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后瘫痪是高产奶牛的一种多发性疾病,近年来笔者在临床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均比常规疗法取得的效果好.治疗18例,治愈18例,治愈率100%.  相似文献   

2.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以昏睡和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常发生于产后 3d内 ,少数发生于分娩过程中或产前。以 3~ 6胎 ( 5~ 9岁 )的高产奶牛最易发生。如治疗不及时 ,多数会因虚脱、瘤胃臌气或吸入性肺炎造成窒息而死亡。本病在奶牛较集中的吴忠市利通区比较多见。根据笔者近 6年来 89例的治疗资料统计 ,产后瘫痪病例占临床病例的8 3%。笔者近年来先后采用以单纯补钙为主的补钙疗法 (以下简称补钙疗法 )和先行乳房送风后以补钙、磷、镁、钾为主的综合疗法(以下简称综合疗法 )治疗该病 ,综合疗法获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3.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或乳热症 ,是奶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该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 ,给奶牛生产造成较大威胁。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综合措施防治高产奶牛生产瘫痪 ,收到较好效果。1 发病规律及原因据统计 ,在我们治疗的 358例奶牛生产瘫痪中 ,以 5~ 8岁、3~ 6胎营养状况良好的高产奶牛发病率最高 ,占发病率的 62 % ,并大多在产后 1~ 3日内发病。引起生产瘫痪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1 由于母牛产后泌乳 ,大量钙质进入初乳 ,超过了能从胃肠道吸收和能由骨骼中动用的钙数量 ,致使血液中钙…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乳房水肿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经临床观察和治疗发现,乳房水肿要以热敷、按摩乳房为主,增加运动、利尿、促进吸收和制止渗出为辅进行治疗。笔者应用此方法治疗奶牛产后乳房水肿18例,全部治愈。发病原因:本病多因奶牛长期舍饲,缺乏运动,乳房血液循环不畅,或饲料单一,精料饲喂不合理所致。多发于产后2~4日的初产牛或高产奶牛。临床症状:乳房水肿不消,整个乳房触摸较硬,指压留有痕迹,但无痛感,体温正常,饮食无明显变化,影响正常产乳量。治疗方法:①50%葡萄糖250毫升1瓶、10%葡萄糖500毫升2瓶、10%氯化钙20毫升10支、硫酸镁80~100毫升、…  相似文献   

5.
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真胃变位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本文从发病特点及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真胃变位多发生于2~3胎次年轻高产奶牛,且多在产后30d内发生;手术疗法治愈率高于保守疗法;不同术部进行手术只是难易度的差别,对治愈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高产奶牛酮病主要发生于泌乳期最初30天内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其所产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并随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该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用清酮解毒汤治疗高产奶牛酮病18例,治愈13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4.4%,18例病牛均为3—7岁、2—5胎的黑白花奶牛。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产后瘫痪症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常见病,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淘汰,给养牛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病高产奶牛及体质较差的奶牛多发,多在产后1~6d发病,最急者产后1~3h时即可卧地不起而发病。发病年龄一般在3~8岁,高产奶牛、体质不良、年龄越大的奶牛发病率越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晚冬早春两季多见。该病发病较急,多呈慢性经过。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产后瘫痪症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常见病,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淘汰,给养牛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病高产奶牛及体质较差的奶牛多发,多在产后1~6d发病,最急者产后1~3h时即可卧地不起而发病。发病年龄一般在3~8岁,高产奶牛、体质不良、年龄越大的奶牛发病率越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晚冬早春两季多见。该病发病较急,多呈慢性经过。  相似文献   

9.
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兽医临床难治的疾病之一。本病好发于高产或分娩胎次较多的青壮年奶牛,急症者产后1~3小时,慢者2~6天出现临床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急,恢复慢,给奶牛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一般的西药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通过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依据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特点,采取中西医结合并辅以乳房送风的治疗方法,治疗奶牛产后瘫痪24余例,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发热是指奶牛在分娩后1~2周内出现的以发热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继发其它疾病,给奶牛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产后血虚发热型病例18例,产后血淤发热型病例10例,均成功治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多发生于3~6胎次的高产奶牛,一般在产后3天内发病。2010年我地某牧场共分娩牛453头,发生产后瘫痪38头(发病率8.4%),其中1头因治疗无效死亡,2头因治疗无效被淘汰。现将该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综合治疗奶牛产前产后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产后瘫痪症,属于家畜产科疾病的范畴,目前在我区奶牛养殖场时有发生,也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常见病,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淘汰,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笔者自2000年以来在兽医临床上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节省开支,安全可靠,无副作用。治疗50例产前产后瘫痪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据临床资料记载,产后瘫痪多于产前瘫痪,特别是高产和体质较差的奶牛多发,多在产后1~6天发病,最急者产后1~3小时即可卧地不起而发病;产前瘫痪多在产前7~26天左右发病较高,有特殊病例在怀孕4~5个月而发病。究其原因是由于母畜…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后瘫痪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常称高产奶牛产后瘫痪。人们常说“高产牛难养”就是因为高产奶牛易发生产后瘫痪。奶牛产后瘫痪是以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瘫痪和昏迷为特征。一般认为主要与血钙过低有密切关系。1 发病与胎次、日产量及季节的关系多是以在第3胎以后、日产量在25kg以上,舍饲、无运动场、晒不到太阳的奶牛多发,而且新增的饲养户或不注意补充钙质的饲养户所养的奶牛多发。在发病季节上以3~10月份青草茂盛的时节多发(草料足奶量高),冬天常喂干草,产奶量相对下降,较少发病。2 症状2.1 典型病例急性发作常出现在产后12~24h…  相似文献   

14.
近六年来,笔者治疗临床型奶牛乳房炎65例,收效较满意。临床资料 65例中,初产7例,经产58例。临产前发病3例,均系高产奶牛;产后1~4个月内发病47例;停乳过程中发病2例,均系高产乳牛。发病诱因是挤乳不干净、不及时,挤乳手法不好或突然更换挤奶员的有46例;乳房或乳头破损的2例;气候突变、感冒的1例;产后恶露淋漓不尽、子宫炎的2例;有严重肠炎的1例。诱因查不清的13例。 1983年9月曾与福建农学院畜牧兽医系黄玉树老师同往我县店下区牛乳厂,用触诊、问诊方法诊疗、调查乳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产后瘫痪症,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常见病,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淘汰,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高产体质较差的奶牛多发,多在产后1~6天发病,最急者产后1~3小时即可卧地不起而发病。  相似文献   

16.
奶牛生产瘫痪又叫产后瘫痪、产后麻痹、乳热症,中兽医称为"胎风",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以舌、咽、肠道麻痹,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体温下降及低血钙为特征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多见于3~5胎的高产奶牛,通常在产后3 d内发生。笔者在30年的临床工作中,共接治了121例奶牛生产瘫痪病例,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诊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尿潴留可发生于正常分娩后 ,但以滞产及难产助产术后最为多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 ,曾遇到 2 3例高产奶牛发生产后尿潴留。经采用针灸及西药治疗后 ,治愈 2 2例 ,1例因发生重瓣胃阻塞医治无效死亡。1 治疗1 .1 用温开水冲洗阴道 ,使奶牛听流水声以诱发排尿 ;热敷下腹部及乳房。1 .2 火针后丹田 ,进针 1 .5~ 2 .5 cm或圆利针进针3~ 5 cm;命门 ,圆利针或火针进针 1 .5~ 2 .5 cm;安肾 ,圆利针或火针直刺 1 .5~ 2 .5 cm。以上三穴留针时间一般以 2 0~ 40 min为宜 ,隔日 1次 ,4次为宜 ;滴明 ,大宽针沿血管急刺 1~ 1 .5 cm,放血可…  相似文献   

18.
奶牛出血性乳房炎是高产奶牛产后的常发病 ,挤出的鲜乳中含有血液 ,影响鲜奶品质 ,如果治疗不及时 ,极易引起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1 病因主要发生于高产奶牛围产期。由于奶牛乳房水肿严重 ,造成产后乳房毛细血管充血或血管破裂 ,血细胞或血红蛋白进入乳汁中造成血乳。2 临床症状病症多发生于母牛产后 1~ 3天 ,挤奶时奶汁呈淡红色或粉红色 ,一般无血凝块 ,严重者有少量凝血现象 ;根据病情不同 ,出血乳区也不一定相同 ,有的出现于两后侧乳区 ,也可能出现于同一侧乳区 ;乳房皮肤红肿、充血 ,但一般无炎症变化。3 治疗一般产后牛乳房出现轻…  相似文献   

19.
1998~2003年,外诊共治疗了生产瘫痪的奶牛14例,其中采用单纯糖钙疗法11例,采用地塞米松-糖钙疗法3例。1疗效观察将14头不同年龄,不同胎次,产后瘫痪的奶牛(见表1),按诊疗先后分成两组进行对比治疗,即地塞米松-糖钙治疗组和单纯糖钙治疗组。处方1:10%葡萄糖酸钙600 mL,10%安那加3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 ,已成为广大农户致富的有效途径。但奶牛产后瘫痪 ,尤其是高产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的明显增高 ,严重影响着奶牛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十几年的临床实践 ,就该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介绍如下。1 发病原因奶牛产后瘫痪 ,是奶牛产后 1~ 3d ,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多发生于5~ 9岁高产奶牛。病牛大多是由于甲状旁腺机能衰竭 ,引起血钙调节机能失调。在高钙饲养条件下 ,甲状旁腺机能降低 ,分娩后骤然泌乳 ,随着大量钙的流失使血钙低下 ,而不能引起甲状旁腺素的充分分泌 ,使骨钙动员迟缓 ,肠道对钙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