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稻、稗草叶片超微结构与光合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董建华  金留福 《作物学报》1995,21(4):497-502
应用电镜研究了水稻及稗草灌浆期旗叶片的超微结构,并测定了单位叶面积叶绿体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强度,结果表明,叶绿一及光龛中度不但和单个叶绿体光合膜系统有关,更主要的是受单位叶面积内总光合 影响。水稻叶肉细胞不且多为多环形复式细胞,胞质丰富,内含较多叶绿体,单位叶面积内光合膜系统发达,韧皮部各种细胞内存在发达的胞间连丝,有利于光合产物由叶肉细胞共质体运输至筛胞分子,水稻叶片光合性能较高。稗草叶肉细  相似文献   

2.
水稻“斑马叶”突变体B411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水稻突变体B411"斑马叶"出现过程中叶片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叶片包于叶鞘内的心叶期,叶片绿区叶绿体呈纺锤形,类囊体片层纵向整齐排列;黄区叶绿体呈不规则椭圆形,类囊体片层排列不规则。在叶片抽出叶鞘1d的嫩叶期,叶片绿区叶绿体类囊体片层增多并垛叠形成基粒结构,它们沿长轴整齐排列;黄区叶绿体类囊体膜断裂,片断化。在成熟期,叶片绿区叶绿体类囊体片层变得丰富和形成许多基粒结构;叶片黄区叶绿体内部结构严重解体,整个叶绿体呈高电子密度的囊泡状结构。在复绿期,叶片黄区逐渐变成绿色,叶绿体结构恢复正常,类囊体膜系统重建,且有序地沿叶绿体长轴方向排列,在基质中形成淀粉粒,表明其光合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3.
大豆生殖生长各时期充分展开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片结构差异很大。鼓粒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希尔反应活性、叶片厚度、单位叶面积及单位栅栏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叶绿体基粒的复杂程度、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结荚和盛花期的叶片,其中以结荚期的最低.单位叶面积光合速率的差异与叶片中栅栏细胞和叶绿体数目及叶绿体片层结构  相似文献   

4.
小麦叶面积及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不同叶片姿态、不同叶片类型以及不同经济系数等多种特性小麦品种(品系)以及拟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叶位叶面积、旗叶光合速率以及小麦生物和经济产量。研究小麦叶面积、旗叶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顶三叶面积与单株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显著正相关,而下部三片叶叶面积与单株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旗叶光合速率与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而旗叶光合速率与旗叶面积的乘积与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提高小麦顶三叶面积和光合速率有利于提高产量,旗叶面积和光合速率乘积与产量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分供给对小麦叶与非叶器官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张永平  王志敏  黄琴  谢岷 《作物学报》2008,34(7):1213-1219
在田间不同灌水条件(春季不灌水、春季灌2水和春季灌4水, 每次灌水750 m3 hm-2)下, 于灌浆后期对小麦叶片与非叶器官(穗颖、穗下节和叶鞘)叶绿体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 并对不同器官的净光合速率(Pn)和光化学效率(Fv/Fm)进行了测定, 以期探明小麦叶与非叶器官光合结构和功能对水分变化的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 在充足供水条件(春季灌4水)下, 叶片的叶绿体数目明显多于各非叶器官, 但护颖和外稃叶绿体含有较多的淀粉粒。在灌浆期上层土壤重度水分亏缺(春季不灌水)条件下, 植株各器官叶绿体均出现明显的衰老特征, 但衰老程度存在器官间显著差异, 旗叶叶片叶绿体受损程度明显大于非叶器官。在所测非叶器官中, 外稃叶绿体对干旱胁迫反应较为敏感, 而护颖、穗下节间和旗叶鞘叶绿体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水分胁迫下各器官Pn和Fv/Fm值均降低, 叶片降低幅度最大, 且随灌浆进程其光合下降最快, 但穗下节间、旗叶鞘和穗器官较为稳定, 可能与其叶绿体结构的稳定性有关。说明小麦非叶绿色器官光合结构与功能对水分亏缺具有较强的耐性。  相似文献   

6.
干红酒用葡萄果实成熟期间的叶片光合特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葡萄浆果成熟期,干红酒用葡萄品种果枝主梢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叶片着生节着的升高而增加,副梢叶片的光合速率大于主梢叶片,赤霞珠品种夏芽副梢与冬芽副梢叶片光合速率基本相同,具单果穗或双果穗果枝叶片的光合速率在不同的酒用葡萄品种上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7.
比较研究了开花后干旱胁迫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不同绿色器官光合活性的变化,发现叶片光合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大于穗器官。在干旱胁迫下各器官叶绿体Hill反应活力、光合电子传递活性及光合磷酸化水平均下降,但下降幅度以旗叶叶片明显大于穗、穗下节间和叶鞘。暗示穗等非叶器官的光合作用具有较强的耐逆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架式温室葡萄冠位叶片及叶绿体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温室葡萄不同受光架式和冠位叶片组织结构及其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为温室葡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温室的棚架、单篱架、双篱架葡萄为试材,分别采用光学显微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测不同架式和冠位叶片的显微结构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结果】温室葡萄棚架受光优于篱架,篱架下部叶片受光极差,阴天对篱架受光的影响比棚架大,对下部影响比上部大;温室葡萄叶片的总厚、栅栏组织厚、组织密度CTR值及栅栏海绵组织比值等光合组织结构有所退化,但不同受光架式间和冠位间有差异。棚架的叶片质量均匀,光合组织发达,篱架的下部叶片结构严重退化;叶片总厚、栅栏组织厚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葡萄棚架叶片和篱架上部叶片的叶绿体数、基粒数、基粒片层数明显高于篱架下部的叶片。【结论】温室葡萄采取棚架栽培时整体叶片的叶绿体发育正常,而篱架下部叶片因长期弱光胁迫导致叶绿体结构发生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9.
招玉2号是山东省招远市种子公司用改良系835与自选系招295杂交选育而成。1998年4月和1999年5月分别通过了山东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该品种在黄淮海区夏播生育期95天左右。株高265cm,穗位高105cm,单株叶片20片,叶片较窄、上冲,株形紧凑,穗位上叶与茎秆夹角为14.6度,叶向值70。根系发达,茎秆坚硬,高抗倒伏,蜡熟期测定基部50cm可承受10kg压力,较目前抗倒品种西玉3号高46%。抗病性好,全国黄淮海区试平均,小斑病为1级,大斑病为0.5级,高抗玉米粗缩病和青枯病。单株最大叶面积0.65m2。光合速率高,叶片绿色持续期长,活秆成熟。中大穗,果穗筒形,大  相似文献   

10.
赵琦  唐崇钦  匡廷云 《作物学报》1996,22(5):560-564
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证明,与两亲相比,玉米杂交种叶绿体类囊体膜的PSⅡ还原侧有较大的PQ电荷库(CA/F(?)),可以加快两个光系统间的非循环电子传递速率,有利于光合膜的能态化(△F_y/F_(?)和△F_y/T),调节有效的光合磷酸化。同时.杂交种具有较大的光合单位(T_(12))。这些都有利于光能吸收和提高光能转化效率及光合作用速率。整体叶片光合强度的测定结果支持了上述分析。  相似文献   

11.
棉花株冠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棉花盛铃期的株冠结构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光合特性分析,用放射性同位素整株标记法研究了棉花株冠不同层次光合器官的相对光合强度,~(14)C—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以及棉花群体的相对呼吸强度;揭示了棉花盛铃期复杂株冠结构与光合特性的联系,为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玉米抽雄后不同叶位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及其光合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可夫 《作物学报》1981,7(4):259-266
在玉米抽雄后剪去玉米植株不同层次和不同叶位叶片,观察各层次和各叶位叶对玉米籽粒产量的效应。在去叶同时测定各层次和各叶位叶的光合强度、叶绿素含量,并向各叶位叶喂以32P,观察其向果穗运输的情况。前后经过四年的实验,发现玉米抽雄后不同层次叶片对籽粒产量的效应是不同的,其作用大小顺序是中部叶片>上部  相似文献   

13.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指示性状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馥华  戴日春 《作物学报》1983,9(4):259-265
本研究分析无腺体62-1、彭泽芽黄、353子叶叶片无紫基点和紫叶棉四个棉花品种的指示性状均属简单遗传。指示性状品种不去雄辅助授粉,后代杂交率49.69~68.98%。无腺体62-1指示性状明显,苗期易于鉴别,且组合力较高.无腺体62-1×中棉所7号杂种一代产量较生产品种增产26.87%。棉花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配制杂交种子时,可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
四种协同杀虫成分作用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紫穗槐叶和茎中提取得到4种成分: 6a、12a—脱氢—α—灰叶酚,6a、12a—脱氢—鱼藤素,(±)—灰叶素,(-)—6—羟基—6a、12a—脱氢—灰叶酚,依次按1:2.54:4.18:2.54的比例,配制成浓度0.2%的乳液,对大皱腮金龟甲成虫具有协同胃毒和麻醉作用,在室内表现为可逆形式,经反复麻醉后,害虫终因机能衰竭无力再行取食而死亡。在野外害虫连续取食一定量毒叶可一次死亡,此过程不可逆。  相似文献   

15.
棉花生育进程看叶诊断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璆  金桂红 《作物学报》1987,13(4):273-280
本文以棉株主茎展开叶数,打顶后以顶部第一果枝展开叶数表示生育进程。研究展叶进程与主茎叶、花芽、果枝和果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展叶进程与生育进程、“三桃”形成、优质、高产构成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生育进程看叶诊断模式,为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小云 《作物学报》1984,10(3):207-213
运用细胞离析法对田间种植的大麦(Hordeum Vulgare L.)不同叶位叶片叶肉细胞形态进行了初步观察,发现各叶位叶片的叶肉细胞形态各有不同,低位叶中非环状细胞占有较大的比例,高位叶中则以规则的多环状细胞以及不规则的多分枝状细胞为主。随叶位上升逐渐趋于复杂化。同时,还对旗叶叶鞘、穗下节间、芒的同化细胞作了观察,并发现  相似文献   

17.
小麦生长锥发育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济  敖栋辉 《作物学报》1963,2(4):411-426
作者对几种不同类型的小麦生长锥,以发育形态方法做了比较研究,明确了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差异。根据观察,提出了一个自然发育形态阶段的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棉花主茎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等因叶龄不同而变化。主茎下部衰老叶片的SOD、POD活性明显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功能衰退。同时,棉株受到病害胁迫时,叶片的SOD活性也会明显下降,但是,POD活性则上升。当发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后,棉花叶片的SOD、POD活性仍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玉米 Y 型雄性不育系的分组问题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景瑞  谢友菊 《作物学报》1988,14(2):110-116
用专门能恢复 T 组,S 组或 C 组的专效性恢复系分别对 Y 型不育系测交,仅有 T 组的恢复系对 Y 型表现恢复。用玉米小斑病 T 小种的病菌毒素对各组不育系接种,仅 Y 型和 T 型不育系表现感病。一系列自交系对 T型与 Y 型不育系有完全相同的恢保关系。初步确定 Y 型不育系应归类于 T 组,并对 Y 型不育系的来源、不育系的分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洪春 《作物学报》1964,3(1):15-24
本文是总结陈永康同志单季晚稻看苗诊断技术的一部分,以丰产田及对此试验田的叶色变化为对象,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来探索叶色变化与产量的关系。单季晚稻的产量与叶色变化没有必然联系,叶色变化是水稻生育过程中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出叶期、叶片着生部位及单叶叶色变化过程都是水稻的生物学特性,为叶色变化提供了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