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宁夏陆续出台了多项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基于IFI指标评价体系的评价显示宁夏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具有"较高金融包容性"。然而,涉农信贷有效需求不足、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能力有待提升、缺乏涉农贷款风险分散、担保和补偿机制以及农村普惠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等因素还制约着宁夏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建议从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明确农村土地的抵押权权益、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能力、创新财政支持农村金融服务方式等方面提升宁夏农村普惠金融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农村金融服务政策的不断深化,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涌现,涉农银行机构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涉农信贷投入不断加大,制约"三农"发展的资金瓶颈得到了缓解。但同时,商业银行避险逐利的天性与"三农"弱势弱质的弱性并存,放贷机构严控追责与承贷主体信用不足并存,造成金融机构"难贷款"与农民兄弟"贷款难"并存。因此,金融机构必须紧密结合农村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积极矫正制约金融服务"三农"创新的瓶颈和制约的因素,科学谋划支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分析,认为当前农村金融体系整体功能被削弱;并从供销合作社的农民盟友、组织特性和体系方面,分析了供销合作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方面具备的条件和优势.其思路是把握农村信用特点,以生产经营合作为基础,将信用合作融入经营服务体系,构建以专业合作社成员间资金互助为基础的农村融资服务新体系.提出了把握基本定位、着眼于体制和机制创新、与涉农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做好风险防范、政府应给予扶持等促进合作性金融建设、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DEA-Tobit模型对甘肃省14个地市州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整体上较低,各区域、市州间服务水平差距较大,总体上呈现"西强、东进、南弱"的特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呈显著正相关;涉农贷款不良率与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之间无明显关系。建议涉农金融机构要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发展"背包银行",以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及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措施。会议确定,一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二要加大涉农资金投放,三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四要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五要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六要加大政策支持。会议要求,所有涉农金融机构都要努力往下"沉",做到不脱农、多惠农。  相似文献   

6.
正一、构建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梨树县通过统筹构建统一规范的金融基础服务平台、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互联网+涉农电子商务平台"等形式,打通信息流、资产流、资金流通道,实现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互动格局。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内核是在各行业行政区域内铺设金融基础服务站点,通过搜集整理涉农主体融资需求和基础信用信息,下沉延伸银行、资金互助社、保险等金融机构多元化金融手段服务于"三农"领域及中小企业,实现金融双向的信息资源沟通。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对增强农村金融市场活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在发展中存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融资渠道单一、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信用风险保障机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可通过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多元化融资渠道、提高管理者和员工劳动技能、政府扶持等措施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8.
泰国BAAC是一家专司信贷的金融机构,经过40多年的转型改革,发展成为面向农村、农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农村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本文以其发展改革过程作为出发点,论述了其在农村金融实践中的创新服务及职能转换,分析了其金融实践创新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及涉农金融机构转型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9.
针对农村金融在支持新型农业主体过程中存在贷款、体制、保险、创新上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融资手续、引进民间资本、增加保险类别、创新推广金融产品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农业贷款和农户贷款总量不足、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和部门协同服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能较好地满足农户贷款人的需求,从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完善农村保险市场、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加强涉农贷款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主要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制度与农村金融制度目前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通过一些对策和建议来完善农业科技制度,并完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农村金融制度,主要包括明确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中的职责分工,增设农业科技支行或农业科技信贷部门,完善农业科技信贷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开办农业科技保险,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相应的财政金融政策扶持体系.  相似文献   

12.
《安徽农学通报》2011,(4):130-130
据新华网北京2月24日电中国银监会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了11.77万亿元。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银监会将继续发挥农信社的支农主力军作用,深入推进农村金融均等化、农村金融创新等工作,加快推进"三农"金融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耶南  郭晖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6):147-148,174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要求,长安区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对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提出了更为紧迫的现实需求。在分析长安区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三个集中"和农民收入与支出快速增长对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农村金融需求变化的新趋势,满足不同需求主体对农村金融产品的需求,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长安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4.
涉农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信贷+保险”产品等措施可能在下半年出现在部分县市。央行和银监会最近下发《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在中部六省和东北三省部分县市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  相似文献   

15.
由于金融资本的趋利性使农业成为被金融资本冷落的领域,金融主体缺位与主体异化是其具体表现。落后的农村金融市场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建设有三条主要路径,即以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建立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应通过农村金融立法、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改善农民合作经济生长环境等措施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从金融机构结构、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空间结构看,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仍然是农村金融的主体,但是农村合作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保险公司等多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农村金融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农业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成为除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三大主力外的有益补充,金融要素空间上出现“中部塌陷”特征。改进生产函数,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显示,湖南省农村金融规模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金融机构组成结构的多元化、农村信贷市场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湖南农村经济增长,而金融要素从集聚向发散的空间结构转变不利于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类金融产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分析了涉农金融产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强化支农保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吴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17-12718,12724
根据2007~2010年江苏省县域的经济金融数据和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数据,分析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后新型金融机构进入对原有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促进了原有的金融机构增加对小企业的贷款比例,但是对农户贷款增加的效应并不显著.可见新型金融机构与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在小企业领域,对农户的金融支持相对不足.应通过构建新型金融机构农户贷款的风险补偿与分散机制、创新适合农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建立并完善金融制度基础设施来加大其对农户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目前工作的重心是在农村大力开展基础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本文从现实需求出发,首先分析了农村金融产品服务的概念,阐述了我国农村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现状,对我国农村金融产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金融产品创新缺乏完整性,激励制度匮乏等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制约因素,如金融市场垄断,体制存在弊端,内控制度缺乏等。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从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农村金融知识宣传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从政府出台合理财政政策,涉农金融监管机构完善金融产品服务监管制度,打造特色品牌,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和农村发展的重要组织,农村金融机构运行好坏关系到"三农"前途。分析了新形式下农村金融需求特点,通过村镇银行对农村信贷的支持作用、农村信用社的创新模式、完善的农村政策性金融、农村各类金融的功能互补及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优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模式、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