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稻瘟病、纹枯病、稻螟和"两迁"害虫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是影响四川省水稻高产稳产的重大病虫害。由于目前我省推广的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抗性水平较低,只  相似文献   

2.
你问我答     
<正>问:己唑醇能不能在水稻上使用防治稻瘟病?答:己唑醇等唑类杀菌剂对稻瘟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一般防治效果不佳,不要将其专门用来防治稻瘟病。防治稻瘟病,生产上主要使用三环唑、稻瘟灵、咪鲜  相似文献   

3.
<正>1.主要病害1.1.水稻稻瘟病1.1.1发病原因长期灌深水和稻田过分干旱以及氮肥施用过多等都容易导致稻瘟病的发生。1.1.2发病特点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稻瘟病的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水稻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4.
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区划和发生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提高南充市水稻稻瘟病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水平,切实减轻稻瘟病危害,采用GPS和GIS定位、系统监测和普查、品种抗稻瘟性鉴定、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发生流行区划、精准勘界和发生流行规律研究。首次明确了南充市稻瘟病的流行区划和精准勘界,探明了水稻稻瘟病菌越冬后的初始侵染源(即始见期)地点、发生特点、流行趋势和特点,明确了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在田间存在4个流行高峰期,其中第1个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对当年病害流行起着决定作用,5月底的累计发生面积与年发生面积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72;建立了孕穗末期病田率和蜡熟期病株率同年发生面积预测数学模型。对其成因探讨发现,导致南充市近年水稻稻瘟病重发及流行的内因是水稻品种抗稻瘟能力的降低或丧失、稻瘟病菌致病力强的生理小种增加与更强致病力的小种出现;温度适宜和阴雨寡照偏多是造成稻瘟病在南充市流行的外因。2001—2015年,全市水稻稻瘟病短期预报准确率达100%,中、长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比1997年以前提高5~15个百分点,促进稻瘟病防效提高15%~30%。  相似文献   

5.
水稻抗稻瘟病的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稻瘟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生产上对稻瘟病的防治没有特效的方法,更多依赖水稻品种自身的抗性来抵御病害的发生。因此,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和育种研究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稻瘟病抗性遗传研究方面,到目前已经鉴定和定位了40多个抗稻瘟病基因,克隆了2个稻瘟病抗性基因Pi-b和Pi-ta。培育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可采用如下策略:广泛收集稻瘟病抗源,经过稻瘟病老重病区长期自然选择得到的高抗材料和含有已定位抗性基因的抗源材料要作为重点抗源亲本;检测稻瘟病菌群体结构的变化,获取小种变化的准确信息;常规的有性杂交和转基因技术相结合导入抗性基因;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病区病圃抗性鉴定技术相结合,提高杂交后代材料抗性鉴定的准确性,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6.
<正>稻瘟病是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防治不力常会引起大量减产,有时会因穗颈瘟的发生而导致绝产失收。今年5月底6月初时,各地气温高,雨水多,极有利于稻瘟病——叶瘟的发病和蔓延。我国四川等省稻瘟病偏重发生,局  相似文献   

7.
李珊  杜春梅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4):125-131
为了更好的防控稻瘟病的发生,为水稻育种工作和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深入了解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与水稻相互作用的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归纳了稻瘟病菌侵染水稻的机制、水稻对稻瘟病菌侵染的信号识别及其下游反应以及识别后诱导水稻产生的防御反应机制,分析了水稻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利用分子育种手段提高水稻抗病性的相关策略。稻瘟病菌侵染水稻后,植株会通过细胞壁加厚、病程相关蛋白表达以及病原菌侵入位点细胞程序性死亡等系统免疫反应来抵御稻瘟病菌的侵染;因此指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诱导植物发生免疫反应来抵御稻瘟病菌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防治病害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而且,作为研究病原菌—植物互作的模式系统,深入了解稻瘟病菌与水稻的互作机制,也为通过诱导水稻防御基因的表达来防治其他重要真菌性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3种植物提取物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探讨黄连、甘草和肉桂提取物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理,为开发新型稻瘟病菌抑制剂奠定基础。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抑菌活性,室内常规分析方法观测菌丝细胞膜通透性、物质合成与代谢和超显微形态。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黄连、甘草、肉桂的半抑菌浓度依次为4.17 mg/mL、4.48 mg/mL和5.22 mg/mL;经3种提取物作用后,稻瘟病菌菌丝的丙二醛含量和外渗电导率升高、丙酮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菌丝出现畸形等生长异常现象。由此可见,3种提取物抑制稻瘟病菌效果突出,可破坏菌丝细胞膜和超显微形态,干扰物质合成与代谢,有望开发为稻瘟病菌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哈尔滨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合理布局,本研究于2011年以24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和12个水稻品种为靶标,以12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和22个稻瘟病菌鉴别菌株为选择压力,通过喷雾接种和离体接种方式完成试验,同时对部分结果进行了PCR复检,获得了各稻瘟病抗性基因利用价值和水稻品种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准确信息,得出以下结论:12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抗谱在10.83%~93.33%,平均抗谱为38.09%;212个水稻品种共检测到稻瘟病抗性基因10个,pi-a基因出现频率最高;3结合两方面信息,初步制定单一品种和多品种抗稻瘟病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上的毁灭性病害,有"水稻癌症"之称,不仅发生于世界各地,而且可发病于水稻的各个生育期。稻瘟病菌入侵水稻时,水稻有自己的"防线"和"友军"共同抵御稻瘟病菌的侵袭;同时,稻瘟病自身在遇到水稻的抵御时,也会发生稻瘟病菌的"内讧"和"叛乱"。张正光团队的该项研究,就是揭示了稻瘟菌如何镇压内  相似文献   

11.
转苦瓜几丁质酶基因McCHIT1水稻及其稻瘟病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的最严重病害之一,探索利用外源基因提高水稻抗稻瘟病水平对现代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T2代起逐代增加抗性选择压,采用苗期人工混合接种和病圃田自然诱发等鉴定方法,对转基因水稻后代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和筛选,在T5代获得了7个稻瘟病抗性极显著增强的转McCHIT1基因水稻稳定株系。通过7个生理群26个生理小种的115个稻瘟病有效单孢菌株苗期抗谱测定,这7个株系的抗病频率为52.2%~61.4%,比受体对照缙恢35 (36.8%)高16个百分点以上,主要增加了对ZE群生理小种的抗性,提高了对ZG群、ZF群和优势种群ZB群生理小种的抗性。C36-2-1、C21-6-2、C21-3-1等3个株系的结实率达80%以上,是丰抗结合较好的转McCHIT1基因株系。McCHIT1基因具有广谱抗性,将其遗传转化水稻,采用“逐代增加选择压,抗中选抗”的方法,可筛选出稻瘟病抗性优良、抗谱明显拓宽、产量性状较好的转基因稳定株系。  相似文献   

12.
邱辉 《种子科技》2023,(19):118-120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极为重要的经济作物。然而,水稻病害频繁发生制约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其中,稻瘟病是一种常见、严重为害水稻的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生范围广、为害程度大等特点。为了防治水稻稻瘟病、有效保障水稻生产的安全与稳定,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稻瘟病的科学防治和管理。文章从稻瘟病病害特点、病害防治技术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地方水(陆)稻品种抗病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北省地方水、陆品种抗两病两虫性进行了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抗稻瘟病、抗白叶枯、抗褐稻虱、抗白背飞虱品种的分布情况。对抗性频度较高的抗稻瘟病性、抗白叶枯病性从水、陆稻,熟期,不同稻作区等方面作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品种频度高,分别为45.86%和50.34%,高抗率仅为0.75%和2.05%,抗率分别为24.81%和15.75%;抗褐稻虱、白背飞虱品种频度很低,分别为4.51%和3.34%,高抗褐稻虱品种2个,无抗至高抗白背飞虱品种。抗稻瘟病、白叶枯种质频度和强度均是陆稻高于水稻。纬度、海拔高,气候寒冷的张家口、承德两市稻瘟病抗性强度低;唐山、秦皇岛两市抗性强度高;冀南零星种植亚区抗性强度最高。抗白叶枯病种质分布规律是随着纬度的增加,温热条件的降低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灰黄霉素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对峙法测定产灰黄霉素的展青霉GM120-43对稻瘟病菌抑制作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灰黄霉素对稻瘟病菌的毒力试验以及盆栽防治稻瘟病试验。结果表明:展青霉GM120-43对稻瘟病菌具良好的抑制作用;在稻瘟病的防治中,灰黄霉素稀释300倍时,预防叶瘟病与穗瘟病的效果分别为93.76%和53.79%,治疗效果分别为89.2%和49.21%。在所试验的浓度范围内,灰黄霉素防治效果与其浓度成正比,是一种具有前景的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5.
<正>7月24日以来,受"麦德姆"台风影响,江苏各地普降中到大雨。据天气信息,今后一段时间仍以阴转多云和雷雨天气为主,空气湿度大。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王才林研究员提醒:这种阴雨、高湿天气,加上目前水稻正值分蘖盛期,适合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近期要加强田间发病情况的监控,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尤其是丘陵山区地势低洼和稻瘟病菌源多的田块以及群体大的高产田块,要特别注意防治这两种病害。稻瘟病可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造成危害,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不同类型,以叶瘟、穗颈瘟危害最为严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鉴别体系研究的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体系发展的历程,着重介绍了杭稻瘟病单基因系和近等基因系创制的方法、技术及应用等,旨在为科学、高效地培育我国的杭稻瘟病近等基因系及建立田间病原菌群体无毒基因型鉴定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生产上对稻瘟病的防治没有特效的方法。为了对未来水稻稻瘟病在生产实际应用上提供一些参考,分别从化学防治、抗性品种培育、生物防治、栽培管理方法等方面概述了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化学防治、抗性品种、生物防治、栽培管理在生产应用上的利弊,指出了抗性品种选育、合理栽培管理技术和高活性生物农药三者综合利用将是防治水稻稻瘟病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安徽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分化严重,生理小种多、变化快,是水稻抗病品种容易丧失抗性而沦为感病品种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用中国统一鉴别品种对2002年安徽稻区308个稻瘟病菌的单孢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的活体和离体鉴定,结果表明:两种鉴定方法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稻瘟病菌ZA、ZB、ZC、ZD、ZE、ZF、ZG和ZH等8个群在安徽省均有分布,但其优势群为ZB群,ZB13和ZB15为优势小种;优势小种在不同水稻品种上出现的频率存在一定差异。在供试的四种保鲜剂中,以6-BA保鲜效果最好,对离体稻叶接种稻瘟病菌后病情的发展也无明显的抑制作用,适合于稻瘟病菌的离体接种。  相似文献   

19.
外源Si对提高水稻对病害的抗性有显著影响,但水稻应激防御系统对外源Si的响应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为探究不同浓度外源Si对稻瘟病胁迫下水稻的生长状况、产量及抗性的影响,在人工接种稻瘟病菌的条件下进行水稻盆栽试验。测算了水稻株高、穗数、穗长、地上部生物量和千粒重等生长数据,同时测量了水稻稻穗中MDA的含量和防御相关酶(PPO、CAT、SOD、POD)的活性。结果表明,施Si处理使水稻的稻瘟病病情指数下降了44.47%;显著提高了稻穗中PPO、CAT和SOD的活性,降低了POD的活性和MDA含量,缓解了稻瘟病引起的氧化胁迫;显著增加水稻株高,使其茎叶更加挺直,降低病菌的感染和传播;最终提高地上部干物质量积累,相比染病组的产量提高61.2%。因此,Si能够通过参与植物生理代谢过程,有效增强水稻抵御稻瘟病的抗性,提高植株活力,有效减少植株损伤。  相似文献   

20.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定位、克隆及育种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水稻病害,抗病品种的培育和种植是控制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而抗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则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和核心。本研究就稻瘟病抗病基因的遗传、定位、克隆及育种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稻瘟病广谱抗原和抗病基因、隐性抗病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近一半的抗病基因是通过F2分离群体鉴定的,目前已定位的稻瘟病主效抗病基因超过86个,微效基因约350个,应用图位克隆等方法,20个稻瘟病主效抗病基因和2个微效基因已从不同的水稻品种中被克隆。这些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是有效开展稻瘟病抗性分子育种的基础。最后,结合笔者从事水稻稻瘟病抗性遗传的工作实践对稻瘟病抗病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各类型抗性基因的生产应用,稻瘟病对水稻的危害最终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