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棉花抗黄萎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与海岛棉抗黄萎病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BNL3255-208,对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品种‘ Pima90-53’与陆地棉(G.hirsutum L.)品种‘中棉所8号’的杂交组合后代进行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性鉴定结果表明:50个F2植株中,初步筛选到带有抗黄萎病基因分子标记的... 相似文献
2.
棉花黄萎病抗性基因SSR标记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以高抗黄萎病的海岛棉品种" 15-3493"和高感黄萎病的陆地棉品种"石河子875"的175个F2代单株作为标记群体,采用BSA法筛选多态性引物,构建了1个包括3个SSR引物在内的连锁群。通过Mapmaker软件将与黄萎病抗性有关的1个位点定位在该连锁群,该位点与SSR标记BNL3556相距13.1cM,可解释表型变异方差的50.1%,为主效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3.
RAPD鉴定棉花抗(耐)黄萎病品种(系)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已知系谱信息,对国内外不同来源的25个抗(感)黄萎病的棉化品种(系)进行特征及特性分析。从被测试的40个引物中选取对25个棉花品种(系)D 增表现多态性的26个随机引物,构建25个棉花品种(系)DNA指纹图谱,并进一步分析了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的25个棉花品种(系)可划分为4个类群,这与其系谱来源基本吻合。第I类为国外引入的抗黄萎病品种,第Ⅱ类为陕种“太仓121 相似文献
4.
棉花黄萎病抗性影响因子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病性影响因子连锁的分子标记与抗黄萎病性状的一致性,筛选抗黄萎病基因,发掘其与棉花抗黄萎病性状的关系,进一步阐明棉花抗黄萎病遗传机制.[方法]研究使用37对抗黄萎病性影响因子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来探明抗病性基因在不同抗、感病棉花品种中的分布,以及与抗黄萎病性状的一致性.[结果]发现VM13、VM23、VM25、BNL0946、BNL1414、BNL1721、em6me2和em1me5这8对引物扩增出不同条带,分别来源于抗病相关蛋白的基因、基因组序列、mRNA序列、SSR和SRAP引物;其中,引物VM13、BNL1414、em6me2扩增条带与抗病品种一致率高于0.857,与感病品种一致率低于0.25.新疆自育品种较多出现的扩增条带,与新疆自育品种一致率介于0.364~0.727,平均值为0.515;与其它地区所育品种的一致率介于0.111 ~0.666,平均值为0.419.[结论]引物VM13、BNL1414、em6me2的扩增条带可以作为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标记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棉花黄萎病菌为最重要的作物土传病原菌之一.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对该菌作了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棉花黄萎病病原菌的分类、致病性、致病机制,抗病机制、抗性遗传,鉴定方法,抗病育种,抗病分子标记定位及展望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棉花黄萎病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棉花黄萎病研究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朱有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3(1):158-159
大丽轮枝菌引起数十种作物枯萎病害,是最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之一.近年来,我国由该病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日趋严重,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海岛棉抗黄萎病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及QTL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抗黄萎病海岛棉品种新海15号和高感陆地棉品种新彩棉1号为材料,通过对其F2分离群体和F2∶3家系进行QTL研究, 构建了一个包括11个连锁群、标记间平均间距为8.6 cM、全长547 cM的海陆种间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应用WinQTLCartV2.5软件, 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原理对相对病情指数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和基因定位分析,检测到2个跟抗黄萎病性状紧密连锁的QTLs,都位于连锁群1上,并分别解释F2∶3群体的表型变异为46.74;和48.69;,初步认为海岛棉新海15号抗黄萎病性状由两个主效QTLs共同控制.研究所获得的这两个QTLs是主效的,且与抗黄萎病性状紧密连锁,为抗黄萎病育种奠定基础,对加速棉花育种进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棉花黄萎病菌营养体亲和群的RAPD图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引物对 10 3个Verticilliumdahliae菌株进行RAPD扩增 ,根据RAPD图谱计算出的菌株间遗传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 ,可将棉花黄萎病菌分为 2组 (RPG1,RPG2 )。RPG1包括了所有VCGI菌株 ,RPG2包括VCGⅢ和VCGⅣ等 2个营养体亲和群 ;RPG1内菌株间遗传差异较小 ,遗传变异量为 0 .0 996 ;RPG2内菌株间遗传差异较大 ,遗传变异量是 0 .15 92。对已划分RPG而其营养体亲和群归属未知的 15个菌株进行营养体亲和性测定验证 ,结果表明 ,除 1个菌株 (V4 93)外 ,归在RPG1的菌株都属于VCGI,归入RPG2的菌株均属于VCGⅢ。有 5条RAPD扩增带在VCGI内的出现频率大于 0 .96 ,而其在VCGⅢ的出现频率均小于 0 .1,这 5条带可以看作VCGI的特征条带 ;棉花黄萎病菌的营养体亲和性和特定引物的RAPD分组结果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棉花抗黄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在全世界蔓延的真菌病害。介绍了棉花黄萎病的致病机理、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机理及棉花抗黄萎病转基因育种的研究进展,可为抗棉花黄萎病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论述了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策略,探讨了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和内生真菌在内的棉花黄萎病生防因子及其生防机理,并提出了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棉花抗枯、黄萎病研究进展及其抗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抗枯、黄萎病种质资源材料、棉花新品种(系)、不同熟性品种和品种地区差异、抗虫棉及育种上的抗病鉴定工作研究进展。在抗病鉴定方法上,棉苗期可用人工病圃法、营养钵法、病菌毒素法,棉成株期宜用人工病圃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分析了仅通过叶部病症判断棉花对枯黄萎病的抗性是不全面的原因,并提出了正确的判断方法。判断棉花的整体抗病性时,除考虑叶片抗病性以外,还应同时考虑植株抗病性和蕾铃抗病性。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