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改进用新鲜桑叶制作桑叶乌龙茶的工艺技术,通过检测分析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制作桑叶乌龙茶的营养活性成分与理化性状指标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变化,确定晒青程度、摇青次数、杀青温度、包揉次数以及干燥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桑叶乌龙茶的品质和风味有重要影响。对上述重要工艺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在晒青18 min、摇青3次、220℃杀青、包揉6次、90℃炒干的工艺条件下,制作桑叶乌龙茶的氨基酸、可溶性糖等营养保健成分保留率相对较高,香气成分形成的风味较好,具有良好的桑叶乌龙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系统描述卷曲型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对成茶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卷曲型乌龙茶的初制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茶树新品系红袍11是从大红袍(母本)自然杂交F1代中,通过单株育种法选育而成。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对红袍11制作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坦洋工夫红茶、绿茶、白茶的茶类适制性做进一步鉴定。黄旦、大红袍、红袍11制作成闽北乌龙茶,感官审评总分最高的是红袍11,加工成闽南乌龙茶、坦洋工夫红茶的审评结果与闽北乌龙茶一致,红袍11总分最高的原因是其香气和滋味的得分高于其他两个品种。福鼎大白茶、大红袍、红袍11制作成绿茶的感官审评总分最高的是福鼎大白茶,其次是红袍11,最低为大红袍,加工成白茶的结果与绿茶一致。红袍11加工绿茶和白茶总分低于福鼎大白茶的主要原因是其外形、汤色、叶底方面明显逊色于福鼎大白茶。结果表明,红袍11适合制作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及坦洋工夫红茶,且制茶品质优异,为多茶类兼制品种,适合在乌龙茶区及红茶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薄壁套类零件在业生产加工中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其加工工艺性较差,在切削热、切削力、残余应力、夹紧力等影响下,薄壁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不便于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的控制。本文对套类零件加工中影响其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和加工工艺进行分析,通过改变装夹方式和改变刀具角度解决薄壁套类零件在加工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设计制作装夹方式,刀具几何参数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5.
桑叶茶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同一批桑树叶分别制成桑叶绿茶、桑叶乌龙茶和桑叶红茶,分析了不同加工工艺对桑叶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显示,桑叶红茶具有明显的品质缺陷,桑叶绿茶和桑叶乌龙茶体现了传统绿茶和乌龙茶的基本品质特征.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对桑叶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显著(p<0.01),从桑叶绿茶,到桑叶乌龙茶,再到桑叶红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减少,而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色泽分析结果显示,桑叶绿茶茶汤吸光值最大,桑叶乌龙茶次之,桑叶红茶最小.综合来看,桑叶不适合加工成红茶,适合加工成乌龙茶和绿茶.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叶位的桑叶制成桑叶乌龙茶,经过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比较,结果表明5~7叶制作的乌龙茶在汤色、滋味、营养成分等方面优于2~4叶制作的乌龙茶。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种类加工副产物对育肥猪生长性能以及猪肉品质的影响,笔者选择24头平均体质量为54 kg的生长育肥猪进行试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绿茶组和乌龙茶组,每组8头猪,饲养周期为84 d。饲养结束时对绿茶组和对照组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对照组日采食量显著高于乌龙茶组(P0.05),且绿茶组和对照组第84天体质量、平均日增体质量均显著高于乌龙茶组,而料肉比均显著低于乌龙茶组(P0.05);血液抗氧化指标分析检测发现,试验28 d时,绿茶组和乌龙茶组中GSH-Px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6 d时,绿茶组和乌龙茶组血清中GSH-Px和T-AO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绿茶组中GSH-Px含量显著高于乌龙茶组(P0.05),绿茶组中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屠宰结果表明,绿茶组平均背膘厚和p H 45 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大理石纹评分、剪切力、滴水损失及肉色均优于对照组。在生长育肥猪饲料中添加2%绿茶加工副产物后,其生长性能优于乌龙茶组,并能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泾县九洲茶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乌龙茶生产情况,泾县乌龙茶生产主要作法、泾县生产乌龙茶优势,并对乌龙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以它独特的品种香气深受消费者喜爱。哪怕是相同的加工工艺,茶叶品种不同做出的乌龙茶香气也有差别。为此笔者从湖北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乌龙茶品种对比试验园中选择乌龙茶品种10个,以2个绿茶品种为对照做扁形茶,感官审评外形和内质,打分排队作品质比较。旨在发现做扁形绿茶品质特优的乌龙茶品种,在湖北绿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从鲜叶采摘、晒青、摇青、炒青、包揉造型、烘干等方面,对清香型乌龙茶加工技术进行阐述,为清香型乌龙茶优异品质形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武夷水仙     
乌龙茶以其香高、味醇的优异品质特点而享誉海内外。而生产于风景秀丽的武夷山的“武夷水仙”更以其浓郁芬芳的兰花清香,甘爽醇厚的独特滋味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1999年,武夷山天游茶厂根据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在武夷岩茶初制技术的基础上,溶入了闽南乌龙茶初制技术的特点,所制作的“武夷水仙”在武夷山市茶叶学会举办的“99岩茶毛茶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并一举获得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中茶杯”特等奖。笔者现将其制作过程整理概述于下。1 鲜叶采摘“武夷水仙”优异品质的形成,与其鲜叶原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必须选择晴天采摘具…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闽南乌龙茶,在春梢长到中开面时,采摘驻芽三、四叶,分别采取做青温度为20℃、24℃和28℃加工乌龙茶,测定成品闽南乌龙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游离氨基酸等成分,分析不同做青温度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做青温度对闽南乌龙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等有着显著的影响。20℃做青温度下闽南乌龙茶的茶多酚含量与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做青温度为24℃时闽南乌龙茶有最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乌龙茶素有风味独特,香高味醇,驰名中外,茶中珍品之称。80年我厂开始加工乌龙茶,产品质量基本符合出口要求,颇受各地客商所欢迎。今年我厂重新承担出口乌龙茶的加工任务,针对进厂乌龙茶原料的特性,采用高温双复火烘干法,促使成品乌龙茶的色泽乌润匀称,香气浓烈,滋味醇而带甘,从而提高乌龙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乌龙茶初制方法其显著的特点是:把红、绿茶加工过程统一起来,先以酶促作用,然后又制止它的氧化,从而形成了乌龙茶“绿叶红镶边”的独特风格和优良品质。目前在加工上以生化方法去管理,远远没有完善。本实验针对各工序的化学成份进行了分析,摸索其规律性。为乌龙茶品质形成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5桑叶乌龙茶加工技术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兼有红茶的醇厚可口和绿茶的清香鲜爽,盛行于中国南部地区。桑叶加工成桑叶乌龙茶,固有的青味能够得到有效的祛除,香气更加馥郁,滋味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使得桑叶茶被更多的消费人群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邓川牛作为大理白族地区著名的乳用黄牛品种,对当地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衍生出了乳扇这一白族独具特色的乳制品。通过对白族传统乳扇加工制作进行回顾,对现阶段乳扇加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乳扇产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肉鸡生产、出口大国,其肉鸡饲养、产品加工、出口贸易数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其肉鸡行业发展变化将对国际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关注其近期发展动态,可以为国内肉鸡业生产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黑乌龙茶的品质特点,以福建安溪县2012年春季产黑乌龙茶和乌龙茶茶样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并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量及生物碱、没食子酸、儿茶素、氨基酸组分等物质进行检测。试验得出,黑乌龙茶中茶多酚、氨基酸组成、儿茶素等较乌龙茶偏低,可可碱和没食子酸的含量较乌龙茶略高。  相似文献   

19.
数控技术在生产加工中小型形状复杂的机械零件中,其经济效益显著.数控技术在大型钢结构的加工制作中也发挥了其强大的优势--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等.本文以国电蚌埠电厂2×600MW机组工程汽机房钢屋架制作为例,阐述了数控技术在钢结构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饲料加工工艺对营养价值有着重要影响,采取不同的加工工艺会得到不同性质的饲料,选择合理的饲料加工工艺有利于制作合适的动物饲料,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和动物的生产性能。文章综合探讨了热处理、粉碎、制粒、碱处理、膨化等常用加工工艺对饲料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的影响,为合理选择饲料加工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