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鸡传染性腺胃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鸡腺胃综合征,主要以鸡的生长缓慢或阻滞、腺胃肿大充血、腺胃乳头出血、溃疡甚至糜烂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鸡传染性腺胃炎的病原较复杂,可能主要有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冠状病毒、鸡痘病毒及霉菌毒素等构成。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由病毒、霉菌及细菌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由于病因尚无定论,加之该病防制困难,给养禽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就鸡传染性腺胃炎几个主要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叙述。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分为呼吸型、肾型、腺胃型等多种类型。传染性腺胃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新型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在前期从患病鸡腺胃内分离到呼肠孤病毒的基础上,以该病毒为免疫原对兔进行免疫制备高免血清,分离纯化IgG,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并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山东省青岛、枣庄、泰安等地区采集的传染性腺胃炎的腺胃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抗鸡传染性腺胃炎呼肠孤病毒的酶标抗体检测传染性腺胃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较简便。  相似文献   

4.
腺胃肿大为鸡传染性腺胃炎的主要特征,我国多个地区有该病发生,本研究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采集于山东省青岛、枣庄、泰安等地区鸡传染性腺胃炎腺胃样品中的呼肠孤病毒抗原,结果上述地区检测阳性率分别在75%、60%、50%,表明上述地区发生的传染性腺胃炎病鸡腺胃中存在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5.
腺胃肿大为鸡传染性腺胃炎的主要特征,我国多个地区有该病发生,本研究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采集于山东省青岛、枣庄、泰安等地区鸡传染性腺胃炎腺胃样品中的呼肠孤病毒抗原,结果上述地区检测阳性率分别在75%、60%、50%,表明上述地区发生的传染性腺胃炎病鸡腺胃中存在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6.
鸡腺传支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鸡腺胃型传染支气管炎,是一种以腺胃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疾病。也有人称之为鸡传染性腺胃病或鸡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该病的发病机理不明确,所以很容易造成误诊、误治,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介绍曾诊治的1例腺胃病,以此与大家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7.
<正>河北工程大学承担完成的"中药腺胃净防治鸡传染性腺胃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该校研究中兽药发展趋势,结合鸡传染性腺胃炎的流行病学与发病特点,筛选了一种优良的中草药复方制剂,使鸡传染性腺胃炎的治愈率达95%以上,在同类研究中居国际先进水平。据介绍,鸡传染性腺胃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流行快,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从5%~95%不等,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是以腺胃肿大、腺胃乳头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多发生于雏鸡,主要表现为生长停滞和消瘦,剖捡可见特征性腺胃炎变化胸腺和法氏囊萎缩,胰腺坏死。本文就该病的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做了叙述,为养殖户有效诊断和防治鸡传染性腺胃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蛋传病毒的多重感染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崔治中 《中国家禽》2000,22(5):17-18
由于还不太明了的原因,有许多种病毒或细菌可能在鸡特别是雏鸡引起免疫抑制。它们有可能造成特定的疫病也可能只表现为亚临床感染。又由于特定生理解剖结构,鸡的不少病原体可能通过鸡蛋垂直传播。所有这些感染都可能给养鸡业带来很大损失,然而,对其亚临床感染造成的损失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1免疫抑制性病毒与蛋传病毒在鸡群中多种病毒或细菌可引起免疫抑制,特别是在雏鸡。表1列出了一些主要的免疫抑制性传染因子及可通过鸡蛋传播的传染因子。在这些传染因子中,有些可引起特定症状的疫病流行,如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  相似文献   

10.
本病的命名,至今以来有多种不同的名称,如:鸡传染性腺胃型支气管炎,鸡传染性腺胃炎、鸡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等。近2年来,又有叫腺胃炎、肌胃炎等。但从我们三年来的实践证明,以上各种命名均有不妥之处,其实本病是以不爱吃料、呆立、消瘦和鸡胃病变为主的一种鸡传染性病毒性胃炎。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腺胃炎自1996年以来,在我国的一些养殖密集地区开始流行。其主要特征为大群均匀度变差,病鸡生长阻滞,消瘦死亡,解剖腺胃肿大如球、乳头凹陷出血,胸腺、法氏囊萎缩。关于发病原因,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主要是由冠状病毒所引起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主要是由于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所引起。经过6年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我们认为引起近几年传染性腺胃炎的主要原因是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腺胃炎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4年以来,我国十多个省市先后流行了一种以腺胃肿胀,腺胃乳头溃疡为特征的传染病。关于本病的病原众说纷纭,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作者结合实验室工作,并综述国内外在有关类似症候的传染病后,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原应当是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但冠状病毒,呼肠孤病毒也在本病的发生中起到重要的协同作用。根据本病的共同性的症状,将该病定名为传染性腺胃炎。  相似文献   

13.
从表现腺胃炎的病鸡中分离到1株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从表现传染性腺胃炎的病鸡中分离到 1 株病毒。该病毒呈球形,真径 80~100 nm ,有囊膜。将病料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分别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证明该病毒为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用细胞培养物接种于 1 日龄健康鸡,复制出与临床完全相同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腺胃炎以侵害仔鸡为主,又称腺胃型传支。表现为饲料报酬降低,生长缓慢和运动障碍等。容易被广大的养殖户忽视,可造成无形的经济损失。 1 病原目前,关于本病的病原众说纷云,有报道称,在腺胃病变中观察及分离到的病毒有多种,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呼肠孤病毒等。多数学者认为是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5.
鸡病毒性腺胃炎是一种表现为腺胃肿大的传染病,近几年在我国流行较广,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鸡病毒性腺胃炎的诊治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鸡病毒性腺胃炎的致病原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TVP)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慢性消耗性消化道疾病,其可导致典型腺胃炎症状。该病的临床症状多样、病因复杂,流行于多个国家,严重危害全球养鸡业的发展。明晰引起TVP发病的致病病因、建立其人工发病模型是研究该病发病机制及筛选有效防控剂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本文对近年来TVP相关病原及其动物模型建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实验室研究及综合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鸡传染性腺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腺胃、肌胃等多器官发生病变,临床可见鸡群采食量严重下降、过料、生长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消瘦、饲料报酬率降低、鸡大小不均等多种症状。鸡传染性腺胃炎一年四季都可见发生,主要发生于秋冬季节,特别是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跟不上时更容易继发,夏季潮湿季节存放饲料不当,秋季多见发病。  相似文献   

18.
1传染性腺胃、肌胃炎腺胃、肌胃炎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协同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腺胃肿大、鸡内金坏死、消化平衡紊乱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1.1病原幽门螺杆菌(HP),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1.2根据鸡内金病变确定病情一度:一条线,鸡内金靠近腺胃端有一条白线。二度:两条线,鸡内金里侧有两三条白色突起。三度:是个圆,鸡内金上有不明显黄豆大圆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TVP),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新病变型传染病,也称为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我国于1994年发生于江苏省的海安、东台、盐城等地区,由扬州大学农学院王永坤教授所发现、确诊并分离和鉴定病原。随后山东省也发生TVP...  相似文献   

20.
《北方牧业》2012,(3):17
正(上接2012年第2期)3、脾脏、法氏囊受损对鸡的影响:脾脏是鸡的免疫器官,同时也参与造血。脾脏受损使其机体细胞免疫受损,法氏囊受损表现为免疫抑制。腺胃炎病毒使鸡的两大免疫器官法氏囊和脾脏受损,因此,患腺胃炎的鸡表现为免疫抑制,病禽极易继发其他疾病,如:大肠杆菌、流感、新城疫、肠毒综合症等,由于继发病症状明显,使传染性腺胃炎的症状常被掩盖而忽视治疗。4、肠道受损对鸡的影响。患腺胃炎的鸡肠道出血,特别是十二指肠有点状出血,因此,病鸡表现为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