酸,投喂平均体重27.0 g鲤鱼,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生长指标和营养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分析血液中不同时间段的氨基酸浓度,发现晶体氨基酸和饲料氨基酸吸收有明显的不同步现象。肌肉中的氨基酸含量显示4组间差异显著。综合分析,饲料中添加晶体赖氨酸、蛋氨酸对鲤鱼的生长没有影响,其主要原因是氨基酸吸收不同步导致的。  相似文献   

17.
尼罗罗非鱼的胆碱需要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测定尼罗罗非鱼的胆碱需要量进行了两次试验。基础饲料含粗蛋白32 %,其中10.1 %为酪朊和凝胶,21.9 %为晶体氨基酸混合物;饲料中含硫氨基酸总含量0.28 g/100 g,蛋氨酸与胱氨酸之比为89 ∶11。试验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蛋氨酸0.28、0.50、0.75、1.0 g/100 g,蛋氨酸与胱氨酸之比分别为89:11、94∶6、96∶4、97∶3,每种饲料分别添加胆碱0~1 g。测出鱼体增重、饲料效率和血清蛋氨酸浓度受饲料含硫氨基酸含量影响显著,适宜需要量为0.5 g/100 …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性植酸酶部分替代磷酸二氢钙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磷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分为7组,分别为D1组(正对照组,饲料中添加1.5%磷酸二氢钙)、D2组(负对照1组,饲料中添加1.0%磷酸二氢钙)、D3组(饲料中添加1.0%磷酸二氢钙+400 U/kg中性植酸酶)、D4组(饲料中添加1.0%磷酸二氢钙+800 U/kg中性植酸酶)、D5组(负对照2组,饲料中添加0.5%磷酸二氢钙)、D6组(饲料中添加0.5%磷酸二氢钙+400 U/kg中性植酸酶)和D7组(饲料中添加0.5%磷酸二氢钙+800 U/kg中性植酸酶),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初始均重(23.39±0.10)g],开展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异育银鲫摄食试验饲料8周后,D5组的生长性能最差,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D2和D6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D1组(P0.05),而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D1组(P0.05)。D3、D4和D7组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与D1组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异育银鲫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和磷含量以及血清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除D5组外,其余各组间血清中磷和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在相同的磷酸二氢钙添加量下,添加中性植酸酶组磷沉积率和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未添加中性植酸酶组(P0.05),而磷排放量则相反。由此可知,饲料中添加400和800 U/kg中性植酸酶可以分别减少0.5%和1.0%的磷酸二氢钙添加量而不影响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等。在异育银鲫饲料中,中性植酸酶部分替代磷酸二氢钙可以提高饲料磷利用率、降低磷排放量,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对异育银鲫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对异育银鲫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替代无机微量元素能显著促进异育银鲫生长,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其中,以65%替代无机微量元素的促生长效果最好,饲料利用效率最高,日特定生长率和饲料利用效率分别增加25.37%和26.32%。②用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后,鱼体水分、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以65%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后,鱼体蛋白含量提高1.75%;鱼体脂肪含量在35%、50%、65%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后,均有增加。③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35%、50%、65%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对鱼体肥满度没有产生影响,但内脏比均增加。④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以35%、50%、65%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后,提高了成活率、降低了养殖饲料成本。⑤在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基础上再添加黄霉素,具有更好的促生长效果和更高的饲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饲料中添加安来霉素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安来霉素饲养异育银鲫 ,研究了不同安来霉素对异育银鲫生长速度和饲料系数的影响 ,找到了饲料中添加安来霉素的适宜量 ,为安来霉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指导。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试验用异育银鲫购自华中农业大学水产试验站。放入室外水泥池 (2m× 2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