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宝玉 《食用菌》2000,22(4):19-19
枝条菌种由于接种比较方便,成功率高,因而生产中使用较广。现根据自己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就枝条菌种制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1选材 目前制作枝条菌种常用的材料有紫穗槐、山荆条,乌桑条等。其中紫穗槐由于皮层厚,营养丰富,韧皮部与木质部结合紧密等特点,是制作枝条的最佳原料;而山荆条由于皮层薄,一般不用。优质的紫穗槐应以尚处于休眠期没有发芽时砍伐的最好,休眠期内的枝条含水量小,营养积累多,不易脱皮。近年来,由于袋栽香菇的迅速普及,造成优质枝条供应量不足,有些制种厂就近取材,选用当年的新枝条。由于…  相似文献   

2.
利用枝条菌种高效栽培平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这种大宗食用菌在全国食用菌领域已经形成区域化,专业合作化,简单机械化栽培,但仍然处于低级水平的发展。随着栽培原材料和人工费用的不断上涨和市场供应的不断趋于平衡,抓"三伏",抓"三九",抓新材料,抓新品种的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香菇枝条菌种的制作与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菇是辽宁东部地区食用菌的主栽品种,常期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的二、三级种制种方法。该法制作的三级种接种操作繁琐,速度慢,发菌周期长,易感染。上部菌龄长易老化,中下部菌丝缺氧,下部菌龄较短,内部易含隐形杂菌,培养周期过长菌丝活力下降;播种后菌种恢复和吃料能力差。笔者于2004  相似文献   

4.
为了简化白灵菇生产操作,进行白灵菇枝条菌种制作、中心接种制棒及出菇试验。结果表明:处理C,枝条用自来水浸泡20 h,捞出,放入面粉糊中,捞出后混入麸皮,装袋,灭菌,菌丝长势好,洁白、浓密,菌丝生长速度为3.3 mm/d。利用枝条菌种,接种效率较常规方法提高7倍,每小时接种320袋,而且菌丝满袋时间20 d,较常规接种方法提前15 d。  相似文献   

5.
《中国食用菌》1990,9(4):3-4
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种,应用于各种容器及木段栽培。Ⅰ.名词术语Ⅰ、1母种:系指用各种方法分离到的纯黑木耳试管菌种。Ⅰ、2原种:用母种直接扩接到木屑、颗粒等培养基上培养的菌丝体,称其为原种。Ⅰ、3栽培种:用原种扩大培殖的菌种,称其为栽培种。Ⅰ、4菌丝脱壁萎缩:系指菌种瓶内因老化脱水,把这种菌丝脱离瓶壁现象叫做菌丝脱壁萎缩。Ⅰ、5拮抗现象:不同菌种的菌丝相遇产生一种生长的对抗现象,生物学把这种现象称为拮抗现  相似文献   

6.
于虹 《北方园艺》2006,(3):148-148
1母种(一级种)生产 1.1土豆(马铃薯)、洋菜(琼脂)培养基 马铃薯200 g,葡萄糖(蔗糖)20 g,洋菜20 g,水1000 ml.制作过程:马铃薯去皮,洗净,挖去芽眼并削去青绿色的部分,切成小块放入铝锅中加1000 ml水,然后煮沸30 min,用八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补足蒸发损失的水量,向滤液中加入葡萄糖,琼脂,分装到试管中.试管为18 cm×180 cm或20 cm×200 cm.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袋栽黑木耳技术的推广,进一步加快菌种生产速度、提高菌种质量和降低成本,我们对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制备条件、方法、效果等有关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 2 0 0 2年 8月中旬至 11月上旬 ,进行了黑木耳液体菌种生产及应用效果的研究 ,现将利用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地栽黑木耳的对比试验过程及结果简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菌种 黑木耳 998斜面母种及黑木耳 998液体专用母种 ,由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液体菌种研究室提供。1 2 固体二级种的生产 用 5 0 0mL酒瓶盛装 ,瓶装干料 175g。培养基配方为 :杂木屑 83%、红糖1%、麦麸 15 %、石膏 1%。用斜面母种每支接 6瓶。接种后置 2 5℃的条件下培养 ,2 4h可见种块萌发 ,长满全瓶需 35d。1 3 液体菌种的生产 用COY -Ⅰ型液体菌种培养…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优良菌种选育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玉谦  张印 《食用菌》2000,22(1):10-11
为使黑木耳生产拥有良好的种源供应,防止因菌种退化而挫伤栽培者的积极性,我们进行了辽宁东部山区野生黑木耳的采集工作,并利用这些试材进行黑木耳优良菌种选育。经过近4年的选育试验,初步选出了09号优良菌株。1野生耳木的采集、分离与纯化1.1野生耳木的采集 我们先后在辽宁的本溪县、桓仁县、宽甸县和凤城市采集野生耳木9段,编号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09,作为分离黑木耳菌丝的材料。1.2野生耳木菌丝分离与纯化 在野生耳木出耳最好的地方,剥去木皮及浅层木质后,将木质纯白的部位用…  相似文献   

10.
香菇长枝条菌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改变目前香菇种植污染严重的问题,采用固液结合法生产的45cm长枝条菌种,能有效克服传统工艺的不足,每个菌袋只接2支菌条,减少接种穴,且加大菌种量,缩短周期,提高菌种和菌袋的成品率,降低损耗,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1.
从猴头菇摇瓶种培养、枝条选择及处理、辅料配制、装袋、窝口、灭菌、接种、发菌管理等方面,介绍用猴头菇液体种接种枝条培养基,培养猴头菇枝条菌种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吉林省为我国黑木耳主产区,而延边州则是吉林省黑木耳主产地,仅2014年延边州黑木耳种植量就达13.8亿袋。但随着柞木资源的减少及限伐令的出台,木屑价格越来越高,从其他农作物资源中寻找柞木木屑的替代原料已成为黑木耳栽培亟待解决的问题。延边地区具有"八山一水一亩田"的地域特色,山上种植大量的苹果梨树,苹果梨废弃枝条一直被当地居民用来取火做饭,如果可以用其代替柞木木屑进行黑木耳栽培,可很大程度上缓解资源紧缺问题。本研究采用苹果梨枝条木屑做原料,以不同配方进行黑木耳栽培试验。试验从菌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代料栽培的菌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文中 《食用菌》1996,18(5):10-11
近年来,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单产有所提高,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但生产存在不稳定现象,常出现大起大落,有的地区损失严重。其中菌种问题是导致栽培失败的重要技术问题之一。要使黑木耳栽培稳步发展,实现高产稳产,首先必须把好菌种关。  相似文献   

14.
平菇是我国的大宗食用菌,在全国范围内已形成区域化、专业合作化栽培,但总体仍处于低级水平。随着栽培原材料和人工费用的不断上涨和市场供应趋于平衡,抓“三伏”,抓“三九”,抓新材料,抓新品种的发展已经是势在必行。河南农业大学联合滑县金开食用菌服务中心推出平菇熟料、发酵料和半生料周年化栽培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5.
对用麦粒保藏黑木耳菌种进行活性试验,1981年保藏19株,1984年保藏11株。2006年4月对2批保藏菌种测活。结果表明:1981年保藏19株菌种有2株成活,1984年保藏11株菌种有9株成活。成活的菌种经再次转接培养,菌丝的生长状况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对黑木耳液体菌种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适宜液体摇瓶培养的菌种接种块大小应不大于2.5 mm×2.5 mm,培养温度为24℃~28℃,装液量约为60%,摇床转速为140 r·min-1~160 r·min-1,液体发酵菌种制备适宜的通气量为1.0∶0.8~1.0∶1.0,培养时间为6 d~7 d。黑木耳液体菌种生产条件的优化,显著缩短了制种周期,提高了菌种品质,对于液体菌种工厂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对黑木耳固体菌种向液体菌种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丽萍  韩向宁  赵红兵 《蔬菜》2014,(12):77-78
液体菌种代料栽培黑木耳可满足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主要从季节安排、品种选择、制袋、耳棚建造、出耳管理等环节介绍了液体菌种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金针菇生产中,我们利用杞柳枝条菌种进行预防病害试验,结果说明在条件较差的农村栽培金针菇,该方法能有效的预防病害大面积污染,使污染发生率低予7%。一、材料和方法 (一)杞柳枝条菌种制作试验 1.材料:杞柳,又名筐柳(Salix linearislipularisHae),落叶丛生灌木,是理想的编织材料。在我国北方分布广,它有良好的韧性,易去皮,芯材光滑呈白色,内心里海绵状。选4~7毫米直径枝条,晒干锯成9厘米长断枝,是制枝条菌种的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液体菌种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黑木耳液体菌种最佳生产配方和最适生产条件。结果表明:黑木耳深层发酵培养液碳源以葡萄糖为最好;氮源以8%麸皮汁为最好,其次为0.10%~0.15%的蛋白胨;微量元素含量为0.1%~0.3%的KH2PO4,0.1%~0.15%MgSO4;pH值5.0~6.0;摇瓶装量50~70ml/250ml三角瓶:摇床转数140r/min。培养基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麦麸汁8%,KH2PO4 0.1%,MgSO4 0.15%,土豆汁20%,VB1 0.1%。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详细介绍了采用SRAP法鉴定黑木耳菌种真实性标准的具体内容,为生产者提供科学有效、简易操作的菌种鉴定方法,为育种者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