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钻天柳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对比试验,观察其对钻天柳幼树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S2-0营养杯苗造林比应用S1-1床播苗造林效果好,成活率可达98%;在春季和雨季分别运用营养杯苗造林,其成活率均达到98%以上,而且对钻天柳幼树生长影响差异不大;钻天柳适宜在河流两岸的沙壤土上造林,其4龄幼树高生长和径生长比在壤土上造林分别提高94%和62%。  相似文献   

2.
油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立地条件的不同,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渭北黄土高原后沟作业区油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幼树树高生长量均高于裸根苗,而且,不同坡位间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成活率存在不同差异.  相似文献   

3.
针对油茶造林成活率不高的问题,调查了不同油茶苗木类型对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及造林后幼林长势明显优于裸根苗,以无纺布轻基质苗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0.6%。苗龄对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有较大影响,其中以3年生容器杯大苗的造林成活率最高,造林成活率达98.3%。容器杯实生苗的造林成活率及造林后幼林前期生长要优于容器杯嫁接苗,但花芽出现的时间较容器杯嫁接苗要晚。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苗龄大花序桉造林的早期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7个月苗龄大花序桉幼苗造林时,成活率最高,1175家系成活率达到92.20%,1202家系成活率达到86.70%,二个家系平均成活率达到89.45%。大花序桉1202、1175家系地径、树高、冠幅在处理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7个月苗龄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是最大的,分别达到3 cm、2.3 m、1.3 m。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造林表现最好的为7个月苗龄,故生产上应采用育苗7个月,苗高约45 cm的苗木造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通过选用不同苗龄型红松幼苗进行造林试验,以研究红松不同苗龄型对其生长和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年生播种苗(2+0)为对照,则移床苗不同苗龄组(2+1,2+2)之间生长量和侧根数有显著的差异,不同苗龄造林的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及侧根数也有显著的差异。以苗龄2+0为对照,试验处理2+1的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分别比对照提高43.96%、78.29%和37.79%;试验处理2+2提高造林成活48.79%,苗高提高147.43%,地径提高116.39%。以2+2和2+1试验处理造林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对辽宁省凤城市国有凤山林场苗圃不同苗龄红松苗木生长量和山地造林3龄、4龄和5龄红松苗木生长量和造林成活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红松苗龄的增加,苗高、地径、主根长和大于1mm侧根条数明显增加,苗龄越长,生长量越大;山地造林采用4龄红松苗比采用3龄和5龄苗造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7.
结合油茶成活率,对不同苗木类型与整体造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与裸根苗相比,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较高,造林后幼林长势良好,其中无纺布轻基质苗成活了高达90.6%。容器苗造林成活率与苗龄有着较大的关系,其中3年生容器杯大苗造林成活率最高,达98.3%。与容器杯嫁接苗相比,容器杯实生苗的造林存活率较高,但花芽生长时间较晚。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年生木荷容器苗和裸根苗在不同造林地类型上造林,比较造林效果。结果表明:木荷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木荷容器苗造林树高生长和地径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并且差异显著。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采伐迹地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好,其次为林冠下,再次为生物防火带。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常见的造林树种油松、侧柏为主,采用容器苗造林。并在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造林初期幼树的生长和缓苗,容器苗与裸根苗的实际造林成本3个方面进行比较。阐述了容器苗造林的效果,提出了容器苗造林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容器苗造林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常见的造林树种油松、侧柏为主,采用容器苗造林。并在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造林初期幼树的生长和缓苗,容器苗与裸根苗的实际造林成全3个方面进行比较。阐述了容器苗造林的效果,提出了容器苗造林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红豆树3年生容器大苗和1年生容器小苗,对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树高、胸径生长量等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限容器苗造林对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影响,变幅分别为29.78%、18.62%和43.67%。不同立地条件对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影响极显著,变幅分别达到17.59%、68.29%和83.13%。不同年限容器苗和不同立地条件交互作用对造林成活率和胸径生长均有极显著的影响,但在树高生长上无显著性差异。3年生容器大苗加良好的立地条件配置其造林效果优于1年生容器小苗加较差立地条件配置。红豆树造林对苗木和立地条件要求严格,其中立地条件对红豆树造林后的生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择3年生容器大苗造林比1年生容器小苗造林成本要低,且其树体通直、树型美观、林相整齐,效益优势显著。因此,红豆树造林宜选择3年生以上容器大苗,林地应选择中下坡、土层深1 m以上、土壤肥力条件良好的造林地。  相似文献   

12.
油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油松容器苗速生、丰产,通过容器苗不同苗龄、造林前不同整地方式、松土除草、定株间伐、修枝等技术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年生容器苗造林效果好,造林前整地以及造林后松土除草、定株间伐、修枝等抚育技术,可以促进油松树高和地径的生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和幼树生长都高于裸根苗,是因为容器苗根系带土,栽植后缓苗时间短,有利于树苗高和径的生长。对于成活率较高、适应性较强的落叶松应用容器苗造林如何?我们于1982年进行了落叶松容器苗与裸根苗的造林试验,现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应用了苗龄1-4年生无患子苗木展开了造林对比试验,同时到了林龄7年的时候,分别调查了无患子保存率、地径以及霜冻受害情况等,调查结果表明,应用苗龄4年生无患子的平均保存率以及平均地径最高,平均冠幅4年生无患子最大。而霜冻受害率的苗龄4年生无患子为最低。本文主要针对无患子不同苗龄苗木造林初期效果展开相应的分析,其目的在于不断提升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南京市低山丘陵岗地选择香椿、楸树、无患子、南酸枣、榉树、桤木、苦楝、刺槐、薄壳山核桃等树种进行造林,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榉树和刺槐的造林成活率均在88%以上,生长表现较好;苦楝和无患子的造林成活率均在78%以上,生长表现正常;楸树的造林成活率虽然较高,但生长表现不良;南酸枣的造林成活率不高,生长表现一般,中心主干枯死的现象较多;香椿的造林成活率较高,但第2年苗木死亡现象较为严重,生长表现一般;桤木的造林成活率较低,但苗木的生长表现最好.根据试验结果,薄壳山核桃、榉树、刺槐、苦楝和无患子适宜在南京市低山丘陵岗地造林,楸树、南酸枣、香椿和桤木不适宜在该立地上造林.  相似文献   

16.
辽西岩质海岸侧柏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苗龄、栽植季节、保水剂处理、根系处理等方面对辽西岩质海岸侧柏造林的栽植技术和成活情况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岩质海岸容器苗造林以1.5年生苗龄适宜,同苗龄容器苗造林春、夏、秋三季差异不显著;裸根苗造林前经浸水、带土坨处理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用保水剂处理裸根苗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作用明显,保水剂的最佳使用量为200~250 g.穴-1。  相似文献   

17.
采用苗龄1~4年生无患子苗木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并且在林龄7年时分别对无患子的保存率、地径、冠幅、霜冻受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采用苗龄4年生无患子(造林后3年后调查)的平均保存率、平均地径最高,分别为97.3%,5.9cm ;平均冠幅以苗龄3年生(造林后4年后调查)的无患子最大,为3.8m。霜冻受害率以苗龄4年生无患子最低,为2.9%。  相似文献   

18.
针叶树幼树移栽与容器大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半干旱地区针叶树造林的成活率,在内蒙古奈曼旗兴隆沼林场开展了针叶树幼树带土坨移植试验与塑料容器大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8年生境子松幼树移植成活率达88% ̄98%;4年生不同树种容器苗造林成话率达76% ̄87%。樟子松容器苗成活率比裸根苗高53%;流动风沙土造林地比生草风沙土造林地高45%。  相似文献   

19.
杉木苗根系打泥浆后造林不仅能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与当年生幼树的根系地径和树高的生长关系密切,在不同的造林时间或造林后的不同时间,其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苦楝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分析苦楝大苗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阐述了苦楝用材林培育的难点。通过文献查阅,结合作者研究工作经验,提出了选育良种、降低造林苗木规格、合理采用播种或扦插技术造林等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或林分产量技术对策。针对景观绿化工程中常用的大苗造林或幼树造林,提出了采用修枝、修根、切根、打浆、截梢或树干保湿等配套技术措施,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