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了解毛皮动物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效控制毛皮动物细菌病的发生.针对14株分离自毛皮动物的大肠杆菌,采用PCR方法检测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的携带情况,并对扩增得到的gyrA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进一步针对gyrA基因制备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使用斑点杂交检测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使用牛津杯法检测了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复方中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检出gyrA基因的阳性携带率为57.1%,斑点杂交检出耐氟喹诺酮类大肠杆菌的阳性率为50.0%,对复方中药的耐药率为28.6%.结果表明,毛皮动物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非常严重,对中药表现较高的敏感性,研究结果将为临床毛皮动物大肠杆菌病的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宠物源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方法 :采用荧光测定法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在临床分离的宠物源大肠杆菌敏感株及多重耐药株菌体内的蓄积量及葡萄糖与能量抑制剂氰氯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菌体内的影响。结果:能量依赖性是大肠杆菌敏感菌株与多重耐药菌株中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浓度主要是通过能量依赖性进行降低,其中主要是多重耐药株菌浓度下降较快。结论:能力以来主要是大肠杆菌耐药原因之一,积蓄量减少将会导致耐药菌株在氟喹诺酮类药物中难以生存。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主要对山东、河南及安徽共5个养禽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茵进行耐药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非常高,并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磺胺类药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对氨苄西林、四环素、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也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主要对山东、河南及安徽共5个养禽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进行耐药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非常高,并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磺胺类药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对氨苄西林、四环素、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也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5.
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通常由靶位酶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IV基因gyrA和parC突变介导,但是否基因突变单独就能介导高水平的耐药还不十分清楚。因为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还存在主动外排系统——AcrAB—TolC介导的耐药。Everett等检测了36株对环丙沙星高水平耐药的大肠杆菌,发现所有菌株都存在gyrA的突变,  相似文献   

6.
鸡源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多重耐药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药敏试验监测系统分析了71株鸡源大肠杆菌临床分离菌株对9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临床分离菌株对沙拉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二氯沙星、单诺沙星、奥比沙星和萘定酸呈现很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69%、69%、55%、76%、69%、76%和99%;对盖特沙星和左氟沙星有轻度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11%和13%。在71株分离菌株中,只有1株没有耐药性,对3种以上药物有耐药性的菌株占74%(52/70),对6种以上药物有耐药性的菌株占70%(49/70),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对耐药菌株GyrA基因QRDR氨基酸变异分析表明70株耐药菌株的第83位氨基酸均发生了变异,由丝氨酸(Serine)变为亮氨酸(Leucine)。对6种以上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耐药性的49株分离株除了83位氨基酸发生变异外,其87位氨基酸也发生了变异,41株87位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D)变为天冬酰胺(N),6株87位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D)变为酪氨酸(Y),由天冬氨酸(D)变为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各1株;对3种以下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耐药性的21株87位的氨基酸没有发生变异。由此表明鸡源大肠杆菌GyrA基因QRDR区的变异与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程度密切相关,83位的氨基酸变异是大肠杆菌呈现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关键氨基酸。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猪源大肠杆菌中可移动质粒在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水平传播机制中的作用,作者对氟喹诺酮耐药且PMQR基因阳性的大肠杆菌进行接合试验,并对所得接合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8种常见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针对质粒介导的氟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接合子进行PCR扩增。研究结果显示,41株氟喹诺酮耐药且PMQR基因阳性的供体菌共接合成功16株细菌,接合成功率高达39%,接合子与受体菌J53相比,均呈现一定的耐药表型,与供体菌相比,87.5%的接合子存在耐药谱型的变化,并且存在丢失一种药物耐药性,产生另一种药物耐药性的现象,PCR结果显示,接合子与供体菌相比,基因型有所减少,接合子中qnrS基因接合成功率最高,12.5%的接合子发生oqxA、oqxB和qnrS的共转移。本研究表明不同的PMQR基因在可移动质粒介导耐药性水平传播的过程中接合成功率存在差异,不同的PMQR基因有可能位于不同的可移动质粒上,通过比较接合前后供体菌和受体菌耐药表型的变化,尤其是PMQR基因检出率的变化,可以初步确定,可移动性质粒在大肠杆菌耐药性水平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GyrA、GyrB、ParC、ParE四种基因的流行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30株虎源大肠杆菌的耐药菌株进行了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检测,并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GyrA、GyrB、ParC、ParE阳性率分别为40.00%、63.33%、63.33%、40.00%;GyrA亚基发生Ser83→Leu、Asp87→Asn、Glu214→Gly的突变,GyrB亚基发生Ser195→Asn的突变,ParC亚基上氨基酸未发生取代,ParE亚基发生Ser85→Ala的突变。说明GyrA、GyrB亚基上发生的氨基酸替代是耐药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80株鸡源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了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监测,大多数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表现出高耐药率(52.9%~93.30%)并呈多重耐药性。提取各菌株染色体DNA,对gyrA基因QRDR进行PCR扩增并测序。氨基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68株耐药菌株的第83位的氨基酸均发生了变异,由丝氨酸(S)变为亮氨酸(L);对4种以上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耐药性的107株分离株除第83位氨基酸发变异外,第87位氨基酸也发生了变异,88株由天冬氨酸(D)变为天冬酰氨(N),13株为酪氨酸(Y),5株变为甘氨酸(G),1株变为丙氨酸(A),由此表明鸡源大肠杆菌对氟喹诺类药物的耐药程度与gyrA基因QRDR的变异密切相关,第83位氨基酸变异是大肠杆菌现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药消除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重庆市部分养殖场分离到的120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耐药谱的调查,并利用加有100μmol/1的黄连、丹参提取液的培养基进行感触培养,观察培养前后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谱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经两种不同中药提取液感触培养后,8耐以上的菌株从72.5%分别下降到61.7%和54.2%.表明中药可部分逆转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