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5.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耕作制度改变、超高产品种种植面积扩大及害虫抗药性等原因,致使稻螟年年发生,对水稻的高产优质造成严重威胁。文章简要分析了东北地区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危害上升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7.
二化螟又称钻心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对水稻生产构成威胁,影响产量和品质。做好二化螟的防治,促进水稻丰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一、危害症状分蘖期受一代幼虫危害,造成枯心苗和枯梢;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枯穗和白穗;灌浆、乳熟期受害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多,易倒折。二、发生特点在辽北一年二代,幼虫在稻茬和稻草内越冬,于5月上旬化蛹,下旬羽化,成虫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喜欢在叶宽秆粗、生长浓绿的稻株上产卵;水稻分蘖期前卵多产在叶片正面尖端,拔节后多产在离水面2~3寸的叶梢上;6月中旬见一代幼虫蛀食叶梢,出现枯梢,7月… 相似文献
8.
主要分析海伦市水稻二化螟发生情况、发生原因、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更好地做好水稻二化螟的监测、预防、防治工作提供参考,确保水稻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9.
10.
回顾了1995年以来金坛地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的发生动态与防治方法,从冬后基数调查、灯诱成虫数量、秧田期与大田期的防治药种、成熟期考察等几方面分析了二化螟种群的消长动态,总结了二化螟的测报与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11.
12.
13.
印楝素乳油对水稻二化螟作用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稀释度的印楝素乳油处理水稻茎秆,探讨其对水稻二化螟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印楝素0.750、0.500、0.375、0.300和0.250μL·L-1的浓度处理稻茎,对二化螟拒食率分别为70.82%、65.74%、58.64%、36.69%和23.61%。印楝素乳油处理水稻茎秆饲喂3龄幼虫,0.750和0.500μL·L-1的高浓度处理,幼虫分别于6、12d全部死亡;0.375、0.300和0.250μL·L-1的低浓度处理,对其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印楝素对二化螟成虫具有较强的产卵忌避作用,10μL·L-1的浓度对成虫产卵忌避率达88.6%。室内毒力测定还表明二化螟蚁螟对印楝素乳油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4.
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对杀虫单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毛细管点滴法监测江苏扬州(1985~2001)和兴化(1985~1994)水稻二化螟虫群对杀虫单的抗药性。结果表明:1994前,两地虫群对杀虫单的抗性水平相似,抗性倍数在10左右,且年度间变化较小;扬州虫群的抗药性2001年是1985年的5.6倍;二化螟对杀虫单的敏感性变化,与敌百虫、甲胺磷和对硫磷相同。1985~1996年的13年间,用杀虫单主治二化螟,年仅用药1次,二化螟对杀虫单的敏感性相对稳定;1996年以后,年用杀虫单增至3~5次,因选择压增加.二化螟的抗药性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已报道其它种类昆虫的酯酶基因设计1对兼并引物,首次从二化螟cDNA中克隆到5个酯酶基因片断,分别命名为:CS_est1、CS_est2、CS_est3、CS_est4、CS_est5,进一步在基因3′端设计接头引物得到CS_est1、CS_est2、CS_est3、CS_est5的3′端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几个酯酶氨基酸序列具备酯酶家族的特征性氨基酸,与其它昆虫的酯酶同源性较高,为二化螟酯酶基因。其中包括形成催化三联体的3个氨基酸残基Ser、G lu、H is;酶的核心轴为FGESAG。各基因在Genebank上的登录号分别为:DQ401086、DQ401087、DQ401088、DQ401089、DQ401090。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乙基多杀菌素和甲氧虫酰肼悬浮剂混配对吉林省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二化螟幼虫孵化高峰期,在长春和吉林2个地区田间施用不同混配浓度的乙基多杀菌素和甲氧虫酰肼悬浮剂,以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为对照药剂,在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调查枯心率、白穗率和虫伤株率。[结果]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相比,2个地区施用各混配浓度乙基多杀菌素与甲氧虫酰肼悬浮剂对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率、白穗率和虫伤株率均无显著差异,使用各混配浓度药剂后,对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的防治效果为75.0%~100%,对白穗的防治效果为75.6%~94.9%,对虫伤株的防治效果为62.5%~91.9%。[结论]乙基多杀菌素与甲氧虫酰肼混配可有效控制吉林省水稻二化螟造成的为害,田间应用乙基多杀菌素与甲氧虫酰肼混配防治二化螟的推荐使用剂量为(267.0+333.0)ml/hm2。 相似文献
17.
18.
水稻二化螟耐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在普通低温-15(30d),-20(4,6,8,10d),-23(4d),-25℃(4d)下的死亡率分别为3.33%,6.67%,13.33%,23.33%,26.67%,30%,56.67%;田间越冬初期、中期、后期由低温引起的死亡率分别为0,4.85%,9.96%。越冬幼虫能耐受一定的强低温-28(90min),-30(30min),-32℃(10min)。不同时期越冬幼虫的耐寒性有很大差异,其过冷却点在翌年3月中旬以前呈上升趋势,3月中旬以后又逐渐下降。不同地理纬度区越冬幼虫的耐寒性也有差异,表现为过冷却点随地理纬度的升高而上升。首次提出二化螟在越冬期间通过耐冻和避冻两种策略来越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