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分蘖在水稻生产中的意义和重要性,重点综述了影响水稻分蘖发生的主要栽培措施和环境因素,最后总结了水稻分蘖控制的复杂性,以期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稻大棚旱育苗、钵体育苗,超稀植栽培模式,就是利用水稻分蘖的生物学特性,争取有效分蘖获得高产稳产的一项栽培技术。水稻分蘖的多少,强弱,与品种、秧苗素质,密度、温度、土壤肥力,水肥管理等,有密切关系。要提高水的有效分蘖,必须掌握水稻分蘖的规律,当水稻在长出4片完全叶时,从第一完全叶长出1个一次分蘖,接着第五个完全叶伸出时,从相对侧的第2完全叶长出一次分蘖,这样,随着叶的顺序出生,有规则的长出分蘖,而且一次分蘖长出4叶时,也同样有规则的发生分蘖(2次分蘖),所以水稻分蘖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3.
耐低肥优质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适宜第二积温区种植的7个优质水稻品种,进行不施肥和常规施肥栽培对比试验,总结分析其产量性状表现,筛选出耐低肥的优质水稻品种。结果表明:分蘖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耐低肥性强于分蘖能力较弱的水稻品种,如垦稻12、东农428等多穗型品种是适合耐低肥绿色水稻栽培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适合河北滨海区的腐熟剂以及合理的栽培措施.[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开展了3种腐熟剂、非栽培期水分管理及移栽时期对水稻分蘖及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与其他处理相比,施用低温复合菌系HT20处理提高水稻分蘖效果最显著;非栽培期灌水处理会提高水稻的分蘖;早植对于水稻分蘖有一定的好处但最终影响不大,晚植不利于水稻分蘖;常规移栽更利于水稻生长.[结论]水稻秸秆还田中应用低温复合菌系HT20,并实施非栽培期适当灌水和5月中下旬移栽能够减少秸秆腐解产生的危害,促进水稻分蘖和生长.  相似文献   

5.
水稻强化栽培分蘖成穗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通过对水稻强化栽培的分蘖成穗观察.结果表明,水稻强化栽培的Ⅱ、Ⅲ蘖次分蘖多,主茎5叶位以下的分蘖和穗对产量贡献较大,栽后25 d内的分蘖成穗构成大部分的产量,但总的成穗率不及常规栽培高.因此在生产管理上要充分发挥低节位分蘖和前期分蘖成穗,控制后期分蘖抽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小群体栽培和稀植水稻的试验比较,分析了两种栽培密度的分蘖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小群体栽培水稻由于密度比稀植少一半,虽然分蘖发生始期相同,但小群体栽培二次分蘖发生的早,高位分蘖利用的多,形成了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并重、有效分蘖期长、有效分蘖率高的分蘖利用特点。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水稻适当稀植可提高产量。 水稻是高分蘖作物,其分蘖数量因环境条件而差异很大。高密度栽培时,可能不产生分蘖;如果密度较小,每株水稻有足够的空间,再有相应的水肥条件,一般每株水稻可产生十几甚至几十个分蘖。因此,调控分蘖是水稻高产栽培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分蘖性作物,充分发揮和促进其分蘖能力,爭取更多的有效分蘖数,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現水稻高标准栽培的方向。使水稻充分分蘖的关鍵在于創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根据水稻分蘖的生理特  相似文献   

9.
以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对水稻强化栽培与传统栽培在产量构成和穗粒性状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栽培使水稻的个体生长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表现在成穗率提高,主茎穗和一次分蘖穗在有效穗组成以及对产量贡献率中的比重下降,二次分蘖穗的比重提高,一次、二次分蘖穗在有效穗组成以及对产量贡献率中的比重相当,强化栽培穗大粒多的主要原因在于二次枝梗数大大高于传统栽培。  相似文献   

10.
水稻拔节期的形态生理变化与高产栽培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栽培上要根据拔节期的形态生理变化规律,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包括根据拔节期分蘖即停止的规律,栽培上要由返青分蘖期田间管理调整为拔节抽穗期田间管理;根据拔节后水稻外部形态"三变"来决定肥水促控措施;根据拔节后分蘖向两极分化的规律,移栽后要促进早分蘖,控制临近拔节期分蘖;根据各品种幼穗分化和拔节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晒田终止期等,以指导水稻高产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免耕强化栽培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以免耕抛秧栽培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免耕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免耕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和对照在分蘖高峰期的平均分蘖数分别为36.5和26.7个/株,相差36.7%;在成熟期的有效穗数分别为14.6和11.4个/株,相差28.07%.在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免耕SRI的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高17.43%、13.63%和22.41%,叶片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1.37%、32.44%和9.92%,叶片丙二醛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0.42%、13.62%和9.47%。与免耕抛秧栽培相比,免耕SRI的有效穗数减少了8.93%,穗粒数增加了11.32%。[结论]免耕强化栽培是一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杂交中稻冈优22、D优95为材料,研究了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本田最栽植密度.结果为:秧苗素质优良、单株带蘖10个以上的超多蘖壮秧实行超稀栽培,单株分蘖多而全田茎蘖数及叶面积发展平缓,从而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改善了稻田通透条件,稻株个体生长健壮,光合生产率高,干物质积累快而多,尤其是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速度均明显地优于常规栽培,且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率也高,为大穗高产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能明显地改善稻田穗、粒结构,比常规栽培增产10%以上,而大穗多粒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而且得出:超多蘖壮秧本田的最佳栽植密度为11.25-15.00万穴/公顷,过稀过密均不利于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而增产.且在分蘖力不同的两品种间主要效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松嫩平原盐渍土水稻种植地下水逐年减少的生态问题,节水种植水稻必将成为发展的趋势,灌水洗盐是盐碱地水稻种植的核心技术。为了减少模拟和大田的差异,于2011年在吉林省大安市进行大田试验,通过在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节水处理,并在分蘖前期、分蘖后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以及成熟期的产量测定。结果表明:分蘖期控水处理的理论产值达到最大,极显著高于,显著高于处理1。节水增产高效率期在分蘖期。  相似文献   

14.
水稻超产2号壮苗单本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超产2号品种不同播种量和不同秧龄期试验,明确了播种量100g/m、秧龄期40~45d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不仅秧苗根系发达,带有2个分蘖、百株干重达7.7g和维管束数达14个,而且每m2穗数、每穗颖花数、单株粒重及产量均较高。通过一穴不同苗数插秧对比,明确了单本栽培方法比一穴多本(3苗)栽培大幅度增加了有效分蘖天数,提高分蘖力、分蘖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同时还提高了粒/叶比、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和后期群体光合生产率能力,从而获得11788.5kg/hm2的产量,比多本植增产24.1%以上。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和2009年的早稻和晚稻分蘖盛期、孕穗末期-黄熟期对点播、撒播、强化栽培、插植、抛秧5种栽培方式种植水稻的稻田进行纹枯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纹枯病在不同栽培方式的稻田之间是有差异的,强化栽培稻田纹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抛秧稻田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次之,插植稻田发病情况居中,点播和撒播稻田最低。五种栽培方式稻田在孕穗末期-黄熟期的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高于分蘖盛期。调查研究建议,要做好预防工作,适时用药,合理种植密度,以期达到控制该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水稻免耕抛秧是免耕栽培方式的一种,免耕抛秧技术突破了传统的精耕细作观念,结合免耕和抛秧的特点,减少翻耕整地带来的水土流失,可以保护土壤结构,具省工省力等特点。近年来,通过对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研究,表明水稻采用免耕抛秧技术,虽减少总分蘖数,但无效分蘖时间短,营养损耗少,个体发育健壮,且与群体发育协调,利于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穗大粒多,提高产量;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水、热、气、肥条件,提高土壤的供肥、保肥能力;改善田间生态环境,提高土壤酶活性及水稻根系的各种酶活性,增强根系活力,为水稻生长及高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免耕抛秧稻的肥料管理中,以重施前期肥为主,促花保穗肥为辅;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免耕抛秧稻产量。今后,针对水稻免耕抛秧存在的问题,须加强对其施肥管理、分蘖动态、植株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研究铺膜垫底后水稻株高与分蘖动态的变化规律,可为该项技术的完善以及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2007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学实验农场,以杂交稻(培杂泰丰)和常规稻(桂香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常规水作(CK)、常规旱作、铺膜垫底旱作3个处理条件下水稻株高和分蘖的变化。结果表明:铺膜垫底旱作能缓解常规旱作引起的水稻株高的降低程度,并能提高2个水稻品种的有效分蘖比例。与常规水作处理相比,铺膜垫底旱作对水稻株高及分蘖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油菜茬后直播杂交水稻对其生育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油菜茬后直播杂交水稻的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选用4个杂交稻品种分别进行油菜茬后直播和正常季节育秧移栽,对比两种处理方式下杂交稻的生育特性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与育秧移栽相比,直播杂交稻生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缩短14~22d,水稻分蘖势较强,单位面积的茎蘖总量较大,单株有效穗增加,但穗着粒数和实粒数均明显降低,最终单株产量与育秧移栽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选择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水稻品种,采用精确定量栽培,结果表明:在贵州中低海拔山区生态条件下,水稻超高产达12 t/hm2以上;晚熟品种黔南优2058(17.4叶),38 d达到最高苗,分蘖率为211.42%;移栽期、分蘖盛期、分蘖临界期、拔节期、抽穗期单株干物质重分别为0.55、8.90、24.40、46.90、60.20 g,拔节期、抽穗期叶面积指分别为9.01和8.70;单穗灌浆速度前期(抽穗后20 d)每天增重0.15 g/穗,后期(抽穗20 d以后)每天增重0.148 g/穗。中熟品种益农一号(15.2叶),栽后33 d达到最高苗,分蘖率为204.75%;移栽期、分蘖盛期、分蘖临界期、拔节期、抽穗期单株干物质重分别为0.64、12.80、22.10、49.00、55.40 g,拔节期、抽穗期叶面积指分别为9.66和8.70;单穗灌浆速度前期(抽穗后20 d)每天增重1.42 g/穗,后期(抽穗20 d以后)每天增重1.24 g/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