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露斯塔野鲮当年鱼消化系统的发育和食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露斯塔野鲮(以下简称野鲮)是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国家淡水养殖主要鱼类之一。1978年引进我国,1981年在我国人工繁殖成功。 Alikunhi报道野鲮摄食植物碎屑、浮游藻类和泥沙等。但对当年鱼消化系统的发育和食性还未见有系统的报道。为探索野鲮在我国的养殖方式,更好地发展其养殖,作者对该鱼消化系统的发育和食性的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洗炽彬  刘家照  叶星 《水产科技》1990,(4):20-22,32
麦瑞加拉鲮鱼(Cirrhinus mrigala)(下称:麦鲮)原系南亚次大陆国家的养殖鱼类。1982年引进我国。经几年的饲养观察,证实此鱼是杂食性底层鱼类,具有生长快、个体较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下称:土鲮)大,且易于养殖等优点,适当地与家鱼混养,可以提高池塘的鱼产量。  相似文献   

3.
<正>麦鲮,学名麦瑞加拉鲮,原产于印度,1982年由珠江水产研究所印度引进至我国,1985年人工繁殖取得成功并在两广地区推广养殖。与土鲮相比,其具有生长速度快,耐肥水性好,群体产量高的特点,现已成为我国南方主要池塘养殖鱼类之一。广东地区麦鲮主要是混养为主,采取传统的肥水养殖方式养殖,且主要作为鳜鱼等肉食性鱼类的饵料鱼而被消耗。因其适应性非常强特点,一直被忽视,很少有学者对其早期生长和养殖模式进行研究。随着近年来鳜鱼等名贵品种热销,麦鲮仔作为它们的  相似文献   

4.
鲮鱼     
我国目前养殖的鲮鱼品种有3种.即广东土鲮、印度露斯塔野鲮(简称野鲮)和麦瑞加拿鲮(简称麦鲮).其中野鲮和麦鲮是东南亚诸国主要养殖鱼类之一。1978年泰国ADK养鳗公司赠送我国广东省食品公司一批野鲮,八十年代末广东省又从印度引进麦鲮进行饲养,目前均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一带池塘养鱼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麦瑞加拉鲮简称麦鲮,属鲤科、耙亚科、鲮属,亚热带底栖鱼类,原产印度(又称印度鲮)。20世纪80年代由珠江水产研究所引进。90年代在广东地区大力推广养殖。目前,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也开始大面积养殖。麦鲮在分类上与我国华南地区传统养殖的鲮鱼同为鲮属,是印度四大养殖鱼类之一。经引进我国试养,证实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容易养殖等优点。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鱼类混养是中国传统的、有效的池塘养殖方法之一。鲮(Cirrhinusmolitorella)是中国南方,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1种重要的底层性养殖鱼类。其产量约占池塘养殖总产量的30%[1]。但鲮的个体生长速度较慢,经过1个养殖周期的生长,个体体重通常为0.125~0.170kg,而且耐寒能力较差。麦瑞加拉鲮(C.mrigala)为底层杂食性鱼类,是南亚次大陆国家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2]。为客观地评价麦瑞加拉鲮在我国的养殖效果,开展了个体生长速度、群体产量、耐寒能力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实验,并与…  相似文献   

7.
李建华 《内陆水产》2005,30(8):23-23
麦鲮又称麦瑞加拉鲮,是印度的四大养殖鱼类之一,属鲤科、鱼巴亚科、鲮属,亚热带底栖鱼类。体形似河中的刁子鱼(鲴鱼类),眼睛为红色。具有适应性强、耐低氧、食性广、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起捕率高、肉质细嫩味美等特点,在长沙地区得到很好的推广利用.现将麦鲮的池塘养殖方法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麦瑞加拉鲮鱼(简称麦鲮)属鲤科,鲃亚科。鲮属,原产于印度,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麦鲮体长、侧扁、圆筒形。浅红色的尾鳍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苗种期更明显),口下位,背部青色,腹部银白。麦鲮是一种亚热带鱼类。不耐低温。水温在7-9℃以下被冻死,11℃以下冻伤,15℃左右时停食,18℃以上时可越冬。麦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及海南省.现常作养殖鳜鱼的阶段性饵料鱼被长江流域的养殖单位引进和养殖。麦鲮食性杂,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食.也食部分浮游动物,人工饲料中喜食菜粕类和未完全消化的畜禽排泄物。麦鲮具有耐密养、群体产量高、抗病力强、养殖周期短、易起捕。外形美观、肉质鲜嫩等优点,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现将麦鲮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湘华鲮是一种野生经济鱼类。分布于我省的湘、资、沅、澧四水上中游,尤以沅水上中游较多,在洞庭湖也曾发现。我所于1975年着手湘华鲮的引种驯化工作,以期这种鱼类能成为人工养殖的对象,通过去年对湘华鲮初步生态调查、引种以及人工繁殖、苗种培育的试验,今年进一步扩大了湘华鲮的鱼种饲养观察。  相似文献   

10.
麦瑞加拉鲮鱼简称“麦鲮”,属亚热带鱼类,在南方常作为肉食性鱼类的饵料鱼。2004~2005年,笔者在湖北汉川桂康水产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麦鲮池塘主养试验。  相似文献   

11.
唇鲮作为北盘江九盘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特有保护鱼类品种之一,为进一步探索了解唇鲮生长繁殖习性,鱼苗生长过程,从保护区内采集唇鲮亲本进行人工繁殖鱼苗生长试验探索.试验结果:成功进行人工催产受精,孵化鱼苗至鱼苗生长出唇鲮特有嘴型.  相似文献   

12.
大鳍鲮属鲶形目,鳞科,鲮属,俗称:石扁头、江鼠等,是分布在长江和珠江水系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习底栖性,生活于水流较急、多石砾的江河支流中。大鳍鲮是生长较快的鳞科经济鱼类,一般个体在0.5千克,最大个体在5千克。由于生长快、食性广、肉味鲜美、无肌间刺,是产区上等的水产品。随着大鳍鲮基础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和人工繁殖技术的日趋成熟,养殖前景十分看好。伴随着养殖面积扩大,集约化程度逐渐提高,势必造成大鳍鲮病害增多,  相似文献   

13.
<正>桂华鲮(Sinilabeo decorus decorus)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华鲮属,分布于西江和北江水系,它具有体形大、体色艳丽、形态美观、肉质坚实香淳、生长速度较快等优良性状,目前其市场价格甚高(100~150元/kg),是珠江水系特有名贵江河土著经济鱼类,有着较好的养殖开发前景。近年,我们在人工繁殖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苗种培育试验,探索苗种培育所需的关键条件和技  相似文献   

14.
桂华鲮(sinilabeo decorus)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华鲮属,是珠江水系特有野生经济鱼类。苗种培育是桂华鲮开发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在人工繁殖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对桂华鲮鱼苗鱼种进行了培育试验,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多级分段培育技术,现将桂华鲮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建国后四十年间,我省水产科技从零起步,五十年代奠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迅速发展。共取得成果80多项,获国家、部委级和省、地成果奖的40多项。在鱼类人工繁殖技术、鱼类育种、饵料、鱼病防治、特种水产和养殖技术方面的科技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对增加水产品产量起了重要作用。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继1958年广东获得鲢鱼人工繁殖成功之后,1959年春,省农业厅组织全省有关生产、科研、教学单位三结合进行攻关。1960年——我省人工繁殖草鱼成功,并成为全  相似文献   

16.
经过四年对珠江野生鱼类桂华鲮繁殖试验,人工繁殖取得突破,连续三年成功繁殖出批量苗种,受精率平均达到48%,出苗率达80%。桂华鲮繁殖季节为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为一次产卵类型鱼类,相对怀卵量为1-2万粒每尾。人工催产效应时间为11~14小时(水温20℃~24℃)。  相似文献   

17.
<正> 露斯塔野鲮是个体大,生长快,食性广、杂的淡水养殖鱼类。为了评价其养殖价值,探索其养殖方式,为生产单位提供一些数据,作者于1981—1982年进行了露斯塔野鲮与鲮鱼(为了方便叙述,露斯塔野鲮和鲮鱼,以下分别简称野鲮和土鲮)个体生长速度、群体生产力比较的初步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境内有近千条大小河流,丰富的水域资源蕴育着众多的野生鱼类。从远古开始,有人就以捕捞天然鱼类为谋生手段,到春秋时代逐渐发展为将江河鱼类引入到坑塘进行驯化养殖,由此可见开发利用野生鱼类已有很长的历史。1958年我国家鱼人工繁殖成功后,全国先后掀起了江河野生鱼类人工养殖的热潮,广西也在四大家鱼等主要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和养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渔业经济由捕捞向养殖转变、由依赖江河捕捞苗种向依靠人工繁殖苗种转变、由少  相似文献   

19.
正麦鲮具有营养价值高,耐高密度,耐运输等特点,是鳜鱼最适口饵料鱼之一。随着鳜鱼养殖规模不断加大,以及鲮鱼罐头加工业的兴起,麦鲮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其高产对鳜鱼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广东地区麦鲮主要采取传统肥水加少量投料的方式养殖,如何提高麦鲮的养殖产量,是当前养殖亟待解决的问题。微电解材料的核心填充料是铁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露斯塔野鲮池塘养殖技术,达到大面积推广养殖的目的。1990年我们承担了湖南省科委、衡阳市科委下达的“露斯塔野鲮池塘养殖技术研究”课题,其研究内容包括:露斯塔野鲮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池塘混养技术及增产效益对照试验、调查等。各类试验除有单项试验报告和材料外,现将其养殖技术综述如下: 一、人工繁殖鱼苗技术 1、亲鱼选留和培育:1987年,我们组织和平乡和平村渔场从广东引进露斯塔野鲮苗2万尾,经发花培育转入成鱼塘混养,当年体重达156g。从中选留了50尾作为后备亲鱼,经两年放养和越冬培育,即1989年冬露斯塔野鲮体重达2.2公斤。从中选择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露斯塔野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