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饲用油脂皂化值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和国标法分别对随机采集于山东省各地的油脂厂及饲料厂的鱼油(8份)、鸭油(20份)和豆油(20份)进行油脂皂化值的测定。结果表明:饲用鱼油和鸭油用自动电位滴定法的测定结果显著高于国标法,相对偏差低于国标法;2种方法测定豆油皂化值的结果和相对偏差差异不显著;用国标法测定鱼油皂化值含量为184.72~192.18 mg/g,鸭油为177.67~201.44 mg/g,豆油为120.22~202.90 mg/g。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来自国内七省份的104份油脂样品,包括猪油、鸭油和豆油进行了品质评估,根据检测结果估算油脂的能值,并对不同样品之间的品质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仅不同种类油脂之间的能值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在同一种类油脂样品之间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猪油,小鸡阶段的差值可达1 794kcal/kg。建议饲料厂或养殖企业在使用油脂之前进行品质评估,并根据能值差异调整添加比例,以确保饲料品质的稳定性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鸭油、豆油和棕榈油的营养价值及其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基础日粮为对照,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的鸭油、10%豆油和10%棕榈油,饲喂21~42日龄肉鸭,利用套算法测定3种油脂在肉鸭体内的表观代谢能(AME),利用常规方法检测养分利用率和各试验组肉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鸭油、豆油和棕榈油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37.62、37.13、35.76 MJ/kg。豆油组和棕榈油组肉鸭对干物质的利用率显著高于鸭油组(P<0.05);鸭油组和豆油组肉鸭对粗脂肪的利用率显著高于棕榈油组(P<0.05);豆油组肉鸭对能量的利用率显著高于鸭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鸭油组、豆油组和棕榈油组肉鸭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P<0.05);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基础日粮组(P<0.05)。研究表明,鸭油、豆油和棕榈油3种油脂在肉鸭体内的表观代谢能无显著差异,对饲料养分利用率具有一定影响,改善了肉鸭生长性能,且鸭油对肉鸭促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和初乳成分、仔猪血清免疫的影响。选用24头胎次、体况、妊娠期相近的健康二元杂母猪,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母猪。4种油脂分别为豆油、棕榈油、牛油、鸭油,添加量均为2%。试验结果发现:棕榈油组、牛油组、鸭油组的母猪产活仔数分别比豆油组低18.52%、9.85%、9.85%(P0.05);棕榈油组、牛油组、鸭油组的仔猪出生窝重分别比豆油组低19.53%、9.66%、10.78%(P0.05);棕榈油组、牛油组、鸭油组的乳脂率分别比豆油组低28.21%、15.37%、28.90%(P0.05);棕榈油组、牛油组、鸭油组的IgM分别比豆油组高100%、150%、300%(P0.05),鸭油组的IgA比豆油组高10%,鸭油组的补体C4含量比豆油组高48.65%(P0.05)。综上所述,豆油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初乳的乳脂率比棕榈油、牛油、鸭油好;鸭油对仔猪的免疫能力比豆油、棕榈油、牛油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气相色谱技术对国内7个省份的104份油脂样品(包括豆油、猪油和鸭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3种油脂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组成;同种油脂不同来源的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市场上饲用油脂的质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鸭油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肌肉脂肪酸沉积的影响。选用初始平均体重为(31.62±2.31)kg的“杜长大”去势公猪72头,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2组饲粮均为玉米-豆粕型,在生长期饲粮中分别添加2%的豆油和鸭油,而在肥育期饲粮中分别添加1%的豆油和鸭油。试验期为82 d。结果表明:与豆油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鸭油显著提高了肥育期总能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2)饲粮中添加鸭油显著提高了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P<0.05),显著降低剪切力(P<0.05),并显著降低了肥育期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P<0.05)。3)对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饲粮中添加鸭油显著增加了C18∶0含量(P<0.05),但同时显著降低了C18∶2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使背最长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中鸭油添加量不会对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且可改善瘦肉型猪的IMF含量及嫩度,对提升肉品风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来自国内9省份的156份油脂样品,包括猪油、禽油、豆油和鱼油进行了品质评估,并对不同样品之间的能值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种油脂,不同来源,品质和能值差异较大,尤其是猪油,能值差值最大超过1 700kcal/kg。个别油脂样品中游离脂肪酸、水分、杂质和不皂化物的含量比较高,从而导致油脂的能值偏低,影响油脂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16头体重35 kg的三元杂交(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生长公猪,按照单因子设计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8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鸭油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的鸭油),预饲期7 d,正试期4 d,收集正试期的排泄物,测定饲料和粪便中能值和干物质消化率。试验结果:基础饲粮和鸭油饲粮的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88.45%、88.68%,总能利用率和蛋白利用率分别为:87.15%、87.89%和88.10%、89.17%,差异均不显著(P>0.05);基础饲粮和鸭油饲粮的表观消化能和表观代谢能分别为13.69、14.57 MJ/kg和11.58、12.49 MJ/kg,差异显著(P<0.05);鸭油的表观消化能和表观代谢能分别为35.75、34.43 MJ/kg,体现了鸭油在猪料中应用的强大潜力,为鸭油的开发及广泛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郑和 《广东饲料》2022,(4):42-45
建明(中国)客户实验室服务(CLS)在2021年对741份来自全国各地的油脂样品进行了油脂评估。我们针对每一份油脂样品的4项关键指标游离脂肪酸值(FFA)、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U/S)、水分-杂质-不皂化物占比(MIU)以及脂肪酸谱进行了实验室科学评估,并且以此为基础通过Wiseman能值方程对油脂所能提供的理论能值进行计算。此次报告中我们着重分析了豆油、禽油和猪油的油脂品质情况,并对混合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相比2020年,2021年的3大类油脂样品总体能值分布保持不变,仅有少部分样品出现极端异常情况。各大类油脂样品的FFA值超标率均呈现升高的趋势,尤其是豆油样品,超标率提高近5倍;U/S值合格率在2021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MIU值超标率在2021年里都出现了2%至5%的提升。油脂掺杂是一类常见的油脂使用方法,通过分析244份混合油样品,我们发现大部分混合油是在动物油基础上的掺杂了其他种类油脂,2021年混合油能值平均值与禽油的能值水平接近。但是混合油的FFA值与MIU值超标率明显高于单一油脂样品,这表明混合油的品质参差不齐,使用时需慎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鸭油为研究对象,探索采用套算法对不同品种鹅真代谢能(TME)值的影响,从而确定鹅的鸭油TME值评定方法。分别选取260日龄健康五龙鹅和青农灰鹅各32只(公),采用2×2×2三因素正交试验设计,2个品种鹅分别采用2种饲喂方式(定量饲喂和直接强饲),饲喂2种饲粮(基础饲粮;基础饲粮+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共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8只鹅。试鹅单笼饲养,每天饲喂100 g,采用全收粪法收集排泄物。试验分2阶段,先饲喂基础饲粮,再饲喂鸭油饲粮,鸭油饲粮用10%的鸭油替代基础饲粮。结果表明:1)五龙鹅和青农灰鹅的鸭油TME值分别为37.79和38.15 MJ/kg;2)品种内4个试验组的TME值,采用定量饲喂并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组最高。3)品种间比较,青农灰鹅对鸭油的TME值显著高于五龙鹅(P<0.05)。综上所述,对鹅的鸭油代谢能值评定时,定量饲喂并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测定的数据稳定性较高;鹅的鸭油TME值为37.79~38.15 MJ/kg;鹅的鸭油饲粮代谢能值品种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鸭油、鸭油甘油二酯对肥胖大鼠体重、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鸭油甘油二酯抗肥胖和降胆固醇作用的潜在机制。试验分为2个阶段。造模阶段: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2个组,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造模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大鼠自由采食基础饲粮,造模组大鼠自由采食脂肪含量为60%的高脂饲粮,连续饲养28 d。修复干预阶段:将造模组的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鸭油组、鸭油甘油二酯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模型对照组以蒸馏水灌胃,用高脂饲粮连续喂养30 d,其余各组分别用鸭油、鸭油甘油二酯进行灌胃,用基础饲粮连续喂养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的体重显著升高(P<0.05),表明造模成功。2)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鸭油甘油二酯组的最终体重、Lee’s指数、肝体比以及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心体比、脾体比、肾体比、睾体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鸭油甘油二酯组的肝脏甘油三酯、磷脂...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索鸭油过氧化值对肉仔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脏器指数及血浆抗氧化、免疫、抗体指标的影响。选择108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鸭油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过氧化值为3.8、17.0、30.0、43.0和56.0 meq/kg的鸭油。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 30.0、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6.0 meq/kg鸭油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30.0、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脾脏、胸腺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肾脏指数和各段小肠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6.0 meq/kg鸭油组的肌胃指数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3) 15和35日龄时,30.0、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过氧化氢酶、羟自由基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 15日龄时,30.0、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白细胞介素(IL)-4、IL-6、免疫球蛋白(Ig) A、IgG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干扰素-γ(IFN-γ)、IL-2、IgM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5日龄时,30.0、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IL-2、IL-4、IL-6、IgA、IgG、IgM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 15日龄时,30.0、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体(IBDV-Ab)、新城疫病毒抗体(NDV-A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43. 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H_9N_1禽流感病毒抗体(H_9N_1-A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35日龄时,43. 0和56. 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IBDV-Ab、H_9N_1-A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NDV-A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由此可见,高过氧化值鸭油能降低肉仔鸡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饲粮中鸭油过氧化值应低于17.0 meq/kg。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饱和脂肪酸钙和不饱和脂肪酸钙替代豆油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免疫和代谢指标的影响。选取360尾初始体重为(0.30±0.02)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D_1)、不饱和脂肪酸钙(D_2)及饱和脂肪酸钙(D_3)替代豆油的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各组间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肌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肝胰腺中总抗氧化能力以及淀粉酶、胰蛋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D_2、D_3组肝胰腺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D_1组(P0.05)。各组间血淋巴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D_3组血淋巴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D_1组(P0.05),D_1与D_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D_3组血淋巴中苹果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D_1组(P0.05); D_3组血淋巴中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D_1组(P0.05),D_1与D_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以脂肪酸钙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豆油是可行的,并且不饱和脂肪酸钙的替代效果优于饱和脂肪酸钙。  相似文献   

14.
不同脂肪源对鹅产肝性能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不同脂肪源对鹅产肝性能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将100只鹅分为4个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的鹅油、羊油、玉米油和豆油。结果表明:①鹅油、羊油和玉米油能够提高鹅肝重,豆油最差;②脂肪源对鹅肝和胸肌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影响较少,但能够明显改变脂肪酸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添加植物油对瘤胃内共轭亚油酸前体物累积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人工瘤胃法研究了豆油和棉籽油中亚油酸等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的氢化中间产物trans11油酸变化规律以及对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豆油和棉籽油使trans11油酸得到累积,其中4%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总挥发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棉籽油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P<0.05)。处理组NH3N浓度均高于对照组,2%豆油、2%棉籽油和4%棉籽油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脂肪源配制成等氮等脂的7种试验饲料,对体重为(27.31±0.10)g的大菱鲆幼鱼进行40 d的饲养试验,旨在探讨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7种试验饲料的脂肪源分别为鱼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猪油、鱼油+豆油(鱼油∶豆油=1∶1)和鱼油+豆油+猪油(鱼油∶豆油∶猪油=3∶4∶3)。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结果表明:鱼油+豆油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鱼油组、豆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花生油组、猪油组和鱼油+豆油+猪油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则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以鱼油+豆油组最低,猪油组最高。各组干物质和总磷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猪油组和鱼油+豆油+猪油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花生油组、鱼油+豆油组和豆油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的大菱鲆幼鱼鱼体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猪油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菜籽油组、花生油组和鱼油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除C14∶0以外,各组大菱鲆肌肉中的脂肪酸含量和相应饲料中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大菱鲆幼鱼肌肉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以鱼油组和鱼油+豆油组较高,而以花生油组和猪油组较低。结果提示:豆油和菜籽油是大菱鲆幼鱼饲料良好的脂肪源,鱼油和豆油按1∶1混合添加则能使大菱鲆幼鱼更好地生长。  相似文献   

17.
饲料中氧化鱼油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氧化鱼油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豆油、鱼油及氧化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分别设计含6%豆油(6S组)、6%鱼油(6F组)、2%氧化鱼油+4%豆油(2OF组)、4%氧化鱼油+2%豆油(4OF组)、6%氧化鱼油(6OF组)的5种等氮等能的半纯化饲料。选取平均体重为(74.82±1.49)g的草鱼3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试验期为72 d。结果表明:与6S组比较,6F、2OF、4OF及6OF组草鱼的特定生长率(SGR)下降了5.81%~11.50%,饲料系数(FCR)增加了8.64%~17.28%,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与草鱼的SGR呈正相关关系(幂函数),而饲料中酸价(AV)、过氧化值(POV)及丙二醛(MDA)含量与草鱼的SGR呈负相关关系(幂函数),与FCR呈正相关关系(幂函数),即饲料中少量的AV、POV及M DA会使草鱼生长速度下降,并降低草鱼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及肌肉中PUFA的含量,干扰脂肪的代谢;随着饲料中AV、POV及M DA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对草鱼生长速度、饲料效率的影响处于高位稳定。结果提示,鱼油在提供饲料不饱和脂肪酸的同时,其氧化产物对草鱼生长的副作用也显著显现,保持饲料中适宜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控制鱼油的氧化酸败是提高草鱼饲料油脂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样品粉碎设备对饲料中铬测定结果的影响,4家检测机构按照GB/T 13088-2006 《饲料中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使用不同材质的粉碎设备制备样品,考察粉碎设备、粉碎时间和样品硬度对饲料原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铬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不锈钢材质粉碎机会导致饲料中的铬测定结果虚高;除硫酸镁、石粉、微量元素预混料外,粉碎时间越长,铬的测定结果越高;样品粉碎过程中铬的污染还与样品硬度有关,样品硬度越高,铬测定值越高。测定饲料中铬含量时,不能使用不锈钢或其他含铬材质的粉碎机制备样品。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油脂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日龄罗斯308肉鸡3 60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0只,公、母各半。1~7 d,各处理组肉鸡饲喂相同日粮(豆油水平相同);7 d后日粮分别添加相同水平(中期3%和后期5%)的豆油、鸭油、棕榈油、米糠油。试验期37 d。结果表明:各处理组肉鸡各阶段及全期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与豆油组相比,其他油脂有升高全期肉鸡耗料增重比和胸肌率的趋势(P<0.1);各处理组肉鸡胴体出成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棕榈油组肉鸡胴体出成率最高,腹脂率最低;豆油组鸡胸肌离心损失最大,米糠油组胸肌滴水损失最大,肉品质较差;棕榈油组硫代巴比妥酸值和剪切力最小,且胸肌亮度和黄度较低,肉品质较好。综上所述,日粮中使用豆油有利于改善肉鸡生长性能,使用棕榈油能够提高胴体出成率和胸肌率,降低腹脂沉积,对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通过在22~42日龄鸭饲粮中用鸭油代替植物油来研究鸭油对后期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探讨鸭油代替植物油在肉鸭日粮配制中应用的可行性,为肉鸭生产性能的提高、饲料成本的控制提供指导。试验设2个处理组,0~21日龄对照组和试验组饲喂正常育雏期饲料;21~42日龄对照组饲喂添加植物油的育成期饲料,试验组饲喂用鸭油代替植物油的育成期饲料。每个处理设10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鸭,共计1 000只。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用鸭油代替植物油,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采食量、活重造肉成本、成活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0~35日龄和0~42日龄料肉比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日粮中用鸭油代替植物油可以降低料肉比,达到降低饲料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