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3年生日光温室延后栽培"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设施葡萄园玉米秸秆覆盖、塑料薄膜覆盖和清耕3种处理对土壤温、湿度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料薄膜覆盖能显著提高土壤浅层温度,而玉米秸秆覆盖保温效果不如清耕。2种覆盖方式均能提高土壤湿度,提高"红地球"葡萄的果实品质;以塑料薄膜覆盖处理效果最好,单果重较CK提高(63.5±0.65)%、果穗重较CK提高(45.0±90.0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CK提高(35.5±1.53)%,维生素C含量较CK提高(124.3±0.15)%,而可滴定酸含量较CK降低(42.2±0.07)%。  相似文献   

2.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延迟出土对“红地球”葡萄物候期的影响以及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对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和总花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出土可推迟“红地球”葡萄成熟期达14 d;延迟出土处理的“红地球”葡萄果实果皮的总花色素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出土的“红地球”葡萄,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还原糖的含量与正常出土的“红地球”葡萄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年生‘贝达’砧‘巨峰’葡萄为试材,设置羊粪、猪粪、生物有机肥等有机肥按不同比例(25%、50%、75%、100%)替代化肥试验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通过topsis方法对各处理果实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期获得最佳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例。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CK)相比,羊粪与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其中羊粪替代率为50%(S2)处理的花青苷含量最高、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综合果实品质在羊粪与化肥配施中排名第一;猪粪与化肥配施同样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其中,猪粪替代率为25%(P1)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青苷含量最高,综合果实品质在猪粪与化肥配施中排名第一;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也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其中,生物有机肥替代率为50%(B2)处理的花青苷含量最高、品质指数最高,综合果实品质在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中排名第一。综上所述,在667 m2负载量1 500kg左右下,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均改善了葡萄果实品质,各有机肥适宜替代率分别为羊粪50%、猪粪25%、生物有机肥50%。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区使用单氰胺打破甜樱桃休眠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栽培的早红宝石甜樱桃进行喷施2%单氰胺、遮阴和2%单氰胺+遮阴等3种打破休眠措施比较,发现喷施2%单氰胺对打破休眠和提高着果率最有效,与对照(空白)相比能提前萌芽5天,花期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着果率达到20%。对早红宝石进行单氰胺处理后,单叶面积增大,单位新梢叶面积相应增加,着果率提高了18.8个百分点,发育正常子房的比例由12%提高到58%。单氰胺处理先锋品种,显著增加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糖酸比,明显改善了品质,但对果实硬度和大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3年生‘夏黑’葡萄为试材,探讨遮阴对葡萄叶幕微环境、叶片质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设置覆盖一层黑色遮阳网(T1)、覆盖两层黑色遮阳网(T2)2个处理,以自然光照为对照(CK),研究遮阴对‘夏黑’葡萄叶幕光照强度、温湿度、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后葡萄叶幕的光照强度、昼夜温差显著降低,T1、T2的光照强度分别为CK的39.68%、20.28%,T1、T2的昼夜温差分别比CK降低19.85%、42.75%,T1、T2的叶幕相对湿度高于CK;遮阴后葡萄叶长、叶面积增大,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增加,叶绿素a/b变小;遮阴后葡萄果粒变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果实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维多利亚"葡萄为试材,研究了在温室中增施1 200mg·L~(-1) CO_2对葡萄的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霜霉病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室条件下增施1 200mg·L~(-1) CO_2,"维多利亚"葡萄提前8d采收;与不增施CO_2相比,葡萄横径增加了35.07%、纵径增加了7.37%、平均单粒质量增加了17.39%、前期商品果产量增加了24.88%、商品果总产量增加了46.1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20.61%,差异极显著;葡萄霜霉病害发病率及发病指数降低了50%以上,防控效果显著。说明在温室条件下增施CO_2可使葡萄提早采收,显著增加葡萄产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霜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葡萄转色期乙醇处理对葡萄果实成熟进程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在转色期进行1%氯化钙(CaCl_2)、15%乙醇(EtOH)中溶入1%氯化钙(CaCl_2)、15%乙醇(EtOH)果穗喷施处理,以清水喷施为对照,定期采样测定果实成熟期间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果实不同部位总酚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变化以及果实色度角、果皮亮度、叶绿素含量、花青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5%乙醇(EtOH)中溶入1%氯化钙(CaCl_2)能显著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葡萄果皮总酚含量的累积,同时延缓了花青素含量的积累以及叶绿素的降解,保持了较高的果皮亮度。15%乙醇(EtOH)中溶入1%氯化钙(CaCl_2)处理能够显著延缓葡萄果实的成熟和着色进程。  相似文献   

8.
以四年生‘黑比诺’葡萄为试材,在葡萄不同生育期施入不同配比的肥料,以常规施肥量为对照(CK),研究了肥料配比对葡萄成熟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质、花青素、单宁和总酚含量及果形指数、果汁pH等指标的影响,并对各处理下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河西走廊地区‘黑比诺’葡萄的合理施肥方案,以期为该地区酿酒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T1提高了果汁pH,比CK高3.51%;T3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比CK高15.12%,T4增加了果实糖酸比和花青素含量,分别比CK高27.40%和61.94%;T7提高了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比CK高22.03%。主成分分析发现各处理间综合品质由高到低依次为T4>T5>T3>T6>T1>T2>T7>CK。综上可知,T4处理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花青素含量和糖酸比,能够提高‘黑比诺’葡萄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二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一次果成熟采收后留3~4芽修剪,采用不施用单氰胺破眠且摘除植株全部叶片、施用单氰胺破眠且不摘叶、施用单氰胺破眠并摘除植株全部叶片3种处理,以不做处理为对照,研究了萌芽率、花芽分化率、结果枝率、果实品质等指标变化趋势,以期为提高干热河谷区“阳光玫瑰”二次果花芽分化及果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摘除植株全部叶片对“阳光玫瑰”二次果萌芽率、花芽分化率、成枝率、结果枝率、穗长、穗宽、单果质量、单穗质量、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得到提升。以施用单氰胺破眠并摘除植株全部叶片处理的效果最好,对“阳光玫瑰”二次果萌芽和花芽分化效果最好,果实品质提升也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我国鲜食葡萄叶片自然含硒量的情况,初步明确葡萄叶片硒含量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探究硒元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我国葡萄主产区的7个鲜食主栽品种为试材,测定叶片硒含量和果实品质相关指标,通过Topsis综合评价法结合消费者调研得出的权重值对7个葡萄品种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再结合SPSS软件对品质指标与叶片硒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葡萄品种叶片硒含量在0.030~0.186 mg/kg范围内,硒含量最高的品种是红地球,最低的品种是无核白鸡心。在果实品质指标分析中,单粒重最大和最小的品种分别是红地球和玫瑰香,分别为10.206 g和3.26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品种分别是无核红宝石(20.209%)和白牛奶(14.833%);糖酸比最大的品种是夏黑,且与其他6个品种的糖酸比差异均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葡萄叶片的硒含量与果实品质有显著相关关系。夏黑和无核白鸡心的叶片硒含量与单粒重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巨峰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均与叶片硒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7和0.930;玫瑰香的叶片硒含量与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0.05水平上相关系数达0.998;无核红宝石的果实糖酸比与叶片硒含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3。综上,7个葡萄品种叶片富硒能力差异不大,且叶片含硒量整体不高,根据不同组织富硒能力特点初步推测我国鲜食葡萄果实硒含量处于安全范围内,且整体含量处于略低水平,且叶片硒含量与果实品质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初步得出在硒含量安全范围内,果实品质随叶片硒含量的升高而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以杨凌地区'媚丽'葡萄为试材,在开花后按一定时间间隔(2周)对植株进行疏果,分别测定不同处理所得成熟果实的横纵径、百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以及酚类物质等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比较'媚丽'葡萄在不同时间疏果对其成熟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得出'媚丽'葡萄在杨凌地区的最佳疏果时间。结果表明:疏果处理均能提高浆果在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及酚类物质含量上的表现。PCA得到综合得分排名情况为T3T4T2T5T1T6CK,可知处理组的浆果品质均优于对照,其中花后第6周(T3)至8周(T4)对'媚丽'进行疏果的效果要优于其它时间段。花后第6周进行疏果的成熟浆果综合得分最高,其可溶性固形物、M值、果皮中的总酚、总黄烷醇及种子中的总酚、总黄烷醇和总黄酮类含量均高于其它处理,可溶性固形物、M值较CK高出11.75%、28.44%,果皮中的总酚、总黄烷醇含量较CK高出9.93%、24.22%,种子中的总酚、总黄烷醇和总黄酮类分别高于CK 17.04%、21.91%和6.99%。综上所述,花后第6周是'媚丽'葡萄的最佳疏果时间,可以显著提高葡萄的品质。其次为花后第8周进行疏果,也能对提高葡萄品质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5个番茄品种为试材,设计10个番茄正反交杂交组合,研究比较了各组合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及有机酸含量,为番茄优势组合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正交组合“JL-1×小红”的维生素C含量与反交组合“小红×JL-1”的差异极显著,正交组合的维生素C含量比反交组合高出150.61%,有机酸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正交组合比反交组合分别高60.53%、8.42%.反交组合“小红×千禧”与反交组合“815×小红”在品质上也都优于其所对应的正交组合,各正反交组合产量差异均不显著.“815×千禧”正反交组合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差异显著,反交组合比正交组合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25.43%,反交组合的甜度较好.“千禧×小红”正反交组合与“16绿×小红”的正反交组合所有性状差异均不显著,说明细胞核的遗传占主导地位,细胞质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褪黑素对鲜食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为褪黑素改善果实品质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红地球’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设施延后栽培模式,在葡萄转色前,采用50、100、200、500μmol/L褪黑素水溶液进行全树喷施2次,以喷清水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葡萄果实形态指标(单粒重、纵横径和果形指数)、果皮色泽(L*、a*、b*)、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以及酚类物质(总酚、黄酮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间的果实品质各指标(果形指数、果皮色泽除外)与对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褪黑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果实单粒重、纵径,增加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并且有利于果实中酚类物质(总酚、黄酮和花色苷)积累,降低果实横径和可滴定酸含量;尤以100μmol/L褪黑素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最大、效果最明显。综合分析认为,在葡萄转色前喷施褪黑素,可以改善设施延后栽培‘红地球’果实品质,其中以100μmol/L褪黑素处理对改善‘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以6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铺设反光膜、摘叶以及铺膜结合摘叶处理(以常规管理植株为对照)对"红地球"葡萄结果部位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葡萄果穗及果粒性状、产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总酸、总酚、单宁、总花色素含量)以及感官评价的影响,为渭北地区"红地球"葡萄优质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铺膜和摘叶处理均可提高葡萄结果部位叶片的光合速率,铺膜处理比对照提高17.68%,摘叶处理比对照提高31.11%,而铺膜+摘叶处理比对照提高58.08%,铺膜+摘叶处理相对于铺膜或摘叶处理表现出了显著的叠加效应。铺膜和摘叶以及铺膜+摘叶处理可显著增大果粒的横纵径及单果质量、显著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果形指数未发生显著变化。摘叶处理可显著提高果皮中总酚、单宁及花色素含量,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3.22%、41.94%和33.03%;而铺膜处理及铺膜+摘叶处理对总酚及花色素含量无显著影响。铺膜、摘叶及铺膜+摘叶处理相比对照均显著提高了"红地球"葡萄的感官评价得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葡萄卷叶病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未表现卷叶病症状的‘赤霞珠’葡萄为对照,在成熟期测定了感染卷叶病‘赤霞珠’葡萄果粒的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和花色苷含量。【结果】卷叶病使葡萄果实的大小和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葡萄糖和果糖的总量仅为对照组葡萄的69.29%;有机酸总量略微升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染病葡萄果皮和果肉中的草酸含量显著降低,苹果酸含量显著升高;5种基本花色苷单体的含量显著降低,总量仅为对照组‘赤霞珠’葡萄果皮单体总量的26.12%。其中,矢车菊素类花色苷所占比例降低,甲基化类花色苷所占的比例升高。【结论】葡萄卷叶病导致‘赤霞珠’葡萄着色不良,品质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16.
在辽宁营口设施栽培无核白鸡心葡萄生产上,第一茬果实采收35~40天后,应用含50%单氰胺的破眠剂2号涂抹葡萄冬芽芽眼,结果表明,应用破眠剂2号药液20倍催芽,葡萄冬芽萌芽率为74.6%,第二茬葡萄坐果率为74.5%,平均单穗重597.0 g,每667m2产量1 700 k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于当年12月下旬采收,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了果实生长发育期喷施天然矿物肥对葡萄果实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天然矿物肥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有显著改良效果,果实硬度、果实着色、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对照增加6.1%、30.2%、7.0%,而对单粒重、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喷施天然矿物肥还显著提高了"巨峰"葡萄叶片中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因此,生长发育期喷施天然矿物肥对改善"巨峰"葡萄果实品质有良好作用,可在"巨峰"葡萄商品化生产中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选育的葡萄品种无核早红(无核王子)粒重有7~9 g,平均粒重低于美国选育的无核葡萄品种皇家秋天(平均粒重10.5 g).可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王克南葡萄园应用新型果树促控剂PBO的无核早红,穗大粒大,平均粒重22 g,平均穗重1 34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0%,几乎不裂果,每667 m2产量1 250 kg,产值43 500元,且浆果提早成熟7~10天,而对照园(未用PBO处理)的葡萄粒重只有9.5g,穗重61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0%,裂果率30%-40%.  相似文献   

19.
以六年生南疆日光温室"一年两熟"的"夏黑"葡萄为试材,研究不同单氰胺(荣芽、昱果丰)处理对"一年两熟"的"夏黑"葡萄生物学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夏黑"葡萄"一年两熟"栽培技术在南疆地区的实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单氰胺处理显著减少新梢节间长度和新梢粗度,对叶片长度、半叶宽度和叶绿素SPAD值无显著影响;对"夏黑"果形指数没有明显影响,良好的保持了"夏黑"葡萄的外观特性;但显著增加果实纵横径、果实单粒质量和穗质量,其中T1~T6处理单粒质量分别增加了27.98%、26.68%、25.62%、22.55%、14.52%和9.80%,穗质量分别增加了27.98%、26.66%、25.54%、22.57%、14.54%和9.82%;其次,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了27.84%、25.85%、24.29%、24.29%、17.76%和15.20%.在处理范围内,不同浓度荣芽处理生物学特性和果实品质差异不显著,不同昱果丰处理果实品质T4处理显著高于T5和T6处理;荣芽处理果实品质高于昱果丰处理,其中显著高于T5和T6处理.综合比较,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使用单氰胺涂抹芽眼可以提升南疆日光温室"一年两熟"的"夏黑"葡萄果实品质,为实现南疆日光温室"夏黑"葡萄"一年两熟",荣芽处理(20~40倍)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土壤调理剂和灌溉互作对酸化苹果园土壤化学性质和果树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2年田间裂区试验,以土壤调理剂为主区:化学调理剂(ZD)、有机肥调理剂(BOM)和不施调理剂(CK);灌溉方式为副区:漫灌(FI)和滴灌(DI),测定果实的产量、品质、矿质元素含量和土壤肥力。【结果】土壤调理剂和灌溉方式在苹果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上存在显著的正交互作用。在第2年ZD和BOM处理较CK显著增产21.7%~22.1%;BOM较CK和ZD、DI较FI显著增加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对叶片和果实中的全氮和全钾含量,BOM较CK、DI较FI处理均得到了显著增加,且调理剂与滴灌存在显著的正交互作用;ZD叶片的全钙含量显著增加了19.0%~22.1%。土壤调理剂和滴灌及其交互效应显著增加了土壤pH、交换性钙和阳离子交换量;BOM处理第2年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15.9%和7.3%。【结论】有机肥调理剂和滴灌互作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还能显著增加苹果的产量和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