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吉林省中部旱作农区机械化土壤耕作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传统机械化耕作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培肥地力为核心,结合秸秆根茬粉碎还田,实行秋翻、灭茬、深松3年轮换的机械化土壤耕作制度。这种耕作制度能打破多年秋翻形成的坚硬犁底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减少土壤耕作环节的物质和能源消耗,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西藏中部农区饲草供给质量,对粮草一年两收农作制度进行了探讨,从一年生、多年生等多种作物类型的25个品种筛选确定箭筈豌豆甘孜333是最适宜套复种的品种和类型。为西藏高寒农区发展粮草一年两收提出了冬草夏粮的新模式,并详细研究了适宜的播期、产量、刈割时期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4.
再议吉林省农作制的改革王兴礼,栾金花,姜岩,胡文河(吉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五年前我们对吉林省农作制的改革,根据我们在土壤有机培肥方面理论研究取得的进展[1],提出了初步的设想[2].经过五年的实践,已经不再是一种设想,认为农作制度的改革不仅...  相似文献   

5.
对吉林省农作制度改革的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土壤培肥理论的发展及农作制度的变革,提出应以发挥玉米在农田生态中的积极作用为中心。对吉林省的农作制度进行较大的改革。为建立新农作制(包括轮作制、耕作制、施肥制及农机具配套)提出初步设想,以推动农作制度的改革,并建立适合吉林省各地区自然经挤特点的新农作制。  相似文献   

6.
农机农艺相结合:吉林省西部地区新型农作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西部地区农业生产蕴藏着极大的潜力,但固有的农作制制约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研究探讨西部地区旱作农作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农机农艺相结合经连续三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宜该地区自然条件特点的以机械化作业为前提的旱作新型农作制,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8.
高歌 《农业与技术》2010,30(5):86-90
中部农区的发展是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基于对中部农区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中部农区发展的主要思路,即从社会稳定角度看待农区发展,通过内外力耦合促进农区发展,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区农业发展,加大投入推进农区发展,加快农区管理体制改革保障农区发展,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支撑农区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藏中部农区冬小麦套种箭舌豌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藏中部农区一般在7月中下旬收获冬播作物,来年的冬播作物要在9月下旬播种,其间有约60天的时间土地空闲,而这段时间雨、热资源很为丰富.本文进行冬小麦套种箭舌豌豆研究旨在提高水、热、田地等资源的利用率、解决农区牲畜的饲草问题和培肥土壤地力.通过不同密度冬小麦套种箭舌豌豆和不同箭舌豌豆播期试验,认为西藏中部农区在冬小麦灌浆时期套种箭舌豌豆较为适宜,这样既不影响冬小麦产量又能充分利用水、热、田地等资源使箭舌豌豆的产草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依据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少、灾害种类多的农业生产特点,总结分析了近来深翻耕、浅翻间隔深松、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关于甘肃发展旱作草畜牧业生产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全膜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的背景下,依据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草畜产业发展趋势和相关资料,探索提出把利用旱作农业方法种植生产大量饲草的技术体系纳入现行作物-家畜产业体系之中;利用城镇化发展形成农村人口减少的机遇,试验推广依托峁、墚、沟等天然地势地形围栏建成人工草地进行放牧;充分提升现有的旱作农业、草畜产业及依此形成的循环农业优势,在该农业区构建新型的旱作作物-旱作饲草-家畜生产体系,提升综合生产效益,促使旱作农业的“甘肃模式”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选择农牧业系统的12个主要表征指标,研究了旱农地区农牧系统的关系,为旱农地区农牧结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1987—1988年在定西县李家堡乡推广良种畜禽的实践与体会,论述了畜牧业在旱地农业中的作用、地位、现实生产力及其潜在生产力,并对旱农地区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发展旱农地区的畜牧业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吉林省食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为建设和完善吉林省食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西部位于科尔沁沙地的东缘,松辽平原的中西部,处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农牧交错带。广袤的西部草原蕴藏着丰富的经济植物资源,其中野生果树有6科、11属、13种、2变种,其经济、生态价值较高,这些野生资源在西部各市(县)均有分布,而分布范围最广、资源量最大的是山杏(西伯利亚杏)、桑(桑树)和欧李等。目前,商业利用最多的是山杏,欧李和桑正处于小规模试栽阶段。根据资源状况与利用现状提出了资源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旱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研究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在我国北方旱作地区进行连续7a的玉米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的平均土壤体积质量虽较传统耕作高5%,但不会导致土壤严重压实,土壤含水率较传统耕作平均增加12%,深松地达20.7%,提高了土壤保蓄水能力,玉米产量平均增加13%,且成本降低,研制了不同的播种机防堵机构以及组合式限深切草器与双齿盘拨草配合防堵的2BMQF-4C型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和可调翼铲式深松机。  相似文献   

17.
李真  赵艳艳  魏铁霞  黄毅 《山西农业科学》2013,(11):1205-1208,1211
对辽宁西部旱作农业土壤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主要存在旱、薄、瘦三大问题,在有限的降水中,陆地蒸发和径流损失占总降水量的74.6%;不同作物农田土壤的平均耕层厚度为16.08 cm,比我国土壤平均耕层厚度(16.50 cm)低0.42 cm;按国家的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辽宁西部旱农区多数旱地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5级以下,辽西土壤问题十分严峻。该区的土壤问题直接影响着粮食产量,从辽宁西部土壤环境入手,分析辽西旱地农业的主要问题,并找寻解决的方法,对辽西地区农业环境改善及经济增长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北方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旱区农业开发制约因素多、难度大,其技术发展的方向应变被动适应为主动用,最大限度地摆脱自然降地空上对农业的限制,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高效地利用,同时要立足于旱区现有的经济技术和资源环境条件,有重点、分阶段和分层次进行适度开发,走生态、经济、技术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农业效率低下和农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农业经营体制不利于土地的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因此只有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进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吉林省才有望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取胜。为此,应适时采取加大政府帮扶力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农村投融资机制等多种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