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应用常规天气图、探空等观测资料,对2012年12月20-21日鲁中的暴雪天气从天气形势演变,水汽、动力等物理量场、降水相态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此次暴雪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槽、暖切变线和地面倒槽;低空西南急流和超低空东西急流源源不断地向鲁中输送水汽,暴雪大致出现在急流顶端的位置;物理量条件为暴雪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大—暴雪天气最易出现在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且暴雪天气带来的危害极大,可导致雪阻、雪埋及电线结冰等。2013年11月24日伊春地区出现了全市范围的暴雪天气,降雪量级为历史同期罕见。本文通过对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了影响暴雪的天气形势及物理量与暴雪落区的对应关系,为今后暴雪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9年2月抚顺一次雨转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春英  李金义  徐全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84-1478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9年2月12~13日抚顺一次历史罕见雨转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并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释用检验。结果表明:该次强降水产生在欧亚中高纬度呈一槽一脊径向环流形势下,500hPa北涡、南支槽、地面江淮气旋、850hPa切变线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强降水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有利动力条件下。该次降水过程有2支低空急流在辽宁汇合,水汽条件充沛。冷平流由低层侵入,低层冷暖空气交汇形成强锋区,为强降水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低层高温高湿的不稳定能量为雷暴和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热力条件。该次降水预报过程中,欧洲、日本形势预报、降水预报稳定且准确,德国降水预报前期48h预报偏小.24h预报与实况接近.中尺度预报过程降水量级偏大。  相似文献   

4.
2009年10月31日吉林省暴雪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颖  王晓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24-15727
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分析2009年10月31日吉林省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由地面低槽、高空槽和贝加尔湖冷空气共同作用产生。大降落区出现在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强辐合区。高低空急流的相互配合、耦合触发产生强大的上升气流是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安徽一次大范围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沐贤俊  况祥  王西贵  颜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69-1427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1月安徽一次暴雪天气的分析发现,一方面中高纬度欧亚大陆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冷空气活动频繁并不断南下;另一方面副高异常偏北,长江中下游地区中低空盛行西南暖湿气流,冷暖空气不断交汇,形成了连续的低温降雪天气。中低层低涡切变是主要的影响系统,冷平流持续使近地面层气温降至0 ℃以下,有利于降雪的形成和维持,从而造成严重冰雪灾害。  相似文献   

6.
从高、低空天气环流形势、物理量场配合、地面冷锋移速及相应天气实况和卫星云图等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为提高暴雪预报准确率提供了可靠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12日泰安市普降暴雪,范围大,强度强,降水比较均匀,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积雪厚度深。此次降雪主要受中支槽东移影响,沿海高压的阻滞作用造成降水时间长、强度大。低层2支急流带来丰沛的水汽。低层冷空气和前期持续升温为这次过程积蓄大量能量。从物理量场来看,暴雪落区发生在正涡度区,强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区及700 hPa强上升速度区三者的重合区。  相似文献   

8.
辽源地区一场特大暴雪天气过程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4~5日,辽源出现了一场自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通过对该天气过程形势进行分析,探讨了特大暴雪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天气过程是在极为有利的环流背景下,贝加尔湖到日本海之间"Ω"型高压坝的阻挡、西南涡与河套倒槽的合并加强对暴雪的形成和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地面高空观测资料、欧洲数值预报中心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117”本溪地区强降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受东北冷涡、北上温带气旋以及回流暴雪的综合影响,初期暖湿空气沿冷垫缓慢上滑,辽中地区存在明显的“冷-暖-冷”温度垂直结构,存在明显的逆温层和融化层,导致降水开始时以雨雪混合为主,由于强冷平流的降温作用,导致雨雪转换时间与预报出现1到2小时的偏差,是此次雪量预报偏小的原因之一;增暖、增湿与北方气旋冷锋后部冷空气作用导致能量锋区和水汽辐合增强,在强动力抬升、水汽辐合作用下,出现了此次本溪地区的强降雪过程;在极暖与极冷气团碰撞下,局地出现弱对流,出现弱雷电,更有利于短时强降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一次东北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Micaps系统的实况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及物理诊断分析方法,对2007年3月3~6日东北地区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方气旋东移北上强烈发展和500 hPa南北2支高空槽合并是造成该次强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700 hPa偏南低空急流为东北地区产生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低空辐合、高空辐散配置形势的强烈抽吸作用以及低空急流和切变线的耦合作用为暴雪提供了强有利的上升动力条件;强冷空气东移南下与暖湿空气的交绥作用,使得系统强烈发展,触发了强降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魏婷婷  郭维  刘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47-1635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Micaps资料,对吉林省2010年冬末春初的3次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的形成机理及落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暴雪过程均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过程1为冷锋型暴雪;过程2为倒槽北上型暴雪;过程3为回流型暴雪。暴雪在吉林省的落区与系统来向、地形作用、水汽与动力大值中心重合区域、湿舌以及θse高能舌等都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2007年一次特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FY-2C卫星云图产品,运用天气学原理分析方法,从环流背景及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动力条件、能量条件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07年3月4-5日的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南北槽合并配合地面河套倒槽,加之西南急流携带大量水汽北上和水汽的垂直输送是3月4-5日特大暴雪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造成的强烈的上升运动为降雪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条件,降雪前期的高温为此次降雪积聚了大量的能量,而高值的假相当位温又对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提供了很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2年11月的高空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特大暴雪个例发生的天气形势演变特征,高低空急流配置的重要作用,各物理量场对大暴雪预报的指示意义,以及地形的影响对局部出现特大暴雪灾害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皓  梅笑冬  许新田  张潇予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79-14882,14968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NCEP 1°×1°6 h再分析数据,对2009年11月9~11日陕西近20年最大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讨论天气尺度及中尺度系统在促进暴雪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此次暴雪是由高空西风槽、中低层切变线、西南急流及地面倒槽、地形共同影响所致。700 hPa切变线使南下冷空气与西南急流在陕西交汇,且700、850 hPa分别有西南急流和偏东急流带来充沛水汽;地面有东北冷空气侵入,既对暖空气起抬升作用,同时配合陕西地形作用加强了地面中尺度辐合带的形成,为暴雪产生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机制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 6 h 1次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1月发生在河南省的2次区域暴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暴雪过程背景形势场相似,都产生在500hPa高空槽东移、中层强盛西南气流形势下,配合低层偏东风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的扩散作用。中层西南气流和底层偏东气流辐合的位置与大暴雪区域对应良好。降雪时整层大气湿度饱和,中低层具有弱的逆温层。同时地形的抬升作用,对局地特大暴雪的产生有贡献。2次过程降雪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层气流辐合位置不同。降雪过程中600~700 hPa上辐合中心强度越强,对应降雪强度越大。垂直速度场上升运动区与主要降雪区域对应良好。700 hPa暖平流与925 hPa冷平流叠加区域即为产生大暴雪落区。风速辐合越大,对应降水越强。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23—24日鲁南暴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研究表明:南支槽与沿中层锋区东移的西风槽的先后影响是暴雪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925 h Pa从东北平原、渤海、山东半岛回流的强冷空气不但起冷垫作用,而且在雨雪相态转换中起主要作用,暴雪位于700 h Pa西南急流核下风方的西南气流的风速辐合区内、850 h Pa切变线附近和925 h Pa东北急流内。小时雨雪强度与700 h Pa西南气流和925 h Pa东北急流的强度相对应,即西南气流和东北气流强时,小时雨雪量强,700 h Pa转为西北气流时,降雪过程结束,925 h Pa东北气流迅速减弱。由于逆温层的存在,850 h Pa-4℃雨雪转换指标失真,本次过程中925 h Pa和1 000 h Pa转雪后均在-2℃以下。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实况与预报场数据,对内蒙古陈巴尔虎旗2016年4月1日出现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环流形势、低层风场结构、温度场演变,找出影响其降雪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短波槽东移过程中发展为冷槽,冷暖空气剧烈交汇,造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低层(850 hPa)0℃温度线南下造成降水相态的转变.此次过程对今后的类似降水天气的预报预测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70~2008年的暴雪资料,分析了盐城市暴雪的天气气候特点。结果表明,盐城市暴雪的年际变率大;1和2月是暴雪的集中月份;暴雪的环流型主要有冷涡型和南支槽型两大类,并且有特定的温度条件与之配合;充沛的水汽和能量是盐城暴雪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