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草坪草混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坪草混播是草坪建植中一种常用的方法,草坪草混播的技术包括品种的选择、组配方案、建植技术、养护管理等。冷季型与暖季型草坪草混播时,应综合考虑它们的生长特点,选择适宜的草种进行混播,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主要探讨了草坪草混播的主要依据和原则,常见的草坪草混播组合及不同的栽培管理对混播草坪的影响,总结了不同地区草坪草混播的模式,并展望了混播草坪在将来的发展前景,以此为我国草坪草混播的研究与生产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无芒雀麦与垂穗披碱草的基础上错期交叉播种紫花苜蓿,以豆禾交叉混播3年草地为研究对象,对第3年草地干草产量和牧草品质进行分析测定,探究不同播期下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交叉混播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交叉混播第3年,紫花苜蓿在无芒雀麦播后0 d,30 d,45 d与之交叉混播,年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垂穗披碱草播后15 d与之交叉混播,年干草产量最高。在无芒雀麦播后30 d内播种紫花苜蓿,与间隔75 d的处理相比,牧草品质得到显著改善。在垂穗披碱草播后0 d,30 d播紫花苜蓿,牧草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其纤维含量较低、RFV与RFQ较高且与60~75 d处理间差异显著。综合产量与品质优势分析,冀西北地区在禾草播后30 d内播种紫花苜蓿进行交叉混播,可以获得较高的产草量及较好的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3.
在河南省黄河滩区气候和土壤条件下,连续4年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混播牧草的物侯特点、生物学指标及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单播和混播牧草生物量的时空间动态进行定量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该混播牧草的生长与生产特点,为滩区畜牧业生产服务。结果表明:混播牧草在河南适宜秋季播种,翌年3月中旬进入返青期,6月中旬种子成熟。混播牧草地上生物量动态呈现S型曲线变化,生物量增长最快在禾草的抽穗扬花期,生物量最大值在成熟期,其中蜡熟期是牧草利用最佳时期。牧草混播的生产水平高于各自单播的,但混播草地利用多年后,生产水平下降,需要通过土壤作业和加强管理来恢复其生产力。因此,在河南省黄河滩区,通过苜蓿与高羊茅混播建立人工草地是可行而有效的,只要加强后期管理,可以取得比单播更高更稳定的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综合分析了群体密度和混播群落结构对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的种子产量、质量和种子产量构成等性状的影响。将播量作为群体密度控制因素,将混播方式(同行混播、异行混播)和混播比例作为群落结构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播量的增加,种子产量呈增加趋势,各混播处理种子产量均小于单播处理,但发芽势有所提升;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加,种子产量和种子发芽势均呈增加趋势,混播方式(同行、异行混播)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小。2)群体密度和群落结构主要通过影响箭筈豌豆分枝数和结荚数来影响其种子产量;而荚长、每荚籽粒数、发芽率等生物学性状变化较小。3)燕麦(Avena sativa)在混播系统中处于强竞争者的地位,提高箭筈豌豆混播比例和采用异行混播有利于增加其竞争率,也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因此,在冷凉地区进行箭筈豌豆种子生产,其播量应高于120 kg·hm–2为宜;为了提高箭筈豌豆种子产量和质量,防止倒伏,可采用箭筈豌豆混播比例高于75%+异行混播方式进行种子田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混,间播牧草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效试验研究,提出了灌溉条件下混播,间播牧草高产的最优组合模型,从经济角度探讨了灌溉水源有限条件下混播,间播牧草的经济灌溉定额和关键灌水期,并对混,间播牧草潜丰生产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混播比例是混播草地适应性和稳定性的主要调节因素,因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区域特异性。在陇东黄土高原雨养条件下,亟需构建混播组合和比例适当的苜蓿混播草地。选用苜蓿-无芒雀麦(MB)和苜蓿-猫尾草(MP)组合,建立了3个混播比例(苜蓿∶禾草=7∶3、5∶5、3∶7)的混播草地,以3种牧草单播为对照,对牧草产量、种群密度动态进行了分析,探究不同混播组合和比例下混播草地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混播比例对MP和MB混播草地牧草产量和种群密度稳定性均有显著影响,群落结构稳定性随草地年龄增大逐年降低。MB的苜蓿和禾草单产量及草地总产量显著高于MP,但2和5龄时二者间差异不显著。随2种混播下苜蓿比例增大,2、4和5龄草地总产量先升高后降低,3龄草地总产量升高;草地中苜蓿相对产量相异度系数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3龄MB例外),禾草相对产量相异度系数的变化趋势不一致。MP下苜蓿和禾草相对种群密度相异度系数随苜蓿比例增大而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5∶5混播下群落结构稳定性最弱;MB模式下,仅5龄草地苜蓿和禾草相对种群密度相异度系数随苜蓿比例增大而呈升高趋势。综上,MB能显著提高产量,较好地维持群落稳定性。在陇东黄...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混播方式对燕麦(Avena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型豆禾混播草地混播优势的影响,在新疆昭苏盆地采用同行混播、异行混播与不同豆禾比的播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利用牧草产量、营养物质产量和籽粒产量等指标分析混播方式对生产性能优势的影响,以不同混播方式下土壤养分变化与生产性能的内在联系为依据,探讨生产性能优势获得的途径。结果表明,1)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可获得混播优势,其中同行混播+豆禾比50∶50、异行混播+豆禾比50∶50和同行混播+豆禾比75∶25组合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优势明显,生产性能较高。2)混播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量养分影响较小,单播燕麦具有较高的土壤浅层速效磷含量,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作用可增加土壤氮素养分的供应,而同行混播方式则有利于土壤碱解氮的积累。3)以混播群体结构作为控制因素时,牧草和粗蛋白产量依赖土壤氮素养分,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以混播比例作为控制因素时,高箭筈豌豆混播比例下(80%和100%),土壤氮素养分可负向影响牧草和粗蛋白产量、牧草产量优势,否则则为正向影响,土壤速效磷含量负向影响牧草和粗蛋白产量、产量优势,正向影响种子产量优势,与混播比例无关联。因此,在冷凉牧区进行燕麦+箭筈豌豆型混播草地建植时,采取同行混播+豆禾比75∶25的混播组合既能提高土壤肥力,还能收获牧草产量和品质较优的草产品。  相似文献   

8.
为从物种多样性和空间结构方面阐明豆禾牧草混播系统高效生产机制,将混播种类(单播、2种牧草混播、4种牧草混播和6种牧草混播)、混播群体空间结构(行距+同行/异行/异行阻隔)作为影响因素,从豆科牧草固氮能力、转氮效率、氮素营养竞争、种间相容性和生产性能分析和比较豆禾牧草在不同混播方式中氮素固定、转移和利用效率对混播系统生态功能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1)混播处理的牧草产量、N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播(P<0.05),生产性能显著提高;但生产性能未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提高,异行混播+30 cm行距的混播群体结构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2)固氮量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转氮量和转氮率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固氮率和贡献率变化不明显;异行混播+30 cm行距的混播群体结构具有较高的转氮量、转氮率和贡献率。3)营养竞争比率随混播种类的增加变化不明显,豆科牧草相对产量和相对产量总和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异行混播+30 cm行距的混播群体结构具有较高的豆科牧草相对产量和相对产量总和,但营养竞争比率较低。4)牧草产量与转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相对产量总和与氮素营养竞争比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混播种类对于豆禾牧草混播系统生产性能的提升作用有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物种组合可能更为关键;通过混播群体空间结构的优化可以使豆禾混播牧草根系氮素固定、转移、利用途径和效率得到提高,为混播系统生产性能的提升提供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从物种多样性和空间结构方面阐明豆禾牧草混播系统高效生产机制,将混播种类(单播、2种牧草混播、4种牧草混播和6种牧草混播)、混播群体空间结构(行距+同行/异行/异行阻隔)作为影响因素,从豆科牧草固氮能力、转氮效率、氮素营养竞争、种间相容性和生产性能分析和比较豆禾牧草在不同混播方式中氮素固定、转移和利用效率对混播系统生态功能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1)混播处理的牧草产量、N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播(P0.05),生产性能显著提高;但生产性能未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提高,异行混播+30cm行距的混播群体结构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2)固氮量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转氮量和转氮率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固氮率和贡献率变化不明显;异行混播+30cm行距的混播群体结构具有较高的转氮量、转氮率和贡献率。3)营养竞争比率随混播种类的增加变化不明显,豆科牧草相对产量和相对产量总和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异行混播+30cm行距的混播群体结构具有较高的豆科牧草相对产量和相对产量总和,但营养竞争比率较低。4)牧草产量与转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相对产量总和与氮素营养竞争比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混播种类对于豆禾牧草混播系统生产性能的提升作用有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物种组合可能更为关键;通过混播群体空间结构的优化可以使豆禾混播牧草根系氮素固定、转移、利用途径和效率得到提高,为混播系统生产性能的提升提供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毛苕子和燕麦在青海省种植广泛,是重要的饲草饲料资源。二者单一种植时,产草量和品质都较低,混播则可以明显地提高产草量和饲草品质,但毛苕子和燕麦混播的适宜混播比尚无定论,笔者就此进行了试验,以期确定较适宜的混播比例,为草业生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区草坪建植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西安地区建植草坪选择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播种量为25g/m2,草地早熟禾播种量为10g/m2,混播后进行常规管理,成坪后,不仅提高了视觉美感和观赏价值,亦增加了城市环境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湖南地区常绿草坪混播组合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立地条件和生物学特性,选择暖季型草坪草狗牙根和冷季型草坪草草地早熟禾的不同品种按照不同比例混播成24种草坪进行试验,并对不同混播组合进行了适应性和成坪品质的观察测定,成坪后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评定草坪质量。结果表明,24种不同混播草坪质量有所差异,初步确定在湖南地区用金字塔狗牙根3 g/m2+自由2号早熟禾10 g/m2的混播草坪全年综合质量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3.
草毡寒冻雏形土有机质补给、分解及大气CO2通量交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调查草毡寒冻雏形土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该区域作用层与大气CO2通量。结果表明:地下90%生物量集中于0~10cm的表土层,年总净初级生产量约935.0g/m2;土壤有机质含量在6.401~7.060%之间;净CO2通量呈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 化规律;5月中 旬到9月底为CO2的净吸收(780gCO2/m2),其中以7月最高,净吸收量明显高于非生长季的,10月到翌年5月初CO2的净排放量(383gCO2/m2);全年固定碳高达397g/m2。  相似文献   

14.
甘肃天祝金强河地区高山线叶嵩草草地的地上植物量在6~11月呈单峰曲线变化,最大植物量出现在8月21日,为373.02克/米~2干物质,或336.67克/米~2有机物质(去灰分物质);净第一性生产力为340.09克/米~2年干物质,或307.97克/米~2·年有机物质。地下植物量6~10月平均为5162.66克/米~2干物质,呈U形曲线变化;净第一性生产力为780.36克/米~2年干物质,或671.15克/米~2·年有机物质,其中活根为570.91克/米~2·年干物质,或489.27克/米~2年有机物质。地上部分最大绝对生长率出现在7月20日至8月21日,平均为5.16克/米。·天干物质,之后变为负值。地下部分绝对生长率在8月21日以前为负值.最大负值出现在7月20日至8月21日,表明地上部分的最大生长对地下部分营养物质的供给有强烈的依赖性。最大相对生长率出现在5月1日至6月20日,为0.0965克/克·天干物质。表明地上部分的生长效率以生长初期最高。  相似文献   

15.
大豆播种密度对籽实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早熟18大豆品种不同播种密度对籽实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与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籽实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依次为-0.963 8,-0.970 6和-0.966 3,与茎数/m2、荚数/m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依次为0.985 3和0.971 7.茎数/m2与荚数/m2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3 7,P<0.01),荚数/m2与单株籽重、单株荚数和单荚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依次为-0.967 6,-0.963 5和-0.946 2.播种密度(以株距表示)与茎数/m2补偿效应呈显著直线回归关系(P<0.05),与荚数/m2,籽实重/m2补偿效应均呈极显著三次抛物线回归关系(P<0.01).单位面积籽实重随株距增加而变化的回归方程为: W=404.270 0-0.301 7 h 4.706 1 h2-1.965 1 h3(r=0.850 3,P<0.05),以10株/m2(h=20 cm)的籽实产量最高,达427.3 g/m2,高于、低于此播种密度,单位面积籽实产量均下降.  相似文献   

16.
对0.13%百瓒防蛀气雾剂及其主要有效成分辛硫磷进行了毒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吸入毒性(LC50):雌、雄小鼠均大于2150mg/m3;急性经口毒性(LD50):小鼠为9 210mg/kg;皮肤刺激实验:无刺激作用;皮肤变态反应:致敏率为“0”;眼刺激试验:无刺激性;辛硫磷原药(85%)对大鼠28d亚急性吸入毒性:对雄、雌性大鼠无作用浓度(NOAEL)均为10mg/m3。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西宁地区白马牙玉米不同播种量对植株密度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在播种量为4.5,9.0,13.5,18.0g/m~2,行距为60cm下点播,乳熟期收割时植株密度分别为8.3,14.1,29.8,38.9株/m~2,差异极显著,鲜重分别为7.0,10.1,14.2,13.9kg/m~2,以播种量13.5g/m~2的鲜重产量最高,与4.5,9.0g/m~2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高寒牧区燕麦人工草地的营养物质产量及其光能转化率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杨发林  胡自治 《草地学报》1991,1(1):106-111
本文探讨了高寒牧区燕麦人工草地的营养物质产量动态、热值动态及其光能转化率。试验结果表明,燕麦草地地上部分的净营养物质产量为粗蛋白质89.63克/m2,粗脂肪30.33克/m2,无氮浸出物603.43克/m2,粗纤维331.80克/m2,粗灰分75.26克/m2,钙2.05克/m2 及磷1.35克/m2。以能量表示的燕麦草地全草层的净初级生产力为27229KJ/m2·年,为太阳总辐射的0.654%,其中地上部分为0.548%,地下部分占0.106%;对可见光生理辐射的转化率全草层为1.308%,地上部分为1.098%,地下部分为0.213%;对生长季生理有效辐射转化率全草层为2.083%,地上部分为2.351%,地下部分为0.456%。同时,作者探讨了燕麦草地的适宜刈割期。  相似文献   

19.
江河源区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多样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对江河源区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多样性及其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因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差异,群落演替从5龄到6龄,各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增加,生物生产量降低,群落相似性系数增大.5龄老芒麦 早熟禾混播人工草地(LP5)群落的地上生物量最高(379.6 g/m2),老芒麦单播(ES5)居中(323.4 g/m2),对照组(CKF5和CK5)最低(124.3和118.6 g/m2).6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依次为原生植被 封育(VP6,310.1 g/m2)>老芒麦 早熟禾混播(LP6,216.3 g/m2)>老芒麦单播(ES6,190.8 g/m2)>对照(CK6,88.7 g/m2).群落间相似性系数的变化说明,单播(ES)与混播(LP)人工草地群落有趋同演化的趋势.人工草地群落随着结构的复杂化,与对照群落间的相似性提高,说明群落处于退化演替阶段,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大,群落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20.
红豆草地下部植物量和光能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