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麦是黄淮南片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生产上利用品种数量多,种植面积大.黄淮南片各育种单位如何把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系)顺利通过区试,是关系到育种单位育种成果能否得到确认的大事.因此,育种单位在新品种选育和新品系参加区试上都应有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甘肃不是我国大豆的主产省,但具备了培育大豆高产品种优越的自然资源。为了培育出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团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精心培育,成功地育成了大豆新品种张豆1号。该品种经过试验、示范和参加全省区试,  相似文献   

3.
2004年1月13~15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海南省三亚市组织召开了2003年国家大豆品种区试年会。有关省(区、市)种子管理部门、国家大豆品种区试主持单位、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代表,以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和国内知名的大豆专家,共计5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2003年国家大豆品种试验、展示、示范工作,安排了2004年国家大豆品种试验、展示、示范计划,制定了2004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和2004年跨省区大豆品种展示示范实施方案,讨论修改了《农作物品种(大豆)区域试验操作规程》和《农作物品种(大豆)审定标准》。会议纪要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3年9月2~10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和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山西7省(市)种子管理站负责大豆品种区试人员考察了山东、河南、河北3省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试验质量及参试品种的田间表现,参观了跨省(区)大豆品种展示与示范.考察结束后,于11日在河北省保定市组织召开了跨省区大豆新品种展示示范观摩活动,来自14个省(市)种子管理部门和有关方面的代表、专家60多人参加了观摩活动.活动期间,与会代表不仅参观了位于保定市高阳县45hm2高油大豆品种NF58(干基含油率23.43%)的示范田和21hm2高蛋白大豆品种冀豆12号(蛋白质含量为46.36%)示范田,而且,还座谈交流了跨省区大豆品种示范展示工作的经验,以及近几年来黄淮海地区优质大豆品种选育推广情况.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恢复于1983年,设北方春大豆、黄淮海夏大豆和南方多作区大豆3个大区国家级区试。受当时的全国种子管理总站和中国农科院科研管理部的委托,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主持黄淮海大豆区试工作。16年来,在试验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各承试单位发扬奉献...  相似文献   

6.
大豆新品种苏豆9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豆9号是江苏省东海县农科所2008年育成的一个夏大豆新品种,2008—2010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试,2011年参加淮北夏大豆生产试验,2012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1204。其特点是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商品性好,适宜在江苏淮北及周边大豆主产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7.
阜861小麦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36031)牛峰邓贺明阜861是阜阳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稳产、有突破性的小麦新品种,1991年~1996年先后参加本所品系鉴定试验、阜阳地区区试、安徽省区试、黄淮区试和省生产试验,位居榜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疆大豆需求量快速增长,面积逐年增加,乌伊公路沿线气候冷凉的近山区、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大豆。因此,选育早熟、高油、高产、抗病、优质大豆新品种,提供相应的栽培技术已成为育种单位的迫切任务。新疆农垦科学院育成的中早熟大豆新品种新大豆3号通过推广应用, 具有早熟、抗病、高产、优质等特性,适宜全疆大部分地区种植。1 选育“新大豆3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于1998年用Co60-r辐射高油高产品种黑农41号干种子,从变异单株连续多代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2001年进行初级产量比较;2002年进行多点品系比较试验;2003—2004年参加自治区大豆品种区试试验;2004年同时参加自治区多点生产试验,扩繁原原种和原种。2005年2 月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西省的小麦区试工作在不断改革的基础上向前跨了一大步,改三年滚动式为两年一轮式,在我省小麦新品种的更新换代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参试品种的增加和区试规模的扩大,必然加大了承试人员的工作量,对承试人员的试验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区试...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小麦、玉米、大豆、水稻、棉花等我国主要农作物的新品种在审定和应用于生产前,必须经过品种试验,以鉴定品系(组合)的抗逆性。因而区试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品种审定的正确与否,关系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品种区试是品种审定、区域布局和品种更新换代的重要依据,是新品种走向生产的桥梁,是连接科研、生产、市场的纽带。作为玉米区试承试单位和承试人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区域试验在品种管理上的重要性,在试验的全过程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把品种区试做得科学、公正、准确。  相似文献   

12.
马兵 《中国种业》2020,(8):65-68
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是鉴选大豆新品种的重要试验环节。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参加2019年度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区域(中组)试验的12个品种(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参试品系的生育期都符合黄淮海夏大豆区的要求;考种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百粒重>单株粒重>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株高>有效分枝>底荚高度>单株粒数。对参试品种(系)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与产量评价结果有较大出入,实践中应该做好相关记载并统计有效株数。邯豆5号和齐黄34两个对照的产量表现相当,可以用齐黄34替代邯豆5号做区试的对照品种,以适应大豆生产的需要。建议祥丰3号、邯13-99、濮豆561、洛1304、中黄311、山宁30、石936和晋豆50号继续参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对参加2000-2001年度国家黄淮旱地小麦区试的旱地小麦新品种进行高产稳产性分析,并对各试点的鉴别力进行评判。结果表明:区试品种间丰产性稳产性存在显著差异,洛旱2号、晋麦47号是丰产性最佳品种,稳产性好的有临优9751、临远993、晋麦47;洛旱2号丰产性稳产性相对较好;试点对品种的鉴别力存在很大差异,具有较高分辨力的试点有鹤壁、晋城、黄骅、绛县、成县、济源、分辨力最好的试点是鹤壁、有86.7%的差数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家玉米品种区试管理,加快玉米新品种示范、推广步伐,促进我国玉米优势产业带形成,提高玉米的市场竞争力。2003年7月上旬至9月下旬,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先后组织了不同侧重点、不同区域、不同形式和不同规模的国家玉米品种区试考察活动,现将考察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国家大豆区域试验品种(系) SSR位点纯合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30对SSR引物,检测2005—2009年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的1 068份大豆品种(系)的位点纯合度。每年区试品种(系)的平均纯合度为94.9%~97.6%,纯合度高于85%和90%的品种(系)所占比例分别为95%和91.4%,纯合度低于85%的品种(系)有42份(占3.93%),主要为北方春大豆和黄淮夏大豆。位点纯合度低于85%的参试品种(系)的产量比较表明,只有11份品种(系)比对照增产5%以上,20份比对照减产0.04%~13.08%;与纯合度为100%的材料比较发现,位点纯合度较低的材料在区试中产量也较低。建议国家区试品种(系)纯合度标准不低于90%,以保证审定品种的特征特性,为大豆新品种的持续推广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利用1980~1992年全国黄推南片及河南省水地小麦区试资料,分析了“六五”和“七五”黄推南片麦区育成品种特点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根据该区的生态条件、生产发展水平等一系列综合条件,提出大面积(亩产350~450公斤)生产条件下对丰产稳产广泛适应性品种性状的要求和今后的有种目标.并在选育广泛适应性品种的方法和途径上,与育种者商榷。黄淮南片麦区是全国的第一大产麦区,孩区横跨豫(中北)、皖(北)、苏(北)、陕(关中)四省,生态、土壤、气侯等条件复杂,对小麦品种的要求比较严格。1980年以来,该区各育种单位开展了联合攻关,培育出很多小麦新品种,!980~1992年仅黄淮南片冬、春水两组区试就鉴定了96个品种,其中有25个经国家或豫、皖、苏、陕等省审定,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对该区小麦单产和总产的不断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因此,了解核区小麦品种选育和利用特点及大面积生态环境对小麦品种的要求,将有助于确定今后育种目标和选育模式,培育出适于该区大面积广泛利用的突破性品种。  相似文献   

17.
程星 《中国种业》2013,(Z1):28-30
对2010-2011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濮阳试点43个参加试验的小麦品系进行了品质性状分析,参试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及是否优质是小麦育种中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也是评价优良品种(系)的重要指标,目的就是及时准确地鉴定育成或引进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并为生态区划、品种布局、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明确当前河南省区试品系品质性状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小麦品种的区试和利用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品种的正确鉴定和合理利用,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品种利用研究室与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等单位密切合作,结合生产实际,适应市场需求,对品种鉴定和分析方法、评价标准、繁种技术、品种利用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深受育种,用种者的欢迎。亦为我国其他农作物区试及品种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国家小麦品种区试审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志强 《种子科技》2001,19(6):342-344
我国小麦品种区试审定制度经历了筹建创立、基本停滞、全面恢复和改革发展四个阶段。小麦品种区试审定制度加快了品种推广速度,保障了小麦用种完全,促进了小麦生产。综述了“八五”尤其是“九五”期间对国家小麦品种区试审定制度的改革,并对今后的改革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矮早781是偃师县二里头村科研站用偃师4号及郑州761杂交选育出的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1986~1989连续3年参加我所区试,其丰产性、抗病性均优于偃师9号,平均亩产403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