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明不同间伐强度对重庆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在重庆市綦江区北部林场选择马尾松人工纯林(18年生)开展抚育间伐试验,分别设置弱度间伐(间伐株数占总株数的15%,保留密度1410株·hm~(-2))、中度间伐(间伐株数占总株数的30%,保留密度1155株·hm~(-2))、较强度间伐(间伐株数占总株数的45%,保留密度900株·hm~(-2))、不间伐(保留密度1650株·hm~(-2))等4种间伐强度。间伐3 a后调查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显著提高马尾松人工林林分胸径的生长,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量在一定范围内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明显提高;不同间伐强度对马尾松林分平均树高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大小依次为:间伐强度30%>间伐强度15%>对照组>间伐强度45%。说明间伐强度30%已达到了最佳的林分质量和收获量,是该区域马尾松人工林最优的抚育间伐强度,而1155株·hm~(-2)是较合理的伐后密度。  相似文献   

2.
间伐迫使林分环境改变,影响林分生长、生物量及碳储量,准确评估杉木人工林短期间伐后碳储量变化对碳汇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贵州榕江县开展了4种间伐处理{T00[未间伐(0.0%),1 800株·hm-2]、T11[轻度(16.7%),1 500株·hm-2]、T22[中度(33.3%),1 200株·hm-2]和T33[强度(50.0%),900株·hm-2]对18年生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及其组分分配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经间伐3 a后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减小,T00、T11、T22和T33样地依次为194.32、174.39、153.74和125.12 t·hm-2,T33、T22和T11较T00降低了35.61%、20.88%和10.25%,T33间伐强度显著低于对照T00;杉木林下植被层碳储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占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0.24%~1.98%;对其凋落物层碳储量无显著差异;杉木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也是逐渐增大,且有机碳储量在不同间伐处理间差异显著,除对照与轻度不显著外。间伐第三年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与凋落物现存量、土壤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呈负相关关系,且与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呈显著负相关;短期间伐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T00、T11、T22和T33样地分别为294.16、282.65、279.24和273.31 t·hm-2,T33与T00样地差异显著,表明间伐3 a样地仍处于恢复期,杉木人工林短期间伐试验会降低生态系统总碳储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青冈栎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规律,为青冈栎人工林经营管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对50年生青冈栎人工林随机设置5个面积为400 m~2(20 m×20 m)的标准地进行生物量调查,并在每个标准地内各选取6株不同径级的平均木伐倒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1)青冈栎树高、胸径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范围分别在0.15~0.45 m、0.09~0.56 cm和0.000 4~0.01 m~3之间。(2)树高、胸径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2 a、15 a和40 a,高峰值分别为0.45 m、0.56 cm和0.010 0 m~3·a~(-1)。(3)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交于50 a,林分达到数量成熟,可以确定为主伐年龄。(4)50年生青冈栎人工林单株总生物量高达936.22 kg·株~(-1),各组分生物量排布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干(426.95 kg)大枝(201.44 kg)根蔸(134.19 kg)树皮(41.23 kg)小枝(36.83 kg)叶(35.02 kg)粗根(32.40 kg)枯枝(15.71 kg)中根(9.69 kg)细根(2.76 kg)。(5)青冈栎人工林乔木层的总生物量为595.11 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8.33%,其中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分别为481.32 t·hm~(-2)和113.80 t·hm~(-2),占乔木层比重为80.88%和19.12%。(6)50年生青冈栎林分的总生产力为18.57 t·hm~(-2)a~(-1),3个植被层生产力大小为:乔木层(15.91 t·hm~(-2)a~(-1))灌木层(1.85 t·hm~(-2)a~(-1))草本层(0.82 t·hm~(-2)a~(-1));分别占总生产力的85.65%、9.94%、4.41%。青冈栎人工林主伐年龄为50 a。合理调整密度、科学间伐和改善林下环境是促进青冈栎人工林健康生长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30年生的红椿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法、树干解析法分析其生长过程、生物量及生产力特征。结果表明:红椿在桂北具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30年生平均胸径(去皮)、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达到31.4 cm、25.2 m、0.3997 m3,红椿树高和胸径生长均以前8 a最快,树高平均生长量在0.8~1.6 m·a-1范围,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在1.367 cm左右;材积生长在26 a时达到最大生长速率,随后持续下降;拟合出最优回归模型,红椿人工林树高、胸径与林龄的最优回归模型为苏马克模型,R2值分别为0.9890、0.9929,材积的最优模型是坎派兹方程,拟合相关系数高达0.9846;30年生红椿人工林林分生物量为390.28 t·hm~(-2),其中生物量大小为:乔木层(380.62 t·hm~(-2))灌木层(5.42t·hm~(-2))凋落物层(3.02 t·hm~(-2))草本层(1.22 t·hm~(-2)),分别占97.52%、1.38%、0.77%、0.31%,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21.605 t·hm~(-2)·a-1,不同器官净生产力大小次序为:树叶树干树根树枝树皮。  相似文献   

5.
对建瓯市房道镇境内30hm~2Ⅱ类地上16年生人促闽粤栲林分调查结果表明,林分生物量(地上部分)159.22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155.32t/hm~2;林分年均净生长量10.59t/(hm~2·a),其中乔木层年均净生长量9.71t/(hm~2·a);林分平均胸径13.6cm,平均树高14.6m,平均密度2483株/hm~2,平均蓄积量269.0m~3/hm~2,平均蓄积生长量16.8m~3/(hm~2·a);林分叶面积指数4.771m~2/m~2,叶对树干净同化率166.8g/(m~2·a)。  相似文献   

6.
四川香椿人工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香椿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变化规律。对四川省香椿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3 a~24 a生香椿乔木层生物量的变异范围为1.38 t·hm~(-2)~130.89 t·hm~(-2),碳储量的变异范围为0.68 t·hm~(-2)~64.62 t·hm~(-2),1 a~20 a生香椿生物量和碳储量动态变化波动较大,20 a之后呈快速增长趋势,香椿生物量和碳储量均在香椿成熟期达到最大;模拟构建了香椿的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生物量模型(X表示年龄):H=-0.26X2+1.4338X+0.80936,D=0.01057X2+1.5977X-0.06318,W=0.00315X2-0.03525X+0.09871,其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8313、0.9788、0.9971。香椿生物量和碳储量动态变化过程划分了3个阶段,1 a~10 a为香椿幼龄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缓慢上升期,11 a~20 a为香椿中龄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中速上升期,21 a~30a为为香椿成熟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快速上升期;本文还为香椿人工林碳汇功能提出了合理的林分密度,香椿幼龄期按照初植密度1 666株·hm~(-2)种植,香椿速生期抚育间伐密度保存在405株·hm~(-2),香椿成熟期抚育间伐密度保存在240株·hm~(-2)为宜。该研究为香椿人工林群落碳汇功能与林分经营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中亚热带人工米槠林分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以同年度、相似立地条件下的人促米槠林和杉木林为对照,从林分生长、生物量及其分配和空间格局、净生产量、叶净同化率等方面,对17年生人工米槠林的林分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存密度875株·hm~(-2)的人工米槠林,平均胸径25.7 cm,平均树高14.5 m,单株立木材积0.3534 m3·株-1,林分立木材积309.225m3·hm~(-2),平均木生物量148.06 kg·株-1,年净生长量8.71 kg·株-1·a-1,叶对树干净同化率达115.55 g·m-2·a-1,树冠生长发育较完整,单木生长量、生物量均高于人促米槠林和杉木林,具有较高的生产力。以培育优质大径材为目的的人工米槠林现存密度875株·hm~(-2)是适宜的,有利于培育大径材。  相似文献   

8.
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造林密度为 1 65 0株·hm- 2 的 3a生巨尾桉林分 ,设置 1 /2、1 /3、1 /4共 3个间伐强度及不间伐对照4个处理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胸径、树高、材积和生物量等生产力的影响。通过间伐前及间伐后 3a各标准地的连续定位调查 ,对其生长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间伐强度对间伐 3a后的林分胸径生长、立木单株材积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对林分树高、蓄积量及生物量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但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得出 ,通过间伐能提高巨尾桉人工林的生产力 (包括间伐木材积 ) ,间伐后保留木的密度宜控制在 1 1 0 0株·hm- 2 左右 ,林分的生产力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48年生木荷(Schima superb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物量及生产力。结果表明,木荷人工林单株生物量为81.61~576.12 kg;总生物量为281.79 t/hm~2,其中乔木层、林下层分别为268.71和13.08 t/hm~2,占比分别为95.36%和4.64%;乔木层生产力为7.77 t·hm~(-2)·a~(-1),占林分总生产力(7.89 t·hm~(-2)·a~(-1))的98.48%。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南省黄丰桥国有林场广黄分场15年生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林进行调查,采用样方收获法对其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樟单株生物量随着胸径的增长而增加,不同径阶单株植物的生物量差异明显,其生物量在各器官上分配为干材根蔸枝条叶干皮粗根中根细根。各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D2H间存在密切关系,拟合的回归模型精度均为0.9以上。香樟乔木层平均生物量为183.19 t/hm~2,分配规律为干材根蔸枝条叶子干皮粗根中根细根;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126.90 t/hm~2,地下部分生物量为56.29 t/hm~2,分别占乔木层生物量的69.27%、30.73%,且地上部分生物量是地下部分生物量的2.3倍。林分的平均生产力为14.00 t/(hm~2·a),表现出较高的生产力;其中乔木层为12.22 t/(hm~2·a),占林分总生产力的87.29%,林下植被层为1.78 t/(hm~2·a),占总生产力的12.71%;林分中生产力在各层中的分配规律大小依次为:乔木层灌草层凋落物层,分别占林分总生产力的87.29%、8.79%、3.93%。  相似文献   

11.
枫香人工林的生物产量及生产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1年生枫香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枫香人工林单株生物量为68.42 kg,生态系统生物量为154.10 t/hm^2,乔木层生物量为148.92 t/hm^2,乔木层平均净生产力为8.97 t/(hm^2.a),表现出较高的生产力.对现有林分进行间伐,扩大枫香人工林营养空间,是提高林分生产力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闽南山地秃杉人工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1996年种植的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20年生秃杉人工林单株平均生物量为202.56 kg,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为167.74、34.81 kg,分别占个体总生物量的82.81%、17.19%;各组分生物量大小排序为:干根桩叶枝粗根细根中根。秃杉林分总生物量达177.75 t·hm~(-2),其中乔木层的总生物量为176.23 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9.14%;凋落物的生物量含量比较小,只有1.52 t·hm~(-2),仅占林分总生物量的0.86%。20年生秃杉人工林的生产力为11.87 t·hm~(-2)·a~(-1),各器官生产力大小排序为:树干树叶树根树枝。  相似文献   

13.
为给杜仲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收获法,以武陵山区小流域不同年龄结构杜仲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杜仲人工林生物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加。27年生杜仲人工林单株生物量显著高于5年生杜仲人工林,单株各器官按照生物量由高到低排序均为干、根、枝、皮、叶;在林分生物量组成中,乔木层所占比例最大(74.04%),枯落物层次之(15.92%)。27年生杜仲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为510 741.82 kg/hm2,明显高出5年生杜仲人工林;27年生杜仲人工林年平均净生产力为26 782.13 kg/(hm2·a),高于其它年龄段杜仲人工林,在各林分中以树干的净生产力最高,树皮最低。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直干桉在石漠化地区的生长适应性,以建水县半干旱石漠化地区4年生直干桉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收获法,计算直干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含水率,分析直干桉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及林分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建水县试验地4年生直干桉单株生物量为9.767kg/株,其中树干生物量为3.989kg/株,树枝为1.772kg/株,根部为1.316kg/株,其中,干、枝、叶、根、皮各器官所占比例依次为40.84%、18.14%、15.98%、13.47%、11.56%。各器官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干枝叶根皮。含水率则为树叶树皮树干树枝树。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为5.564。4年生直干桉林分生物量为32.573t/hm~2,林分净生产力为8.144t/(hm~2·a)。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南丹县23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林和连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存在差异,秃杉林为干材树根树枝树叶树皮,连栽杉木林为干材树根树枝树皮树叶;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95.21、136.32t/hm~2,其中干材生物量分别为118.32、87.91 t/hm~2;2种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分别为8.49、5.95 t/(hm~2·a),其中干材净生产力分别为5.14、3.82 t/(hm~2·a)。因此,秃杉林比连栽杉木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积累能力,可以作为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替代树种。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省漳州九龙岭国有林场12年生的大花序桉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法和标准木树干解析法研究大花序桉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大花序桉在引种地区长势表现出较强的生长适应性,大花序桉胸径、树高在1~4 a时增长迅速,胸径平均生长量在3 a时达最大值(3.233 cm·a~(-1)),树高平均生长量在4 a时达最大值(3.58 m·a~(-1));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随着林龄的增大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材积连年生长量大于材积平均生长量且未出现最大峰值和相交迹象,表明大花序桉人工林还未达数量成熟;大花序桉人工林单株生物量为481.45 kg·株~(-1),大花序桉人工林净生产力为24.11 t·hm~(-2)·a~(-1),植株不同器官按净生产力排序为树干树皮树枝树叶,分别占比为87.97%、5.48%、4.85%、1.71%。  相似文献   

17.
库布齐沙漠中段典型人工林分生物量与生产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库布齐沙漠中段沙柳、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小叶杨等4种典型人工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标准木(丛)法和直接收获法对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计算,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林分生物量(整体、地上部分)两项指标排序一致:小叶杨(49 236.00kg·hm~(-2)、39 156.04kg·hm~(-2))柠条锦鸡儿(26 225.70kg·hm~(-2)、18 473.20kg·hm~(-2))沙柳(24 589.50kg·hm~(-2)、16 822.60kg·hm~(-2))中间锦鸡儿(15 513.80kg·hm~(-2)、10 927.78kg·hm~(-2));地下部分生物量指标为:小叶杨(10 079.96kg·hm~(-2))沙柳(7 766.90kg·hm~(-2))柠条锦鸡儿(7 752.50kg·hm~(-2))中间锦鸡儿(4 585.97kg·hm~(-2));林分净生产力(全部、地上部分)两项指标排序一致:沙柳(4 141.21kg·hm~(-2)·a-1、3 364.52kg·hm~(-2)·a-1)中间锦鸡儿(2 491.29kg·hm~(-2)·a-1、2 185.56kg·hm~(-2)·a-1)柠条锦鸡儿(2 105.74kg·hm~(-2)·a-1、1 847.32kg·hm~(-2)·a-1)小叶杨(1 758.43kg·hm~(-2)·a-1、1398.43kg·hm~(-2)·a-1);地下部分净生产力:沙柳(776.69kg·hm~(-2)·a-1)小叶杨(360.00kg·hm~(-2)·a-1)中间锦鸡儿(305.73kg·hm~(-2)·a-1)柠条锦鸡儿(258.42kg·hm~(-2)·a-1)。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中部石灰岩山区林龄50 a左右的侧柏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23块样地,研究了林分密度对侧柏人工林林分生长指标和冠型指标的影响。所调查样地侧柏林林分密度主要分布于2 400~4 000株·hm~(-2);侧柏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材积、冠幅、冠层高与林分密度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随着林分密度增大,侧柏单株长势显著变弱,冠层呈狭长型变化;单位面积蓄积量、乔木层生物量均与林分密度显著负相关(P0.05)。调查发现,林龄50 a的侧柏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与乔木层生物量最大值均在林分密度2 800株·hm~(-2)时出现,可作为营林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初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生长的影响规律,为米老排人工林定向培育过程中的密度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东省云浮市造林后6年生米老排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造林密度(625、833、1 111、1 667、2 500株·hm~(-2))林分平均树高、优势木高、胸径、保留率和枝下高等生长指标进行连续4年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米老排林分平均胸径、胸径连年生长量、保留率、单株材积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均显著减小,而枝下高、林分蓄积量和蓄积连年生长量显著增加。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造林密度对林分高生长的影响比较小。造林后第6年,密度1 667株·hm~(-2)林分的平均树高最大(11.4 m),优势木高以密度1 111株·hm~(-2)林分的最大(13.3m),树高连年生长量以密度625株·hm~(-2)林分的最大(1.5 m·a~(-1));密度625株·hm~(-2)林分的平均胸径、胸径连年生长量、单株材积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均最大,分别为14.3 cm、2.5 cm·a~(-1)、0.097 3 m~3和0.038 2 m~3·a~(-1),比密度2 500株·hm~(-2)林分的分别增加27.7%、81.0%、49.0%和82.4%;密度2 500株·hm~(-2)林分的枝下高、蓄积量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均最大,分别为6.0 m、149.4 m~3·hm~(-2)和44.8 m~3·hm~(-2)·a~(-1),分别是密度625株·hm~(-2)林分的2.61、2.52、1.95倍。[结论]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米老排初期生长的影响,对米老排人工林的培育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同立地条件下桤木人工幼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立地条件下5年生四川桤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垣地区和汨罗地区桤木人工林单株生物量分别为33.42和22.77 kg/株,林分生物量分别为54.65和57.66 t/hm^2,生产力分别为10.93和11.53 t/(hm^2.a).对汨罗地区桤木进行间伐,同时适当施肥提高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是提高林分生产力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