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疫相对人是指在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管理活动中处于被管理地位的组织和个人,即从事动物、动物产品生产(饲养)、加工(屠宰)、经营的单位、个人。他们接受管理,配合检疫,交纳防疫费、检疫费、技改费、消毒费的自觉程度,直接影响到动物检疫质量和检疫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检疫相对人因法制观念淡薄,在检疫实施过程中时常出现不接受管理、不配合检疫、不交纳防检费用的现象。有的防疫监督管理机构工作力度差,或者动物检疫监督人员不注意执法程序,不讲工作方法,自认为手中握有法律武器,简单、粗暴地对待处于管理地位的相对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禽业导刊》2002,19(13):43-4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动物检疫活动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动物检疫是指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动物检疫活动。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动物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与动物、动物产品检疫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检疫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第五条国…  相似文献   

3.
胡晓林 《中国家禽》2000,22(9):36-37
家禽是法定检疫动物,主要指鸡、鸭、鹅等。除种禽外,即将屠宰的家禽一般采用临床检查的方法实施检疫。根据我国现行的动物检疫法规定,家禽检疫与国内其它流动的动物、动物产品一样,所进行的检疫,具体划分为: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和动物产品检疫。  相似文献   

4.
产地检疫是对境内饲养的动物在离开动物饲养生产地或屠宰之前实施的检疫,必须到场到饲养户进行检疫;产地检疫是一项基层工作,是运输检疫、屠宰检疫的基础。因此实施搞好产地检疫对于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止动物疫病进入流通领域,保  相似文献   

5.
生猪屠宰检疫包括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两大环节,而目前生猪屠宰检疫中宰前检疫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现就生猪屠宰宰前检疫有关问题提出笔者的意见,供同行参考。宰前检疫是指对即将屠宰的生猪在屠宰前所实施的临床检查。1宰前检疫的内容1.1查证验物、查验待宰生猪的检疫证检疫人员对进厂(场、点)待宰的生猪索要检疫证明。县境内的索要《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外县运来的索要《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对没有检疫合格证明和证物不符的要进行…  相似文献   

6.
徐飞 《动物保健》2011,(Z1):13-13
一、产地检疫的概念产地检疫是指动物、动物产品出售或调运离开饲养、生产场地前,由动物检疫员到场到户或到指定地点实施的检疫。其内容主要是查验动物是否健康、偶蹄动物是否佩戴耳标、是否有《动物免疫证明》、动物是否达到休药期等事项,合格者回收《动物免疫证明》,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管理相对人凭《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收购、运输动物。  相似文献   

7.
动物检疫可分进出口检疫和国内检疫2大类。动物进出口检疫指进口或出口的家畜及其产品以及观赏动物和野生动物等在到达国境界域时所受到的检疫。国内检疫可分产地检疫和运输检疫。前者如集市或牲畜市场检疫,或产地收购检疫,是在贸易过程中进行的。目的在于避免屠宰病畜、散布病原,造成非病区传染;后者指交通运输部门对托运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检查产地签发的检疫证书,准予或不准予托运。此外,尚有国际邮包检疫和过境检疫等。  相似文献   

8.
产地检疫是指动物在离开饲养产地之前所实施的检疫.即动物在进入流通环节之前所进行的检疫,它是控制染疫动物进入流通领域,防止疫情扩散和保证从源头上抓好"放心肉"工程实施的第一道重要防线.宰前检疫是指对即将屠宰的动物进行以临床健康检查为主要内容的最后一次活体检查,它是在产地检疫基础上的继续和补充.产地检疫并不等于宰前检疫.收稿日期:2002-03-13  相似文献   

9.
动物产地检疫指动物及其产品在出售或调运离开产地前由检疫员到饲养地、屠宰场、运输环节的现场检疫制度。作者结合庄浪县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动物产地检疫监管的方法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产地检疫是指对人工饲养的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在离开饲养地或捕获地之前经当地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的检疫。产地检疫是一项基层检疫工作,是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开展产地检疫可以把动物疫情消灭在最小范围内。由于我国畜禽养殖业以大、中、小型养殖场和农户散养等多  相似文献   

11.
动物检疫主要有2类,一种是进出口检疫,另一种是国内检疫。进出口检疫是指对进口或出口的家畜及其产品以及观赏动物和野生动物等在到达国境界域时进行的检疫工作。而国内检疫又可详细分为产地检疫及运输检疫。产地检疫是在贸易过程中进行检疫工作,主要是为了避免屠宰病畜、散布病原而导致非病区传染现象。而运交通运输部门所托运的动物及其产品,并检查相应的产地检疫证书,来决定是否准予托运。  相似文献   

12.
检疫申报是指生产、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在其动物、动物产品发生移动以前,依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动物检疫机关提出检疫要求的过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及个人因法制观念不强,自觉接受检疫、主动配合检疫的意识差,甚至千方百计地逃避检疫、偷漏防疫费、检疫费、消毒费、技改费等畜牧兽医规费。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所在县在动物检疫工作上运用检疫申报管理制度的办法后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取得了明显效果。1检疫申报管理制度及办法1.1凡是在县境内从事动物、动物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的单位、个人以…  相似文献   

13.
动物检疫分为进出口检疫和国内检疫2大类.国内检疫指在国内各省、市、县或乡镇地区实行的检疫,可分为产地检疫和运输检疫.前者如集市或牲畜市场检疫,或产地收购检疫,是在贸易过程中进行的,其作用在于避免屠宰病畜,或防止在中转或运输过程中由病畜散布病原,造成原来非疫病地区的传染;后者指交通运输部门对托运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查验产地签发的检疫证书,准予或不准予托运,包括铁路、公路、航空和港口检疫等.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地方将产地检疫工作与屠宰检疫混为一谈 ,即 :将产地检疫理解为等同于屠宰检疫中的宰前检疫 ,因此出现了一些矛盾 ,特别是一些较大的屠宰企业 ,由于检疫涉及收费 ,矛盾很大 ,甚至严重影响检疫工作的开展。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开展讨论 ,以达到正确理解动物检疫的环节设置和规范操作 ,并进一步规范动物检疫工作。一、动物检疫环节的设置对这个问题以往似乎不甚明了 ,对动物所处的不同地点有不同的检疫环节设置的提法 ,如产地检疫、上市检疫、市场检疫、出境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等等。涉及检疫收费问题…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3统一实施防疫监督程序及操作方法目前我县统一推行的动物防疫监督程序是以“先申报、后检疫、缴清费、再出证”为核心内容的防疫监督程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3.1检疫申报检疫申报是指生产(饲养)、加工(屠、宰)、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在其动物、动物产品发生移动前,依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管理机关提出检疫要求的过程。其步骤是:3.1.1检疫申报依据:检疫申报是依据《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施办法》第24条:“对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实行报检制度。依法应当检疫的动物、动…  相似文献   

16.
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对动物、动物产品出售或调离产地前的检疫,即到场到户到指定的产地检疫,还应包括检疫过程中消毒措施。  相似文献   

17.
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出售或运输动物及其产品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由养殖场户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出检疫申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指定地点进行检验检疫。动物产地检疫对维护养殖业和环境公共卫生起着重要作用,动物产地检疫不仅能及时发现动物(动物产品)中存在的疫病或病原,以控制疫病的蔓延扩散和病害产品的流通,更能有效落实各项防疫制度.  相似文献   

18.
屠宰检疫是指在宰前、宰后(包括屠宰过程中)对动物及动物产品所实施的检疫,它包含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两个法定技术行为。但是,在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中,目前普遍存在着一些急待规范的问题:一是把宰前检疫误认为只是一个监督检查和验证程序,并认为屠宰检疫就是宰后检疫,只按货值的7‰收取宰后检疫费;二是《动物防疫法》第三十八条只规定了对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出具法律证明,但对宰前检疫的结论以及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的处理没有规定要出具有关的法律手续。三是对检疫出的病害肉处理难。现笔者结合我市屠宰检疫工作开展的…  相似文献   

19.
稳步推进我县动物产地检疫新局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产地检疫是指动物或动物产品在出售或调运离开饲养产地之前,由动物检疫员亲临现场所实施的检疫。作为一项重要的基层检疫工作,它能够将染疫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对于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新疆库车县如何有效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做以浅析。  相似文献   

20.
检疫证明回收是屠宰厂(或肉类联合加工厂)在屠宰动物前核对《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具备有效检疫合格证明的动物准许入厂屠宰并回收检疫证明。同时也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促进检疫工作和逆向监督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