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研究人员已选育出抗病害的转基因香蕉植株。虽然澳大利亚香蕉种植户反对在本国推广种植转基因香蕉,但此抗病植株将对非洲贫困地区的香蕉生产带来帮助。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将抗香蕉巴拿马病(又称香蕉枯萎病)的单个基因植入香蕉基因中,结果此基因有效阻止了感病香蕉植株内的细胞死亡。据澳大利亚香蕉种植者协会称,香蕉巴拿马病对澳大利亚北领地香蕉业影响很大,一旦枯萎病暴发.对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也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金手指香蕉具有抗枯萎病、叶斑病、根线虫病及耐风、耐寒和高产等优点;植株假茎高303cm,假茎中部粗(周)59.1cm;产量高,果形直或微弯,味甜带酸、淡香,品质中至中上。生长周期较巴西香蕉长2—3个月,比中山大蕉等本地中把大蕉长1个月。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香蕉枯萎病重病区种植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并结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研究其对植株生长、产量及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为桂蕉9号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种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对植株抽蕾时的假茎高度、假茎基围以及采收时的单穗重和第3梳果指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植株采收时间和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差异显著;种植吸芽苗的采收时间比二级组培大苗早26 d左右,种植二级组培大苗的采收时间比二级组培小苗早32 d左右;种植吸芽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最低,其次为二级组培大苗,种植二级组培小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最高;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只影响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与不施用菌肥的植株相比,种植二级组培小苗、二级组培大苗、吸芽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下降14.79%、21.73%、25.10%,且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因生产上用吸芽苗进行种植比较麻烦,为缩短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生育期、降低其枯萎病发病率,建议种植二级组培大苗并配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  相似文献   

4.
香蕉叶斑病是香蕉上普遍发生危害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香蕉的产量和品质,为探索矿物喷淋油对香蕉叶班病综合控制效果和对香蕉生长的影响,笔者选择韩国SK株式会社生产的99%绿颖与其他杀菌剂混用进行本次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香蕉对枯萎病的抗性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对香蕉抗枯萎病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激素及信号传导途径、抗病基因分离鉴定以及基于多组学挖掘香蕉抗枯萎病基因的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进一步揭示香蕉对枯萎病的抗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截至2012年10月底,厄瓜多尔已有7万hm2香蕉种植园感染香蕉叶斑病,这直接导致香蕉出口量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500万箱。厄瓜多尔区域香蕉公司(Agroban)负责人Marun称,农民们担心这种病菌明年还会影响香蕉产量,而且由于资源缺乏,农民们没有办法防止病菌的侵染。在瓜亚基尔召开的第一届叶斑病论坛上,大家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京番102 是以自交系TB0098 为母本,以自交系TB0993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多抗性冬春茬粉果番茄一代杂种。早熟,播种至始收112 d(天)左右,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长势强。中大型果,果实正圆形,果色靓丽,单果质量220~260 g;每穗坐果数3~5 个,果实均匀,商品果率高,持续坐果能力强。含有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1 和Ty3 基因位点、抗番茄花叶病毒病Tm2a 基因位点、抗根结线虫Mi-1 基因位点和抗灰叶斑病Sm 基因位点,抗烟草花叶病毒病,每667 m2 产量9 000 kg 左右,适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北方地区冬春茬保护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香蕉叶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技术壁垒的逐步建立,香蕉叶斑病逐渐成为制约国内香蕉市场开放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其病原菌的各项基础研究是充分了解病原-寄主互作及其抗病机制研究的前提。根据国内外近年来香蕉叶斑病的研究概况,对香蕉叶斑病的历史、主要症状、病原菌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病原菌的分离、监测和鉴定技术、病害的流行条件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认为,目前为了提高国际市场的地位,对外来有害生物进行高效预防,国内外对香蕉叶斑病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对病害的早期检测和有效预防上;在对病原和作物互作机制的研究方面,根据其他病原菌的研究模式,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传统的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相互论证,是推进香蕉叶斑病深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屠煦童  张仕杰  吕东  陈小云  章镇  渠慎春 《园艺学报》2013,40(12):2354-2364
 RAR1和SGT1是植物R基因(抗病基因,resistance genes)介导的抗病防卫途径中的两个重要信号元件,在R蛋白下游和活性氧产生之间发挥作用。为了研究湖北海棠MhRAR1和MhSGT1基因在感病苹果品种植株内的表达特性及其抗病功能,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两种基因分别转入富士苹果。对Hyg阳性植株进行PCR和RT-PCR检测,6个转MhRAR1株系和3个转MhSGT1株系呈阳性;两种转基因苹果株系被苹果轮纹病病原菌侵染后,与对照相比都表现出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迅速升高、MDA含量变化较平缓的趋势,进一步说明RAR1和SGT1基因能够作用于苹果体内的活性氧反应和细胞膜活动进程,对植株受到外部侵害后的抗性反应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梁山 《中国果菜》2006,(1):48-48
黑香蕉葡萄是吉林省集安市园艺特产研究所,经多年栽培和试验,培育出高抗(抗 寒、抗病、抗旱)优质高产,无公害绿色葡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抗病转录因子Pti4是从番茄中分离的一种能够调控番茄抗病基因Pto转录的蛋白质。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抗病转录因子基因Pti4导入花椰菜无菌苗下胚轴,同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PCR、PCR-Southern和Southern blot分子检测以及细菌性黑腐病和软腐病病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建立再生系统过程中外植体的最佳苗龄为5 ~ 7 d,培养基中激素组合为NAA 0.2 mg • L-1、6-BA 2.0 mg • L-1 时不定芽的诱导和分化效果最好。获得的35株阳性植株经分子检测证明抗病转录因子基因Pti4已被整合到花椰菜的基因组中。对其中26株接种病菌发现Pti4转化植株对细菌病害具有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与番茄灰叶斑病Sm基因连锁的RFLP标记,设计开发了一个CAPS标记,用于抗番茄灰叶斑病育种。以已知抗病基因型的番茄种质为材料,参照与Sm基因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分析寻找特异性酶切位点,开发了一个与抗病基因Sm紧密连锁的CAPS标记,命名为T280。利用特异引物T280进行PCR扩增,供试材料均扩增出1条655 bp的特异条带。经限制性内切酶Mme I酶切后,抗病纯合材料仍保留1条655 bp的特异条带,感病纯合材料产生206 bp和449 bp的特异条带,抗病杂合材料产生206 bp、449 bp和655 bp的特异条带。利用不同遗传背景的番茄材料对该标记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能够区分抗病杂合、抗病纯合和感病纯合材料。开发的CAPS标记稳定可靠,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共显性CAPS标记,可用于Sm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3.
黄德发 《福建果树》1991,(2):28-29,18
近年来随着我市香蕉生产的发展,香蕉叶斑病日趋严重,引起生长期蕉叶大量早衰,枯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香蕉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70年代以来,发现叶斑病原真菌约有20种。本省过去对香蕉叶斑病尚无较详细的调查与研究。为此,我于1986—90年对香蕉叶斑病进行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现就防治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一、香蕉叶斑病的症状及病原鉴定(一)暗双胞霉叶斑病:此病又称灰纹病,引起叶面椭圆形病斑或叶绿枯。初期病斑褐色,后扩大为中央浅褐色、具轮纹,周围深褐色的椭圆形病斑,病斑背面灰褐色、边缘模糊,子实层大多生于叶背。病菌沿叶缘水  相似文献   

14.
农1305是采用夏季保护地田间高温胁迫鉴定和分子标记方法选育的,以自交系TB123为母本、以N-13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抗病耐热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较强。在夏季保护地中能正常生长发育,植株茎秆粗壮,不易徒长,田间长势整齐一致,叶色较深,叶片肥厚,始花节位为第8片叶左右,花穗间隔3片叶,高温逆境下坐果能力强。果实粉红色,圆形,单果质量250 g左右。果面光滑,果硬,耐贮运,花蒂小,畸裂果率低,果色艳丽,商品性好。每667 m2产量5 700kg左右。含有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Ty-1、Ty-3a基因和抗灰叶斑病的Sm基因,综合抗性强。适于我国北方各地晚春及夏季保护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
经过对大量藕莲品种资源的调查、引种栽培和品种分类研究,并以顶芽繁殖的方式进行优良单株系选、小区试验、大田示范试验,逐级培育出了优质抗病的藕莲新品种—兴蔬藕莲3号。该品种植株较矮小,株高110~130cm,叶较厚,叶径70cm左右,顶芽尖,初生根白色,主藕6~7节,藕节间为短圆筒形,表皮黄白色。早熟,生育期100d左右;商品性好,单藕质量2.5kg左右,每667m~2藕莲产量2000~2500kg;适应性强,抗腐败病、叶斑病。该品种适宜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 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效果及其对香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以20,13.3、10 mL的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对水60 L分3次喷雾施药,第2次施药后14 d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为60.43%~66.52%,第3次施药后14 d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为75.72...  相似文献   

17.
从香蕉枯萎病植株周围健康香蕉植株的根部分离到一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OC4)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通过形态特征、基本生理、生化鉴定及16SrDNA序列同源比较,初步认定该菌株为甲基营养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命名为GKT08。GKT08能够明显抑制FOC4菌落的生长,抑制率为67.1%。盆栽试验表明,GKT08对香蕉枯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控作用,接种致病菌44d后的病情指数低于对照15.54%。GKT08能够明显促进香蕉植株的生长,处理60d后香蕉幼苗株高、假茎围和完全展开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3.80%、23.36%和19.79%。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菌感病性与对病菌粗毒素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根部病菌孢子接种测定了36份香蕉品种苗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感病性,以及采用植株根部和叶片毒素处理测定了5份香蕉品种苗对病菌粗毒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天宝角蕉(AAA)、柴蕉(AAA)、广粉1号(AAB)和贡蕉(AA)表现抗病,哥斯达黎加蕉(AAA)和抗枯5号(AAA)表现中抗;感病品种对毒素的敏感性高于抗病品种。通过香蕉不同品种的病情指数、萎蔫指数和叶片损伤面积的差别分析,发现香蕉苗期对枯萎病菌感病性与对病菌粗毒素敏感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60d龄期的假植苗病情指数与其叶片损伤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因而叶片毒素处理法测量香蕉假植苗中部叶片损伤面积可作为一种快速区别香蕉抗病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4号生理小种的粗毒素为诱变剂,以香蕉愈伤组织和分化芽为筛选材料,通过多步筛选法,优化了筛选体系,并筛选出了抗香蕉枯萎病菌毒素的突变体。以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5%的EMS 分别处理香蕉愈伤组织和分化芽40 min,获得“半致死剂量”效应,对存活的香蕉愈伤组织和分化芽在依次递增的粗毒素浓度(5.0%→10.0%→12.5%)胁迫下进行定向筛选,获得了抗香蕉枯萎病菌毒素的愈伤组织块和分化芽,从抗病分化芽突变体获得了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抗毒素的性能进行鉴定,其病情指数(24.72)显著低于对照植株(96.11),抗毒素效果达到74.28%。  相似文献   

20.
巴西香蕉薄切片丛生芽途径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蕉是世界上重要水果之一,但它在栽培过程中常受到病毒、真菌等的危害。以吸芽生长点为外植体进行脱毒培养可以得到大量的脱毒苗,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香蕉种苗的规模化生产。但在香蕉产区,脱毒苗在种植后仍会受到花叶心腐病、束顶病等危害。采用现代转基因技术将抗病性基因导入香蕉,培育出具有抗病性的香蕉品种是提高香蕉抗病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建立有效的转化体系是进行转基因成功的关键。为此,笔者进行了本试验。通过愈伤组织再生植株途径建立香蕉遗传转化体系的难度大,成功的报道少。而利用香蕉假茎薄片为外植体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