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蟹种养生产中水稻优化栽植方案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蟹种养生产寓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一体,是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良好途径。近十年来,辽宁省稻蟹种养面积为80000~100000hm^2,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主要分布在辽河冲击平原稻区的盘锦、营口和黄海稻区的丹东等地。  相似文献   

2.
盘锦地区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发育的杂草主要是禾本科杂草和莎草科杂草。2002年开始零星发生的稻田苦草面积迅速扩大蔓延,成为稻区很难控制的一种杂草。  相似文献   

3.
在稻茬基础上种植春小麦,然后进行品种比较、播期、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辽99鉴162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单产可达到389,9kg/667m^2;在盘锦稻区春小麦适宜的播种期为3月10日前后;春小麦栽培中,氮肥的施入以孕穗肥增产效果最明显,其次是基肥,拔节肥增产效果略低。  相似文献   

4.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盘锦等北方稻区条纹叶枯病(简称RSV)发生与危害突然加重的严重形势,对RSV及其传毒介体灰飞虱的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策略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归纳,以期有效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5.
温度条件与褐稻虱区域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稻虱是嗜食水稻的迁飞害虫,喜温爱湿,属偏南虫种,分布甚广,从热带到暖温带地区都能生存繁殖.我国褐稻虱分布,大致以长城为北界,辽宁的盘锦和四川的雅安地区偶而能见,淮河以南较为普遍发生,长江以南更为猖獗流行.虫源、食料、气候和天敌等是影响褐稻虱地理分布的自然因素.我国幅员辽阔,地势起伏,气候多变,作物布局多样,形成了褐稻虱极为复杂的地理分布.本文根据温度条件与褐稻虱生长繁殖关系,分析我国稻区褐稻虱越冬界线、发生代数和区域分布,提出褐稻虱的气候区划.  相似文献   

6.
盐粳68高产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N、P施用量及插秧密度对多穗型水稻新品种盐粳68产量的影响,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该品种在盘锦稻区获得9 750 kg/hm2以上目标产量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盘锦稻作区推广稻谷干燥机械化技术是个新课题。水稻生产的机械化,除耕种、收水稻机械化外,还应包括谷物干燥机械化这最后的一“化”,才能称之为“全程机械化”。本文就这一新课题进行可行性研究,以飨业界读者。  相似文献   

8.
1.辽盐 12 系辽宁省盘锦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育成的粳稻中晚熟品种 . 1997~ 1999年 3年参加北京市水稻区试麦茬老秧组试验 , 平均每 667平方米 (1亩 )产 464.1公斤 . 抗稻瘟病 , 米质优 . 株高 101.6厘米 , 每穗粒数 95粒左右 , 结实率 87.8% ~ 89.5% , 千粒重 24.8克 . 该品种可在辽宁、华北及西北中晚熟稻区种植 .   ……  相似文献   

9.
稻水象甲是我国植物检疫对象 ,因其繁殖数量惊人、防治难度大 ,疫区不断扩大 ,现已成为盘锦稻区主要虫害。因此 ,对稻水象甲进行科学、经济、有效地防治是降低成本、夺取丰产的重要措施。除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外 ,目前 ,化学防治仍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多年来 ,我们根据稻水象甲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采取了不同方法对其进行防治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习性及越冬场所稻水象甲属孤性繁殖 ,能飞、能爬、擅潜水 ,能呆在水中连续多日 ,这也是防治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以成虫在稻田周围的土坡、杂草地、田埂、林带、树叶下越冬。当…  相似文献   

10.
稻蟹共生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稻蟹共生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稻蟹共生稻田中对水稻生长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养蟹田水稻的许多经济性状及产量都优于对照稻田,综合经济效益也明显高于对照稻田。[结论]辽宁盘锦地区适合稻蟹共生技术大面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1.
稻萍蟹立体种养利用水田既种水稻又放养河蟹和细绿萍,将种植业与养殖业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种植养殖之间的共生关系,达到降低种植养殖成本(萍喂蟹、蟹肥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目的.生产的蟹田大米为无污染的绿色食品,非常畅销.日前稻萍蟹立本种养方式已成为北方稻区的一种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在辽宁省盘锦市已发展到1万公顷,按每公倾增加收入7500元计算,仅此一项,盘锦市农民就增加收入7500万元.经过多年的实验总结,盘锦地区的稻萍蟹立体种养技术已日臻成熟.现将主要技术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稻飞虱是我省稻区普遍发生的害虫之一。严重发生的年份对水稻收成影响很大。六九年在盘锦地区是大发生年份,仅荣兴农场受害较重的稻田就有一万五千亩,造成减产达15~20%。因此,抓好稻飞虱的防治工作,对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和打好辽宁农业翻身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用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滨海稻区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秋眠性Ⅰ~Ⅲ级的中苜1号、龙苜803、肇东苜蓿等品种较适宜盘锦稻区栽培;采用春播及夏播利于出苗及保苗;667 m2适宜播量为1.0~1.4 kg;返青前667 m2施入复合肥10 kg,或磷酸二铵10 kg,比对照增产8.7%和10.5%;返青期、现蕾期、第一次刈割后各灌水50~65 t/667 m2,比对照增产41.4%;采用精稳杀得乳油防治苜蓿杂草,具有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对苜蓿安全等特点,尤其对稗草株防效甚佳。  相似文献   

14.
《农村科技开发》2005,(7):45-45
由山东农业大学温孚江教授主持的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黄淮稻区优质多抗超级夏稻转基因新品种(组合)选育”课题研究,选育出的6个多抗转基因夏稻新品系和一批农艺性状良好、抗病、抗虫性强、遗传稳定的纯合株系通过田间验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对比分析研究方法,分析了辽宁省盘锦地区“牛一稻”、“猪-气-菜、稻”、“鸡-猪-鱼、稻”、“稻-萍-蟹”立体农业和单作稻等5种类型的农户生产结构的经济投入产出、能量投入产出和稻田养分平衡及物质转化。结果表明:单作稻经济效益和能量转换率最低;“牛-稻”生产结构的稻田土壤库中氮磷钾盈余最多;“猪-气-菜、稻”、“鸡-猪-鱼、稻”生产结构饲料转化率较高;“稻-萍-蟹”立体农业经济投入最大,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吉林省主稻区的部分稻区化控难的稻稗和稻李氏禾进行五氟磺草胺和苄嘧磺隆抗性特征的鉴定。结果表明:吉林省稻区已存在对五氟磺草胺和苄嘧磺隆产生抗性的抗药突变型稻稗(Echinochloa oryzicola)和抗药性强的外来入侵杂草稻李氏禾[Leersia orygoides L.(SW)]。不同稻区间抗药特征、发生频度有差异,延边稻区、松原稻区发生多种抗药生态型稻稗,而且抗药突变型发生频度高;延边稻区、通化稻区发生抗药性强的外来入侵杂草稻李氏禾。  相似文献   

17.
豫南稻区稻作技术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物、典藉为凭依,考述了豫南稻区建国前稻作技术的源流演进;以品种利用、耕作改制为脉络,把建国后稻作技术的历史变迁划分为4大发展阶段,梳理为4大技术主题;并按照现代稻作的要求,论述了豫南稻区稻作技术发展所面,临的6个重大技术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为完善辽宁滨海稻区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以盐丰47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通过设置不同载体育苗,测定其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讨盘锦稻区水稻机插秧高产适宜的育苗载体。结果表明,用基质作底土以营养土b(由过筛稻田土与草炭土按体积比2∶1再加床土调制剂混合而成)为覆盖土的处理,秧苗素质高,发根力强,返青快,本田群体生长发育好,各时期干物质产量大,实际产量最高为10.82 t/hm~2,比用纯营养土a(由过筛稻田土加床土调制剂混合而成)育苗增加14.50%,比用纯基质育苗增加11.89%。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水田里出现了一种新的禾本科杂草——稆生稻。据调查,辽宁省水稻主产区沈阳、盘锦、海城、抚顺、铁岭等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由于它同水稻一样,体内酶能分解水稻除草剂毒性,多数防除禾本科杂草药剂对其均无效。一旦忽视,就会泛滥成灾。应引起农业科研、推广及稻农们的高度重视,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彻底防除这种恶性杂草——稆生稻。  相似文献   

20.
盘锦芦苇湿地凋落物土壤微生物量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6—10月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凋落物土壤微生物量C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盘锦芦苇湿地凋落物土壤微生物量C未收割区大于河岸区;未收割区和河岸区垂直层次变化不明显。并进行了未收割区和河岸区土壤微生物量C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