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寄生真菌Esteya vermicola对松材线虫侵染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不同培养基、不同测定方法、不同菌株、不同孢子浓度4个方面测定内寄生真菌Esteya vermicola孢子对松材线虫的侵染活力,结果表明:该真菌离体分生孢子对松材线虫有侵染活力;PDA固体培养比PDB液体培养所得孢子能更有效的粘附和杀死松材线虫;在WA平板上,采用浸渍法测定孢子对线虫的侵染活力比其他处理效果好;在供试的3个菌株(CUN 120806、CBS 10082和CBS 115803)中,CBS 115803菌株对松材线虫具有较高侵染活性;4个不同浓度(1×109、1×108、1×107、1×106个·mL-1)孢子对线虫的作用中,随着孢子浓度降低,孢子对线虫侵染能力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马尾松为实验材料,研究松材线虫侵染对马尾松体内苯甲酸含量、水杨酸含量、苯甲酸羟化酶及水杨酸羟化酶的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酸和水杨酸2种有机酸含量与马尾松松材线虫病的病情密切相关,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其含量逐渐升高,到病重(第12天)后下降;苯甲酸被松材线虫侵染后的马尾松体内苯甲酸羟化酶的活性持续上升,于病重前(第9天)达到最大,以后持续下降,而水杨酸羟化酶的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筛选的15个生防菌株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的杀虫活性研究表明,淡紫拟青霉菌株PT1杀虫效果最佳,24 h、48 h和72 h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木霉菌株T-28在24 h校正死亡率达到78.64%,48 h为97.12%,72 h达到100%;T-19和T-43在72 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63.17%,63.59%。  相似文献   

4.
研究高压脉冲电流对松材线虫活力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脉冲电流可杀死松材线虫,能抑制松材线虫的迁移扩散能力,脉冲宽度越大,脉冲个数越多,电处理间隔越短,对松材线虫活力影响越强,脉冲宽度和电处理间隔为影响松材线虫活力的主要因子;高压脉冲电流可抑制松材线虫繁殖,脉冲宽度越大,电处理时间越长,对松材线虫的繁殖抑制作用越强;不同龄期的松材线虫对高压脉冲电流的反应不同,成虫对高压脉冲电流的抗性更强,尤以雌虫更具抗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4种染色剂对松材线虫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虎红和水溶性苯胺兰对松材线虫的染色效果好,虫体全身着色且着色较深,而亚甲基蓝和结晶紫对松材线虫的染色能力较弱,只在头部和尾部着色明显;初步研究了刀豆凝集素、麦胚凝集素和花生凝集素对松材线虫的作用,结果显示,植物凝集素处理后,松材线虫初期均表现出活动加强、幅度增大,部分线虫身体卷曲呈"S"状或"8"字状,部分线虫出现聚集现象,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松材线虫的死亡率逐渐上升,4.0mg/mL的刀豆凝集素、麦胚凝集素和花生凝集素分别处理10min,松材线虫的死亡率分别为100%、80%和65%。该研究为松材线虫的形态观察及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松材线虫侵染对马尾松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5年生马尾松植株接种松材线虫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水平均高于对照,活性高峰通常出现在症状表现前夕,并在植株发病后下降.叶内PAL和POD活性高峰的出现晚于茎,与叶部病害发展一致.茎中酚类物质的含量随着线虫侵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发病时达到高峰.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与PAL、POD、PPO 3种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松材线虫的侵染明显影响寄主植物的苯丙烷类代谢,由此可知,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与松材线虫诱导感病寄主苯丙烷类代谢的异常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松材线虫侵染对松树苯丙氨酸解氨酶及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日本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为材料,研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1934)Nickle]感染对苯丙氨酸解氨酶和酚类物质的影响.两种松树的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在发病过程中都有明显增加,并且伴随着酶活性的变化,各种苯丙烷次生代谢产物,如总酚、类黄酮的含量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湿地松在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和酚类物质的积累上的变化比黑松要大些.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与寄主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绿僵菌Mf2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绿僵菌Metarhigium anisopliae Mf2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毒杀效果,从4种常见培养基PDA,PPDA,SDAY,SMAY中选择一种最适于绿僵菌Mf2菌株营养生长及产孢的培养基,测定该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Mf2菌株在PPDA培养基中生长速度最快,14 d后菌落直径大于其他3种培养基,为76.00 mm;培养14 d后PPDA培养基中菌株产孢量最高,为5.667×1010个孢子,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上的产孢量,约为处于第2位的PDA培养基上产孢量的2.5倍;绿僵菌Mf2菌株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处理36 h后校正死亡率为98.52%。绿僵菌Mf2菌株对松材线虫毒力测定表明具有很高的毒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引起的严重病害,引起重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钙调素(CaM)是真核生物中Ca2+主要传导蛋白,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首次从马尾松中克隆获得CaM,命名为pmCaM,并检测了其响应松材线虫侵染的表达特征。序列分析表明:pmCaM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核苷酸序列为450bp,编码14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含有4个EF-hand结构域,具有钙调素的典型特征,与其它植物的CaM蛋白均有较高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接种松材线虫后30 180 min时间段,马尾松苗根、茎、叶器官中的pmCaM均下调表达,但不同器官间显著下调表达的时间点存在差异;同时,不同器官pmCaM表达量变化均存在特异的随时间发展的波动特征,其中发现,根茎pmCaM在松材线虫接种45 min时均处于表达量高峰。本研究结果显示pmCaM表达响应了松材线虫侵染,揭示pmCaM可能参与了调控松材线虫-马尾松互作早期的钙信号响应。  相似文献   

10.
徐华潮  骆有庆  张琴 《林业科学》2012,48(11):140-143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国际上公认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引起的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森林病害。该病自20世纪初在日本首次发现以来,已从北美扩散蔓延至亚洲、欧洲等多个国家,造成大批松树死亡(Fielding et al.,1996)。  相似文献   

11.
松材线虫对黑松几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9年生黑松经4种处理(接种松材线虫、100μg苯甲酸水溶液处理、无菌水处理并环剥主干中部树皮以及单独无菌水处理)后,研究了其流脂量、蒸腾作用及叶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后12天,所有接虫株松脂分泌停止;接种后27天,接虫株蒸腾作用下降最明显,其平均蒸腾强度为0.0145ml·g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马尾松β-蒎烯合酶基因PmPinS进行克隆,分析其序列特征和高抗易感马尾松中松材线虫侵染后的表达模式,为解析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克隆马尾松PmPinS的全长编码区序列,进行同源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基因特征;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马尾松蒎烯合酶基因在接种松材线虫后的高抗和易感马尾松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获得马尾松蒎烯合酶基因的全长编码区序列,包含1 87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62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1.95 kD,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β-折叠为主,含有萜类合酶典型的RR(X)8W、DDXXD和NSE/DTE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发现,PmPinS与扭叶松(-)β-蒎烯合酶聚为一支,序列相似性达93.16%。对高抗和易感马尾松PmPinS在松材线虫接种后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PmPinS在高抗马尾松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易感马尾松,且在接种30 d内呈现上升趋势,而易感马尾松PmPinS在接种1 d后迅速下降,在接种2 a后,PmPinS表达量在高抗马尾松茎部组织特异性高表达。对松材线虫外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日本花柏Chamaecyparis pisifera、日本扁柏C.obtusa、细叶花柏C.pisifera'Plumoso'和台湾扁柏C.obtusa var.formosana 4种柏科Cupressaceae植物的挥发油,采用浸渍法研究4种植物挥发油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应用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spp.室内对木麻黄毒蛾的侵染能力。通过斯氏属九个线虫品系对木毒蛾的侵染力测定筛选出S.feltiae Agriotos为最佳品系;能寄生低、中、高龄幼虫及蛹;可在3天内把害虫致死。供试的其它八个线虫品系也能不同程度地致死害虫,并在死虫体内繁殖。S.f.Agriotos线虫的剂量对木毒蛾的致死速度及效果有影响,以1000条线虫/害虫侵染期线虫为最适宜剂量,林间对木毒蛾幼虫的致死率平均为89.6%。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应用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八个品系于室内外控制木麻黄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lbarana Mats.的试验结果。通过不同温度下各线虫品系对相思拟木蠹蛾的侵染力测定,筛选出S.feltiae Beijing等为最佳品系,25℃时线虫的侵染力最强,2—4天内可使害虫致死。生产防治上建议采用塑料海绵块塞孔法、每头害虫使用剂量为1000条侵染期线虫。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对浙江省宁波市松材线虫病疫区内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耐久型四龄幼虫(LⅣ)的形态及其分化变异作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体内携带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LⅣ在形态上完全相同;同一来源的(拟)松材线虫的LⅣ既可发育形成松材线虫,也可形成拟松材线虫.它的分化变异结果受寄主等环境因子影响,规律是:带尾尖突的LⅣ离开松墨天牛成虫进入黑松多变为无尾尖突的松材线虫;进入马尾松多变为带尾尖突的拟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探讨松材线虫入侵后松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的变化趋势。[方法 ]以湖北三峡地区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0 a(未入侵)、6 a、10 a和16 a)的马尾松林为对象,采用环刀法、烘干法与室内浸泡法对林分地表枯落物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和土壤有效蓄水量定量比较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在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的变化趋势。[结果 ]表明:(1)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马尾松林枯落物蓄积量、有效拦蓄量和最大持水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枯落物总厚度为3.47~5.34 cm,总蓄积量为6.11~9.62 t·-2,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为9.71~14.77 t·-2。(2)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马尾松林土壤含水量、土壤密度、非毛管孔隙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毛管持水量为333.42~378.33 t·-2,饱和蓄水量为386.27~461.20 t·hm-2,入侵6 a的马尾松林0~10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效蓄水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探寻引起枣缩果病的潜在侵染性病原,为枣缩果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和番茄黑斑病菌为供试菌株,测定其对潮霉素B的敏感性后再进行GFP标记,并以枣缩果病互隔链格孢菌作为对照,将通过稳定性测试的菌株进行幼果刺伤接种和枣树花期喷雾接种试验,探明它们在枣树上的侵染途径。【结果】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和番茄黑斑病菌对潮霉素B均较敏感,其有效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1.489、2.241、3.299和2.873μg·m L~(-1),4种链格孢菌均被GFP成功标记且其稳定性均良好;林间刺伤接种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番茄黑斑病菌和互隔链格孢菌(对照)的枣果均发病且其症状相同,其发病率分别为75.0%、87.5%、81.3%、83.3%与93.8%;将各处理病果的病组织放在含有10μg·mL~(-1)潮霉素B的PDA培养基上培养后,其均有菌丝生长,且均可观察到带有荧光的菌丝;花期喷雾接种4种链格孢菌和互隔链格孢菌后,枣果均发病,将其病组织分离培养后均有菌丝长出,且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荧光。【结论】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和番茄黑斑病菌均能侵染枣树,都有可能成为枣缩果病的潜在病原菌,因此,在枣树周围应避免种植上述易被链格孢菌危害的果树和作物,这样可以阻止链格孢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20.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枯萎病,是由病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一种毁灭性森林病害。随着国际贸易日益频繁,松材线虫随木包装以及木材的进出口,反复传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张星耀等,2003),而传统的熏蒸、热处理和杀线虫剂处理效率低、易造成环境污染(陈劲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