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会泽县的基本情况,对石漠化的危害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治理的必要性,探讨了会泽县县城面山石漠化造林技术,为石漠化地区的造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根据监测结果显示,陆良县国土总面积198959hm2,岩溶地区土地总面积143707.3hm2。其中,石漠化土地总面积64736.9hm2,占岩溶面积的45.04%、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32.54%。结合监测报告,对陆良县石漠化动态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石漠化治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保树国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102-104
陆良县龙海乡总面积161km2,全乡石漠化土地1.18万hm2,潜在石漠化土地3 301hm2。分析了石漠化的成因一是历史上的“大炼钢铁”,二是土地供需矛盾,三是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石漠化调查技术和调查方法,阐述了墨江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基本状况、石漠化程度、分布范围和面积,并提出了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墨江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的监测和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马街镇2011年石漠化监测,掌握了解石漠化现状,并与2005年第一次监测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特别是在石漠化土地分布、程度、面积等资料及动态变化信息方面,找出了影响石漠化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基础资料,为陆良县的石漠化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陆良县龙海乡国土总面积为161km2,全乡石漠化土地面积1.18万hm2,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3301hm2。分析了石漠化的成因一是历史上的"大炼钢铁"砍树,二是土地供需矛盾,三是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对策,以期为龙海乡的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一些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愈演愈烈,已经成为限制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分析石漠化问题的成因,努力探索石漠化问题解决办法,加强石漠化治理,其中,生物治理措施是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手段,在此过程中,往往需要采取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在对石漠化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就如何加强石漠化整地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作实践,分别从滇池流域石漠化及难造林地植被恢复技术的植被恢复原则、树种选择、石漠化及难造林地人工造林关键技术措施、技术及质量保障、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昆明滇池流域石漠化及难造林地植被恢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会泽县石漠化地区采用爆破整地、客土和保水剂等造林技术,以及扩塘、培土、施肥提壮抚育等幼苗抚育技术,并在会泽县推广示范经验,取得了较好的造林绿化效果,为我国石漠化地区造林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首先简单介绍云南省会泽县的石漠化情况,继而详细介绍会泽县林业局采用石漠化地区爆破整地、客土和保水剂等造林集成技术攻克石漠化地区造林困难及其示范推广经验,旨在为我国石漠化地区造林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丹江口库区石漠化山地特点及水源涵养林经营目标,提出了郧阳区石漠化山地造林树种选择原则,筛选推荐了适宜石漠化山地造林的先锋树(草)种30余种;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郧阳区石漠山地水源林营造模式4个及其营建技术,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以期为郧阳区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提供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2.
阐述施甸县石漠化治理树种选择的要求、原则,依据核桃的生物学特性,县内种苗供应、造林技术、新造林地的管护等情况,最终选择核桃作业为造林树种。采用林粮间作模式造林进行石漠化治理,取得了较高的造林成活率及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洞口县石漠化现状和造林成林率调查,结果表明:洞口县石漠化区杉木、马尾松、柏木、阔叶林的现有林面积所占比例差异明显,人工造林成林率差异极显著。柏木林的现有林面积所占比例和人工造林成林率远远大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阔叶林仅次于柏木林,马尾松林介于阔叶林和杉木林之间,杉木的林最小。柏木是石漠化地区首选造林树种,其次是阔叶树;营造柏木、阔叶树纯林或柏木与阔叶树混交林可作为洞1:7县及其相同生境石漠化地区主要造林模式;马尾松纯林可作为辅助造林模式应用;杉木不适宜在石漠化土地上生长,不宜作为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云南广南县石漠化现状的分析,结合广南县自然地理条件,对石漠化生物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石漠化生物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针对广南县岩溶地区现有植被状况,提出了封山育林具体措施;同时,对岩溶坡耕地退耕还林中有关树种选择、树种配置、林种设计、造林技术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贵州石漠化地区主要人工造林树种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石漠化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对目前贵州石漠化地区人工造林树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贵州石漠化地区应进行专项治理,在树种选择上应系统、科学,应按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充分应用乡土树种基础上合理引进外来树种,并按群落学理论选择布置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东南部红河州的半干旱暖热石漠化地区,年降水量仅800mm左右,而蒸发量达降水量的3倍左右,是云南石漠化植被恢复较为困难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造林试验,探索出半干旱石漠化地区白刺花双月苗育苗造林技术,研发的育苗、造林技术将在当地的石漠化治理工程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福泉市境内喀斯特石漠化较为典型的浪波河小流域为例,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及机耕道建设设计,系统地对该小流域内石漠化治理提出了对策,以期对福泉市石漠化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近年来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展较快,但在岩溶区域,石漠化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问题日益加重,对区域全面发展具有较大影响。随着生态文明发展建设理念逐步深入,对石漠化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治理石漠化的重要对策,强调石漠化治理与造林技术综合应用。从区域岩溶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对原有的植树造林技术进行了创新,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桂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耐寒、耐干旱瘠薄,是我国北方竹区优良的材用和绿化用竹种。河南省淅川县为了绿化荒山荒地,发展林业产业,在石漠化荒山地上开展了桂竹造林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石漠化荒山地上营造桂竹林是可行的;除了按照常规造林技术严格要求外,立地条件、母竹质量、造林后的管护措施等是桂竹造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淅川县石漠化治理现状与人工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境内有着我国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其生态环境关乎整个中线工程的水质安全。然而,淅川县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土地,特别是丹江口水库周围石漠化较严重。为做到"一江清水入库,一库清水北送",开展人工造林,恢复生态环境,石漠化治理刻不容缓。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依据不同石漠化程度、立地类型等,提出了石漠化地区造林的物种选择、整地、抚育等方面相关技术,以期为淅川县石漠化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