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鱼种越冬期间,常因水体严重缺氧,水体产生有毒气体,鱼体质差,感染病害,管理不善等,造成越冬鱼种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来年渔业生产.为了确保来年鱼种供应,必须加强管理,防止越冬鱼种死亡,要求养鱼户把好以下"五关".  相似文献   

2.
张明  韦学 《新农村》2009,(12):19-19
鱼种越冬期间因病害和冻害引起的死亡问题,常给养殖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鱼种越冬期的防寒管理和防病工作,是提高冬季鱼种成活率和来年养鱼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 1.选好越冬池塘。理想的越冬池塘要求面积为100~3000平方米,水深1.5~2.5米,水源充足,无渗漏,水质良好,便于排灌及增氧救鱼,交通较为便利,池塘要彻底清毒。 2.做好鱼种放养。立冬后水温达10℃左右,即可将鱼种放入越冬池塘。应把同一类的鱼种放养在同池越冬。不宜大小混在一起,密度也不宜过大。一般每667平方米养10厘米左右的鱼种3~  相似文献   

4.
鱼种在越冬期间,特别是一些小型鱼池里,越冬鱼种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这样不仅减少鱼种数量,还要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对渔业生产的损失较大。现将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及补救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鱼种能否安全健壮越冬,直接关系到鱼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来年成鱼生产的产量。为了能使鱼种安全健壮越冬,确保丰产丰收,特提醒有关鱼种养殖户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抓住晴暖天气,强化越冬投喂管理。鱼类是变温动物,随着气温的逐步下降,鱼儿的摄食量也相应减少。但有不少的人误认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17,(12)
<正>俗话说:"鱼种放养莫过春,冬放鱼种长三分",这是水产养殖的一条成功经验。实践表明,冬放鱼种由于水温较低,鱼鳞紧密,鱼群活动力较弱,放养操作不易引起受伤死亡;鱼种下塘后成活率高,同时又有利于鱼种疏塘精养,实现早放早管,延长成鱼的生长期,提高来年成鱼产量。冬放鱼种在管理措施上必须抓好以下七要点。1.冬前壮苗鱼类的越冬时间,一般南迟北早,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7.
正冬季水温低,鱼活动减少,摄食少,鱼病发生也相对较少,但高密度鱼种越冬需规范管理。1.池塘要求越冬塘水深(冰下有效水深)应维持在1.5~2米,池塘底泥为10~20厘米深,确保池中无杂草,有良好的保水性,注意排水方便。2.水质管理越冬鱼入池前,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以清除凶猛鱼类和耗氧的野杂鱼;同时向越冬池灌注新水(最好采用地下水),  相似文献   

8.
张玉福  丁志 《饲料博览》1993,5(5):38-38
我国北方的冬季,气候寒冷,冰层厚但封冰期长,秋片鱼种在池塘内越冬时,常发生大量死亡,据我国北方几个省份统计,历年来鱼种越冬死亡率高达20%左右,这就严重影响了翌年的春季放养,给养渔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1 越冬鱼死亡有以下几种主要原因 1.1 鱼病流行所致据统计越冬期间水霉病发生及死亡较多,约占死亡总数的30%,这主要是由于鱼体损伤后水霉菌大量寄生所致。1991年作者在鱼种场实习时观  相似文献   

9.
<正>1.选择和修理好越冬鱼种池塘。越冬鱼种池要求避风向阳,鱼池面积不得少于2亩,以4~5亩为好;堤埂坚固,保水性能要好;进排水方便,蓄水1.5米以上;交通、用  相似文献   

10.
青虾池塘     
《北京农业》2001,(10):30-31
虾的池塘越冬分为幼虾越冬和亲虾越冬两种.幼虾越冬是指8~9月份繁殖的虾苗,到12月份还未长到商品规格的虾,通过越冬,留待翌年3~4月份作为放养的小虾;而亲虾越冬,则是对选留下来待来年繁殖用的亲虾,对其进行强化培育,达到产卵繁殖的要求.因此,养殖户搞好青虾越冬是来年养殖的重要基础.其越冬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虾的池塘越冬分为幼虾越冬和亲虾越冬两种.幼虾越冬是指8~9月份繁殖的虾苗,到12月份还未长到商品规格的虾,通过越冬,留待翌年3~4月份作为放养的小虾;而亲虾越冬,则是对选留下来待来年繁殖用的亲虾,对其进行强化培育,达到产卵繁殖的要求.因此,养殖户搞好青虾越冬是来年养殖的重要基础.其越冬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冰封期较长在我国北方池塘养殖的鱼类,每年都有大量鱼种需要压塘越冬,越冬死鱼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制约着我国北方池塘养殖业的发展,给养殖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越冬管理,切实做好防病工作,对促进北方池塘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向养殖户介绍成鱼冬季越冬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鱼种在进入冬季以后,随着水温的下降,其新陈代谢作用逐渐减弱,食欲也相应减退,体质变得较虚弱,易遭敌害生物的攻击和致病菌的侵袭,影响池塘鱼种越冬的成活率.因此,如何保证鱼种顺利越冬,是池塘养鱼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本人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现浅述如下,供广大池塘养鱼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颜永胜 《当代农业》2013,(22):38-39
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经验,将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与管理措施总结如下。一、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 1.水体缺氧严重(1)多年未清淤,池底淤泥沉积过多.造成池水恶化,耗氧增加,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2)池水过瘦、浮游植物少、光合作用弱,产生氧气不够水体生物的消耗.再加上肥水措施没跟上.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3)池中野杂鱼过多或放养密度过大,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  相似文献   

15.
正影响鱼类越冬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越冬池环境、放养密度、鱼群体质及管理水平等。部分养殖户由于忽视鱼类越冬管理,导致越冬死亡率较高,养殖效益不佳。鱼类的越冬期养殖管理事关来年的渔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根据养殖实践,笔者认为鱼类越冬期应抓好以下工作。1.池塘选择,清塘消毒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渔业技术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渔业基础设施的改善,更好地把动、植物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经济效益,实行种养结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各地农民可利用农田进行夏花鱼苗大麦轮作,来提高整体效益的方法,将是一条养种结合高产高效立体生态农业的捷径.现对此方法作一简单介绍.一、时间上的可行性鱼种大麦轮作是利用鱼种大麦生长期的季节差异来实现的.鱼种的生长期从每年的5月下旬至当年10月份,而大麦的生长期则是从每年的11月份至来年的5月份,所以当大麦收割后,正是夏花鱼苗出塘的时间;可利用夏花鱼苗在农田改造的池塘里培育鱼种;而在当年鱼种培育结束后,可把鱼种集中并到其他越冬鱼池中,然后再在这种改造后的池塘中种植大麦.  相似文献   

17.
鱼种能否安全健壮越冬,直接关系到鱼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来年成鱼生产的产量。为了能使鱼种安全健壮越冬,确保丰产丰收,特提醒有关鱼种养殖户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兰永清 《农家科技》2009,(12):38-38
<正>"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实践证明,冬至至立春是投放鱼种的最佳时机,有利于鱼种及早适应环境,便于越冬管理,促进鱼种开春猛长,提高产量。1.注意清塘消毒。池塘留水深10厘米,首先亩用生石灰90千克  相似文献   

19.
目前罗非鱼的越冬方式大多采用室内建池,此法要求条件高,而且越冬鱼数量有限,为了进一步增加越冬鱼种数量,现介绍室外池塘越冬保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2月,西安某养殖户池塘中鱼虾在一夜之间死亡了70%左右,调查发现这种大批量死亡的问题就在于没做好越冬管理,导致池塘中供养不足而死亡。对于池塘养殖而言,做好池塘的越冬期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渔业经济效益。因此,探究冬季养殖池塘的管理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