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不同药剂对水稻大螟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种药剂对上海地区单季晚稻上的大螟进行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用量为30 ml/667 m2)、20%氯虫苯甲酰胺SC(用量为10 ml/667 m2)、甜菜.苏云菌(高端)WP(用量为30 g/667 m2)等3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对二代大螟的防效为80.84%~100.00%、保苗效果为76.12%~96.69%,对三代大螟的防效为84.43%~94.26%、保穗率为79.14%~88.74%。  相似文献   

2.
水稻穗期大螟药剂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水稻穗期大螟的危害,笔者针对性地开展了不同药剂、喷液量和用药时间等田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稻丰散、阿维·二嗪磷、阿维·三唑磷、阿维·杀螟松、乐果·三唑磷和唑磷·敌百虫等对大螟均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可作为水稻穗期大螟的防治药剂。其中,氯虫苯甲酰胺和稻丰散不仅在大螟卵孵期使用效果好,而且对低龄幼虫的杀灭效果也较明显。在常规喷雾施药时,每hm2的喷液量以1 000 kg较为适宜。大螟偏重发生时,宜在卵孵始盛与高峰期连续用药2次,必要时,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或田间危害始见期,再复查补充用药1次。  相似文献   

3.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穗期害虫研究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对防治玉米穗期害虫效果较好,雌穗防效分别为83.8%、88.2%、77.9%,植株防效为84.1%、88.4%、78.3%;产量分别比清水对照增产15.0%、17.0%和13.7%,比药剂对照48%氯吡硫磷乳油增产4.9%、3.1%和1.9%。  相似文献   

4.
康宽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康宽(氯虫苯甲酰胺200 g/L)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康宽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好,对一代二化螟的防效达到98.3%,对二代二化螟的防效达到100%。且药效期长,对水稻安全,建议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和二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水稻二化螟防效高、持效期长,对水稻安全。对一代二化螟药后25 d枯心防治效果达到92.39%~98.91%,枯心率控制在0.05%~0.35%;对二代二化螟药后30 d白穗防治效果达到96.32%~100%,白穗率控制在0~0.21%。  相似文献   

6.
杨石有  张蕊  吕宝乾 《玉米科学》2021,29(6):151-156
以扩展直径、最大持留量、室内毒力、田间防效为评价指标,测定添加0.05%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对氯虫苯甲酰胺药剂物理性状、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的影响,评价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后,药剂扩展直径由1.45~1.82 mm增大至2.10~3.15 mm,增减率45.31%~73.15%;药剂浓度越高,增减率越高,药剂在苗期嫩叶、小喇叭口期及大喇叭口期叶片上的持留量均明显提高。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草地贪夜蛾室内毒力增减率6.34%~21.12%,低龄幼虫的增减率明显大于高龄幼虫,田间防效增减率2.67%~9.56%,添加有机硅助剂明显提高了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速效性。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通过增加药剂扩展直径,提高药液持留量,增加了氯虫苯甲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螟田间种群对不同杀虫剂敏感性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螟危害不断加重,成为不少地区水稻螟害的优势虫种,急需筛选药剂进行针对性防治。本研究连续2年用新建的饲料涂药法测定了10种常用杀虫剂对江苏南京和浙江温岭地区大螟的毒力状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除杀虫单和三唑磷外,大螟对多数杀虫剂没有产生明显的抗药性,地区和年度之间敏感性变化不大。不同药剂对大螟的毒力顺序为:甲维盐〉〉阿维菌素〉〉稻丰散≈氯虫苯甲酰胺〉〉氟铃脲≈虫酰肼〉茚虫威〉醚菊酯〉杀螟硫磷≈丙溴磷〉三唑磷≈丁烯氟虫腈≈毒死蜱〉〉杀虫单。讨论认为,近些年大量使用阿维菌素和毒死蜱防治水稻螟虫和飞虱,不利于对大螟的兼治;可以充分发挥稻丰散和丙溴磷等低毒廉价有机磷杀虫剂的作用来针对性防治大螟。  相似文献   

8.
利用人工饲料药膜法和盆栽试验,分别比较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双、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及绿僵菌对水稻二化螟初孵、4龄幼虫的毒力和防效,以期为筛选有效控制二化螟的高效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二化螟幼虫的毒力均随龄期增大而降低,其中球孢白僵菌对不同龄期幼虫均保持相对较高的毒力,LC50为4.06~16.99 mg/L,其次为氯虫苯甲酰胺,LC50为77.17~166.19 mg/L;而苏云金杆菌和杀虫双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水平差异很大,其对初孵幼虫的LC50分别为156.25、333.56 mg/L,但对4龄幼虫的LC50依次升至46 204.78、31 883.12 mg/L。盆栽试验结果与室内毒力结果基本一致,即5种杀虫剂对二化螟幼虫的防效随龄期增加而下降,其中球孢白僵菌对不同龄期幼虫的防效最高,为70.3%~97.1%,其次为氯虫苯甲酰胺,防效为48.6%~88.6%;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和杀虫双对初孵幼虫的防效为65.7%~82.9%,但对4龄幼虫的防效显著降低,仅2.7%~2...  相似文献   

9.
【目的】香根草能有效诱集水稻螟虫产卵,且孵化的幼虫取食香根草一定时间后死亡,可用于水稻螟虫的田间防控。但田间防治往往是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为了研究取食香根草后的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度,【方法】利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氟虫胺、氰氟虫腙、阿维菌素、毒死蜱8种常用杀虫剂对水稻大螟和二化螟的毒力作用,以及取食香根草后螟虫对这些药剂的敏感度变化。【结果】8种杀虫剂(氰氟虫腙,甲氨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茚虫威,毒死蜱)对大螟的LC50依次为1.04,1.40,2.67,3.48,7.59,13.03,16.57,23.28 mg/L;对二化螟的LC50依次为1.94,2.07,4.20,8.93,9.72,17.63,9.51,64.68mg/L。与取食水稻的螟虫比较,香根草饲喂3d后,大螟幼虫对8种药剂的敏感性均有所提高,致死率提高13.3~22.2个百分点,其中,对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氟虫胺、氰氟虫腙、毒死蜱的敏感度显著提高;而香根草饲喂后的二化螟幼虫对所有测定药剂敏感度均显著提高,致死率提高26.7~33.3个百分点。二化螟幼虫对所有测定药剂敏感度升高更为明显。【结论】初步明确了水稻螟虫取食香根草后对杀虫剂的敏感度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防控甘蔗大螟和绵蚜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组合及精准高效施药技术,选用70%导向增效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6%杀单·苏云菌可湿性粉剂不同配方组合在两个试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导向增效噻虫嗪ZF 450 g/hm2+46%杀单·苏云菌WP 2 250 g/hm2对甘蔗大螟和绵蚜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大螟和绵蚜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组合,可在1—5月结合新植蔗种植或宿根蔗管理,将70%导向增效噻虫嗪ZF 450 g/hm2与公顷施肥量混合均匀后,均匀撒施于蔗沟、蔗蔸及时覆土,于3—5月第1、2代大螟卵孵化盛期,将46%杀单·苏云菌WP 2 250 g/hm2兑水675 kg,采用电动背负式喷雾器人工叶面喷施,对大螟枯心苗的防效可达89.8%以上,对甘蔗绵蚜的防效可达100%;两试点该组合甘蔗实测产量和糖分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29 310、35 310 kg/hm2(增产35.6%、41.3%)和5.9个百分点;比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药剂处理节省6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