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套种多花黄精的毛竹林地进行喷灌试验,结果表明:喷灌对多花黄精株高、地径、地上部分鲜重影响不显著;而对根茎影响显著,可提高25%的多花黄精根茎产量。采用喷灌技术的毛竹林地,其竹笋数量和产量与对照区相比,分别提高了95%和262%。挖笋对多花黄精各器官生长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从经营效果看,采用喷灌技术,产值可增加14985元/hm2。研究结果为毛竹林套种多花黄精的集约化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羊肚菌为珍稀食用菌,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目前主要是大田栽培。针对浙江省七山一水两分田,毛竹林资源丰富,而竹林经济效益不佳等现实问题,探索出毛竹林套种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技术。对羊肚菌在毛竹林下栽培的生长环境、林地条件、栽培基质和生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林下生境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化学成分和叶片形态的影响。【方法】测定了多花黄精在空地、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毛竹—杉木混交林4种生境下叶片形态和化学成分含量,并分析叶形和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与空地相比,3种林下生境均可影响多花黄精的叶形和化学成分,3种林下生境均可降低多花黄精顶叶叶长,提高多花黄精最大叶和底叶叶宽;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的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总黄酮和粗灰分含量最高,分别达到49.49μg·g-1、64.99μg·g-1、1.82 mg·g-1和3.73%。分析发现多花黄精薯蓣皂苷元含量与顶叶叶长、最大叶叶宽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结论】4种处理以毛竹林生境下多花黄精的化学成分表现最佳,该研究为套种多花黄精的林下生境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出适宜多花黄精生长的栽培基质,以毛竹林下腐殖土(简称腐殖土)+草木灰(A)、腐殖土+有机肥(B)、腐殖土+菌棒废料(C)作为基质材料与腐殖土(CK)进行对照,开展毛竹林下容器栽培多花黄精试验.结果表明:多花黄精在4种配方的基质中的存活率均超过95%,差异不显著.处理A效果最好(腐殖土:草木灰体积比=95:5)....  相似文献   

5.
正王金村千亩中药材毛竹林套种模式是在毛竹林地上袋装套种浙南"药王"——三叶青,毛竹之间挂养"铁皮石斛",创新"林下立体经济",实施"一亩山万元钱"的新模式,实现"竹笋丰产、药材丰收、林农增收"。这个创新模式,能充分发挥林下经济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乡村振兴。王金行政村隶属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章村乡。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花黄精根茎繁殖苗分别在毛竹林、阔叶树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的林冠下进行种植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在立地因子、林分郁闭度、初植密度、经营措施相同条件下,4种林分类型林冠下种植的多花黄精生长量和根茎产量高低顺序依次为毛竹林﹥阔叶树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冠下种植的多花黄精的平均保存率、平均地径、平均高、平均根茎总重量(干重)分别达90.2%、0.60cm、62.5cm、1 226.9kg/hm~2;阔叶树林的分别达90.0%、0.55cm、59.2cm、1 184.4kg/hm~2;杉木林的分别达88.7%、0.48cm、53.1cm、1 097.0kg/hm~2;马尾松林的分别达85.2%、0.43cm、48.9cm、993.4 kg/hm~2。综合分析认为选择毛竹林和阔叶树林种植多花黄精较适宜,研究结果为多花黄精林冠下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生境和套种模式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根茎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蒽酮-硫酸紫外分光光度法、凯氏定氮法、硝酸铝比色法、索式抽提法和等离子体光谱仪法,分别测定了浙江省龙泉市5个不同生境和套种模式样地的1年生多花黄精根茎中的多糖、蛋白质、黄酮、粗脂肪和9种矿物质元素(Na、Ca、P、K、Cu、Mg、Mn、Zn、Fe)含量。结果表明:A样地(兰巨乡南山村油茶林)多花黄精根茎中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97.50±6.41 mg·g-1和12.40±0.42 g·100 g-1;B样地(安仁镇大舍村香榧林)多花黄精根茎中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6.10±0.38 mg·g-1;C样地(上垟镇泗源村毛竹林)多花黄精根茎中的黄酮含量最高,为7.22±0.77mg·g-1。5个样地多花黄精根茎中的9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互有高低。以上结果说明生境和种植模式对多花黄精根茎的主要成分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毛竹林下多花黄精复合经营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福建省沙县境内建立示范林400亩,经过3年培育,多花黄精平均保存率96.4%。据测算,示范林建成第三年,多花黄精块茎亩产129.3公斤,技术辐射推广1550亩。项目实施期间,举办技术培训3期,培训竹农188人次,培训基层竹业科技骨干30人次,印发培  相似文献   

9.
在花年毛竹纯林进行1a覆盖-1a套种竹荪轮作等经营模式试验,研究毛竹林覆盖后套种竹荪轮作模式经济效益和生态修复作用。结果表明:(1)1 a覆盖-1 a套种竹荪轮作模式的2 a净收入达到18.0万元/hm2,投入产出比达到1∶3.29,分别是传统单一经营模式、1 a覆盖-1 a自然培育经营模式的19.6倍和1.6倍。(2)毛竹林覆盖后套种竹荪轮作模式在高碳氮比(C/N)有机物覆盖的清理、林地土壤改良、林地地力培育等生态修复效果明显优于1 a覆盖-1 a自然培育经营模式,有效防止竹林地因覆盖而引发竹林衰退。毛竹林覆盖与套种竹荪轮作模式是毛竹林可持续性发展的经营模式,可作为毛竹林覆盖的配套经营措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林下套种多花黄精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花黄精喜荫,药食同源,营养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急需人工培育。通过试验研究,结合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锥栗林、板栗林、杉木林、竹林等林下套种多花黄精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核心技术包括调整林分透光率、根茎平摆倒种、密植深栽、覆盖种植、打顶摘蕾、生态施肥用药、精准采收及种植带与生态保护带的合理配置等独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开展了林下不同措施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杉木与厚朴林下采用不同措施套种多花黄精对林分胸径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措施不同措施套种多花黄精对林分胸径增幅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套种施栏肥、套种施有机肥、套种没施肥、纯林没套种。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套种施有机肥与套种施栏肥对杉木胸径差异不显著,其他各组之间对杉木胸径差异显著。厚朴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纯林没套种与其他各组对杉木胸径差异显著,套种施有机肥与套种施栏肥及套种没施肥之间对杉木胸径差异不显著,套种施栏肥与套种没施肥对杉木胸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多花黄精的产业化发展,探索其栽培生产的最佳密度,试验以多花黄精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一行距不同株距试验设计,研究了毛竹林下多花黄精仿野生栽培对种植密度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密植能够促进多花黄精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并以行距30 cm、株距25 cm的处理效果最佳,在不影响出苗率和抗倒伏能力的基础上,显著增加了多花黄精的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产量达到1934.1 kg/hm2。在毛竹林下进行多花黄精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毛竹林林分平均胸径模拟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何东进  洪伟 《林业科学》2000,36(Z1):148-153
毛竹林分平均胸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毛竹林的平均水平 ,也是影响毛竹林产量 (包括毛竹产量和笋产量 )的重要测树因子之一。不同年龄结构或者不同密度的毛竹林 ,其林分的平均胸径存在着差异。对于同一密度的毛竹林而言 ,其林分平均胸径也可能不同。反之 ,对于同一平均胸径的毛竹林来说 ,其林分的结构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 ,探讨毛竹林分平均胸径与立竹密度或与毛竹林分年龄结构之间的关系 ,就成为了解和掌握毛竹林内部规律 ,实现毛竹林丰产、高产和稳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毛竹林的优化经营过程中 ,平均胸径与立竹密度是影响毛竹林产量的 2…  相似文献   

14.
笋材两用毛竹林的丰产栽培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系统地总结了笋材两用毛竹林一系列丰产栽培技术措施,为发展笋材两用毛竹林获得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林下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是目前普遍推广的高效复合经营模式之一。本研究通过对香榧林0.5、0.7、0.9三种郁闭度下香榧和多花黄精套种前和套种一年后的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以及对套种与未套种的香榧林的土壤养分进行检测比较,探讨郁闭度对香榧和多花黄精生长指标的影响以及复合经营模式中两种作物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郁闭度为0.7时,套种多花黄精的香榧的新梢生长量、地径增长量、树高增长量、冠幅增长量和单株榧蒲产量相比未套种的香榧分别高出18.97%、14.18%、24.55%、20.79%和40.00%;在0.7郁闭度下,多花黄精的长势最好,香榧的各项生长指标及单株榧蒲产量均较好,复合经营的综合效益最佳;套种多花黄精三年生根状茎一年后,香榧林地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2.73%、52.86%、77.30%、96.90%、88.24%和27.57%,土壤有效磷和全钾的含量分别减少了18.50%和24.57%,8项指标的平均增加幅度为39.07%,远高于未套种多花黄精的土壤;套种多花黄精后,土壤的各项养分含量和酸碱性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有效的促进了香榧的生长。本研究为香榧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香榧-多花黄精复合经营基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杉木林下多花黄精种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林下套种的多花黄精为试验对象,研究杉木林不同保留株数对多花黄精产量的影响及杉木林下多花黄精的生长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杉木林下种植多花黄精的物侯期与野生多花黄精的物侯期基本一致,杉木林下多花黄精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在适宜密度下多花黄精根茎鲜重可达到1600kg/hm2以上,产量较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林下套种中药材模式。多花黄精是一种喜阴湿、耐寒植物,其适生环境需一定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才能进行营养积累。上层杉木林密度对多花黄精根茎产量有较大影响。上层杉木林保留株数以600株/hm2~900株/hm2为宜。在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形成了林药复合林,开辟了多花黄精生产的新途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林业资源管理》2015,(1):64-70
基于福建、浙江与江西3省农户毛竹种植地块投入产出数据,在简要分析不同地区毛竹林经营技术与投入产出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不同地区毛竹林经营的经济效益、固碳能力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毛竹林经营集约程度与产出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福建省和浙江省毛竹林经营集约程度与产出水平明显高于江西省,这与福建和浙江竹产业较为发达有关系。2)不同地区毛竹林经营效益有较明显的差异,总体而言,浙江省毛竹林经营效益最高,福建省次之,江西省最低。3)从单位面积毛竹林固碳能力来看,如果不考虑化肥施用导致的碳排放,毛竹林固碳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福建省、江西省与浙江省;如果考虑化肥施用导致的碳排放,毛竹林固碳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江西省、福建省和浙江省。不过,地区差异以及是否考虑化肥碳排放等因素,对毛竹林固碳能力的影响较为有限。最后,提出了促进毛竹林经营与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型毛竹林土壤肥力维持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型毛竹林是指以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维持生物多样性、缓解和改善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的毛竹林类型,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功能.文章在分析垦复毛竹林、未垦复毛竹林、毛竹木荷混交林3种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型毛竹林养分功能动态平衡的要求,提出了保持适当比例的针、阔叶树木,改善和优化毛竹林生态结构;采用择伐方式或半封山形式,合理保持立竹度和林龄、径级结构比例;采用带垦方式;开展模式施肥;改造毛竹林为混交林等生态型毛竹林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19.
毛竹林冰雪危害调查及灾后重建技术组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靖安县毛竹林为调查研究对象,调查冰雪危害毛竹林的规律,了解毛竹林分防御雪灾的能力,制定毛竹林损伤类型划分,组装毛竹林灾后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在浙江省遂昌县毛竹主要分布区设置调查样地,于2017年3—11月每月1次对各样地竹冠层、竹秆以及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进行抽样调查,比较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不同毛竹林分布区物种多度和多样性。结果显示:遂昌县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由10目43科98属111种组成,其中螟蛾科昆虫丰富度最高;不同区域毛竹林,昆虫物种数量呈现三仁乡 > 妙高街道 > 安口乡 > 高坪乡 > 应村乡 > 北界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揭示了遂昌县不同区域毛竹林节肢动物多样性状况,可为毛竹林经营措施的制定和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