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晓萍 《绿色大世界》2012,(5):205-205,207
指出了大气中颗粒物的来源,对影响环境与健康的PM2.5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改善环境、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有效的改善PM2.5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毕晓萍 《绿色科技》2012,(5):205+207
指出了大气中颗粒物的来源,对影响环境与健康的PM2.5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改善环境、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有效的改善PM2.5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John W Kingdon的多源流理论框架,分析了该政策议程中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说明了"政策之窗"开启的决定性因素为新兴网络媒体的公众舆论从政府外部到内部的快速渗透,助力政策共同体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基本监测项目。多源流模型对PM2.5纳入空气质量基本监测项目的政策议程具有很好的解释力,也为我国今后环境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通过暗目标法获得环境卫星数据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根据监测点所在的AOD值范围取AOD平均值进行标高订正获得AOD地面消光系数,再进行湿度订正获得AOD近地面"干"消光系数,用近地面"干"消光系数与观测站点的PM2.5观测值进行比较,获得PM2.5反演值,利用PM2.5反演值再与PM2.5观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建立线性模型关系,并简要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空气污染中社会关注度最高的PM2.5为例,按照国标方法以手工监测为基准通过比对分析,对我国当前3种主流的PM2.5自动监测仪设备存在的误差进行了比较,测试了各种仪器的准确度,为选用现代化的空气自动监测设备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绿化树种对改善城市污染的影响,选取保定市11种常见城市绿化树种,对其滞纳PM2.5能力进行了探讨。利用冠层分析仪(LAI-2000)、叶面积扫描仪和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测定各树种的叶面积指数、单位叶面积PM2.5滞纳量,并计算单位绿地面积PM2.5滞纳量,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单位叶面积PM2.5滞纳量、单位绿地面积PM2.5滞纳量3个指标,都是针叶树大于阔叶树,说明针叶树对PM2.5的滞纳能力高于阔叶树;针叶树、阔叶树叶面积指数范围分别为2.172 1~3.026 3、0.873 8~2.120 5,单位叶面积PM2.5滞纳量范围分别为0.53~1.39mg/m~2、0.11~0.34mg/m~2,单位绿地面积PM2.5滞纳量范围分别为1.151 2~4.206 6mg/m~2、0.108 8~0.622 8mg/m~2。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绿化树种对PM2.5滞纳能力与大气中PM2.5浓度的关系,该研究选取了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保定市竞秀公园和保定市植物园中栽植的具有代表性的11种常见城市绿化树种,对其在不同大气PM2.5浓度下滞纳PM2.5能力进行了探讨。利用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Dustmate手持PM2.5监测仪、叶面积扫描仪等测定各树种在不同大气PM2.5浓度下的单位叶面积滞纳PM2.5物质量。结果表明:绿化树种对PM2.5滞纳能力与大气PM2.5浓度呈正相关;且在同一大气PM2.5浓度条件下,针叶树对PM2.5滞纳能力普遍比阔叶树强。同一绿化树种滞纳能力在不同大气PM2.5浓度环境下具有规律性变化,整体基本表现为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竞秀公园>植物园。  相似文献   

8.
以台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区内天气等因素与不同绿地类型区域内PM 2.5浓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双变量相关及冗余等分析,研究主要绿地类型(草地、树林、混合绿地和裸地)的PM 2.5浓度特征。结果显示,树林和混合绿地的PM 2.5浓度显著低于草地和裸地;天气和功能区对PM 2.5浓度存在显著影响,且与绿地类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各观测点PM 2.5浓度与绿地类型内部空气湿度、地面湿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和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都有一定相关性。该研究对综合因素影响条件下,准确分析绿地类型对PM 2.5浓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耗损、生物多样性消失、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海洋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人类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大气颗粒物(PM2.5)成为了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威胁。针对像森林公园这样的季节性人流集中,密度大,国内关于森林公园监测大气颗粒物(PM2.5)的研究信息却很有限。本文通过为期一年及连续监测一周对楼观台森林公园PM2.5及PM10的浓度进行现场实测及数据分析,得出楼观台森林公园PM2.5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得出PM2.5和PM10的相关性,为提出控制PM2.5的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马倩倩  陈小歌 《绿色科技》2022,(5):231-234,240
基于百度指数,分析了智慧旅游时代龙门石窟景区网络关注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来看,2019~2021年工作日关注度均低于周末关注度.2019~2021年周内工作日关注度呈现周一周二递减,周三周四呈上升趋势.从每月来看,该旅游区整年的网络关注度季节性显著,大体上呈"两峰"特征,即春季和秋季两个峰值期...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大兴21个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在自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PM2.5吸滞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中8个最常见的树种叶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测定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阐释植物叶片吸附PM2.5机制。结果表明:21个树种自然状态下单位面积PM2.5吸滞量不尽相同,整体表现为针叶树种显著高于阔叶乔木和灌木树种,其中桧柏、白皮松较大,黄栌、紫薇吸滞量较小;饱和状态下,PM2.5吸滞量显著增加,但其吸滞能力排序与自然状态下基本保持一致。植物叶表面存在褶皱、沟槽,粗糙度相对较高的树种,PM2.5吸滞能力强;叶表面相对光滑,突起部位轮廓较平缓,粗糙度小的树种,其吸滞PM2.5能力相对较弱;不同树种粗糙度大小与其吸滞PM2.5能力排序基本一致,呈显著指数正相关(R2=0.707)。本研究为合理选择滞尘能力强的绿化树种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城市植被净化空气环境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陈雯雯 《国土绿化》2012,(11):12-21,2,57,58
随着PM2.5的热议,北京生态环境成了人们最关注的热点之一。为了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推动首都生态文明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和幸福指数,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平原地区造林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政府主导、市区分担、社会参与"的原则,保证2012年平原造林25万亩的任务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竹林四种典型林分,研究了香溪洞公园主要林分生长季负氧离子和PM2.5浓度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负氧离子浓度由高到低依次是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竹林针叶林,PM2.5浓度由低到高依次是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针叶林;四种林分整体均负氧离子浓度呈现"早晚高,中午低"的日变化趋势,PM2.5浓度日变化趋势相反;PM2.5与温度呈正相关,负氧离子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负氧离子和PM2.5呈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百度指数获取2013~2019年日均、月均、年均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年际变动指数、季节性强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年际网络关注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网络关注度的各月分布较分散,月份之间差异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双峰”特征。(2)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网络关注度在空间上呈集中分布,各省网络关注度极其不均衡,整体呈现东南部、中部关注度高,西部、西北部关注度低;且距离越近,网络关注度越高;网络关注度的重心总体呈现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方向趋势明显。(3)气候舒适度、闲暇时间、当地特色活动举办时间和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网络发达程度、两地间的空间距离分别是影响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网络关注度时间和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城市经常出现雾霾天气,经常爆表的PM2.5值着实让人们深深感到"厚德载雾,自强不吸"。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不少商家打出了"植物吸收PM2.5"、"植物除尘"的名号。一些号称具有除尘功能的植物热门商品,但事实真如商家所说的这样吗?"植物能除尘"以及衍生出的"植物能吸收PM2.5"的说法,其实主要是由于人们常看到植物叶片沾满灰尘而流传开的。事实上,沾染上灰尘是一个被动的结果。粗糙的叶片能够增加叶片的表面积,当尘埃颗粒落在叶片上时,就被阻滞、吸附在凸凹的缝隙之中。对于PM2.5颗粒,还可通过气孔进入植物叶片,停留在植物叶片内。  相似文献   

16.
以室内外植物墙为研究对象,以非植物墙为对照,对比分析了植物墙对环境中PM2.5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是室内植物墙还是室外植物墙,当保持植物墙垂直距离不变时,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PM2.5的数值也逐渐增加,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相反,当保持植物墙水平距离不变时,随着垂直距离的增加PM2.5的数值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对比室内外植物墙和非植物墙分析结果发现,与非植物墙相比,室外植物墙可显著降低PM2.5数值,而室内植物墙仅在水平距离为0m时显著降低PM2.5数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PM2.5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生活,通过分析PM2.5的成因,分析森林在防治PM2.5中的拦截吸附、吸收消除和能源替代等重要作用,建议防治PM2.5要从源头控制,较少PM2.5的排放,要从治理入手,发挥森林的调控作用,从而降低PM2.5对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以2017~2019年永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为基础,结合气象和地形条件,对空气质量和主要大气污染物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以2018年空气质量数据和气象数据为例,对主要大气污染物之间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来永州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略有上升;各项污染物中对综合指数贡献由大到小依次是:PM2.5PM10O3NO2COSO2,污染天气主要集中在秋冬季,温度与气压、NO2、PM10、CO、PM2.5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并呈线性相关;PM2.5与NO2、PM10、CO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M2.5与PM10、CO呈线性相关;NO2与CO、PM10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温度呈负线性相关;O3与CO呈现显著负线性相关。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从日常防控、应急管控、长效管控计划3个方面提出了永州市大气污染控制的对策,以期为改善其空气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选取邯郸市具有代表性的公园-龙湖公园,将距离水边2 m的滨水活动场地作为测量点,分别选取草坪草、嵌草砖、广场砖、水泥整体、水泥砖5种不同的下垫面场地,在8-20点对5种不同下垫面场地的温度、湿度、PM10、PM2.5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测量,观察水体对距水边2 m的不同下垫面活动场地的生态效益,结果显示,在降温、增湿、降低环境不舒适度、降低PM10和PM2.5浓度方面,不同时间段效果不同。总体来看,5种下垫面,在降温、增湿、降低环境不舒适度方面,草坪草下垫面最好,广场砖最差;在降低PM10和PM2.5浓度方面,水泥砖下垫面相对较好,广场砖变动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植物墙对PM2.5的影响,通过激光测量仪进行了室内外测定。结果表明,当垂直距离固定时,随着测量地点水平距离的增加,植物墙对PM2.5的影响越来越小,当水平距离超过3m后,植物墙对PM2.5影响不显著。室内植物墙与非植物墙相比,植物墙可以显著降低PM2.5浓度,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及测量时间的推后,植物墙对PM2.5的影响逐渐降低。室外植物墙对PM2.5影响较小,基本上水平距离在0.5m以内对PM2.5有影响,水平距离超过了1m对PM2.5的影响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