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取品种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春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为天津市春玉米品种选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京农科728”较其他4个参试品种以及“郑单958”(CK)生育期更短,植株农艺性状、穗部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构成因素比其他4个参试品种更具显著优势,干物质积累总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参试品种,但低于“郑单958”(CK);在参试品种中,“京农科728”产量最高。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海河平原春玉米易获得高产的最佳品种为“京农科728”,产量接近12 000 kg·hm-2。  相似文献   

2.
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苏豆4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豆4号”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大豆研究室育成。1984年配制杂交组合“中豆24”ד苏系5号”,1988年采用综合选择法选择优良单株,1989年对决选的单株进行株行种植,其中1个株行表现优良,被定名为“88-m21”,1990~1991年种植鉴定圃,1992~1994年参加多点试验,1995~1997年参加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2 459.7 kg/hm2,列参试品种第二位;1998年参加淮南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616 kg/hm2,列参试品种第一位;1999年3月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3.
豌豆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宁南山区固原县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布置试验,对影响豌豆产量和品质的密度、农家肥、氮肥、磷肥、钼肥5项因素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研究,建立了豌豆产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经济纯收入4项目标性状对参试因素的反应模型,利用模型分析了参试因素对目标性状形成的单独效应和交互效应,确立了高产优质高效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并对影响豌豆生产的共性措施作了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祁有成 《甘肃农业》2006,(1):210-211
应用“西甜瓜用年生产模式研究”成果,对雪美、骄子四号两品种进行,日光温室“深冬茬”、“冬春茬”、“秋冬茬”及塑料大棚“早春茬”、“秋延后”栽培效益研究。通过对参试品种各茬口品种熟性、植株抗性、果实形态、果品质量、产量效益5个方面的12项指标分析评价,结合模糊概率、显著性测验等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参试品种的优劣,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石灰性土壤上耐低铁的大豆品种,在吉林省洮南市石灰性缺铁土壤上,通过V3和R2期叶绿素含量和单株生物产量的测定,对126个大豆品种耐低铁性进行了鉴定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大豆品种叶绿素含量和单株生物产量差异显著。聚类分析将126个品种分成5个级别,1级品种18个,占参试品种14.3%,对土壤缺铁抗性表现最强,整个生育期叶绿素含量、单株平均生物产量均较高;2级品种33个,占参试品种26.2%,对土壤缺铁抗性表现较高,单株平均生物产量积累低于1级品种;3级品种30个,占参试品种23.8%,对土壤缺铁抗性表现中等,品种叶片前期黄化,后期均会恢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期干物质积累;4级品种27个,占参试品种21.4%,对土壤缺铁抗性表现较敏感,品种叶片整个生育期均黄化,干物质积累受到极显著影响;5级品种18个,占参试品种14.3%,对土壤缺铁抗性表现敏感,前期叶片黄化严重,后期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6.
适期播种是小麦增产的必要因素,为探究晚播对不同小麦品种生育期、茎蘖动态、抗逆性表现、穗部性状及产量等因素的影响,选用“扬麦16号”“扬麦23”“宁麦19”“镇麦12号”作为参试品种,在12月1日、12月10日两个播期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晚播情况下,4个参试小麦品种的生育进程差异不大;但播期延迟后,千粒重指标上,“扬麦23”受影响较小,其他3个品种下降明显;从产量表现来看,“扬麦23”产量差异不明显,“宁麦19”“扬麦16号”“镇麦12号”受晚播影响产量显著下降,但“扬麦16号”在晚播情况下实收产量仍尚可,总体而言,“扬麦23”“扬麦16号”耐迟播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应用DTOPSIS法对2010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南片A组)约16个参试品种的11个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与各品种的实际表现十分一致,比单纯用产量对参试品种进行评估更具有科学性。该方法具有计算简便、结论明确等优点,可作为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山西大豆区域试验中参试品种的高产稳定性及适应性,2019-2020年在山西高平、介休、汾阳、文水、清徐、长治6个试点种植中部复播区的7个大豆品种,收获后测产。采用联合方差分析和GGE双标图模型对产量性状适应性、高产性、稳定性及试点鉴别力和代表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在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基因型、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环境对大豆产量的影响逐渐增强。GGE双标图分析表明:高平、介休、文水和长治4个试点适应性最强的品种是品豆25;汾阳适应性最强的品种是汾豆98;清徐适应性最强的品种是同豆8181,因此要根据品种的特性选择适宜的种植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域优势与品种生产潜力。同豆8181既高产又稳产,同时更有区域适应性优势,适宜在山西省中部复播区种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品种。试点间相关性结果显示:高平、介休、文水、长治之间存在着密切正相关关系,说明在试点的选择存在着重复设置问题。试点鉴别力和代表性结果显示,介休试点对7个大豆品种最具鉴别力和代表性,是较为理想的环境。GGE双标图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大豆多点多年品种试验结果和品种的代表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啤酒大麦垄畦沟灌节水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对啤酒大麦在“垄畦沟灌“种植条件下的次灌溉量、灌溉次数、品种、播种量4个可控因子对产量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4个因子对产量影响作用次序为灌溉次数、次灌溉量、播种量、品种.确定了高产最优因素位级为:次灌溉量1200m3/hm2,生育期灌4次水,选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8812)或分蘖力弱的大穗型品种(中品B98-7),播种量150 kg/hm2.并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参试4因子对产量影响的、可用于预报的回归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单产≥6000kg/hm2各不同产量段优化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可以提供生产示范印证.  相似文献   

10.
高蛋白大豆产量、蛋白产量与品种及栽培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大豆品种、不同施肥量、不同播期对大豆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大豆蛋白质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品种,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播期;蛋白质产量最高的品种是郑92116,大豆产量最高的品种是郑9007;在高肥力土地的情况下,施肥对大豆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不大;蛋白质产量最高的配置为品种郑92116、施肥量为750kg/hm2、播期为6月5日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对豆粕有机质发酵液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为香蕉枯萎病提供稳定、有效的生物学防治方法。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因素对豆粕有机质发酵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发现,豆粕有机质最佳发酵工艺为豆粕有机质混悬液稀释5倍,红糖浓度为2.0 g/100 m L发酵15 d。为豆粕发酵液进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孟丽 《农业展望》2014,(6):14-18
首先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指出生产连续滑坡、产需缺口不断扩大、进口快速增长、价格总体上涨是市场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在判断未来各影响因素变化的基础上对未来10年中国大豆生产、消费、贸易和价格进行了展望,预计中国大豆种植面积降幅有所减小,产量略有恢复,消费继续增长,但增幅明显低于前10年。最后指出未来中国大豆供需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高油抗线虫专用大豆品种舍丰5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及播种密度对大豆油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丰52的产量随施肥水平提高和密度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施肥水平(F=49.118* *)的影响作用大于密度(F=9.119* *);施肥和密度对油...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大豆种质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分析江苏省大豆种质资源的现状,探讨了影响该省大豆种质资源变动的因素,提出了保护该省大豆种质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e soybean cultivar Yudou25 was sown at 5 locations of Henan Province on 13 different dates in 2001 and 2002. The data of isoflavone contents for the 109 samples of soybean seed and 33 eco-physiological factors including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oil nutrition and altitudes were received and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tep-wise regression was used to screen the correlated factors, which significantly effected isoflavone cont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9 eco-physiological factor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isoflavones. Low mean temperature, high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at seed filling and maturity, more sunlight hours and low mean temperature at emergence were favorable to isoflavone accumulation. The rainfall at emergence showed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isoflavone content and its optimum value was 75 mm for isoflavone formation. Low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at branching, high organic matter and low sulfur content in soil were suit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isoflavones. The isoflavone contents would not be affected by other eco-physiological factors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分析了中国大豆进口不断增长的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对进口增速的贡献率.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大豆进口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的因素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CMS模型定量地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大豆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进而有的放矢的针对影响增长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关注 以改善大豆贸易现状.  相似文献   

17.
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与生态因子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5个试点,以豫豆25号为材料分13期播种,将109个大豆样本的异黄酮含量与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等33个生态因子进行了逐步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个生态因子与大豆异黄酮含量密切相关。并明确了在夏大豆鼓粒成熟期较低的均温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异黄酮的积累;在出苗期较多的日照和较低的均温有利于异黄酮的形成;出苗期降水与异黄酮含量呈二次抛物线曲线关系,75mm是最佳值;分枝期较小的昼夜温差利于异黄酮的形成;土壤中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较低的硫含量也有利于异黄酮含量的提高。在本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较好的谷子大豆间作模式,选用品种‘农大8号’和‘晋豆25号’作为谷子和大豆的试验材料,在不施氮肥的基础上,设置谷子和大豆间作比例为6:0(T1)、2:4(T2)、3:3(T3)、4:2(T4)、0:6(T5)共5个处理,检测不同间作比例对谷子和大豆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模式对比,间作各处理条件下,大豆的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而谷子的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升高趋势,其中T2处理显著提高;间作条件下谷子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提高,T2处理综合表现最好,而大豆的光合指标则显著下降;间作处理下谷子的胞间CO2浓度下降,大豆则有一定上涨;在间作模式下谷子的产量升高2%~9%,T2处理产量最高,大豆产量下降29%~33%。T2、T3、T4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表明间作处理具有间作优势,其中T2处理表现最好,结果对谷子大豆间作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脂大豆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生,熟全脂大豆对肉仔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将280只1日龄艾维茵(Avian)肉鸡雏随机分成7组,每组4个重复小群,每个重复小群10只鸡雏,饲喂含15%熟大豆,15%生大豆的试验日粮和对照(豆粕+豆油)日粮。结果表明:饲喂生大豆饲粮肉仔鸡日增重比饲喂对照和熟大豆饲粮肉仔鸡日增重分别降低了6.59%,10.73%,其饲料效率降低了10.52%.6.48%。  相似文献   

20.
大豆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水浸提法设计单因素试验及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大豆多糖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三因素对大豆多糖提取量影响温度的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最佳工艺为:液料比80∶1,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90℃时提取2次;采用乙醇沉淀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对其最佳分离工艺进行研究,发现:三因素三水平对大豆多糖分离度影响力的顺序为乙醇浓度〉乙醇加入量〉沉淀时间,分离的最佳乙醇浓度为80%,加入量4倍体积,沉淀时间3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