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大白菜为载体,用叶面喷硒和土壤施硒2种方式处理大白菜品种,结果表明,施硒提高了大白菜体内总硒、无机硒和有机硒的含量,且大白菜含硒量随着硒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升高,有机硒转化率随着硒处理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施硒提高了大白菜的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铁含量,改善了大白菜的品质.低浓度硒处理降低了大白菜总蛋白质的含量,但随着硒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大白菜体内的总蛋白质含量又逐渐升高,并大于对照.从获得生物产量和高硒产品的日的出发,大白菜的补硒技术为叶面喷施浓度<20mg/L,土壤施用硒肥<0.5kg/hm2.  相似文献   

2.
采用光照培养箱培养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浓度(10~100mg·L-1)Cu2+、Pb2+单一及复合污染后玉米幼苗体内各器官中积累与迁移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单一污染条件下,Cu2+、Pb2+在玉米体内的积累量与重金属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呈正相关,分布顺序为根茎叶,积累量为Pb2+Cu2+,根茎间迁移率随着处理浓度增高逐渐减小,茎叶间迁移率变化规律为先减小后增大;复合污染后,随着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Cu2+、Pb2+在玉米体内的积累量逐渐增大,其中(100+100)mg·L-1浓度下30d处理时积累量达到最大值,Cu2+、Pb2+在玉米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积累能力为Pb2+Cu2+,根茎间的迁移率表现为在10~20d时随浓度增高逐渐上升,30d时逐渐下降,而茎叶间的迁移率则表现为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Cu2+、Pb2+复合污染后玉米体内Cu2+、Pb2+的含量均大于单一处理,Cu2+、Pb2+复合处理具有协同效应。实验结果也证明玉米是一种易富集Cu2+、Pb2+的作物。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研究了Cd胁迫下德国鸢尾的生长状况、生态效应、生理特性及吸收和富集Cd的能力.结果表明:德国鸢尾对小于5 mg/kg的Cd有较强的耐性,适用于城区土壤修复;Cd浓度大于5 mg/kg时抑制德国鸢尾生长,降低了其生态效应.随着Cd浓度的增大,德国鸢尾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含水量逐渐降低,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细胞膜透性逐渐升高.Cd在德国鸢尾体内分布为根系>地上部分,随着Cd浓度的增大,德国鸢尾根系和地上部分Cd积累浓度逐渐升高、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逐渐降低;Cd浓度为20 mg/kg时德国鸢尾对Cd的积累量最大,为2.122 mg/plant.  相似文献   

4.
采用蚯蚓毒性试验方法,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试验蚓种,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Cu和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赤子爱胜蚓体内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学诊断和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Cu和Pb单一作用时,对蚯蚓体内的蛋白含量和SOD活性呈现不同变化.单独添加Cu处理时,随着cu浓度的增大,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呈现轻微升高趋势,SOD活性表现出下降趋势;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均降低;单独添加Pb处理时,随着Pb浓度的增大,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呈现轻微降低趋势,SOD活性表现出升高趋势,延长暴露时间,未观察到蚯蚓体内的SOD活性有明显变化规律.以不同浓度Cu作为背景与Pb复合时,Cu和Pb的复合效应与暴露时间和不同浓度的组合密切相关,时间不同,浓度不同,对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也就不同.与单一Pb作用相比,与Cu复合使蚯蚓体内SOD酶活性有所升高,说明这两种重金属复合后使蚯蚓受到的环境胁迫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镉污染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重金属镉(Cd2+)污染对黄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2+污染浓度的升高,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比值明显下降,叶片细胞膜透性大幅增大,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物并沉积于肺部,引起以肺纤维病变为主的疾病。在此过程中,DNA甲基化可以调节细胞因子基因活性,影响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转录,导致Th1/Th2细胞因子之间失衡,可能是导致尘肺形成的重要原因。为明确尘肺与DNA甲基化的关系,本研究检测了尘肺病人和健康人群的全血钕含量、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和IFN-γ、IL-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了解了稀土钕尘肺工人钕暴露水平和机体免疫状况,初步探讨DNA甲基化在钕粉尘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氧化钕体内高蓄积、IL-10与IFN-γ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改变,导致IL-10表达升高、IFN-γ表达降低,在钕尘肺的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蚯蚓毒性试验方法,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试验蚓种,研究土壤中废电池对蚯蚓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污染时间的延长,蚯蚓体内组织的SOD活性先增大后降低,呈现出抛物线型暴露时间-胁迫效应的相关关系;在一定暴露时间内,随着废电池浓度的增加,SOD活性呈抛物线型剂量-效应相关关系;蚯蚓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废电池污染浓度的增加及污染时间的延长均呈现下降趋势。蚯蚓体内可溶性蛋白和SOD活性对废电池污染产生了不同的响应,蚯蚓体内的SOD对环境污染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以黄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镍(Ni2+)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黄瓜胚轴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i2+浸种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具有低浓度下的激活效应和高浓度下的抑制效应,且随浓度的增加这种抑制效应逐渐增强;细胞内MDA含量在低Ni2+浓度处理下增幅较小,而后随着镍浓度的提高MDA含量逐渐增大;体内保护酶系统中SOD、CAT活性的变化表现为随Ni2+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POD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9.
酸铝对荞麦根系形态和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Moench.)为试验材料,设置了不同铝浓度和pH(铝浓度分别为0,50,100,150,200 mg/L,pH 3,4,5)的培养条件,研究了荞麦的根系形态和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荞麦根系方面,相同铝浓度处理时,荞麦的根总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随着酸性的增强而减小;相同pH时,它们随着铝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50和100 mg/L时达到最大。在荞麦抗氧化系统方面,在相同铝浓度处理时,随着酸性的增强,荞麦体内的MDA和Pro含量逐渐增加,POD活性则逐渐降低;而CAT活性在0,50,100 mg/L时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在150和200 mg/L,pH为4时CAT活性最大。相同pH时,随着铝浓度的升高,MDA和Pro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在50 mg/L时达到最低,POD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在100 mg/L或150 mg/L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发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微囊藻毒素MC-LR对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及幼苗体内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同时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MS法)检测MC-LR在黑麦草幼苗体内的积累。结果显示,随着MC-LR处理浓度升高,黑麦草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MC-LR对黑麦草幼苗株高和干重无显著影响;但4mg·L-1MC-LR处理对幼苗根长和鲜重具有显著抑制作用。MC-LR处理提高了黑麦草幼苗体内SOD和POD活性,但高浓度MC-LR对两种酶活性又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MC-LR处理浓度升高,MC-LR在幼苗体内积累含量和生物富集系数逐渐增大。黑麦草幼苗体内可积累MC-LR,这有可能通过食物链途径对食品安全造成一定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