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5,(4):553-557
对山东省滨州某鸭场2013年送检的疑似鸭瘟或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临床病料,通过PCR检测进一步确诊为鸭瘟与鸭坦布苏病毒混合感染,并分离到了鸭瘟与鸭坦布苏病毒混合感染毒,为获得单一的鸭坦布苏病毒,利用鸭瘟阳性血清对分离病毒连续进行2次中和试验,接种10日龄SPF胚并连续传3代,收获尿囊液,通过PCR鉴定获得了单一的鸭坦布苏病毒。对分离毒进行ELD50及血凝性等相关测定,并RT-PCR扩增全长E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研究成功得从鸭瘟与鸭坦布苏病毒混合感染的病料中分离到鸭坦布苏病毒,为鸭坦布苏病毒的致病机理等基础性研究以及相关疫苗与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鸭坦布苏病毒病又称黄病毒病,是肉鸭常见疾病。本文对一例13日龄雏鸭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病变、实验室分子生物学诊断及细菌培养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该病例确诊为鸭坦布苏病毒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且病菌对氟氧沙星和头孢喹肟高敏,通过紧急免疫,并辅以抗生素和抗病毒中药治疗,经过治疗后,病情很快好转,以期为鸭坦布苏病毒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某养鸭场蛋鸭发病,通过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诊为坦布苏病毒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通过对感染鸭群进行对症治疗和抗生素治疗,控制住了病情,减少了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3日广西桂林某种鸭场种鸭发生一起以产蛋下降和死亡为特征的疾病,通过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和实验室病原分离检测,确诊该病例为鸭坦布苏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275-1279
利用建立的(RT-)PCR方法对35份表现产蛋下降、受精率低下的种母鸡卵巢组织和140份用于人工授精种公鸡的精液进行病毒感染检测。结果仅检出坦布苏病毒阳性,其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57.8%;以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该种鸡群的320份种母鸡血清和140份种公鸡血清检测坦布苏病毒抗体,其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69.3%。以上结果表明,该种鸡群的种母鸡和种公鸡均感染坦布苏病毒。以自精液中分离的坦布苏病毒人工感染成年公鸡,5 d后在其精液中检测到坦布苏病毒,第14天在其血清中检测到坦布苏病毒抗体;以检测为坦布苏病毒阳性的精液通过人工授精给开产蛋鸡后出现产蛋率下降,并在其卵巢和血清中分别检测到坦布苏病毒及其特异性抗体。可见,种公鸡也可感染坦布苏病毒,且可通过精液以人工授精方式水平传播给开产蛋鸡并造成产蛋下降。因此,应加强种公鸡坦布苏病毒感染的监测,并将其纳入种鸡场垂直传播疫病控制与净化计划中。  相似文献   

6.
自2010年以来,坦布苏病毒病给我国水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坦布苏病毒病是由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该病的鸭、鹅等禽类常出现采食量下降、腹泻、神经障碍、卵巢出血破裂、产蛋严重下降等临床症状。就坦布苏病毒对不同细胞的感染性及对禽类和哺乳动物的致病性进行综述,以期为坦布苏病毒的致病性研究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坦布苏病毒感染是由坦布苏病毒引起的鸭、鹅等多种禽类感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自2010年春节开始在我国暴发,发病急,传播快,死淘率高,给中国的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围绕一起鹅坦布苏病毒感染案例的诊治,对坦布苏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播方式、鉴别诊断进行概述,并提出针对性防控策略,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坦布苏病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宜良县某鸭场产蛋期樱桃谷母鸭群出现产蛋异常,对发病鸭群进行了病理剖检以及细菌分离培养、主要疫病血清学抗体的检测和病原核酸的RT-PCR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样品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ND、H5、H7、H9抗体水平没有异常变化,A型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RT-PCR检测结果均呈阴性;鸭坦布苏病毒RT-PCR检测结果阳性,样品PCR产物测序分析显示该核酸序列来源于DTMUV基因组,表明该样品感染了坦布苏病毒。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针对感染鸭坦布苏病毒的防治措施与效果观察,诊断该鸭场产蛋下降的异常情况是由鸭坦布苏病毒感染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赣州地区某种鸭场樱桃谷种鸭发生一起以产蛋下降、个别死亡、卵泡出血和肝脏、脾脏表面有白色坏死点为主要特征的疫病,我们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以建立的PCR、RT-PCR方法对该病例样品分别进行了禽流感病毒、鸭坦布苏病毒、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鸭呼肠孤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副粘病毒和鸭瘟病毒的检测,结果仅扩增出约330 bp大小的鸭坦布苏病毒特异性条带和约680 bp大小的鸭呼肠孤病毒特异性条带,结合临床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鸭坦布苏病毒病与呼肠孤病毒病合感染。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集疑似感染鸭坦布苏病毒的蛋鸭卵巢病变组织,经RT-PCR鉴定其结果为鸭坦布苏病毒阳性。将组织处理液接种到SPF鸡胚并盲传3代后成功分离到1株鸭坦布苏病毒,连续传代10代后,病毒含量达到10~(5.0)ELD_(50)/m L。为建立鸭坦布苏病毒病的发病模型,将分离到的鸭坦布苏病毒腿部肌肉接种蛋鸭,每日对鸭只采血并对分离的血清进行病毒分离,摸索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毒血症规律;另外每日随机挑选10只感染鸭进行剖杀,观察卵泡病变情况,摸索卵泡病变规律。结果显示,感染鸭只第1~3日血清中病毒分离率均为100%,第4日病毒血症阳性率开始下降,第6日病毒血症消失;感染鸭只卵泡第3日开始出现变形、破裂或出血等病理变化,第8~10日病变率达到100%。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鸭坦布苏病毒感染产蛋鸭的发病模型并确定了发病评判标准,为鸭坦布苏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鸭坦布苏病毒病在贵州地区的感染及流行情况,试验应用鸭坦布苏病毒间接ELISA检测诊断技术对贵州地区养鸭场随机采集的85份血清样品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鸭坦布苏病毒总抗体阳性率为32.94%,其中蛋鸭阳性率为67.74%,肉鸭阳性率为12.96%。说明在贵州地区养殖的鸭群中存在鸭坦布苏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2.
<正>鸭坦布苏病毒病是严重危害产蛋鸭的一种病毒性疾病,2013年开始形成较大危害,江西省内也于2015年左右分离到该病毒。为摸清鸭坦布苏病毒在吉安市内及周边的感染状况,2017年底开始,我们通过抗体检测为主的方法对吉安市内及周边未免疫鸭群进行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感染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13.
利用RT-PCR从疑似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致死产蛋鸭的肝、脾和卵泡膜等组织中扩增出鸭坦布苏病毒E基因,并利用10日龄鸭胚分离出病毒SC2013株。该毒株对氯仿和胰蛋白酶敏感,不凝集鸡红细胞;E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坦布苏病毒GX2013G(Gen Bank:KM275941.1)的相似性在99%以上;对10日龄鸭胚的半数致死量为10-4.59/0.2 m L,人工接种能引起2日龄雏鸭发病死亡并呈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以上结果表明,分离病毒SC2013株为致病性的鸭坦布苏病毒,在今后养鸭业中除注重鸭坦布苏病毒对产蛋鸭的危害外,也应加强防止幼龄鸭感染。  相似文献   

14.
鹅源坦布苏病毒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表现神经症状、软脚的雏鹅中分离到1株病毒,暂命名为GD06株,经RT-PCR检测初步认定所分离到的病毒为坦布苏病毒.序列分析表明,GD06株与鹅源坦布苏病毒JS804株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8%,与鸭源坦布苏病毒(WR株、BYD-1株和SD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1%、99.8%和99.8%;与鸡源坦布苏病毒FQ-C1株的同源率高达98.5%;与坦布苏病毒和以色列火鸡脑膜炎病毒的同源性分别为88.3%和76.1%,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D06株病毒与坦布苏病毒共处同一分支.  相似文献   

15.
坦布苏病毒鸡源分离株全基因组及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引起鸡产蛋骤降的坦布苏病毒全基因组分子特征,本试验运用RT-PCR技术克隆测定了2株坦布苏病毒鸡源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其基因组为10 990nt,包含1个10 278nt的开放阅读框架,与GenBank数据库中登录的坦布苏病毒参考株一致,与2010年以来的坦布苏病毒毒株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8%以上,与2010年前的坦布苏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分别为88%和96%左右。基于坦布苏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发现2株鸡源坦布苏病毒与2010年以来分离的各种禽源坦布苏病毒株均处于同一大的进化分支,且相互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2%。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坦布苏病毒鸡源分离株与其他禽源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组差异不明显,各分离株亲缘关系非常近。  相似文献   

16.
<正>樱桃谷种鸭坦布苏病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在各品种的产蛋期母鸭都有发生。该病由于感染鸭坦布苏病毒引起,临床症状往往与禽Ⅰ型副粘病毒、某些腺病毒、禽流感等病类似,以鸭群产蛋率急剧下降为特征的急性、低致死率的传染病。鸭坦布苏病毒为蚊传虫媒病毒,带毒蚊子和麻雀可导致病原在不同鸭场间的传播。该病毒可经卵垂直感染,病毒经粪便污染场地、饲料、饮水、器具、运输工具等,易造成大范围快速传播。种鸭一  相似文献   

17.
诸城市某养鸭场1 000余只雏鸭发病,首先对该鸭场的饲养、发病情况及发病鸭临床症状进行调查,对该鸭场送检的死鸭进行病理剖检,取病变明显的肝脏组织利用PCR(RT-PCR)进行多种禽病病原检测。结果表明: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与鸭坦布苏病毒(DTV)阳性,说明该鸭场发生了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与鸭坦布苏病毒的混合感染。建议对发病鸭群进行隔离饲养,紧急接种鸭病毒性肝炎与鸭坦布苏病毒病的高免卵黄抗体,以降低发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春,鸭坦布苏病毒病在我国东南沿海暴发,该病由鸭坦布苏病毒引起并以鸭产蛋下降为特征,对养鸭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也引起了动物防疫部门及研究者的日益关注。论文从病原学、反向遗传学、病理学、诊断方法、疾病传播及公共卫生安全和疫苗研究等方面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有助于对鸭坦布苏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及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快速检测鸭坦布苏病毒(DTMUV),根据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PCR引物,并以鸭坦布苏病毒基因组为模板,建立了鸭坦布苏病毒的特异性RT-PCR检测方法,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并用该方法对采自江苏地区的疑似病料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特异性地扩增出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基因保守区514 bp的序列,和对照的其他鸭病毒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较好,最低可检测到1 fg的基因组;临床样品的检出率为100%。说明所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临床快速诊断鸭坦布苏病毒。  相似文献   

20.
为探求浙江和江苏部分地区鹅群出现产蛋性能下降,甚至引起死亡的发病原因,笔者对江苏及浙江省境内三家种鹅场的发病种鹅进行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观察,病料RT-PCR检测及细菌、病毒分离.经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观察主要为脾脏肿大,有大量坏死点;卵泡膜充血、出血,卵泡液化、坏死;病料RT-PCR检测结果为鸭坦布苏病毒阳性,病毒分离获得两株鹅源鸭坦布苏病毒.病因分析表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是导致近期浙江和江苏部分地区种鹅产蛋性能下降及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