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是近年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的一项新的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几种不同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示范,探讨其最佳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免耕稻草覆盖、免耕稻草覆盖+地膜覆盖和翻耕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均较当地常规翻耕盖土栽培模式增产增效极显著,其增幅依次为155.0%、79.1%和43.4%;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可观,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市场行情看好,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太湖县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与翻耕栽培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稻草覆盖和免耕稻草加地膜覆盖两者之间差别不大,但两者均比翻耕栽培省工、省力、增产、增收,可在太湖县单季稻茬口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华 《农技服务》2009,26(3):18-18
通过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与普通翻耕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比普通翻耕栽培可增产10%。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具有保温、保湿、防渍,确保苗齐、全、匀、壮,培肥地力,省工、省力、操作简单,增产增收增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免耕稻草覆盖+地膜覆盖、翻耕栽培3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栽培的2个处理较习惯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早、芽苗壮,品质好、产量高,且省工、增效。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在太湖县推广应用价值,改变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方式,特开展了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稻草覆盖和免耕稻草加地膜覆盖两者之间差别不大,但两者均比翻耕栽培省工、省力、增产、增收,同时稻草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培肥地力,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可在太湖县单季稻茬口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桂西北石山地区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桂西北石山地区冬种马铃薯进行稻草覆盖免耕和翻耕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耕栽培相比,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处理的株高与茎粗分别提高32.5%和24.8%,单株结薯数、单薯重和单株产量分别提高14.3%、9.4%和15.7%,增产幅度达11.66%,可节本增收3 615.6元/hm2。可见,大力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对于充分利用冬季闲置稻田和丰富的光温资源,发展马铃薯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比试验结果2002年早造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平均亩产稻谷521.2公斤,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平均亩产稻谷514.4公斤.常规翻耕抛秧栽培平均亩产稻谷488.3公斤,稻草还田免耕分别比稻草不还田免耕和常规翻耕亩增产稻谷32.9公斤和6.8公斤,增长6.74%和1.32%.观察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具有生根快,根系发达,分蘖早、茎杆粗壮,抗倒伏和成穗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开展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稻草包心栽培和当地栽培3种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和稻草包芯栽培在延迟出苗期的情况下,产量均比当地栽培的大幅提高,且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和稻草包芯栽培经济效益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了晚稻稻草还田覆盖免耕干湿灌溉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免耕干湿灌溉栽培模式效果最好,较对照无稻草还田翻耕浅水勤灌栽培节水2 400 t/hm~2,增加产值4 155元/hm~2,还可改善土壤环境,减轻劳动强度,达到抗旱增产的目的,同时可节约成本,抑制杂草生长,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卓根 《农家顾问》2007,(1):28-28
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是在免耕的土地上摆放马铃薯种,然后覆盖稻草,收获时在地上捡薯的方法,与传统的翻耕播种相比,每种667平方米省工8~10个,需要2001平方米(3亩)地的稻草覆盖。由于生态条件的改变,马铃薯病害轻,草害更轻,有利于生产无公害马铃薯,也为稻草还田提供了新的途  相似文献   

11.
双季晚稻免耕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季晚稻免耕覆盖栽培就是在早稻收割后,稻田不翻耕,立即灌深水,施足基肥,将鲜稻草覆盖田面后直接插秧的一种新型栽培方法。其主要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2.
<正>油菜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重要的油料作物,2021年栽培面积达27.45万亩。近年来,随着油菜籽价格不断上涨和禁烧秸秆等因素,西秀区推广稻田免耕油菜育苗移栽全量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示范应用面积不断扩大。稻田免耕油菜育苗移栽全量稻草覆盖技术,是指水稻收割后稻田不经翻耕,水稻收割后直接将全量稻草覆盖在稻田的稻行间,然后将油菜苗移栽到两行的稻窝间,或隔行覆盖稻草油菜移栽在未覆盖稻草的行间的一种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2005~2006年安仁县晚稻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综合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2005年示范4006.7 hm2,2006年示范6206.7 hm2,2 a共计10213.4 hm2,平均单产7.54 t/hm2,比翻耕栽培增产11.7%。介绍了晚稻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综合技术的特点、栽培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湘西州玉米种植地,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翻耕、免耕、翻耕+稻草覆盖、免耕+稻草覆盖4种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和稻草覆盖均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的孔隙度和养分含量,并能提高玉米的产量,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以免耕+稻草覆盖处理的效果最佳,2 a的产量平均比对照增加7.4%,值得在湘西旱地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马铃薯在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冬种试验表明,免耕稻草覆盖10cm比常耕栽培亩增产马铃薯50.13%,免耕稻草覆盖8cm增产34.44%,免耕稻草覆盖6cm增产24.93%,增产达极显著值。该方法免除了栽培翻耕和中耕除草环节,亩减少授工8工天,省工省时。该方法能使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具有前缓中快后稳健的特点,出苗整齐,成薯率高,现蕾开花期植株生长速度快,分枝多,叶面积大,块茎形成早数量多,块茎膨大速度快,每株块茎数量是常耕栽培的1.6~2.2倍,单株块茎增重32.8~125.6克。能有效达到稻草还田和增加薯苗还田的效果,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6.
秋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是在中稻收获后,稻田免耕,直接开沟成畦,将种薯摆放在土面上,用稻草全程覆盖,结合适当的施肥与管理措施,直至收获的一项马铃薯栽培技术。与传统的翻耕相比,一般每亩可省工10个左右,并为稻草还田提供了新的途径。其收获的块茎具有大小均匀、表面光滑、破损率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冬季在北流市新荣镇扶中村开展了冬种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与常规翻耕栽培2种不同栽培模式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在相同的肥水管理下,以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模式的处理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克新18、费乌瑞它的产量分别为30 733、32 533 kg/hm2,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冬种马铃薯4种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探讨了各种栽培方式对土壤温度、水分和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期不同土层温度以常规翻耕处理最高,苗期以免耕+盖稻草和免耕+盖稻草+盖膜处理最高;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以免耕+盖稻草处理最为稳定;出苗率则以常规翻耕处理最高:而免耕+盖稻草栽培方式的马铃薯干物重和产量最高.在冬种马铃薯生产上,采用免耕+盖稻草或免耕+盖稻草+盖膜的栽培方式可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免耕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脱毒三级马铃薯大西洋1号为材料,进行马铃薯免耕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栽培方式中,以免耕沟土铺底加6750kg/hm2稻草覆盖种植行的方式最好,马铃薯产量达22245.6kg/hm2,比对照常规翻耕栽培增产6547.2kg/hm2,增产41.7%,每公顷增收3306.7元。因此,免耕沟土铺底加6750kg/hm2稻草覆盖种植行这种栽培方式可以在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最佳稻草还田方法。[方法]在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共设8组处理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在2种栽培方式(移栽、抛秧)下,各处理均能明显提高水稻收获时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翻耕有降低土壤容重的作用、免耕有增加土壤容重的趋势。在产量方面,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均能增加水稻产量。稻草覆盖免耕+抛秧处理的产投比最大,达11.99。[结论]稻草覆盖免耕+抛秧可省工、节本,增收节支效益明显,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