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墨兰‘企剑白墨’花芽分化期的花芽和功能叶为试材,通过研究花芽分化的形态建成,分析花芽分化期其功能叶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过程,以期为墨兰成花调控机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企剑白墨’花芽分化可分为6个时期,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花萼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以及合蕊柱及花粉块原基分化期。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功能叶中淀粉、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CAT和POD活性处于较高水平;赤霉素(GA3)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而生长素(IAA)含量持续增加并保持稳定水平,脱落酸(ABA)总体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质的积累有利于诱导花芽形成,花芽的形态建成需要消耗大量糖分和可溶性蛋白质;高活力CAT和POD可保障花芽分化顺利进行;低水平GA3和高水平IAA及ABA利于诱导花芽的发育,高含量GA3、IAA和ABA对花被片原基的分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翠冠’梨(Pyrus pyrifolia Nakai)花芽为试材,连续两年研究了其在休眠过程中的碳水 化合物含量变化及编码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α–葡聚糖磷酸化酶等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模式。两年的结果显示,随着‘翠冠’梨花芽休眠的加深,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11 月15 日降到最低。 此后,在内休眠及其解除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花芽中淀粉含量随着休眠的加深逐渐下降, 最低含量出现的时间在年度间有所不同。随着休眠开始解除,淀粉含量逐渐增加,在完全解除前达到最 大值,其后则逐渐下降。‘翠冠’梨花芽的PpAMY、PpBAM1、PpBAM2 和PpPHS 在内休眠阶段均出现一 个表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直到内休眠完全解除前。之后,除PpBAM2 外,其余3 个基因再次上调表达。 ‘翠冠’梨花芽休眠期间,淀粉含量的变化与PpAMY、PpBAM1、PpBAM2 和PpPHS 的表达变化之间存 在联系,由此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翠冠’梨花芽休眠期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不同温度下卵叶韭更新芽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 卵叶韭更新芽休眠完全解除必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冷温处理, 且冷温积累量与休眠解除程度和植株长势呈正相关趋势; (3 ±1) ℃处理不少于92 d可完全解除休眠, 而5~12℃、(20 ±1) ℃处理均不能完全解除休眠。(2) 贮藏31 d后, (3 ±1) ℃和5~12℃处理的GA3 和ZT含量上升, ABA含量下降, 其中( 3 ±1) ℃处理的上升和下降幅度更大, 解除休眠所需时间更短; 而(20 ±1) ℃处理在鳞茎干枯腐烂前GA3 和ZT含量下降, ABA含量上升, 更新芽不能萌发。(3) 卵叶韭更新芽休眠过程可分为预休眠、真休眠和强制休眠3个阶段, 其中预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3、ZT、ABA和IAA含量居中; 真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3 和ZT含量较低, ABA含量较高, IAA含量较高或居中; 强制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3、ZT含量达最大值, IAA含量略有增加, ABA含量降至最小值。(4) 卵叶韭更新芽休眠的解除可能主要受控于内源激素GA3、ABA的含量水平和GA3 /ABA比值, 当GA3 / IAA比值大于16.59 ±3.90时, 卵叶韭更新芽的休眠就可能完全解除, 此外ZT也对萌发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短截、拉枝、刻芽对苹果枝条不同部位芽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修剪反应的生理基础,以‘富士’苹果(Malus × domestica Borkh.)3年生幼树为试材,在萌芽期研究不同修剪方式(短截、拉枝、刻芽、环刻)对1年生枝条不同部位芽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处理对照幼苗下部芽中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高于上部芽,玉米素核苷(ZR)和赤霉素(GA3)含量明显低于上部芽。与对照相比,短截处理降低了枝条中部和下部芽中IAA和ABA的含量,相反,拉枝处理显著增加了枝条中部和下部芽中IAA和ABA的含量。另外,短截处理虽然提高了枝条中部和下部芽中GA3和ZR含量,但未能改变枝条中部和下部芽中自身存在的含量分布梯度,而拉枝完全改变了枝条不同部位芽中自身存在的含量分布梯度。刻芽和环刻后芽体组织中GA3、ZR、IAA等生长促进激素含量明显提高,而生长抑制激素ABA含量下降,刻芽打破了芽体中原有激素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金煌’杧果果实发育前期内源激素变化与胚胎败育的关系。结果表明:胚胎败育在坐果后30 d完成,20 ~ 30 d为胚发育的关键时期,胚败育果实与胚正常果实大小差异主要缘于果肉的差异。在果实发育初期,败育胚的IAA、ABA含量高于正常胚,GA3和ZT含量低于正常胚。胚败育果实的果肉中GA3含量低,而ZT含量高于胚正常果实果肉,IAA和ABA的含量在后期也高。胚中高含量的GA3、ZT和低含量的ABA有利于胚正常发育。胚中ZT的下降和ABA的持续增加以及(GA3 + IAA + ZT)/ABA的比值小于其果肉中的比值,是导致胚胎败育的重要因素;在果实发育中,胚胎的败育和胚胎与果肉中(GA3 + IAA + ZT)/ABA均低是导致胚败育果实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不同熟性洋葱休眠期生理生化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早、中、晚熟3个洋葱品种休眠期呼吸速率以及不同部位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SOD、POD和内源激素IAA及ABA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晚熟品种港葱841生理休眠期最长, 达70 d左右, 早熟品种阳春黄最短, 约40 d。呼吸速率、可溶性蛋白、SOD、POD在生理休眠期结束前都有一个快速升高再降低的过程,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生理休眠期结束后急速下降; IAA和ABA的表现相反, 休眠前期, ABA含量最高, 而IAA含量极低, 在生理休眠结束前, ABA含量急剧下降而IAA含量急剧上升。从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分布看, 均为内层>中层>外层。洋葱收获后, 高水平的ABA、低水平的IAA、较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有利于休眠的维持。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和过氧化氢对地被菊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廖伟彪  张美玲  吴永华  肖洪浪 《园艺学报》2009,36(11):1643-1650
 以地被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 ) 品种‘北国之春’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 ) 对其插穗生根的影响以及生根过程中插穗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 POD) 、多酚氧化酶( PPO) 活性以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外源NO和H2O2可促进地被菊插穗生根以及根的生长, 且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促进生根最适硝普纳( SNP, NO供体) 和H2O2的浓度分别为50和200μmol·L -1。同时, SNP和H2O2共同处理的地被菊插穗生根率显著高于SNP或H2O2单独处理, 说明NO和H2O2在地被菊插穗生根过程中具有协同诱导效应。另外, 相比对照, SNP、H2O2和两者共同处理插穗叶片的SOD和PPO活性显著提高。而SNP、H2O2和两者共同处理比对照分别具有更低的POD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 且SNP +H2O2处理的POD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低于SNP或H2O2单独处理。综合以上结果可知, 50μmol·L -1 SNP和200μmol·L -1H2O2处理可以提高插穗叶片SOD和PPO活性, 降低POD的活性和酚类物质的含量, 从而促进插穗生根和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陈开琴 《蔬菜》2012,(6):51-53
以甜樱桃为试材,研究4种外源激素对自然休眠期甜樱桃花芽酚类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花芽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效果不同,ABA、IAA在自然休眠前期促进了花芽酚类物质的积累,中期使花芽酚类物质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后期减缓酚类物质含量的降低,而6-BA、GA3的效果则相反;ABA、IAA使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使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升高,而6-BA、GA3的效果则相反。ABA、IAA处理抑制了花芽休眠的解除,6-BA、GA3处理则有利于花芽休眠的解除。  相似文献   

9.
GA3 和PP333调控苹果花芽孕育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连续3 年用多效唑(PP333) 1 000 mg/L 和赤霉素(GA3) 1 000 mg/L 处理‘首红’苹果, 结果表明, PP333处理降低了芽内吲哚乙酸( IAA) 和赤霉素( GAS) 含量, 增加了玉米素核苷(ZR) 和脱落酸(ABA) 含量, 提高了ZR/ IAA、ZR/ GAS、ABA/ IAA 和ABA/ GAS 比值,从而促进了花芽形成。GA3 处理则增加了IAA、GAS 含量, 降低了ZR、ABA 含量, 降低了ZR/IAA、ZR/ GAS、ABA/ IAA 和ABA/ GAS 比值, 从而抑制了花芽形成。PP333和GA3 在花芽孕育临期内应用效果显著, 在其它时期无效。  相似文献   

10.
华光油桃解除休眠过程中几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温累积对华光油桃萌芽的影响以及花芽在自然休眠过程中几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低温诱导休眠解除的过程中,花芽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12月13日分别上升和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此时出现谷值,游离脯氨酸含量休眠解除前由下降转为急剧上升,POD和SOD活性在12月13日分别出现高峰和低谷。表明这些参数可能与休眠解除有关。  相似文献   

11.
李中清 《现代园艺》2023,(2):16-17+40
为明确外援褪黑素对梭梭盐碱胁迫的缓解效应,采用盆栽试验,以喷施清水为对照,设置4个褪黑素浓度,即50、100、200和300μmol/L,测定了梭梭幼苗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外源喷施褪黑素能够显著降低MDA、H2O2和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SOD、POD、CAT和APX活性,随褪黑素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缓的趋势,说明当浓度达到200μmol/L时,继续增加褪黑素浓度对提高抗盐碱作用不明显,综上,外源褪黑素能够降低MDA和H2O2含量,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在浓度200μmol/L时,效果较好,研究可为梭梭抗盐碱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内源ABA和GA3对欧洲甜樱桃花芽自然休眠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8年生欧洲甜樱桃为试材,采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了自然休眠期间花芽内源GA3,和ABA含量变化及相关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期间,花芽AB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1月上句达顶峰。GA3含量变化与其相反,休眠初期急剧下降,11月下旬达最低谷,休眠解除期间含量不断上升。ABA/GA3随休眠加深而升高,随休眠解除而不断降低。低温5℃显著增加了GA3含量,降低了ABA含量,使ABA降低和GA3升高的时间提前,较对照提早解除休眠。高温(20℃)则具有相反的作用,变温(5/20℃)处理对休眠解除有一定作用,但由于高温(20℃)对休眠解除的抵消作用,其破眠效果不如持续低温(50℃)处理明显。落叶前遮荫处理使GA3 含量稍有降低,但对ABA影响不大。长光周期处理促进了GA3的合成,抑制了ABA的生成,从而抑制了休眠,而短光周期处理显著提高了ABA的含量,降低了GA3 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一年半生“水红”簕杜鹃(Bougainvillea glabra‘Rosa’)盆栽苗为试材,采用间隔控水和持续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控水方式对“水红”簕杜鹃花期、花量、叶片可溶性糖及植物内源激素的影响,以期量化和形成系统性的“水红”簕杜鹃控水技术并为调控其花期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控水处理的“水红”簕杜鹃花期和正常浇水的CK较一致;持续控水处理的花量显著低于间隔控水处理和CK;GA3、ABA、IAA多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变化节点也较一致,仅间隔控水处理的IAA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ABA/GA3比值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ABA/IAA比值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表明“水红”簕杜鹃采用间隔控水能有效增加成花数量,提高开花质量,提升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12,(10):195-200
长山药块茎休眠期相关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以2个长山药栽培品种为材料,从采收到出苗设计了5个时期,研究其块茎内部相关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休眠期间块茎内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低,随着休眠的解除活性逐渐升高;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在块茎深度休眠时活性较高,休眠解除块茎萌动后活性迅速下降,不同品种间以上几种酶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休眠期间长山药块茎中ABA含量随着休眠的进程而降低,GA3、IAA、ZR(玉米素核苷)含量及GA3/ABA、IAA/ABA比值变化随着休眠的进程而增加,ZR含量变化比较平缓;据酶活性与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的变化分析,可推断长山药在贮藏60d后,休眠开始解除,贮藏150d左右休眠基本解除,这一时期是块茎由休眠转向发芽状态的一个缓慢破除休眠的过渡时期。因此,在贮藏60d后(休眠解除启动开始),才可以通过一定措施缩短或打破休眠。[刊]/朱海旺(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010019),霍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玉露香梨对拉枝处理的营养分配和内源激素生理响应,以玉露香梨为试材,重点分析了70°拉枝处理后叶片内源激素、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变化及成花情况。结果表明:拉枝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中P、K元素含量,显著降低了N、Ca、Zn元素含量,Mg、B元素含量无显著变化。拉枝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素核苷(ZR)含量,比对照增加54.31%;显著降低了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36.65%、53.71%、29.62%;同时拉枝处理显著提高了ZR/ABA、ZR/IAA和ZR/GA3比值,分别是对照的2.42、3.24、2.15倍。综上所述,叶片中低N含量高P、K含量,较高水平ZR含量,较高ZR/ABA、ZR/IAA和ZR/GA3比值均有利于花芽分化,促进玉露香梨成花。  相似文献   

16.
喷施GA3和2,4-D对留树保鲜脐橙落果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纽荷尔脐橙(Newhall Navel Orange)为试材,测定喷施GA3和2,4-D的植株留树保鲜果实的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赤霉素(GA)、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探讨内源激素与留树保鲜脐橙落果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能降低果实内源GA、IAA、ZR含量下降的速度,减缓内源ABA及ABA/(GA + IAA + ZR)的升高,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其中以20 mg · L-1 GA3 + 20 mg · L-1 2,4-D混合处理的效果最好,且留树保鲜应以60 d左右为宜。初步分析认为内源GA、IAA、ZR含量的下降,内源ABA及ABA/(GA + IAA + ZR)的升高加速了果实离层的产生,共同促进了留树保鲜脐橙果实的衰老脱落。  相似文献   

17.
 以6年生曙光油桃/青州冬雪蜜桃为试材, 研究40℃、45℃、50℃高温短时间处理对油桃芽总酚含量、活性氧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和自然休眠解除的影响。结果表明: 40℃高温处理对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具有负调控效应(11月30日) 或效应不明显( 12月10日) , 其萌芽级数、·OH (羟基自由基)和O2·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产生速率、H2O2 (过氧化氢) 含量及POD (过氧化物酶) 、CAT (过氧化氢酶) 、PPO (多酚氧化酶) 活性均低于对照(11月30日) 或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12月10日) , 而总酚含量和PAL (苯丙氨酸解氨酶)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活性高于对照(11月30日) 或与对照差异不明显(12月10日) ; 45℃和50℃高温处理对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呈正调控效应, 其萌芽级数、·OH和O2· 产生速率、H2O2含量及POD、CAT、PPO活性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 而总酚含量和PAL、SOD活性显著降低,虽然部分花芽和叶芽因高温处理而死亡, 但是在存活芽中短时间高温对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总酚含量的降低和活性氧的迅速增加可能是高温解除自然休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薏苡为试验材料,采用种子发芽试验方法,研究了外源赤霉素(GA3)对铅胁迫缓解效应的影响,以期为薏苡种植过程中预防铅毒害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中低浓度(25、50、100 mg·L-1)的GA3能够促进薏苡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低浓度(25 mg·L-1)GA3处理对铅胁迫下光合色素含量的抑制并无明显影响。50、100 mg·L-1 GA3可明显提高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缓解铅胁迫对植株光合作用的伤害。100 mg·L-1 GA3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通过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以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从而缓解铅对薏苡植株的毒害作用。但是高浓度的GA3对铅胁迫的缓解效应很小。  相似文献   

19.
刺梨花芽分化期芽中内源激素和碳、氮营养的含量动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对贵农5号刺梨花芽分化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对花芽分化期刺梨花芽和叶芽中内源激素的赤霉素(GA1+3)、玉米素核苷(ZRs)、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淀粉、可溶性总糖、总氮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梨的花芽分化期需要有高水平的ZRs、碳水化合物及低水平的GA1+3、IAA、ABA和较低水平的氮素营养。在整个花芽分化期,花芽的ZRs/GA1+3、ZRs/IAA、ABA/IAA、ABA/GA1+3及碳/氮比值比叶芽的高;在花芽生理分化期,花芽的ZRs/ABA比值高于叶芽,而形态分化期花芽的ZRs/ABA比值低于叶芽。在刺梨花芽分化的不同时期,花芽和叶芽中的GA1+3、ZRs、IAA、ABA、淀粉、可溶性总糖、总氮含量变化不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黄瓜(Cucumis sativus L.)子叶和顶芽在幼苗下胚轴不定根发生中的作用,采用琼脂培养基扦插的方法,研究了子叶和顶芽的去留对下胚轴基部内源IAA和GA3积累水平及不定根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对下胚轴不定根的发生非常关键。保留双子叶的幼苗下胚轴基部IA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GA3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不定根正常发生;去除单片子叶,下胚轴基部IAA和GA3积累显著减少,不定根发生相关基因及IAA、GA3响应基因(CsARL1CsGH3.5CsGASA4等)表达水平降低,不定根发生区缩小、数量减少;去除双子叶,下胚轴基部IAA和GA3无法积累,不定根不发生。顶芽去留对下胚轴不定根发生没有显著影响。外源施用IAA可以部分缓解因去除单片子叶对不定根发生的抑制作用,喷施IAA极性运输抑制剂,下胚轴不定根发生受到抑制;与IAA不同,外源施用GA3抑制下胚轴不定根发生,喷施GA合成抑制剂促进不定根发生,GA对IAA响应基因具有负调控作用,表明子叶合成的IAA是诱导下胚轴不定根发生的关键。去除双子叶时,无论单独或交互施用IAA与GA3,均不能诱导下胚轴形成不定根,表明IAA并非不定根发生的唯一诱因。进一步分析发现去除子叶后下胚轴基部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可能是影响不定根发生的其他因素。子叶作为黄瓜幼苗生长素、蛋白质和糖的主要合成和输出源,对黄瓜幼苗下胚轴不定根发生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