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晋江深沪湾风口地段由于风沙和盐雾危害严重,导致木麻黄基干林带的营造十分困难。为了筛选出适宜的抗风、耐盐型木麻黄无性系,在晋江深沪湾风口地段进行5个木麻黄无性系造林试验。造林后当年12月对不同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量和成活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惠安1号木麻黄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85.65%)最高,其次是粤8(74.80%),而平潭2号(69.72%)的成活率最低,但不同无性系造林成活率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后当年木麻黄不同无性系的平均地径、树高的大小顺序均为惠安1粤501粤8粤701平潭2,惠安1的平均地径(2.19cm)和树高(1.64m)均显著大于其他无性系,而平潭2的平均地径(1.59cm)和树高(1.28m)均最小,平均地径显著小于其他无性系。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无性系在沙荒风口的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个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培育2 a生大苗,于1998年4月在福建平潭国有防护林场龙王头沙荒风口开展造林试验。2006年3月对试验林进行全面调查,通过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等方面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粤501、平18、惠安1明显优于A13、平20、莆20,与同一地点相邻的普通木麻黄防护林相比,其平均树高、胸径的生长量分别是后者的3.0倍和1.43倍,平均保存率是后者的1.57倍。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具有抗性强、生长快、郁闭早、树干直、冠形美、林相整齐等特点,在沙荒风口营建防护林效果显著,因此这6个无性系是沿海沙荒风口造林理想的木麻黄无性系,其中粤501、平18、惠安1表现最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平潭国有防护林场选择引进广东省优良木麻黄无性系9个,并以平潭2号为对照进行造林试验,拟从中筛选出生长好又比较抗星天牛危害的优良木麻黄无性系。结果表明:粤C5、湛江、湛江3、粤C6等4个木麻黄无性系被星天牛总危害率最低,可以适当扩繁与推广。而粤C1木麻黄无性系被星天牛危害高达45%,应予以淘汰。粤南山7、粤南山8湛江1、湛江2和试验对照的平潭2号等5个在木麻黄防护林建设中应该慎重或采用多个无性系混交造林。  相似文献   

4.
海岸带沙荒风口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效果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木麻黄无性系的防护效能和速生丰产性能为基础,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沿海沙荒风口6种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沙荒风口造林的6种木麻黄无性系中,粤501最抗风,其防护效能最高,平18次之;平18最速生丰产,粤501其次;莆20在6种无性系中无论抗风性还是速生丰产性能均最低。综合评价指标以平18最高,粤501次之,莆20最小。平18和粤501是沿海沙荒风口造林理想的木麻黄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育及在二代更新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木麻黄优树子代测定的基础上,从优良家系中选出10个优良单株,经苗期测定初步选出4个无性系在二代更新造林中应用试验,其生长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以及抗病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综合抗风力、生根率和干形等指标筛选出粤501和平18两个优良无性系可在全省沙质海岸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6.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的选择试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在木麻黄优树子代测定的基础上,从优良家系中选择出10个优良单株,经苗期测定初选出4个无性系在迹地进行更新造林试验,其生长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抗病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综合抗风力、生根率和干形等指标筛选出粤_(501)和平_(20)个2个优良无性系,其二代更新效果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育及在二代更新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采用木麻黄优树选择与子代测定的方法,从63个木麻黄家系中筛选出10个优良家系,再经苗期测定选出4个无性系在木麻黄更新造林中应用表明,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以及抗病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的木麻黄实生苗;综合抗风力、水培生根率和干形等评价指标表明,选育的粤501、平18、惠1和莆20等4个木麻黄无性系较为优良,可以在全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沿海沙岸稀疏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开展套种木麻黄无性系更新研究,结果表明,基干林带下木麻黄造林保存率和生长量随林带郁闭度的增加而下降;基干林带郁闭度在0.3以下时,选用木麻黄无性系惠1#、501、601和701采取挖大穴、下客土和拌肥料的造林措施进行雨天套种更新,2年生林下幼林保存率在84%以上,高生长量达1.5m以上。林下套种是稀疏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的一个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速生木麻黄无性系筛选及水培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Forst)抗青枯病无性系平20-4、P10-33、501、601、A13、503为材料,以生长量中等的无性系106为对照,开展速生木麻黄无性系筛选试验,筛选出2个速生无性系601和501,9.5年生时,其树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4.43%和23.62%,胸径分别比对照提高32.24%和31.14%。以无性系P10-33嫩枝小段和12 cm长的末梢嫩枝进行水培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培育出适于造林用的木麻黄苗木,前者培育的苗木数量是后者的10倍。  相似文献   

10.
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影响因素及缓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木麻黄不同无性系对木麻黄苗木的他感作用、木麻黄不同无性系苗木对木麻黄他感作用的反应、不同密度林分木麻黄他感作用、木麻黄伴生树种对木麻黄生长的影响及施肥对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影响等的研究,结果表明:(1)木麻黄不同无性系自身他感作用和对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物的抵抗力存在差别。粤601和粤701自身他感作用较弱,自毒能力较小。粤501、粤701和惠1对木麻黄他感作用物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抵抗力。选择木麻黄无性系粤501、粤601、粤701和惠1进行木麻黄二代更新造林能减轻自毒影响。(2)林分密度影响木麻黄他感物质的分泌。高密度使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物质分泌增强、光合作用减弱、净光合速率降低、木麻黄生长抑制加剧。通过低密度造林或及时调整林分密度能有效缓解木麻黄自我生长抑制。(3)湿地松、马占相思和大叶相思叶浸液促进木麻黄苗木生长,用这3种树种作为木麻黄伴生树种进行造林能提高木麻黄生产力,减轻木麻黄自我生长抑制;而柠檬桉与木麻黄混交却抑制木麻黄生长。(4)木麻黄苗木在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下,施加Ca(H2PO4)2和KC l后,苗根重量和根系活力均增加,施磷、钾肥有利于缓解木麻黄自身生长抑制,提高其更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几个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在平潭县沿海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进行评价,结果认为,P10—33、501、701、A13这4个无性系的水培生根率、移植成活率、造林保存率较高,生长量较大,适合于平潭县营建沿海防护林的推广虚髓。  相似文献   

12.
对台湾相思、卷荚相思、肯氏相思、尾巨桉、木麻黄(木麻黄501和木麻黄平潭2号)等5个树种在滨海沙地进行造林试验,对造林9个月后不同处理下的苗期生长情况进行对比,认为客土全穴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生长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尾巨桉和肯氏相思可作为长乐滨海沙地防护林造林树种。桉树和相思类树种对增加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提高防护林的稳定性、抗逆性、防护效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柳清 《防护林科技》2009,(6):25-26,34
通过海岸沙地造林试验,对19个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效果进行对比,从胸径、树高和保存率3方面对参试木麻黄无性系进行评价、分析和选择,从中初步筛选出平潭2号、抗8、湛江、惠77等4个适合泉州地区种植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4.
木麻黄抗星天牛无性系营造试验及初步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建沿海木麻黄防护林连续多年发生木麻黄星天牛危害,2~5年生幼林尤其严重。针对这一情况,平潭国有防护林场选择引进台湾、广东以及福建东山和惠安等地的7个木麻黄无性系,并以平2为对照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龙7和台山木麻黄两个无性系抗星天牛危害最轻,分别仅有1%和2%。湛江1和湛江2两个无性系表现一般,分别达到12%和16%;惠41、抗风6、粤703和对照的平2四个木麻黄无性系被星天牛危害最为严重,平均达到27.75%,因此在星天牛危害的重灾区不宜应用惠41等4个木麻黄无性系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5.
从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收集的52份木麻黄无性系中筛选了13个表现较好的用材型无性系,通过苗木培育与造林试验,对木麻黄各无性系的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木麻黄各无性系间除枝下高外,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无性系重复间差异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粤703、惠86和龙7三个木麻黄无性系具有明显的增益效果,可作为用材型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稀疏基干林带套种木麻黄、湿地松试验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对不同木麻黄无性系在前沿稀疏林带下套种生长情况,木麻黄、湿地松在不同郁闭度林带下更新情况及不同更新方式对木麻黄和湿地松生长影响分析表明:平20、平10、粤501木麻黄无性系是林带下更新理想无性系;林带郁闭度增大,林下套种木麻黄、湿地松的保存率及树高、胸径生长量随之减小;皆伐迹地更新的木麻黄、湿地松生长优于稀疏林带套种相同树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丰富和增加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新材料,引进木麻黄新无性系进行育苗与更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的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5.9%以上;现有保存率也均达到95.5%以上,说明新引进的木麻黄无性系都比较适宜新的生态环境。试验还表明,木麻黄无性系之间最主要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处于快速成长水平,真正的竞争才开始,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木麻黄采伐迹地上开展了木麻黄大叶相思行状混交造林试验,以木麻黄纯林作为对照。对造林8年的试验林进行了生长量、防风效能以及土壤肥力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与大叶相思混交林其生长量大于木麻黄纯林,混交林的蓄积量高于纯林,木麻黄大叶相思1∶3混交林中木麻黄生长量和林分总蓄积量最大;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防风效能大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大叶相思按1∶3比例混交的林分防风效果最好;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土壤肥力高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大叶相思1∶3混交林土壤肥力最高。沿海沙地营造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时建议单行木麻黄与多行大叶相思混交。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营造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抗风力强的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水培苗)与湿地松进行混交造林试验,6年的试验观测表明:混交方式以带状混交效果最好,其立木蓄积量分别超过木麻黄、湿地松纯林的13.4%和89.8%;林分结构比较稳定;带状造林时,木麻黄带在前,湿地松带在后而形成一道道防风屏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参加造林试验的29个木麻黄无性系进行两次调查及分析,选育出生长均表现较好的木麻黄无性系有文36号、通7号、塔市1号、东方1号、宝9号。通过对木麻黄无性系跟踪调查,为海南提供木麻黄优质无性系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